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汪精卫叛国后中共“拥蒋反汪”方针的确立与实施
1
作者 王凤青 《近代史学刊》 2021年第2期193-209,331,332,共19页
汪精卫叛国是武汉、广州失陷后发生在中国抗战阵营中的一次极为重大、影响全局的突发事件。事件发生后,中共迅速确立了"拥蒋反汪"的方针,并就"拥蒋"和"反汪"的具体实施采取了不同的策略。"拥蒋反汪&... 汪精卫叛国是武汉、广州失陷后发生在中国抗战阵营中的一次极为重大、影响全局的突发事件。事件发生后,中共迅速确立了"拥蒋反汪"的方针,并就"拥蒋"和"反汪"的具体实施采取了不同的策略。"拥蒋反汪"方针的确立和实施,是中共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正确处理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的关系的成功典范。它遏制了国民党的反共气焰,阻止了国民党蒋介石的妥协投降危险,揭露了汪精卫的叛国投敌本质,抵制并消除了其汉奸言行的消极影响,保证了抗战的顺利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汪精卫叛国 中国共产党 拥蒋反汪”
下载PDF
从拥蒋剿共抗日到拥蒋联共抗日─—论张学良全国抗战思想的转化 被引量:1
2
作者 尹小平 《武陵学刊》 1997年第2期47-49,共3页
关键词 抗战思想 介石 联共抗日 “九·一八”事变 日本帝国主义 西安事变 张学 共产党 拥蒋 中国共产
下载PDF
《大公报》拥蒋反共的阶级根源 被引量:4
3
作者 穆欣 《新闻爱好者》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35-36,共2页
关键词 《大公报》 政治态度 拥蒋反共” 阶级根源 资产阶级
下载PDF
张学良拥蒋的思想演变及其原因探析
4
作者 梁雪征 《党史研究与教学》 1999年第5期60-65,共6页
纵观张学良在其父皇姑屯被炸身亡主政易帜于南京政府,到西安事变,再到张学良蒙冤受辱长达半个世纪的囚禁生涯这一历史长卷,都离不开张学良与蒋介石之间的微妙关系。这种关系不仅表现为蒋介石从维护其独裁统治出发而赏张、拉张、用张最... 纵观张学良在其父皇姑屯被炸身亡主政易帜于南京政府,到西安事变,再到张学良蒙冤受辱长达半个世纪的囚禁生涯这一历史长卷,都离不开张学良与蒋介石之间的微妙关系。这种关系不仅表现为蒋介石从维护其独裁统治出发而赏张、拉张、用张最后到囚禁张;同时也表现为张学良拥蒋、助蒋、忠蒋最后到与蒋对立的演变过程。正象张学良在蒋介石逝世时写的一幅挽联那样:“关怀之殷,情同骨肉,政见之争,宛若仇雠”。他们之间的关系演变曾经影响着中国现代社会的进程和方向,由此所荡漾起的历史涟漪足以让人们关注与深思。本文试图在张蒋关系的基础上仅就张学良拥蒋思想的演变过程作一粗浅的探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石 原因探析 思想演变 西安事变 张学 拥蒋 日本帝国主义 九·一八事变 联共抗日 共产党人
下载PDF
论新桂系从“反蒋抗日”到“拥蒋抗日”的政策转变
5
作者 李鸣 卢家翔 《广西社联通讯》 1987年第3期110-118,共9页
早在1933年,新桂系就表示了反对妥协,抗日到底的政治态度。从“两广事变”到“七七事变”,新桂系的抗日政策经历了一个从反蒋抗日到逼蒋抗日,再到拥蒋抗日的转变过程。研究新桂系抗日政策几经变化的原因,对于我们正确评价新桂系在抗日... 早在1933年,新桂系就表示了反对妥协,抗日到底的政治态度。从“两广事变”到“七七事变”,新桂系的抗日政策经历了一个从反蒋抗日到逼蒋抗日,再到拥蒋抗日的转变过程。研究新桂系抗日政策几经变化的原因,对于我们正确评价新桂系在抗日战争中的表现及作用是很有益处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 新桂系 军队 介石 抗日 拥蒋抗日 抗日 内战 政策转变 两广事变
下载PDF
浅析“西安事变”后出现的“拥蒋”浪潮
6
作者 王英 《山东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6年第4期61-64,共4页
浅析“西安事变”后出现的“拥蒋”浪潮王英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于西安扣押蒋介石和其下属部分军政要员,发动了西安事变。尽管事变最终得以和平解决,但是,事变发生后国内各方的反响是张学良远没有想到的。事变前... 浅析“西安事变”后出现的“拥蒋”浪潮王英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于西安扣押蒋介石和其下属部分军政要员,发动了西安事变。尽管事变最终得以和平解决,但是,事变发生后国内各方的反响是张学良远没有想到的。事变前他根据全国人民的抗日要求和各地方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石 “西安事变” 拥蒋 和平解决 南京国民政府 联共抗日 国民党政府 “九·一八”事变 地方军阀 抗日
下载PDF
拥蒋反共的拙劣表演──批判张春桥黑诗《俺们被攒著》
7
作者 杨一凡 《求是学刊》 1977年第Z1期83-86,共4页
关键词 张春桥 拥蒋 介石 反动派 国民党 抗日主张 广大农民 黄河决口 特务 华北
下载PDF
江青三十年代拥蒋反共的罪恶记录
8
作者 凌焕新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1977年第2期41-44,共4页
三十年代中期,叛徒江青炮制了十多篇毒汁四溅的黑文,这是不可多得的反面教材。它记录着江青从事反革命政治生涯的种种罪恶,画出了她拥蒋反共的丑恶嘴脸,显出了历史反革命的原形。“奇文共欣赏,疑问相与析”,啃一啃这些“酸果”,有助于... 三十年代中期,叛徒江青炮制了十多篇毒汁四溅的黑文,这是不可多得的反面教材。它记录着江青从事反革命政治生涯的种种罪恶,画出了她拥蒋反共的丑恶嘴脸,显出了历史反革命的原形。“奇文共欣赏,疑问相与析”,啃一啃这些“酸果”,有助于我们进一步认清江青由历史反革命到现行反革命的真实面目,把揭批“四人帮”的伟大斗争进行到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十年代 江青 反革命 四人帮 叛徒 电影明星 毛主席 鲁迅 拥蒋 国民党
下载PDF
试谈抗战初期中间党派的一致拥蒋及其原因
9
作者 廖大伟 《历史教学问题》 1986年第3期45-47,共3页
抗日战争期间,代表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利益的中间党派,以第三者的身份活跃于国共两党之间,是当时国内一支重要的政治力量.抗战初期(1937年7月至1938年底),他们一致采取了拥护蒋介石的态度,这是一个特殊的历史现象,我们今天应... 抗日战争期间,代表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利益的中间党派,以第三者的身份活跃于国共两党之间,是当时国内一支重要的政治力量.抗战初期(1937年7月至1938年底),他们一致采取了拥护蒋介石的态度,这是一个特殊的历史现象,我们今天应该怎样看待?民族资产阶级在第一次大革命失败后曾一度依附于国民党蒋介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间党派 介石 抗战初期 国民党 中国民族资产阶级 拥蒋抗日 小资产阶级 日本帝国主义 国共两党 中国共产党
原文传递
试论大革命时期鲍罗廷对蒋介石策略的双向发展 被引量:3
10
作者 段治文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1989年第3期44-52,共9页
近年来,党史学界对共产国际与中国大革命的关系方面有许多很好的研究,但对共产国际政策在中国的具体执行者的研究还很不够,比如对于鲍罗廷这样一个在中国大革命中具有重大影响的人物,特别是他对蒋介石的策略变化以及诸多矛盾问题的探讨... 近年来,党史学界对共产国际与中国大革命的关系方面有许多很好的研究,但对共产国际政策在中国的具体执行者的研究还很不够,比如对于鲍罗廷这样一个在中国大革命中具有重大影响的人物,特别是他对蒋介石的策略变化以及诸多矛盾问题的探讨还很不透切,甚至有的还很片面.事实上,鲍罗廷一方面在中国要执行共产国际的方针政策,另一方面他又对中国革命的实际有一定的认识,因此使他在如何对待中国资产阶级的代表人物蒋介石的问题上,经历了一个曲折而复杂的过程.本文试将鲍罗廷放在当时的历史情境之下就其对蒋介石的策略变化方面作一粗浅的评述,并求教于同行长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鲍罗廷 介石 共产国际 国民党 拥蒋 双向发展 中国革命 孙中山 大革命时期
下载PDF
抗战时期“马寅初被捕案”有关几个问题的辨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孙大权 《求索》 CSSCI 2004年第8期229-232,共4页
关于抗战时期“马寅初被捕案”的流行说法是 ,马寅初因反对蒋介石的独裁统治而被特务绑架 ,投入集中营 ,后来蒋介石被迫将马寅初从集中营释放 ,但仍将其长期软禁在重庆家中。笔者认为此说不确 ,马寅初的基本态度是拥护蒋介石来反对孔祥... 关于抗战时期“马寅初被捕案”的流行说法是 ,马寅初因反对蒋介石的独裁统治而被特务绑架 ,投入集中营 ,后来蒋介石被迫将马寅初从集中营释放 ,但仍将其长期软禁在重庆家中。笔者认为此说不确 ,马寅初的基本态度是拥护蒋介石来反对孔祥熙、宋子文等“大贪污” ,蒋介石为了保住孔祥熙 ,将马寅初逮捕。正因为马寅初“拥蒋反孔”的立场 ,及其巨大的社会影响 ,蒋介石对“马案”采取了特殊处置 ,即以“立法委员奉派考察”的名义进行秘密软禁。马寅初 1 942年 8月获释后 ,很快参加立法院的会议、讲课、公开讲演等各种社会活动 ,此时他又被“软禁于重庆家中”之说不成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寅初 临时财产税 拥蒋反孔 秘密软禁
下载PDF
评重庆谈判期间《大公报》的立场 被引量:3
12
作者 吴廷俊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6年第4期85-88,共4页
《大公报》是一家有强烈爱国心和高度民族正义感的资产阶级政治性大报。在对“重庆谈判”的关注上,该报表现出明显的矛盾:既真诚地期盼和平、希望避免内战,又鲜明地站在拥蒋立场上为蒋介石帮腔。将这矛盾的两者组合在一起并表现出来... 《大公报》是一家有强烈爱国心和高度民族正义感的资产阶级政治性大报。在对“重庆谈判”的关注上,该报表现出明显的矛盾:既真诚地期盼和平、希望避免内战,又鲜明地站在拥蒋立场上为蒋介石帮腔。将这矛盾的两者组合在一起并表现出来,正是《大公报》区别于其他报纸的主要特征。这一特征是中国文人传统的反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公报》 “重庆谈判” 和平期盼 拥蒋立场 中国的文人传统
下载PDF
三青团成立的原因新探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红梅 《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9年第2期110-113,118,共5页
三青团是国民党统治时期,蒋介石一手扶植起来的,在中国政坛上,无论从规模还是影响来说,都堪当仅次于国民党和共产党两大政党的现代政团。关于三青团成立的原因,史学界有不同的观点。各观点都持之有据,但各自仅强调了某一时期、场合下的... 三青团是国民党统治时期,蒋介石一手扶植起来的,在中国政坛上,无论从规模还是影响来说,都堪当仅次于国民党和共产党两大政党的现代政团。关于三青团成立的原因,史学界有不同的观点。各观点都持之有据,但各自仅强调了某一时期、场合下的原因和动机。笔者认为三青团的成立是蒋介石寻求多党为一党,整合党内拥蒋派,争夺青年、发动青年抗战等合力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青团 介石 多党统一 拥蒋 青年抗战
下载PDF
论中国青年党的抗日救国主张(1937—1945) 被引量:1
14
作者 曾辉 《武陵学刊》 2017年第4期105-111,共7页
中国青年党是继国民党、共产党而起的一股重要政治力量,有"第三大党"之谓,在民国政治史上曾扮演了相当重要的角色。全面抗战时期,青年党尤为活跃。抗战伊始,青年党即提出"抗战必胜论",同时很早即提出"以时间... 中国青年党是继国民党、共产党而起的一股重要政治力量,有"第三大党"之谓,在民国政治史上曾扮演了相当重要的角色。全面抗战时期,青年党尤为活跃。抗战伊始,青年党即提出"抗战必胜论",同时很早即提出"以时间之长短,决战争之胜负"的长期抗战论及全国动员的全面抗战论。青年党主张在国民党及国民政府领导下进行抗日,坚决主张拥蒋抗日。青年党充分意识到抗战对建立独立统一的主权国家及培育具有爱国、民主、科学观念的现代国民的作用,主张以抗战促建国。另外,青年党积极呼吁、参加民主宪政运动,主张以民主宪政来推动抗战取得最终胜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青年党 抗战必胜论 长期全面抗战论 拥蒋抗日 抗战建国
下载PDF
萧振瀛将军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被引量:1
15
作者 周志太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5期86-88,共3页
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和发展中,国民党第一战区上将总参议萧振瀛的工作卓有成效。他审时度势、反对分裂、反对汉奸、拥蒋抗日,不仅制止反蒋卖国活动,而且有效地谏蒋和平解决两广事变,为结束内战做出贡献。萧将军任天津市市长时,不仅... 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和发展中,国民党第一战区上将总参议萧振瀛的工作卓有成效。他审时度势、反对分裂、反对汉奸、拥蒋抗日,不仅制止反蒋卖国活动,而且有效地谏蒋和平解决两广事变,为结束内战做出贡献。萧将军任天津市市长时,不仅不镇压学生运动,而且支持其妹夫、长子参加八路军;婉拒29军赴江西"剿共",保存抗日实力,联共抗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萧振瀛将军 拥蒋抗日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下载PDF
李济深对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贡献
16
作者 彭建新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91-90,共2页
1936年12月12日,举世震惊的西安事变爆发。远在广西的李济深获悉后,完全赞同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方针。12月15日,他通电全国,指出:“惟际强寇压境,危亡即在目前,至盼号召全国所有力量,一致对外,方足以挽救危亡。若再另... 1936年12月12日,举世震惊的西安事变爆发。远在广西的李济深获悉后,完全赞同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方针。12月15日,他通电全国,指出:“惟际强寇压境,危亡即在目前,至盼号召全国所有力量,一致对外,方足以挽救危亡。若再另起纠纷,豆萁相煎,是真使国家民族陷于万劫不复之境矣。”16日,他与李宗仁、白崇禧等联名发表通电,申明西安事变要用“政治解决”。18日,李济深再次通电,反对讨伐张、杨,要求当局“顾念大局”。为了避免内战。确保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李济深曾致电张学良,希望他保护蒋总裁的安全,以达到一致抗战;他又分别致函宋庆龄、何香凝,希望她们必要时到西安一行,以促成事变的和平解决;他还给张群、吴稚晖写信,陈述保蒋安全以免内战的利害。张群读了李济深的信后,说:“李济深在福建事变和两广事变中,都演了主角。但从今天这个态度看来,他对委员长还是关心的,以抵御外侮为重,这是值得重视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济深 西安事变 和平解决 介石 抗日 福建事变 拥蒋抗日 独裁政治 两广事变 张群
下载PDF
新桂系的抗日态度与西安事变
17
作者 张壮强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5年第2期60-62,共3页
本文认为新桂系对抗日的态度是从托抗日之名倒蒋发展到拥蒋抗日,而西安事变是其转折点。
关键词 新桂系 抗日 西安事变 拥蒋
下载PDF
九一八事变张学良执行不抵抗政策原因初探
18
作者 王维远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6年第4期82-84,共3页
九一八事变张学良执行蒋介石不抵抗政策的原因主要有:1.“听命中央”思想;2.依赖国联思想;3.全国共同抗战思想;4.以和止战思想;5.保存实力思想。在上述诸种思想中,“听命中央”思想是核心,直到西安事变前,它一直起主... 九一八事变张学良执行蒋介石不抵抗政策的原因主要有:1.“听命中央”思想;2.依赖国联思想;3.全国共同抗战思想;4.以和止战思想;5.保存实力思想。在上述诸种思想中,“听命中央”思想是核心,直到西安事变前,它一直起主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九一八事变 张学良 东北军 拥蒋 听命中央
下载PDF
“四一二”后的民族资产阶级
19
作者 宋东 《中共党史研究》 1988年第2期92-93,共2页
在从四一二政变到1931年九一八事变前这四年时间里,民族资产阶级的右翼代表人物纷纷叛变革命而依附蒋介石,它的为数甚多的中间派也表现了更大的妥协动摇性,不少人对国共两党的斗争采取暂时中立的立场,有的甚至站到了拥蒋的立场。
关键词 民族资产阶级 介石 四一二政变 九一八事变 代表人物 中间派 革命政权 国共两党 上海商业 拥蒋
下载PDF
千古功臣张学良
20
作者 路梦辉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6年第4期155-161,共7页
一九三六年十二月十二日,国民党的两位封疆将领张学良和杨虎城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这一重大历史事件,推动了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建立,推动了全国由内战转向抗战,导致了全民族抗日战争的胜利,为中华民族的历史步伐突飞猛进创造了... 一九三六年十二月十二日,国民党的两位封疆将领张学良和杨虎城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这一重大历史事件,推动了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建立,推动了全国由内战转向抗战,导致了全民族抗日战争的胜利,为中华民族的历史步伐突飞猛进创造了条件,大大缩短了中华民族独立和国家统一富强的历史进程.历史事实已经作出公断:“张、杨两将军是千古功臣”.在“西安事变”中举足轻重的张学良将军,这个中华民族可敬的千古不朽和名垂千古的功臣,已被国民党当局囚禁整整五十年了,在纪念西安事变五十周年之际,在中共中央再三提出和平统一台湾、实现“一国两制”号召的今天,我们无限怀念这位可敬可颂的爱国将军.本文想就张学良将军发动西安事变的主客观因素,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略谈粗浅看法,表示纪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学良 介石 西安事变 东北军 千古功臣 抗日救国 内战 将军 拥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