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的择偶倾向与取舍——以报刊媒介的两性话题为视角 被引量:1
1
作者 黄顺力 王风先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3-51,共9页
中国传统社会人们的择偶观念一向表现较为含蓄,"五四"新文化运动不仅开启了思想启蒙之牖,而且也打开了自由恋爱之闸。其时的报刊杂志是知识男女青年获取新婚恋观的渠道,也是他们表达自己择偶心声的场所。《大公报》、《中外... 中国传统社会人们的择偶观念一向表现较为含蓄,"五四"新文化运动不仅开启了思想启蒙之牖,而且也打开了自由恋爱之闸。其时的报刊杂志是知识男女青年获取新婚恋观的渠道,也是他们表达自己择偶心声的场所。《大公报》、《中外日报》、《东方杂志》、《妇女杂志》、《女子月刊》等都十分关注两性话题,反映出男性在接受新婚恋观时,渴盼与一位学识相当的女性,共同结成具备知己与爱情的婚姻关系;而经自由平等理念影响的知识女性,则在抗命挣脱传统婚姻枷锁后,更难抵御恋爱至上的浪漫诱惑。其时的婚恋自由开始成为青年知识男女的共同诉求。然而,由于新旧观念的冲突与杂糅,男性在婚恋中期盼的实际上是同时具备新知识和旧道德的女性;而女性在爱情理想中既追求人格平等,又仍然执着于寻求男性的庇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知识分子 择偶倾向 自由恋爱理想主义
下载PDF
对军校男性青年学员择偶倾向的调查与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胡小琳 《新闻传播》 2014年第11X期12-15,共4页
目的:考察军校男性青年学员爱情心理、恋爱选择与择偶倾向,为进行婚恋心理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分层整群抽取295名军校男性青年学员,采用自编的择偶倾向调查问卷进行测查。结果:172%的青年男性学员正在恋爱或谈过恋爱,... 目的:考察军校男性青年学员爱情心理、恋爱选择与择偶倾向,为进行婚恋心理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分层整群抽取295名军校男性青年学员,采用自编的择偶倾向调查问卷进行测查。结果:172%的青年男性学员正在恋爱或谈过恋爱,51%的青年男性学员表示恋爱是为了结婚;2择偶的人格特征排序居前3位依次为:孝顺(25%)、忠贞(23%)、善良(15%);择偶的社会特征排序前3位依次为:价值观(22%)、兴趣爱好(14%)、家庭条件(12%);3大多数青年男性学员认为恋爱审查、两地分居、经济地位等军队和军人的特殊性会不同程度地影响婚恋;441%的青年男性学员对婚前性行为持宽容的态度。结论:军校男性青年学员婚恋观比较端正,责任感较强;他们在择偶过程中更注重对方的价值观、道德品质、个人能力等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军校 青年 男性 学员 爱情心理 择偶倾向
下载PDF
异性拒绝对大学生择偶行为的长期影响:基于社会计量器理论的探讨 被引量:12
3
作者 张林 刘燊 +1 位作者 李玥 阮鲁君 《心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31-136,共6页
运用问卷调查法以339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基于社会计量器理论探讨异性拒绝经历和择偶价值感对大学生择偶行为的长期影响。研究发现:(1)女大学生的择偶标准显著高于男大学生,男大学生的择偶行为倾向略高于女大学生;(2)异性拒绝经历与择... 运用问卷调查法以339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基于社会计量器理论探讨异性拒绝经历和择偶价值感对大学生择偶行为的长期影响。研究发现:(1)女大学生的择偶标准显著高于男大学生,男大学生的择偶行为倾向略高于女大学生;(2)异性拒绝经历与择偶价值感、择偶标准、择偶行为倾向呈负相关,择偶价值感与择偶标准、择偶行为倾向呈显著正相关;(3)异性拒绝经历可以显著负向预测大学生的择偶行为,择偶价值感在异性拒绝经历对大学生择偶行为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但其发挥作用的方式存在性别差异。这一结果表明,择偶价值感是一种重要的缓冲因素,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异性拒绝给大学生择偶行为带来的负面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性拒绝 择偶价值感 择偶行为倾向 择偶标准 社会计量器
下载PDF
中国女性和外国男性的距离有多远——以《非诚勿扰》中的个案为例
4
作者 陈冰馨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1年第11期167-169,共3页
江苏卫视《非诚勿扰》节目已经不仅限于一档娱乐节目,而是当下的一种现象。究其原因,在《非诚勿扰》舞台上展现的正是当下社会:男性与女性、恋爱与婚姻、以及各种或好或坏的主义的冲突。《非诚勿扰》折射出了社会的现实,也掀起了社会、... 江苏卫视《非诚勿扰》节目已经不仅限于一档娱乐节目,而是当下的一种现象。究其原因,在《非诚勿扰》舞台上展现的正是当下社会:男性与女性、恋爱与婚姻、以及各种或好或坏的主义的冲突。《非诚勿扰》折射出了社会的现实,也掀起了社会、影视圈、学界的热议。本文就试图以社会学的视角,分析和解读《非诚勿扰》中展现出来的社会距离现象,并试图用社会距离理论来解释节目中所体现的舞台行为和择偶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诚勿扰 社会距离 择偶倾向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