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沈阳市居民择居行为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王玥 王闯 《现代经济(现代物业下半月)》 2008年第8期140-141,103,共3页
本文以沈阳市为例,根据问卷调查结果,定量的分析了城市居民择居行为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住宅价格及消费者家庭收入直接影响消费者择居行为,同时家庭成员活动地点的分布是决定一般居民家庭居住区位的又一主要因素。
关键词 房价 择居 区位
下载PDF
论彝族择居的文化根源 被引量:2
2
作者 马建荣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03年第2期51-53,共3页
从文化人类学角度看 ,彝族择居受古老的创世神话、原始生态观、自然崇拜、原始劳作方式及原始风水观的影响 ,是彝族人类生态和文化心态的统一。
关键词 彝族 择居 人类生态 文化心态
下载PDF
郑州城市居民择居行为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梁丹 甘豫华 《平顶山学院学报》 2010年第5期121-125,共5页
对郑州市8个城区居住空间分布现状和城市居民个人居住区位选择进行调查,总结出郑州市当前居住空间分布的基本特征、不同类属城市居民居住空间选择行为差异及二者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郑州市居住空间分布明显倾向于东区和北区,城市居民... 对郑州市8个城区居住空间分布现状和城市居民个人居住区位选择进行调查,总结出郑州市当前居住空间分布的基本特征、不同类属城市居民居住空间选择行为差异及二者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郑州市居住空间分布明显倾向于东区和北区,城市居民居住购房也明显倾向于东区和北区,受价格、交通等因素影响,不同社会阶层的居民居住选择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择居行为 影响因素 郑州市
下载PDF
辛弃疾择居上饶带湖的原因
4
作者 汲军 应子康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第2期7-11,共5页
辛弃疾在南渡后择居于上饶,主要原因在于:上饶地形与便利的交通条件;南迁的大族与朝廷赋闲的士大夫集聚上饶,因而文化处于繁荣时期;上饶当时是一个正在建设的新兴城市;上饶有美丽的山水与纯朴的民风民俗。这一切也是辛弃疾成为伟大词人... 辛弃疾在南渡后择居于上饶,主要原因在于:上饶地形与便利的交通条件;南迁的大族与朝廷赋闲的士大夫集聚上饶,因而文化处于繁荣时期;上饶当时是一个正在建设的新兴城市;上饶有美丽的山水与纯朴的民风民俗。这一切也是辛弃疾成为伟大词人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辛弃疾 上饶 择居
下载PDF
广西民族择居心理的生态批评
5
作者 吕瑞荣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3期1-6,共6页
广西民族择居审美心理的形成与强化,除了独特的自然生态环境的特殊作用以外,其他社会因素如宗教信仰、家族观念、传统文化积淀与变异、社会价值取向等,成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重塑广西民族择居审美心理的过程中,应强化择居文化中的... 广西民族择居审美心理的形成与强化,除了独特的自然生态环境的特殊作用以外,其他社会因素如宗教信仰、家族观念、传统文化积淀与变异、社会价值取向等,成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重塑广西民族择居审美心理的过程中,应强化择居文化中的科学因素,剔除其糟粕,使城乡居住建设更符合自然发展规律,更符合生态文明建设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民族 择居 审美心理 生态系统
下载PDF
传统井文化与中国人的择居观探微 被引量:1
6
作者 梁萍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1年第16期127-129,133,共4页
在中国古代的居住环境中,井有着相当重要的地位,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形成了独特的井文化。同时,通过井文化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了解中国人的择居观。文中,主要就对井文化与中国人的择居观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井文化 择居
下载PDF
先秦丘居形态及其对古代营城理念的影响
7
作者 赵晓峰 张国禹 赵天择 《古建园林技术》 2024年第2期116-120,共5页
本文梳理了“丘”的概念及其五重涵义,用图形化的方式考释了“敦丘”“陶丘”“融丘”和“昆仑丘”四种丘居形态。并由此出发,解析了古代多重城制的成因,择居丘南的缘起,以及地法昆仑的三种方法,以探究丘居形态对古代营城理念的深刻影响。
关键词 形态 营城理念 多重城制 择居丘南 地法昆仑
下载PDF
诗意栖居——老舍、林语堂择居观摭谈
8
作者 韩涛 卢军 《时代文学》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90-191,共2页
老舍与林语堂都是热爱尘世生活的文人,倾心于"在不完全的现世享乐一点美与和谐",反映在居所选择上,两人都坚信"居室即人",他们对居所的理想追求是中国人民族内心的整体性格在居住上反映出来的文化气质;是乐天知命... 老舍与林语堂都是热爱尘世生活的文人,倾心于"在不完全的现世享乐一点美与和谐",反映在居所选择上,两人都坚信"居室即人",他们对居所的理想追求是中国人民族内心的整体性格在居住上反映出来的文化气质;是乐天知命、淡薄名利、追求达观境界的人生智慧的写照。在对住所的态度上,二人都与晚明文人李渔有很多相似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舍 林语堂 择居
原文传递
芜湖市城市居住区位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焦华富 吕祯婷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36-342,共7页
运用评价模型对芜湖市各个片区的居住区位进行了评价,利用问卷调查方式所获取的资料对芜湖市居民的居住满意度和择居意向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居住区位优势度对商品房价格的空间分异、居民居住满意度、居民择居偏好区位的影响。结果表明... 运用评价模型对芜湖市各个片区的居住区位进行了评价,利用问卷调查方式所获取的资料对芜湖市居民的居住满意度和择居意向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居住区位优势度对商品房价格的空间分异、居民居住满意度、居民择居偏好区位的影响。结果表明,处于芜湖市中心的城中片区在居住区位方面的优势最高;其次是镜湖北片区;再次是城南片区、城东片区、开发区片区;三山片区最次。可见对一个拥有中等规模,新区刚刚开发的城市而言,发展历程越久的片区,其区位优势越强,且商品房价格越高,居民的居住满意度越高,更成为居民理想的择居区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住区位 择居偏好 区位优势度 芜湖市
下载PDF
一条大河
10
作者 郭敏 《黄河.黄土.黄种人》 2024年第3期73-75,共3页
自古以来,河流就是人类历史文明的摇篮。从远古时期,先人就择水而居,也可以说,有人类生存的地方就有水,人类依靠河流繁衍生息。千百年来,河水奔流不息入大海,社会文明也因河水的润泽而源远流长。
关键词 水而 入大海 远古时期 文明 河水 人类生存 河流
下载PDF
五月菖蒲出水清
11
作者 徐新 《农家科技》 2024年第11期64-64,共1页
“彼泽之坡,有蒲与荷。”在河流纵横交错,水系发达的家乡,那一束束一丛丛的菖蒲是寻常可见的水生植物,它们群聚而生,择水而居。春一点头,碧水盈盈的池塘里,菖蒲便悄悄地从水底冒出,潜滋暗长,生机盎然。
关键词 水而 菖蒲 一束束 一丛丛 水生植物 池塘
下载PDF
苏沪跨城通勤的影响因素与作用机制初探 被引量:3
12
作者 王垚 钮心毅 李志鹏 《城市规划》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58-66,共9页
通过上海都市圈内苏州至上海中心城区跨城通勤的实证研究,认识苏沪跨城通勤的影响因素与作用机制。首先,使用多源大数据量化测算苏沪跨城通勤总体空间特征、认识宏观政策上的影响因素。其次,通过问卷调查分析个体决策的影响因素。运用... 通过上海都市圈内苏州至上海中心城区跨城通勤的实证研究,认识苏沪跨城通勤的影响因素与作用机制。首先,使用多源大数据量化测算苏沪跨城通勤总体空间特征、认识宏观政策上的影响因素。其次,通过问卷调查分析个体决策的影响因素。运用“宏观约束+个体决策”分析框架,解析了苏沪通勤影响因素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第一,苏沪跨城通勤存在“择居主导”与“择业主导”两种典型模式。第二,两种模式有共同的影响因素,均包括宏观约束层面的产业布局、住房与公共服务、交通设施;个体决策层面的职业和收入、家庭和社会关系、通勤成本。第三,两种模式的作用机制不同,“择业主导模式”是上海中心城区特有高价值区段产业提供的就业机会主导,是市场驱动下的高素质劳动力集聚现象;“择居主导模式”是适宜住房和公共服务供给提供的住房机会主导,是住房市场和住房政策综合作用下的居住人口扩散现象。区域交通设施是两种模式形成的必要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城通勤 上海 苏州 作用机制 业主导模式 择居主导模式
下载PDF
村庄选址区位研究 被引量:12
13
作者 乔家君 《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47-55,共9页
择居是人类最重要的活动之一.通过不同时期人类定居区位的分析,村庄所处自然环境(土地、地形、水源等)和经济社会发展(工农业生产条件、交通可达性等)水平起着重要作用,且不同历史时期所起作用有着显著差异;自然环境的影响程度总体呈下... 择居是人类最重要的活动之一.通过不同时期人类定居区位的分析,村庄所处自然环境(土地、地形、水源等)和经济社会发展(工农业生产条件、交通可达性等)水平起着重要作用,且不同历史时期所起作用有着显著差异;自然环境的影响程度总体呈下降态势,近邻(较)发达区(沿海区、城镇)、交通便利区、环境优美域将是村庄选址的重要取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庄选址 区位 择居
下载PDF
开发区主导产业与房地产业发展关系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韩振华 殷跃建 丁珊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09年第3期12-13,共2页
城市规模的外延型扩张使得产业和居住区在城区外围形成新的功能分区,有主导产业开发在前、后期住宅跟进的开发区,也有住宅开发在前的。结合城市功能分区理论,本文以武汉市为例对主导产业与房地产之间的发展关系进行分析,认为工业与商业... 城市规模的外延型扩张使得产业和居住区在城区外围形成新的功能分区,有主导产业开发在前、后期住宅跟进的开发区,也有住宅开发在前的。结合城市功能分区理论,本文以武汉市为例对主导产业与房地产之间的发展关系进行分析,认为工业与商业和居住配套是互为支撑的,无论是在怎样定位的产业区,其住宅和劳动场所相对平衡才合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分区 主导产业 房地产 工作型择居
下载PDF
古诗词中“水”的几种意象 被引量:1
15
作者 杨小波 《师范教育》 2003年第10期12-13,共2页
水是一种客观物象,但是它一旦进入诗人的构思,就带上了主观色彩,融入了诗人的某些思想和感情,因而也就有了各种意象。爱情的阻隔物水始终在人类文化心理中扮演着可爱又可恨的角色。人的生活离不开水,古人选择住处更愿择水而居。
关键词 古诗词 客观物象 水而 文化心理 逝者如斯夫 人生短暂 秦风 杨柳依依 象征意味 江月
下载PDF
湿地保护中的一些问题 被引量:1
16
作者 崔丽娟 《资源环境与发展》 2013年第2期15-16,共2页
随着湿地的重要性越来越为人们所认识,湿地保护工作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但在执行过程中也存在很多问题……人类文明的诞生、演化和传承都离不开湿地,人类的历史就是一部"择水而居、依水而兴"的历史。尼罗河湿地造就了古... 随着湿地的重要性越来越为人们所认识,湿地保护工作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但在执行过程中也存在很多问题……人类文明的诞生、演化和传承都离不开湿地,人类的历史就是一部"择水而居、依水而兴"的历史。尼罗河湿地造就了古埃及文明,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湿地孕育了古巴比伦文明,印度河与恒河湿地浇灌了古印度文明,长江与黄河湿地则滋养了中华文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保护 古埃及文明 古印度文明 古巴比伦 水而 黄河湿地 底格里斯河 蓄洪防旱 湿地面积 湿地公园
下载PDF
塘七村歌
17
作者 树熙(词) 韦佳(曲) 《歌海》 2022年第6期157-157,共1页
注:1.塘七,马山县一个自然村,因有七个池塘而名。2.塘七村背靠岜王(山名)山,前有麓堂(地名)水。岜,壮话山的意思;淋,壮话水的意思。3.古时有3个黄国,民以国为姓。塘七99%以上都是江夏堂黄姓。康熙年间,黄世辉、黄世耀两兄弟从东兰县迁... 注:1.塘七,马山县一个自然村,因有七个池塘而名。2.塘七村背靠岜王(山名)山,前有麓堂(地名)水。岜,壮话山的意思;淋,壮话水的意思。3.古时有3个黄国,民以国为姓。塘七99%以上都是江夏堂黄姓。康熙年间,黄世辉、黄世耀两兄弟从东兰县迁居马山县,黄世辉择居塘七,葬在禄北,黄世耀择居碌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夏 康熙年间 壮话 马山县 东兰县 世辉 自然村 择居
下载PDF
我的“兵”之初
18
作者 甘沛泉 《政工导刊》 2020年第5期69-69,共1页
3年前我来过这座听过风历过雨的城市。而今再度相遇,我已不再是随意择居的游客,而是以一名军校学员的身份在这里培训“南国生红豆,政院铸军魂!”这几个字,恰如其分地表达了我们这批新招录文职人员对部队的向往。部队是讲究“共性”的地... 3年前我来过这座听过风历过雨的城市。而今再度相遇,我已不再是随意择居的游客,而是以一名军校学员的身份在这里培训“南国生红豆,政院铸军魂!”这几个字,恰如其分地表达了我们这批新招录文职人员对部队的向往。部队是讲究“共性”的地方,而不是标榜“个性”的地方。服从命令是天职,维持整齐划一是义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职人员 军魂 择居
下载PDF
Excess Commuting in Transitional Urban China:A Case Study of Guangzhou 被引量:5
19
作者 LIU Wangbao HOU Quan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SCIE CSCD 2016年第5期599-608,共10页
During the reform era, Chinese cities witnessed dramatic institutional transformation and spatial restructuring in general and profound change of commuting patterns in particular. Using household surveys collected in ... During the reform era, Chinese cities witnessed dramatic institutional transformation and spatial restructuring in general and profound change of commuting patterns in particular. Using household surveys collected in Guangzhou, China, in 2001, 2005 and 2010, excess commuting measurements are estimated. Excess commuting shows an overall trend of increasing during 1990–1999, and then declining during 2000–2010. We argue that deepening marketization of the jobs and housing sectors has induced spatial separation of jobs and housing. In other words, institutional transition and urban spatial restructuring are underpinning the changes of commuting patterns in Chinese cities. Excess commuting has strong relationship with individual socio-demographic status, which is by and large due to the increasing flexibilities of jobs and housing location choices enjoyed by urban residents. The findings call for considerations on balancing jobs-housing in making public policies relevant to urban development in general, and land use and transportation in particula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xcess commuting jobs-housing balance spatial restructuring GUANGZHOU China
下载PDF
张均衡刊刻丛书及其价值略论
20
作者 周日蓉 《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年第2期83-85,共3页
张均衡是清末民初著名的藏书家,其"适园"藏书搜罗广泛,多精善之本。同时,张氏还致力于刊刻古籍,所刻之书亦多珍贵,这对中国古代典籍的保存和流传作出了杰出贡献。
关键词 张均衡 刻书 适园丛书 丛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