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元合金靶择优溅射稳定态的表面化学成分 被引量:2
1
作者 张竹林 张莱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42-245,共4页
基于多元素靶溅射的Andersen-Sigmund关系式,在分析了大量的二、三元素合金溅射稳定态靶表面化学成分的变化之后,发现各元素之间表面结合能之比几乎与靶体化学成分无关。只要给各元素之间设定适当的表面结合能比,就可以很容易地计算出... 基于多元素靶溅射的Andersen-Sigmund关系式,在分析了大量的二、三元素合金溅射稳定态靶表面化学成分的变化之后,发现各元素之间表面结合能之比几乎与靶体化学成分无关。只要给各元素之间设定适当的表面结合能比,就可以很容易地计算出三元合金靶稳定态表面化学成分,至少对于用2keV氩离子轰击的Ag-Pd-Au三元合金靶系来说,其计算结果都与实验值一致。所分析的实验数据是在常温下取得的,所以可不考虑离子轰击诱发的Gibbs偏析,其结论很可能是多元合金靶溅射的一般规律。此外,由Galdikas等最近所提出的所谓择优溅射中的“基体效应”理论是无实验依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元合金靶 择优溅射 表面结合能 Andersen-Sigmund关系式 离子溅射 稳定态 表面化学成分
下载PDF
择优溅射对深度剖析谱和深度分辨率的影响 被引量:4
2
作者 刘毅 王江涌 《真空》 CAS 2013年第1期15-19,共5页
择优溅射是深度剖析实验中导致所测量元素的成分分布偏离实际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首先在广泛应用于溅射深度剖析定量分析的MRI模型基础上,引入了一个描述择优溅射效应的参数,推导出了这个参数对所测量的深度剖面引起改变的一个解析式,... 择优溅射是深度剖析实验中导致所测量元素的成分分布偏离实际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首先在广泛应用于溅射深度剖析定量分析的MRI模型基础上,引入了一个描述择优溅射效应的参数,推导出了这个参数对所测量的深度剖面引起改变的一个解析式,并定量地模拟了择优溅射效应在深度剖析中对深度剖面形状和深度分辨率的影响。最后,应用拓展的MRI模型,定量分析了Ar+和N2+溅射Ni/Cr多层膜所得到的AES深度剖析数据,比较了相应的择优溅射比率和深度分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溅射深度剖析 MRI模型 择优溅射效应 深度分辨率
下载PDF
合金靶材择优溅射的SRIM模拟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张德根 胡训美 《皖西学院学报》 2014年第5期59-62,共4页
利用SRIM2013软件,分别模拟计算了3组合金靶材Fe-Cr、Cu-Ni和Au-Ag在氩离子入射时的溅射产额,根据计算结果得出3组合金均存在择优溅射现象,择优溅射与金属原子的表面结合能有关的结论。同时模拟了Au-Ag合金的溅射产额随入射离子能量和... 利用SRIM2013软件,分别模拟计算了3组合金靶材Fe-Cr、Cu-Ni和Au-Ag在氩离子入射时的溅射产额,根据计算结果得出3组合金均存在择优溅射现象,择优溅射与金属原子的表面结合能有关的结论。同时模拟了Au-Ag合金的溅射产额随入射离子能量和合金成分的变化情况,并分析其择优溅射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择优溅射 SRIM 溅射产额 合金
下载PDF
合金靶择优溅射中的表面结合能效应
4
作者 张秉楚 张竹林 《焦作工学院学报》 2000年第2期151-154,共4页
基于多元素靶溅射的Audersen Sigmund关系式 ,在分析了大量的二、三元素合金溅射稳定态靶表面化学成分的变化之后 ,发现各元素之间表面结合能之比几乎与靶体化学成分无关 .即只要给各元素之间设定适当的表面结合能比 ,就可以很容易地计... 基于多元素靶溅射的Audersen Sigmund关系式 ,在分析了大量的二、三元素合金溅射稳定态靶表面化学成分的变化之后 ,发现各元素之间表面结合能之比几乎与靶体化学成分无关 .即只要给各元素之间设定适当的表面结合能比 ,就可以很容易地计算出稳定态表面化学成分并且计算结果都与实验值一致 .因为所分析的实验数据是在常温下取得的 ,所以可不考虑离子轰击诱发的Gibbs偏析 .所得的结论很可能是多元合金靶溅射的一般规律 ,而这个结论与Kelly和Urbassek等建立的合金表面结合能理论直接矛盾 ,可以断定 ,他们的理论是有问题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溅射 择优溅射 表面结合能 A-S关系式 合金
下载PDF
Ni-50wt%Ti合金的择优溅射 被引量:2
5
作者 王震遐 王玟珉 +2 位作者 罗文芸 李欣年 王传珊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1期1930-1935,共6页
用卢瑟福背散射技术测定了Ni50wt%Ti合金在30keVAr+离子轰击时的组分原子(Ni和Ti)溅射角分布.结果表明,Ni原子和Ti原子的角分布存在差别:Ni原子在靶表面法线方向(发射角θ=0°附近)择优发射... 用卢瑟福背散射技术测定了Ni50wt%Ti合金在30keVAr+离子轰击时的组分原子(Ni和Ti)溅射角分布.结果表明,Ni原子和Ti原子的角分布存在差别:Ni原子在靶表面法线方向(发射角θ=0°附近)择优发射,而Ti原子则在大发射角区域(θ>45°)发射较Ni强.根据元素在靶点表面按形貌特征局域富集情况的观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合金 溅射 择优溅射
原文传递
27keVAr^+离子轰击Fe-W合金的溅射原子角分布研究
6
作者 王震遐 郑里平 +1 位作者 陶振兰 潘冀生 《核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2期79-84,共6页
本文报道在27keV Ar^+离子轰击Fe-W(30wt.%)合金情况下,溅射Fe和W原子的角分布实验结果。用卢瑟福背散射(RBS)谱仪分析了不同发射角θ处溅射沉积在衬底上的Fe-W薄膜的成分。结果表明,角分布形状均为over-cosine型,且W原子对Fe原子的比... 本文报道在27keV Ar^+离子轰击Fe-W(30wt.%)合金情况下,溅射Fe和W原子的角分布实验结果。用卢瑟福背散射(RBS)谱仪分析了不同发射角θ处溅射沉积在衬底上的Fe-W薄膜的成分。结果表明,角分布形状均为over-cosine型,且W原子对Fe原子的比值与发射角θ有关。与我们以前关于Cu-Au合金和Ti-Ni合金的结果比较,暗示择优溅射程度可能与合金成分的质量比值有关。简单的模型分析发现,靶表面形貌是引起溅射原子角分布变化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分布 择优溅射 表面形貌
下载PDF
离子溅射及其应用
7
作者 王震遐 《核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8期549-552,共4页
本文综述了离子溅射理论和实验研究的主要进展,着重分析了合金样品由于原子质量、表面结合能差别以及离子轰击导致的Gibbsian偏析等因素所引起的择优溅射。扼要地讨论了Tokamak第一壁材料的离子溅射、生物大分子的重离子解吸以及集团离... 本文综述了离子溅射理论和实验研究的主要进展,着重分析了合金样品由于原子质量、表面结合能差别以及离子轰击导致的Gibbsian偏析等因素所引起的择优溅射。扼要地讨论了Tokamak第一壁材料的离子溅射、生物大分子的重离子解吸以及集团离子对固体表面的冲击.此外还指出,集团对固体表面的溅射过程在表面薄层中的能量转移特大并具有很高的溅射产额,这将在改变固体表面结构以及在超微量和微米束分析中得到新的实际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溅射 碰撞级联 择优溅射
下载PDF
溅射稳定态合金靶表面的化学成分
8
作者 张竹林 张秉楚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2001年第2期27-29,共3页
基于多元素靶溅射的Andersen Sigmund关系式 ,分析了大量的二、三元素合金溅射稳定态靶表面化学成分的变化 ,发现各元素之间表面结合能之比几乎与靶体化学成分无关。只要给各元素之间设定适当的表面结合能比 ,就能计算出稳定态表面化学... 基于多元素靶溅射的Andersen Sigmund关系式 ,分析了大量的二、三元素合金溅射稳定态靶表面化学成分的变化 ,发现各元素之间表面结合能之比几乎与靶体化学成分无关。只要给各元素之间设定适当的表面结合能比 ,就能计算出稳定态表面化学成分 ,计算结果与实验值一致。因为文中所分析的实验数据是在常温下取得的 ,所以可不考虑离子轰击诱发的Gibbs偏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择优溅射 表面结合能 Andersen-Sigmund关系式 稳定态合金靶 化学成分
下载PDF
双层辉光离子渗金属中W-Mo合金供给源的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李成明 田林海 +2 位作者 徐重 谢锡善 董建新 《材料科学与工艺》 EI CAS CSCD 1998年第4期109-111,共3页
研究了双层辉光离子W-Mo共渗时,提供合金元素的W-Mo合金源极的表面成分和形貌变化.结果表明:在氩离子的轰击下,W-Mo合金源极表面在在明显的择优溅射,在稳定态达到之前有一定的过渡期,并最终形成一定成分范围的微循环择优溅射.
关键词 渗金属 择优溅射 钨钼合金
下载PDF
氩离子轰击感生Ni_2Al_3和NiAl_3成分变化的TEM/EDS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孙丽 陈厚文 王蓉 《金属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13-119,共7页
在能量为3,5和7 keV的氩离子轰击下,对激冷Ni-50%Al(质量分数)合金薄膜进行减薄,用配备有超薄窗口能谱仪的高分辨电镜观察分析了减薄后样品中两种合金相Ni2Al3和NiAl3的结构和成分变化.结果表明,在离子轰击下,合金相Ni2Al3和NiAl3的成... 在能量为3,5和7 keV的氩离子轰击下,对激冷Ni-50%Al(质量分数)合金薄膜进行减薄,用配备有超薄窗口能谱仪的高分辨电镜观察分析了减薄后样品中两种合金相Ni2Al3和NiAl3的结构和成分变化.结果表明,在离子轰击下,合金相Ni2Al3和NiAl3的成分均有变化,Ni含量明显高于合金相化学配比.随着离子能量的降低,轰击后合金相中Ni含量增加.在3 keV氩离子轰击下两个相的含Ni量均高达87%(原子分数)左右,在离子轰击过程中初始的NiAl3相点阵结构未发生明显变化,而Ni2Al3的初始结构在3和5 keV氩离子轰击减薄后部分转变为体心立方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轰击 Ni2Al3 NIAL3 择优溅射 TEM EDS 结构 成分
下载PDF
Effects of sputtering pressure on nanostructure and nano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AlN films prepared by RF reactive sputtering 被引量:2
11
作者 魏秋平 张雄伟 +4 位作者 刘丹瑛 李劼 周科朝 张斗 余志明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SCIE EI CAS CSCD 2014年第9期2845-2855,共11页
Wurtzite aluminum nitride(AlN) films were deposited on Si(100) wafers under various sputtering pressures by radio-frequency(RF) reactive magnetron sputtering. The film properties were investigated by XRD, SEM, A... Wurtzite aluminum nitride(AlN) films were deposited on Si(100) wafers under various sputtering pressures by radio-frequency(RF) reactive magnetron sputtering. The film properties were investigated by XRD, SEM, AFM, XPS and nanoindenter techniques. It is suggested from the XRD patterns that highly c-axis oriented films grow preferentially at low pressures and the growth of(100) planes are preferred at higher pressures. The SEM and AFM images both reveal that the deposition rate and the surface roughness decrease while the average grain size increases with increasing the sputtering pressure. XPS results show that lowering the sputtering pressure is a useful way to minimize the incorporation of oxygen atoms into the AlN films and hence a film with closer stoichiometric composition is obtained. From the measurement of nano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AlN thin films, the largest hardness and elastic modulus are obtained at 0.30 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N thin film reactive magnetron sputtering preferred orientation nanomechanical properties
下载PDF
离子辐照下固体表面的成分和结构变化
12
作者 胡仁元 《材料研究学报》 EI CAS 1987年第1期23-30,共8页
随着离子束材料改性和离子束表面分析技术的发展,进一步了解离子束对固体表面的作用是极为重要的,为此不仅要研究离子束与固体中原子、电子的直接作用,而且要研究在这种作用下达到固体表面终态分布和微结构的各种物理过程。本文仅就离... 随着离子束材料改性和离子束表面分析技术的发展,进一步了解离子束对固体表面的作用是极为重要的,为此不仅要研究离子束与固体中原子、电子的直接作用,而且要研究在这种作用下达到固体表面终态分布和微结构的各种物理过程。本文仅就离子辐照下固体表面的成分分布变化以及结构变化的最近进展情况予以评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辐照 马氏体相变 马登斯相变 位移性相变 原子 分子 固体表面 表面相 择优溅射 固体结构 晶体结构 结晶构造 离子轰击 沉淀相 点缺陷 晶体缺陷
下载PDF
制膜技术与装置
13
《中国光学》 CAS 2004年第6期54-55,共2页
TB43 2004064364 离子束溅射沉积Ta<sub>2</sub>O<sub>5</sub>光学薄膜的实验研究=Experimental study of ion beam sputtering deposition of Ta<sub>2</sub>O<sub>5</sub> optical t... TB43 2004064364 离子束溅射沉积Ta<sub>2</sub>O<sub>5</sub>光学薄膜的实验研究=Experimental study of ion beam sputtering deposition of Ta<sub>2</sub>O<sub>5</sub> optical thin film[刊,中]/刘洪祥(中科院光电技术研究所.四川,成都(610209)),熊胜明…∥光电工程.—2004,31(3).—41-43,55 根据择优溅射的理论,在不同的通氧方式下,详细分析了离子辅助对离子束溅射沉积Ta<sub>2</sub>O<sub>5</su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束溅射沉积 薄膜光学特性 纳米薄膜 实验研究 原子力显微镜 沉积速率 光学薄膜 表面形貌 择优溅射 离子辅助
下载PDF
PREFERENTIAL SPUTTERING OF Cu_(76)Ni_(15)Sn_9
14
作者 王震遐 潘冀生 +5 位作者 章骥平 王传珊 罗文芸 周树鑫 张慧明 曾跃武 《Nuclear Science and Techniques》 SCIE CAS CSCD 1995年第1期22-27,共6页
Using collection film technique combined with Auger electron spectroscopy is analysis, the preferential sputtering of the ternary alloy Cu76Ni15Sn9 bombarded with 27 keV Ar+ at normal incidence is studied. After bomba... Using collection film technique combined with Auger electron spectroscopy is analysis, the preferential sputtering of the ternary alloy Cu76Ni15Sn9 bombarded with 27 keV Ar+ at normal incidence is studied. After bombardment, the target surfaCe is examined with SEM, and the surface composition of different topographical feature areas is measured with electron probe micrthanalyser (EPMA). The experiment results show that Cu atoms are preferentially ejected compared with Ni atoms, and Sn atoms come third within the ejection angle range from 0° to 60°. The results are discussed from the viewpoint of sputtering from a very rough surfa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uger electron spectroscopy TOPOGRAPHY Preferential sputtering Cu76 Ni15Sn9
下载PDF
Polycrystalline ZnO Films Deposited on Glass by RF Reactive Sputtering
15
作者 GONGHeng-xiang HEYun-yao +3 位作者 WangQi-feng JINGuo-juan FANGZe-bo WANGYin-yue 《Semiconductor Photonics and Technology》 CAS 2004年第2期97-100,共4页
Polycrystalline ZnO films were prepared on glass wafer using Zn targets by radio frequency(RF)reactive sputtering technique under different deposition conditions.X-ray diffraction (XRD) and optical transmittance spect... Polycrystalline ZnO films were prepared on glass wafer using Zn targets by radio frequency(RF)reactive sputtering technique under different deposition conditions.X-ray diffraction (XRD) and optical transmittance spectrum were employed to analyze the structure and optical character of the films.The strain and stress in films, as well as the packing density are calculated in terms of refractive index of films measured with an elliptic polarization analyzer.It is the deposition conditions that have great effects on the structural and optical properties of ZnO films.Under the optimal conditions,the only evident peak in XRD spectrum was (002) peak with the full width at half maximum (FWHM) of 0.20° showing the grain size of 42.8 nm.The packing density,the stress in (002) plane and the average optical transmittance in the visible region were about 97%,-1.06×10~9 N/m^2 and 92%, respective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nO films RF reactive sputtering Preferred orientation Optical transmittance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