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预劈核和常规拦截劈核技术在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手术的应用比较 被引量:4
1
作者 李宁 李娟 卜京丽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89-192,共4页
目的:探讨预劈核技术和常规拦截劈核技术在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手术的应用,对比其临床疗效及对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方法:选取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16年1月至2017年4月收集的60例(60眼)白内障患者进行研究,根据手术方法分为A组30例(3... 目的:探讨预劈核技术和常规拦截劈核技术在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手术的应用,对比其临床疗效及对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方法:选取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16年1月至2017年4月收集的60例(60眼)白内障患者进行研究,根据手术方法分为A组30例(30眼,采用预劈核技术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手术)、B组30例(30眼,采用常规拦截劈核技术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手术),观察2组患者手术疗效及角膜内皮细胞变化情况。结果:A组实际超声能量[(50.36±2.47)%]明显低于B组[(55.42±3.28)%],A组有效超声时间[(56.56±10.20)s]明显低于B组[(67.79±11.45)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复测量数据的方差分析显示,不同时间点的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角膜内皮细胞密度(endothelial cell density,ECD)和六角形细胞比例均有差别(P<0.05),2组的BCVA、ECD和六角形细胞比例测量时间和组别不存在交互作用(P>0.05)。术后1 d A组患者角膜水肿较B组轻,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 2组患者角膜水肿消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种手术方式均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采用预劈核技术能有效降低白内障术中超声能量和超声时间,降低角膜内皮细胞损伤,且操作方便,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 拦截劈核 白内障 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
下载PDF
冷超声乳化拦截劈核技术治疗白内障 被引量:1
2
作者 孟觉天 朱冉 王丹梅 《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949-951,共3页
目的观察冷超声乳化拦截劈核白内障吸出和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白内障的治疗效果。方法在门诊于表面麻醉下使用白星技术进行晶状体超声乳化和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中采用拦截劈核法将晶状体核进行机械分离,逐块乳化吸出后植入人工晶状体。... 目的观察冷超声乳化拦截劈核白内障吸出和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白内障的治疗效果。方法在门诊于表面麻醉下使用白星技术进行晶状体超声乳化和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中采用拦截劈核法将晶状体核进行机械分离,逐块乳化吸出后植入人工晶状体。对白内障术后151眼完整的记录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手术患者平均有效超声乳化时间(EPT)为(6.11±7.18)s,平均总超声乳化时间为(59±45)s,平均能量6.35±3.39%。术后1月患者平均视力为0.49±0.23,矫正视力为0.69±0.23,术后3月平均视力为0.51±0.23,矫正视力为0.76±0.21,术后1、3月角膜地形图曲率分别为(43.51±1.61)D、(43.75±1.57)D;散光分别为(1.30±0.87)D、(1.19±0.72)D。(P>0.05)。结论冷超声拦截劈核技术减少了术中超声乳化的时间和能量;冷超声乳化手术术后反应轻,视力恢复较快,技术的进步和良好的设备是减少手术损伤主要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晶状体冷超声乳化 拦截劈核
下载PDF
爆破式超声乳化联合拦截劈核术在硬核白内障摘除术中的应用
3
作者 李盈龙 刘钢生 +1 位作者 徐新华 赵军民 《临床眼科杂志》 2006年第4期312-314,共3页
目的 探讨爆破式超声乳化联合拦截劈核术在硬核自内障摘除术中的应用。方法 采用爆破式超声乳化联合拦截劈核术施行白内障手术65例(65只眼),其中Ⅲ级核12只眼,Ⅳ级核34只眼,Ⅴ级核19只眼。结果 术后第1天视力0.3~0.5者6只眼(9... 目的 探讨爆破式超声乳化联合拦截劈核术在硬核自内障摘除术中的应用。方法 采用爆破式超声乳化联合拦截劈核术施行白内障手术65例(65只眼),其中Ⅲ级核12只眼,Ⅳ级核34只眼,Ⅴ级核19只眼。结果 术后第1天视力0.3~0.5者6只眼(9.2%),0.6~0.8者46只眼(70.8%),〉0.8者10只眼(15.4%);术后3个月视力0.3~0.5者4只眼(6.2%),0.6~0.8者37只眼(56.9%),〉0.8者21只眼(32.3%);术后1、3个月平均角膜散光与术前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角膜水肿8只眼,后囊膜破裂2只眼,少量晶状体碎核沉入玻璃体1只眼。结论 爆破式超声乳化联合拦截劈核术,可使分割较硬的晶状体核变得更容易,减少了能量的使用,缩短了超乳时间。该方法安全、有效,适合于硬核白内障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破式超声乳化 拦截劈核 白内障 人工晶状体
下载PDF
自制垂直刃超薄劈核刀预劈核与传统拦截劈核用于白内障超声乳化中的对比研究
4
作者 吴春 林雨 《中外医学研究》 2021年第26期1-4,共4页
目的:对比研究自制垂直刃超薄劈核刀预劈核与传统拦截劈核用于白内障超声乳化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2月-2020年10月于本院接受白内障劈核手术的患者78例,随机数表法分为A组(39例56眼)和B组(39例60眼),所有患者均接受白内障超声乳... 目的:对比研究自制垂直刃超薄劈核刀预劈核与传统拦截劈核用于白内障超声乳化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2月-2020年10月于本院接受白内障劈核手术的患者78例,随机数表法分为A组(39例56眼)和B组(39例60眼),所有患者均接受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治疗,A组患眼使用本院自制垂直刃超薄劈核刀和劈核钩进行预劈核,B组患眼使用超声乳化拦截劈核技术进行劈核。比较两组患眼劈核成功率、超声乳化时间(UST)、超声乳化消耗能量(CDE)。比较手术前和术后3个月时最佳矫正视力(BCVA)、角膜内皮细胞(CEC)情况(计数、丢失率)。比较术后1个月内两组患眼并发症发生率(角膜内皮水肿、囊破裂、晶体脱位)。结果:A组患眼劈核成功率明显高于B组患眼,UST和CDE均明显短或低于B组(P<0.05)。术后3个月时两组患眼BCVA较治疗前均有明显升高,且A组高于同一时间B组;两组患眼CEC计数明显低于术前,且A组患眼明显高于B组,A组患眼CEC丢失率明显低于B组(P<0.05)。术后1个月内A组后囊破裂、晶体脱位发生率、患眼角膜内皮水肿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同一时间B组患眼(P<0.05)。结论:自制垂直刃超薄劈核刀用于白内障超声乳化手劈核成功率较高,可明显减少超声乳化时间和能量,减少角膜内皮细胞损伤和并发症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制垂直刃超薄 超声乳化拦截劈核 白内障超声乳化
下载PDF
爆破式超声乳化联合拦截劈核术在硬核白内障摘除术中的应用
5
作者 李盈龙 刘钢生 +1 位作者 徐新华 赵军民 《实用防盲技术》 2006年第3期8-10,共3页
目的探讨爆破式超声乳化联合拦截劈核术在硬核白内障摘除术中的应用。方法采用爆破式超声乳化联合拦截劈核术施行自内障手术65例(65跟)。其中Ⅲ级核12眼,Ⅳ级核34眼,Ⅴ级核19眼。结果术后第一天视力≤0.2者3眼(4.6%),0.3-0.5者6眼(... 目的探讨爆破式超声乳化联合拦截劈核术在硬核白内障摘除术中的应用。方法采用爆破式超声乳化联合拦截劈核术施行自内障手术65例(65跟)。其中Ⅲ级核12眼,Ⅳ级核34眼,Ⅴ级核19眼。结果术后第一天视力≤0.2者3眼(4.6%),0.3-0.5者6眼(9.2%),0.6-0.8者46眼(70.8%),>0.8者10眼(15.4%);术后三个月视力≤0.2者3眼(4.6%),0.3-0.5者4眼(6.2%),0.6-0.8者37眼(56.9%),>0.8者21眼(32.3%);术后1、3个月平均角膜散光与术前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角膜水肿8眼,后囊膜破裂2眼,少量晶体碎核沉入玻璃体1眼。结论爆破式超声乳化联合拦截劈核术,可使分割较硬的晶体核变得更容易,减少了能量的使用,缩短了超乳时间。该方法安全、有效,适合于硬核白内障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破式超声乳化 拦截劈核 白内障 人工晶体植入
下载PDF
截囊针预劈核技术与拦截劈核技术在IV级硬核白内障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6
作者 何烨 《湘南学院学报(医学版)》 2020年第3期18-22,共5页
目的探讨截囊针预劈核技术与拦截劈核技术在IV级硬核白内障手术中的安全性与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病例对照干预性研究方法,纳入2018年8月~2019年3月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眼科确诊的Ⅳ级晶状体核的白内障患者52例52眼,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 目的探讨截囊针预劈核技术与拦截劈核技术在IV级硬核白内障手术中的安全性与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病例对照干预性研究方法,纳入2018年8月~2019年3月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眼科确诊的Ⅳ级晶状体核的白内障患者52例52眼,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成截囊针预劈核组(26例26眼)和拦截劈核组(26例26眼),术后1 d、1周、1月、3月、6月和1年进行随访,比较两组术中所用的平均超声能量、有效超声时间、最佳矫正视力(BCVA)、角膜内皮细胞计数、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及术中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视力均明显改善(P<0.01)。预劈核组平均超声能量和有效超声时间明显低于拦截劈核组(P<0.01)。两组患者术后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均减少,预劈核组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低于拦截劈核组(P<0.01)。术后中央角膜厚度先增加后降低,预劈核组术后3月中央角膜厚度恢复到术前水平,拦截劈核组术后6月时中央角膜厚度恢复到术前水平。术后1 d两组角膜水肿情况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186),但术后1周预劈核组角膜水肿眼数明显少于拦截劈核组(P=0.006)。结论使用截囊针预劈核可有效减少超声能量应用,缩短超声时间,减少角膜内皮细胞丢失和减轻角膜水肿。对IV级以上硬核白内障患者,采用自制截囊针先行预劈核后再行小切口白内障手术,可达到与超声乳化手术相当的手术效果和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截囊针 拦截劈核 白内障
下载PDF
冷超声乳化结合对冲拦截劈核技术治疗白内障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
7
作者 邹承霖 夏丽娟 马丽霞 《现代医药卫生》 2011年第16期2462-2463,共2页
目的:观察冷超声乳化拦截劈核白内障吸出和人工晶体植入术对白内障的治疗效果。方法:对白内障术后302眼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手术患者平均有效超声乳化时间为(6.11±7.18)s,平均总超声乳化时间为(59±45)s,平均能量(... 目的:观察冷超声乳化拦截劈核白内障吸出和人工晶体植入术对白内障的治疗效果。方法:对白内障术后302眼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手术患者平均有效超声乳化时间为(6.11±7.18)s,平均总超声乳化时间为(59±45)s,平均能量(6.35±3.39)%。术后1个月患者平均视力为(0.49±0.23),矫正视力为(0.69±0.23),术后3个月平均视力为(0.51±0.23),矫正视力为(0.76±0.21),术后1、3个月角膜曲率分别为(43.51±1.61)D、(43.75±1.57)D;散光分别为(1.30±0.87)D、(1.19±0.72)D(P>0.05)。结论:冷超声对冲拦截劈核技术减少了术中超声乳化的时间和能量,术后反应轻,视力恢复较快,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晶体冷超声乳化 对冲拦截劈核
下载PDF
同轴1.8mm微切口超声乳化拦截劈核技术治疗高龄白内障 被引量:14
8
作者 崔巍 李丹 高伟 《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 CAS 2013年第9期564-566,共3页
目的观察同轴1.8mm微切口超声乳化拦截劈核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高龄白内障的临床疗效。并与同轴1.8mm微切口十字架法超声乳化品状体核手术进行比较。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选择85岁以上高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42... 目的观察同轴1.8mm微切口超声乳化拦截劈核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高龄白内障的临床疗效。并与同轴1.8mm微切口十字架法超声乳化品状体核手术进行比较。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选择85岁以上高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42例(42眼),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拦截劈核组:同轴1.8mm微切口超声乳化拦截劈核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人手术21眼:十字架法超核组:同轴1.8mm微切口十字架法超声乳化晶状体核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人手术21眼。分别记录2组的平均超声能量(AVE)和有效超声时间(EPT),观察2组患者的术后视力和角膜内皮细胞密度。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数据分析。结果2组AVE、EP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58、3.175,P〈0.01)。术后ld拦截劈核组的视力与十字架法超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976,P〈0.01),术后1周、1个月、3个月2组视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96、0.176、0.216,P〉O.05)。术后1d、1周、1个月、3个月拦截劈核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高于十字架法超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653、6.076、2.202、2.133,P〈0.01)。2组患者术中前房稳定,均无切口热损伤。结论对高龄年龄相关性自内障患者,同轴1.8mm微切口超声乳化拦截劈核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缩短了术中超声乳化的时间,减小了平均超声能量,对角膜内皮的影响小,术后视力恢复快,降低了手术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 高龄 拦截劈核 外科手术 微创性
原文传递
预劈核和常规拦截劈核技术在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手术的应用比较
9
作者 秦燕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2年第10期11-13,共3页
经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手术为白内障患者进行治疗时应用常规拦截劈核技术、预劈核技术的效果及价值。方法 研究样本为我院49例白内障患者,选取时间即2021年11月到2022年8月,按照入院顺序将患者划分两组,对比组25例,试验组24例,均通过超... 经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手术为白内障患者进行治疗时应用常规拦截劈核技术、预劈核技术的效果及价值。方法 研究样本为我院49例白内障患者,选取时间即2021年11月到2022年8月,按照入院顺序将患者划分两组,对比组25例,试验组24例,均通过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手术+人工晶体植入术,对比组术中采取常规拦截劈核技术,试验组术中采取预劈核技术,围绕组间治疗效果展开讨论分析。结果 两组临床指标比较,即试验组的超声有效时长较对比组短,超声能量较对比组少,组间对比P<0.05;视力恢复比较,试验组、对比组手术1w、4w、8w后视力较手术前高,手术前后比较P<0.05,组间术前及术后不同时段视力比较P>0.05;角膜内皮细胞恢复情况比较,试验组术前角膜内皮细胞检测值比较P>0.05,手术1w、4w、8w后角膜内皮细胞检测值比较P<0.05;组间术后角膜水肿情况比较,试验组术后1d角膜水肿并发症严重程度比较P<0.05。结论 白内障患者应用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手术中实施常规拦截劈核技术、预劈核技术时均可取得良好疗效,但是,相较于常规拦截劈核技术,预劈核技术可以减少超声有效时长及超声能量,且手术1d后的角膜水肿情况不严重,具备较高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 超声乳化 常规拦截劈核 角膜水肿
下载PDF
撕囊碎核镊预劈核技术在硬核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0
作者 许懋 祁勇军 +2 位作者 杨旸 邓建华 高竹阳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024-1028,共5页
目的:分析撕囊碎核镊预劈核技术在Ⅳ级硬核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中应用的优势。方法:前瞻性研究。纳入年龄相关性Ⅳ级硬核白内障患者100例100眼,利用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撕囊碎核镊预劈核组(A组)50例50眼,拦截劈核组(B组)50例50眼。对两组... 目的:分析撕囊碎核镊预劈核技术在Ⅳ级硬核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中应用的优势。方法:前瞻性研究。纳入年龄相关性Ⅳ级硬核白内障患者100例100眼,利用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撕囊碎核镊预劈核组(A组)50例50眼,拦截劈核组(B组)50例50眼。对两组的术前术后角膜内皮细胞计数、术中超声乳化能量释放时间(US time)、术后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术后1、7d角膜水肿分级计数情况以及术前术后最佳矫正视力(BCVA)进行比较和统计学分析。结果:A组平均US time为26.66(16,40)s,低于B组36.12(23,46)s(Z=-5.65,P<0.01)。术后3mo,A组平均角膜内皮细胞计数为2308.12±368.18cell/mm^(2),高于B组2104.06±379.87cell/mm^(2)(t=2.728,P=0.008)。术后3mo,A组平均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10%(8%,12%),低于B组17%(14%,20%)(Z=13.231,P<0.01)。术后1d角膜水肿为0、1、2、3、4级的眼数,在A组分别为0、23、21、6、0眼,在B组分别为0、9、26、15、0眼。A组角膜水肿轻于B组(Z=10.514,P=0.005)。术后1d A组患者BCVA优于B组患者,两组不同等级BCVA的眼数分布有差异(Z=7.176,P=0.029)。术后3mo两组不同等级BCVA的眼数分布无差异(Z=2.377,P=0.372)。结论:与拦截劈核技术相比,在Ⅳ级硬核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中,撕囊碎核镊预劈核技术辅助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使用超声能量少,角膜内皮细胞损伤小,适用于硬核白内障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 技术 超声乳化手术 拦截劈核
下载PDF
钩针预劈核在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1
作者 姜茂华 马青青 +2 位作者 杨芳 裴蓓 李珊 《安徽医药》 CAS 2019年第10期2026-2028,共3页
目的探讨钩针预劈核在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对象是2017年1—9月在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眼科住院治疗的全部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病人46例(53眼),晶状体核硬度Ⅲ~Ⅳ级,将病人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即钩针预劈核组(23例27... 目的探讨钩针预劈核在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对象是2017年1—9月在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眼科住院治疗的全部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病人46例(53眼),晶状体核硬度Ⅲ~Ⅳ级,将病人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即钩针预劈核组(23例27眼)和超声拦截劈核组(23例26眼),比较两组术中实际有效超声时间(EPT)、术后角膜水肿、术后裸眼视力及并发症等情况。结果钩针预劈核组的EPT(6.69±2.69)s低于超声拦截劈核组(9.49±3.03)s(P<0.05);角膜水肿发生率较超声拦截劈核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人术后裸眼视力均有所提高,但术后视力提高情况钩针预劈核较超声拦截劈核组更为明显;两组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钩针预劈核的EPT短,术后角膜水肿的发生率低,较早地改善病人术后视力,无严重的并发症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方法 角膜水肿 钩针预 拦截劈核
下载PDF
撕囊镊预劈核技术在白内障超声乳化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2
作者 殷孝健 《临床眼科杂志》 2017年第6期526-528,共3页
目的评价撕囊镊预劈核技术在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年龄相关性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患者192例(196只眼),根据手术方式不同随机分为预劈核组98例(99只眼)和拦截劈核组94例(97只眼)。预劈核组:不进行水分离,采用撕囊镊直... 目的评价撕囊镊预劈核技术在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年龄相关性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患者192例(196只眼),根据手术方式不同随机分为预劈核组98例(99只眼)和拦截劈核组94例(97只眼)。预劈核组:不进行水分离,采用撕囊镊直接将核分成4块后直接进行超声乳化;拦截劈核组:水分离后,采用传统拦截劈核法进行劈核和超声乳化。术中设定负压和能量均相同。观察比较2组患者手术前后角膜内皮细胞密度的变化,术中平均超声乳化时间,术后角膜水肿和视力恢复情况,以及手术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1)角膜内皮细胞密度:预劈核组与拦截劈核组术后1周角膜内皮丢失率分别为(10.52±9.12)个/mm^2和(17.26±19.01)个/m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术中平均超声乳化时间:预劈核组与拦截劈核组分别为Ⅲ级(35.45±4.9)s、Ⅳ级(47.1±9)s和Ⅲ级(46.78±5.5)s、Ⅳ级(60.21±15)s,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3)术后角膜水肿程度:预劈核组术后1 d和1周发生角膜水肿者分别为37只眼和22只眼,明显低于拦截劈核组60只眼和42只眼(P<0.05);(4)术后视力恢复情况:术后1 d和术后1周2组患者的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预劈核组恢复更明显(P<0.05)。(5)术中并发症:无悬韧带断离、后囊膜破裂等严重并发症。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所采用的撕囊镊预劈核技术具有明显缩短超声乳化时间、操作简单方便、减少术中并发症、患者术后角膜水肿轻、角膜内皮细胞损失少和视力恢复快等优点,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撕囊镊 拦截劈核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
下载PDF
预劈核联合乳化劈核应用于白内障超声乳化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
13
作者 胡习莲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15年第14期3297-3299,共3页
观察预劈核联合乳化劈核应用于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的临床疗效。选取收治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118例137眼,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观察组60例71眼,采用预劈核联合乳化劈核技术进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对照组58例66眼,采用拦截劈核治疗技... 观察预劈核联合乳化劈核应用于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的临床疗效。选取收治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118例137眼,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观察组60例71眼,采用预劈核联合乳化劈核技术进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对照组58例66眼,采用拦截劈核治疗技术进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观察组U/S time、AP、AECP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1天裸眼视力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预劈核联合乳化劈核应用于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疗效显著,超声时间短、能量低、术后早期裸眼视力好、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化 白内障 超声乳化 拦截劈核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