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风险投资在企业IPO中存在择时行为吗——基于我国中小板和创业板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36
1
作者 沈维涛 叶小杰 徐伟 《南开管理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33-142,共10页
本文研究我国风险投资机构在企业IPO过程中的择时行为及其影响机理。研究发现,虽然风险投资机构整体上并未帮助提高企业通过发行审核和选择市场较好的时期进行IPO的概率,但是经验丰富以及外资背景的风险投资机构具备这样的择时能力。进... 本文研究我国风险投资机构在企业IPO过程中的择时行为及其影响机理。研究发现,虽然风险投资机构整体上并未帮助提高企业通过发行审核和选择市场较好的时期进行IPO的概率,但是经验丰富以及外资背景的风险投资机构具备这样的择时能力。进一步的研究发现,风险投资及其特征并不影响样本企业在短期内的择时行为,这表明IPO择时更有可能是一个基于中长期预测的规划过程。综合本文研究结果,我们认为企业应该尽量选择经验丰富、外资背景的风险投资机构,从而有助于提高企业IPO成功率,并且在市场行情相对较好的时期上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险投资 IPO择时行为 发行审核 经验 外资背景
下载PDF
定向增发对象、目的与预案公告择时行为 被引量:8
2
作者 孙健 吕璠 佟岩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18-127,共10页
定向增发已成为我国资本市场中股权再融资的主流方式,定向增发预案公告的时机选择对参与定向增发的各利益方有着深远的意义。通过考察2006—2015年成功实施定向增发的A股上市公司预案公告择时行为,研究发现:(1)以项目融资为目的的定向... 定向增发已成为我国资本市场中股权再融资的主流方式,定向增发预案公告的时机选择对参与定向增发的各利益方有着深远的意义。通过考察2006—2015年成功实施定向增发的A股上市公司预案公告择时行为,研究发现:(1)以项目融资为目的的定向增发倾向于选择较低预案价格;以整体上市为目的的定向增发没有显著的择时行为。(2)大股东参与以项目融资为目的的定向增发,预案公告的择时行为更加明显。(3)以项目融资为目的的定向增发,大股东认购比例越大,择时动机越弱。(4)大股东以现金方式认购新股时,更倾向于降低预案价格。研究表明定向增发预案公告择时行为受定向增发对象和目的的影响,这为上市公司、监管层以及投资者更好地评估定向增发行为提供了经验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股东 定向增发 预案公告 择时行为
下载PDF
我国创业板企业内部人交易择时行为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李应求 李依帆 《经济数学》 2015年第1期10-18,共9页
利用深圳证券交易所2012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期间的创业板企业内部人的交易数据,从间接与直接两个角度考虑创业板企业的内部人交易与信息优势利用的关系.从间接角度来看,创业板企业的内部人卖出能够有效预测未来股票走势,来获取超... 利用深圳证券交易所2012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期间的创业板企业内部人的交易数据,从间接与直接两个角度考虑创业板企业的内部人交易与信息优势利用的关系.从间接角度来看,创业板企业的内部人卖出能够有效预测未来股票走势,来获取超额收益;而买入则不具有显著的择时能力,不能获取正的超额收益,这与主板企业具有相同特点;但其中创业板小额买入可取得长期收益,这与主板企业有所不同.从直接角度来看,创业板企业内部人在卖出中充分利用了估值判断优势,抓住高估值偏差的市场机会套现,这与主板企业的特点相同;而创业板企业的内部人买入交易决策与估值判断、业绩预测这两种信息优势利用的关系都不密切,这与主板企业的特点有所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业板 内部人交易 择时行为 信息优势
下载PDF
股权激励中的管理层机会主义择时行为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邱静 吴琪琪 《财会通讯》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7期89-92,共4页
本文以2010至2018年我国IPO后三年内实施股权激励计划并公告的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运用事件研究法研究了股权激励授予中管理层的机会主义择时行为,同时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法和logit回归,考察投资者情绪对管理层机会主义择时行为的影响。研... 本文以2010至2018年我国IPO后三年内实施股权激励计划并公告的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运用事件研究法研究了股权激励授予中管理层的机会主义择时行为,同时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法和logit回归,考察投资者情绪对管理层机会主义择时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管理层会选择在股价较低时和投资者情绪较低时发布股权激励草案;且相比于股票期权激励,此种择时行为在限制性股票激励中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权激励 机会主义择时行为 投资者情绪
下载PDF
高管持股变化、信息披露的择时行为及市场反应 被引量:4
5
作者 唐红珍 于海云 王嫚 《财会通讯(下)》 2014年第11期57-60,共4页
本文以2006-2011年高管增减持股票公司为样本,分析了高管增减持股票过程中是否存在信息披露的择时现象、市场对高管持股变动行为及择时披露信息的反应。研究发现:高管增持上市公司存在提前披露坏消息或延迟披露好消息的偏好,而高管减持... 本文以2006-2011年高管增减持股票公司为样本,分析了高管增减持股票过程中是否存在信息披露的择时现象、市场对高管持股变动行为及择时披露信息的反应。研究发现:高管增持上市公司存在提前披露坏消息或延迟披露好消息的偏好,而高管减持上市公司则相反;高管增持上市公司股票在增持公告日前的累计超常收益率为负,而高管减持上市公司股票在减持公告日前有正的累计超常收益率;市场能够有效识别公司高管的持股变化行为及公司披露信息的好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管持股 信息披露 择时行为 市场反应
下载PDF
IPO择时行为对资本结构的影响分析
6
作者 向宗灿 《兰州交通大学学报》 CAS 2015年第2期61-67,共7页
基于资本结构的市场时机选择理论,本文以2006-2010年沪深两市IPO公司为研究对象,建立实证分析模型,研究IPO市场时机选择行为对资本结构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沪市不存在明显的IPO择时行为,而深市较为明显,且此行为对资本结构构有长期影响... 基于资本结构的市场时机选择理论,本文以2006-2010年沪深两市IPO公司为研究对象,建立实证分析模型,研究IPO市场时机选择行为对资本结构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沪市不存在明显的IPO择时行为,而深市较为明显,且此行为对资本结构构有长期影响,但其影响力有限,不及传统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择时行为 IPO 资本结构
下载PDF
解禁股份交易中的“择时”行为与大股东侵害 被引量:10
7
作者 蔡宁 《南开管理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90-99,共10页
本文以股改后的解禁股份出售事件为研究对象,考察这一过程中的内幕交易与大股东侵害问题。研究发现,大股东在解禁股份交易中具有显著的择时能力,表现为通过出售股份赚取了超常收益、也及时规避了损失;股东对上市公司的控制力有助增强其... 本文以股改后的解禁股份出售事件为研究对象,考察这一过程中的内幕交易与大股东侵害问题。研究发现,大股东在解禁股份交易中具有显著的择时能力,表现为通过出售股份赚取了超常收益、也及时规避了损失;股东对上市公司的控制力有助增强其择时能力,但由于信息优势在"主动型"内幕交易和"被动型"内幕交易中的不对称作用,只有控制力较强的股东才更有可能及时规避损失;股东关系有助于弥补控制力的不足,在与公司控股股东关系密切的情况下,控制力较弱股东也能在股份交易中及时规避损失。研究从股东控制力和股东关系两个角度,较为全面地分析了大股东侵害的可能途径;研究发现为思考全流通背景下的大股东侵害问题提出了新思路,也为加强对解禁股份的交易监管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股东侵害 内幕交易 择时行为
下载PDF
上市公司定向增发时机选择行为研究——来自中国证券市场的经验证据
8
作者 李志华 《财会通讯(下)》 2012年第10期45-49,共5页
本文以2006年至2010年第3季度定向增发事件作为样本,从市场择时角度分析了定向增发折价背后的动机及经济后果。结果表明:二级市场错误定价对定向增发折价影响明显,公司市场价值被高估的幅度越大,定向增发折价越大,定向增发折价是对公司... 本文以2006年至2010年第3季度定向增发事件作为样本,从市场择时角度分析了定向增发折价背后的动机及经济后果。结果表明:二级市场错误定价对定向增发折价影响明显,公司市场价值被高估的幅度越大,定向增发折价越大,定向增发折价是对公司价值偏离的补偿。但对公司价值偏离补偿并不能完全解释定向增发折价,因为整体市场行情越好时折价越大,并且多数公司倾向于在整体市场行情高涨时进行定向增发,表明定向增发中存在明显的市场行情择时行为,其结果是定向增发认购股东对其他股东利益侵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向增发折价 择时行为 市场错误定价 整体市场行情
下载PDF
基于现金平衡模型对上市公司定向增发择时行为的研究——来自中国证券市场的经验证据
9
作者 李志华 《会计师》 2018年第9期5-6,共2页
本文从现金平衡与现金需求的角度出发,检验了我国上市公司定向增发的择时问题。研究发现:传统的现金平衡假说和现金需求假说并不能解释我国上市公司定向增发的动因;对定向增发后样本公司的现金波动趋势进行深入分析发现,定向增发发行公... 本文从现金平衡与现金需求的角度出发,检验了我国上市公司定向增发的择时问题。研究发现:传统的现金平衡假说和现金需求假说并不能解释我国上市公司定向增发的动因;对定向增发后样本公司的现金波动趋势进行深入分析发现,定向增发发行公告后的一段时间内,公司的现金平衡情况与募资初期基本一致;从资金使用角度可判断我国上市公司的定向增发存在择时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向增发 择时行为 现金平衡
原文传递
内部人交易研究脉络梳理及展望
10
作者 王雷 顾晓敏 李培林 《经济研究导刊》 2014年第23期285-286,共2页
梳理了近年来国外对内部人交易研究的相关文献,介绍了公司内部人交易的利弊之争,梳理了内部人交易收益的相关实证研究,探讨了内部人交易的择时行为和法制环境对内部人交易的制约,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推动国内研究深入展开。
关键词 内部人交易 择时行为 超额收益
下载PDF
私募股权投资具有交易时机的选择能力吗 被引量:3
11
作者 汪剑锋 王会娟 张然 《当代财经》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31-140,F0003,共11页
以2006—2012年沪深两市首次公开上市并有私募股权投资参与的A股公司为研究对象,系统地研究了私募股权投资的择时行为。研究发现,不同于公司其他内部人减持,私募股权投资通过出售股份仅能赚取超额收益,并不能及时规避损失,故私募股权投... 以2006—2012年沪深两市首次公开上市并有私募股权投资参与的A股公司为研究对象,系统地研究了私募股权投资的择时行为。研究发现,不同于公司其他内部人减持,私募股权投资通过出售股份仅能赚取超额收益,并不能及时规避损失,故私募股权投资仅具有交易时机的被动选择能力。从私募股权投资特征来看,投资规模越大、投资期限越长、派驻董事以及联合投资的私募股权投资,其被动择时能力更强;从投资背景来看,相比非国有私募股权投资,国有私募股权投资的被动择时能力更强。进一步研究发现,在减持交易期间,私募股权投资会通过降低公司信息披露质量,为其择时行为创造更有利的交易条件。研究结论不仅丰富了内部人减持的相关文献,而且为政府制定监管政策提供了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私募股权投资 择时行为 性偏差
原文传递
The roles of inter- and intra-sexual selection in behavioral isolation between native and invasive pupfishes 被引量:1
12
作者 Cory BECHER Jennifer M. GUMM 《Current Zoology》 SCIE CAS CSCD 2018年第1期135-144,共10页
Male-male competition and female mate choice may both play important roles in driving and maintaining reproductive isolation between species. When previously allopatric species come into secondary contact with each ot... Male-male competition and female mate choice may both play important roles in driving and maintaining reproductive isolation between species. When previously allopatric species come into secondary contact with each other due to introductions, they provide an opportunity to evaluate the identity and strength of reproductive isolating mechanisms. If reproductive isolation is not maintained, hybridization may occur. We examined how reproductive isolating mechanisms medi- ate hybridization between endemic populations of the Red River pupfish Cyprinodon rubrofluviati- lis and the recently introduced sheepshead minnow C. variegatus. In lab-based dominance trials, males of both species won the same number of competitions. However, male C. rubrofluviatilis that won competitions were more aggressive than C, variegatus winners, and more aggression was needed to win against competitor C. variagatus than allopatric C. rubrofluviatilis. Duration of fights also differed based on the relatedness of the competitor. In dichotomous mate choice trials, there were no conspecific or heterospecific preferences expressed by females of either species. Our findings that male-male aggression differs between closely and distantly related groups, but female choice does not suggest that male-male competition may be the more likely mechanism to impede gene flow in this syste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yprinodon female mate choice invasive species male-male competition reproductive isolation sexual selection.
原文传递
A comparison of two methods to assess audience-induced changes in male mate choice
13
《Current Zoology》 SCIE CAS CSCD 2012年第1期84-94,共11页
Multidirectional communicative interactions in social networks can have a profound effect on mate choice behavior. Male Atlantic molly Poecilia mexicana exhibit weaker mating preferences when an audience male is prese... Multidirectional communicative interactions in social networks can have a profound effect on mate choice behavior. Male Atlantic molly Poecilia mexicana exhibit weaker mating preferences when an audience male is presented. This could be a male strategy to reduce sperm competition risk: interacting more equally with different females may be advantageous because ri- vals might copy mate choice decisions. In line with this hypothesis, a previous study found males to show a strong audience effect when being observed while exercising mate choice, but not when the rival was presented only before the choice tests. Audience effects on mate choice decisions have been quantified in poeciliid fishes using association preference designs, but it remains un- known if patterns found from measuring association times translate into actual mating behavior. Thus, we created five audience treatments simulating different forms of perceived sperm competition risk and determined focal males' mating preferences by scoring pre-mating (nipping) and mating behavior (gonopodial thrusting). Nipping did not reflect the pattern that was found when association preferences were measured, while a very similar pattern was uncovered in thrusting behavior. The strongest response was observed when the audience could eavesdrop on the focal male's behavior. A reduction in the strength of focal males' preferences was also seen after the rival male had an opportunity to mate with the focal male's preferred mate. In comparison, the reduction of mating preferences in response to an audience was greater when measuring association times than actual mating behavior. While measuring direct sexual interactions between the focal male and both slimulus females not only the male's motivational state is reflected but also females' behavior such as avoidance of male sexual harassment [Current Zoology 58 (1): 84-94, 20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mmunication networks Male mate choice Non-independent mate choice Sexual selection Sperm competition risk Audience effect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