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简论司马迁的历史观 被引量:1
1
作者 朱凤相 《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1年第1期91-96,共6页
近年来学术界对司马迁研究已全面展开,就其历史观研究而言犹且薄弱。这固然与他所处的时代尚为史学理论的发轫时期有关,因此不可能写出象刘知几《史通》那样的史学理论专著,但必须看到,一部《史记》所反映的司马迁历史观是不容忽视的,... 近年来学术界对司马迁研究已全面展开,就其历史观研究而言犹且薄弱。这固然与他所处的时代尚为史学理论的发轫时期有关,因此不可能写出象刘知几《史通》那样的史学理论专著,但必须看到,一部《史记》所反映的司马迁历史观是不容忽视的,应该进行深入的研究,以便更加全面地了解司马迁。本文力图从司马迁在史料选择上和论赞中反映出来的他对历史的态度进行一些探讨,以期争鸣,为更加全面地研究司马迁抛砖引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学理论 《史通》 刘知几 论赞 李将军列传 究天人之际 择地而蹈 《项羽本纪》 重瞳子 《战国策》
下载PDF
明清北京城的环境问题
2
作者 陈仲丹 《唯实》 2016年第3期79-82,共4页
在明清时期,京城一般是指北京,也称京师。北京是当时帝国的都城,人口众多,到万历年间已有80万以上的居民,至清末,内外城合计人口有94万。由于城市聚集了大量人口,人的活动不免会产生垃圾和排泄物,加之风尘袭扰,随之就出现了环境问题。... 在明清时期,京城一般是指北京,也称京师。北京是当时帝国的都城,人口众多,到万历年间已有80万以上的居民,至清末,内外城合计人口有94万。由于城市聚集了大量人口,人的活动不免会产生垃圾和排泄物,加之风尘袭扰,随之就出现了环境问题。明清时的北京给外来者留下的印象首先是其高大雄伟的城墙,据说城墙顶部能并行12匹马。进入城内可以看到富丽堂皇的宫殿和衙署,城区市井繁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问题 城市聚集 外来者 清时 在路上 堪舆家 择地而蹈 谢肇淛 城中 明清社会
下载PDF
《鸿门宴》褒谁?贬谁?
3
作者 阎敬之 《天中学刊》 1989年第1期25-26,共2页
《鸿门宴》是一篇历史传记,因此要回答标题所提出的问题,须先弄清一个观点,即:如何看待历史?有人以为,历史是一个天真无邪的少女,任你去梳妆打扮,换句话说,可以随意褒贬。这是完全不承认历史的客观性。
关键词 《鸿门宴》 物理事实 梳妆打扮 英雄气概 项伯 义帝 《项羽本纪》 择地而蹈 卑辞 怀王
下载PDF
论三仁去就生死之道
4
作者 前人 《船山学报》 1936年第2期26-28,共3页
昔孔子称殷有三仁。一去一奴一死。异哉仁之无定也。圣人之称仁。无端倪无方物也。子曰智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信斯言也。比干之谏而死也。是杀身以成仁也。比干仁而奴者非仁矣。去者更非仁矣。何也箕子之徉狂畏其死也。微... 昔孔子称殷有三仁。一去一奴一死。异哉仁之无定也。圣人之称仁。无端倪无方物也。子曰智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信斯言也。比干之谏而死也。是杀身以成仁也。比干仁而奴者非仁矣。去者更非仁矣。何也箕子之徉狂畏其死也。微子之去之避其死也。夫畏其死避其死岂非求生以害仁乎而圣人如此。皆谓之仁者。论其心事之仁与不仁。而不于去与奴与死言仁也。何也当日鼎革之交其亿万人蹈死者。无一人可称其仁也。如费仲蜚廉恶来之辈。且谓之不仁也。是知不仁之人不择地而蹈死不死非仁。死亦非仁也。比干之以谏而死也。非欲以死殉也。其谏也冀其君之一悟也。君一悟而社稷可以存矣。如之何不谏也君不悟而致之于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择地而蹈 君一 恶来 言仁 士仁 晋宋 无定 先王 得仁 孙周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