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拮抗针法结合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对脑梗死后上肢痉挛状态的影响 被引量:11
1
作者 杨加顺 孙茹 +3 位作者 王绚 王虹 张居婵 高潇 《中医药信息》 2016年第2期97-99,共3页
目的:研究拮抗针法结合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对脑梗死患者上肢痉挛状态的影响。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100例脑梗死上肢痉挛状态患者随机分为拮抗针法结合改良强制性运动疗组(治疗组)和巴氯芬组(对照组),各50例。采用改良Ashworth分级评定法... 目的:研究拮抗针法结合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对脑梗死患者上肢痉挛状态的影响。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100例脑梗死上肢痉挛状态患者随机分为拮抗针法结合改良强制性运动疗组(治疗组)和巴氯芬组(对照组),各50例。采用改良Ashworth分级评定法和Fugl Meyer运动功能(FMA)评分法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治疗后Ashworth及FMA评分优于对照组(P<0.01,P<0.05)。结论:拮抗针法结合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能显著改善脑梗死后的上肢痉挛状态,综合临床疗效优于巴氯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上肢痉挛状态 改良强制性运动 拮抗针
下载PDF
拮抗针法配合康复治疗脑梗死后上肢痉挛性偏瘫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7
2
作者 孙远征 姚启凤 《针灸临床杂志》 2013年第5期36-38,共3页
目的:观察拮抗针法配合康复治疗脑梗死后上肢痉挛性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康复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拮抗针法治疗;治疗前后采用修正的Ashworth评分及Fugl-Meyer运动功能(上... 目的:观察拮抗针法配合康复治疗脑梗死后上肢痉挛性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康复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拮抗针法治疗;治疗前后采用修正的Ashworth评分及Fugl-Meyer运动功能(上肢)评分对疗效进行评定。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组内FMA积分比较、组间FMA积分及总有效率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拮抗针法配合康复治疗脑梗死后上肢痉挛性偏瘫有良好的临床疗效,且疗效显著优于单纯应用康复疗法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拮抗针 康复 脑梗死 痉挛性偏瘫
下载PDF
促通拮抗针刺法促进脑血栓形成早期康复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孙忠人 刘刚 李晓捷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4年第1期60-61,共2页
目的评价促通拮抗针刺法治疗脑血栓形成性脑梗死早期康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 60例首次发病的脑血栓形成患者随机分为促通拮抗针刺组 (A组 )和传统针刺组 (B组 ) ,采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FMA和MBI指标评定治疗效果 ,并进行比较。结果A、... 目的评价促通拮抗针刺法治疗脑血栓形成性脑梗死早期康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 60例首次发病的脑血栓形成患者随机分为促通拮抗针刺组 (A组 )和传统针刺组 (B组 ) ,采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FMA和MBI指标评定治疗效果 ,并进行比较。结果A、B两组治疗后各项指标均明显改善 (P <0 0 1) ,组间比较A组疗效优于B组 (P <0 0 1或P <0 0 5 )。结论促通拮抗针刺法在治疗脑血栓形成的早期康复方面疗效肯定 ,优于传统针刺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栓形成 促通拮抗针刺法 康复
下载PDF
拮抗针法联合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在急性脑梗死后上肢痉挛中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8
4
作者 李宝纪 侯强 王小宁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7年第22期97-100,共4页
目的探讨拮抗针法结合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在急性脑梗死后上肢痉挛中的疗效。方法选取陕西省宝鸡市中医医院康复科2014年3月~2015年5月收治的120例急性脑梗死后伴有上肢痉挛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 目的探讨拮抗针法结合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在急性脑梗死后上肢痉挛中的疗效。方法选取陕西省宝鸡市中医医院康复科2014年3月~2015年5月收治的120例急性脑梗死后伴有上肢痉挛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给予拮抗针法联合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治疗,对照组给予单纯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治疗,采用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法(FMA)和改良Ashworth肌张力分级法进行疗效评定,判断两种治疗方法对急性脑梗死后上肢痉挛状态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改良Ashworth肌张力分级疗效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FMA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FM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拮抗针法结合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能明显改善急性脑梗死后上肢痉挛状态,较单纯使用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治疗效果佳,且患者容易操作,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拮抗针 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 急性脑梗死 上肢痉挛
下载PDF
促通拮抗针刺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疗效及预后 被引量:2
5
作者 董丽娜 张凤萍 +4 位作者 李春秋 纪超 张翠芳 任宏涛 冯育辉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2264-2266,共3页
目的观察促通拮抗针刺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疗效和预后。方法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2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腰阳关、命门、至阳、身柱、大椎、丰隆、哑门、百会、颈夹脊等穴... 目的观察促通拮抗针刺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疗效和预后。方法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2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腰阳关、命门、至阳、身柱、大椎、丰隆、哑门、百会、颈夹脊等穴位针刺中医治疗,连续治疗30 d。观察两组治疗前后CT灌注成像(CTPI)等指标及复发改善情况的差异。结果两组治疗后30 d MTT、TTP均明显下降且治疗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显著,CBF、CBV均明显上升且治疗组比对照组上升更显著,治疗组发作时间及发作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促通拮抗针刺联合抗血小板聚集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可以有效改善患者脑缺血的症状,预防脑梗死,改善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暂性脑缺血 促通拮抗针刺治疗
下载PDF
拮抗针刺合关节松动术在卒中后痉挛性瘫痪的应用 被引量:7
6
作者 廖华薇 《四川中医》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107-108,共2页
目的:总结拮抗针刺合关节松动术治疗卒中后痉挛性瘫痪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3例卒中后痉挛性瘫痪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拮抗针刺合关节松动术治疗组)、对照组(单纯药物治疗组),治疗4周后比较两组肌张力下降级别例数。功能独立... 目的:总结拮抗针刺合关节松动术治疗卒中后痉挛性瘫痪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3例卒中后痉挛性瘫痪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拮抗针刺合关节松动术治疗组)、对照组(单纯药物治疗组),治疗4周后比较两组肌张力下降级别例数。功能独立性评测(FIM)评分值、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结果:治疗组治疗后肌张力下降2、3级例数、FIM评分,ADL评分与对照组进行统计比较,均P<0.05,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拮抗针刺合关节松动术在卒中后痉挛性瘫痪疗效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痉挛性瘫痪 拮抗针 关节松动术
下载PDF
拮抗针法联合视觉反馈等速肌力训练对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的干预效果 被引量:3
7
作者 胡晓彦 靳玉东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0年第29期5431-5433,共3页
目的探讨拮抗针法联合视觉反馈等速肌力训练对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3月洛阳东方医院收治的64例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采用抽签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接受传统针刺联合视觉反... 目的探讨拮抗针法联合视觉反馈等速肌力训练对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3月洛阳东方医院收治的64例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采用抽签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接受传统针刺联合视觉反馈等速肌力训练治疗,观察组接受拮抗针法联合视觉反馈等速肌力训练治疗。对两组患者疗效进行比较,对两组患者干预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和临床痉挛指数(CSI)、Fulg-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评分、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75%,高于对照组的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和CS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FMA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后3个月观察组ADL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拮抗针法联合视觉反馈等速肌力训练可有效提高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疗效,减轻患者中医证候,降低痉挛程度,改善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痉挛 偏瘫 拮抗针 视觉反馈 等速肌力训练
下载PDF
运用拮抗针法结合Bobath疗法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50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8
8
作者 汪军华 曾美灵 +1 位作者 黎莉 彭玉琳 《浙江中医杂志》 2018年第9期680-681,共2页
目的:观察针刺拮抗肌结合Bobath疗法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的疗效。方法:把100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治疗组进行拮抗针法结合Bobath疗法训练,对照组进行传统针刺结合Bobath疗法训练。治疗组和对照组经过4个疗程治... 目的:观察针刺拮抗肌结合Bobath疗法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的疗效。方法:把100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治疗组进行拮抗针法结合Bobath疗法训练,对照组进行传统针刺结合Bobath疗法训练。治疗组和对照组经过4个疗程治疗后进行评价。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FMA、Barthel指数和改良Ashworth痉挛等级较治疗前都有显著好转(P<0.05,P<0.01)。两组患者治疗后的FMA、Barthel指数和改良Ashworth痉挛等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4%和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拮抗针法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有明显的积极作用,值得临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拮抗针 BOBATH疗法 中风 痉挛性偏瘫
下载PDF
针刺拮抗肌疗法与Bobath技术治疗脑出血后偏瘫痉挛状态32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6
9
作者 毛华 金保山 +2 位作者 黄元奎 高文宏 陶亮 《中医药导报》 2014年第4期95-96,共2页
目的:观察针刺拮抗肌疗法与Bobath技术治疗脑出血后偏瘫痉挛状态的疗效。方法:将64例脑出血后偏瘫痉挛状态患者按照治疗方法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32例。治疗组采用针刺拮抗肌疗法与Bobath技术治疗;对照组采用Bobath技术治疗,观... 目的:观察针刺拮抗肌疗法与Bobath技术治疗脑出血后偏瘫痉挛状态的疗效。方法:将64例脑出血后偏瘫痉挛状态患者按照治疗方法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32例。治疗组采用针刺拮抗肌疗法与Bobath技术治疗;对照组采用Bobath技术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痉挛状态评分和运动功能评分。结果: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痉挛状态评分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P<0.05),运动功能评分有明显提高(P<0.05),且治疗组改善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拮抗肌疗法与Bobath技术治疗脑出血后偏瘫痉挛状态,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改善痉挛状态,提高运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疗法 BOBATH技术 脑出血 偏瘫 痉挛
下载PDF
芒针透刺拮抗肌结合肌张力平衡促通技术对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的治疗效果 被引量:7
10
作者 李伟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第3期274-275,共2页
目的探究芒针透刺拮抗肌结合肌张力平衡促通技术对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的治疗效果。方法 100例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芒针透刺拮抗肌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肌张力平衡促通技术治疗,... 目的探究芒针透刺拮抗肌结合肌张力平衡促通技术对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的治疗效果。方法 100例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芒针透刺拮抗肌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肌张力平衡促通技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芒针透刺拮抗肌结合肌张力平衡促通技术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可取得较好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 透刺 肌张力平衡促通技术
下载PDF
针刺拮抗肌配合康复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下肢肌张力增高的应用价值
11
作者 徐金辉 萧峰 杨玲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1年第1期48-49,共2页
探讨针刺拮抗肌配合康复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下肢肌张力增高的应用价值。方法:以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间我院收入的60例缺血性脑卒中后下肢肌张力增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均分为研究组30例与参照组30例,参照组患者采用传统针刺取... 探讨针刺拮抗肌配合康复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下肢肌张力增高的应用价值。方法:以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间我院收入的60例缺血性脑卒中后下肢肌张力增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均分为研究组30例与参照组30例,参照组患者采用传统针刺取穴加康复训练治疗,研究组采用针刺拮抗肌加康复训练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过对比分析,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5.0%,参照组为72.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FMA指数为(33.3±6.3),参照组为(26.4±6.8),差异均符合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缺血性脑卒中后下肢肌张力增高患者采取针刺拮抗肌配合康复训练治疗的效果显著,可促进患者恢复,增加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复训练 缺血性脑卒中
下载PDF
PNF技术联合拮抗肌针刺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肢体运动功能及平衡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16
12
作者 杜凯军 张军 《贵州医药》 CAS 2020年第11期1756-1757,共2页
目的探讨PNF联合拮抗肌针刺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肢体运动功能及平衡能力的影响。方法将10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观察组(PNF技术联合拮抗肌针刺)与对照组(拮抗肌针刺)各50例,探讨实施不同治疗对治疗效果的影响。结果治疗后,... 目的探讨PNF联合拮抗肌针刺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肢体运动功能及平衡能力的影响。方法将10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观察组(PNF技术联合拮抗肌针刺)与对照组(拮抗肌针刺)各50例,探讨实施不同治疗对治疗效果的影响。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在MoCA、MMSE量表得分上均高于对照组高(P<0.05),NIHSS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10,30 d后的FMA、BBS量表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10,20 d后的BI量表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PNF技术联合拮抗肌针刺应用于脑卒中偏瘫患者后,可显著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肢体运动功能、平衡能力,提升患者生活质量,此方法值得应用与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PNF技术 神经功能缺损 偏瘫 肢体运动功能
下载PDF
麦粒灸联合拮抗肌针刺治疗中风后上肢偏瘫痉挛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5
13
作者 薛捷红 《福建中医药》 2021年第7期54-55,共2页
目的观察麦粒灸联合拮抗肌针刺法对中风后上肢偏瘫痉挛患者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中风后上肢偏瘫痉挛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运用内科基础治疗、康复训练、拮抗肌针刺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 目的观察麦粒灸联合拮抗肌针刺法对中风后上肢偏瘫痉挛患者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中风后上肢偏瘫痉挛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运用内科基础治疗、康复训练、拮抗肌针刺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麦粒灸治疗,疗程均为4周。采用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表(FMA)上肢评定部分和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表(MBI)评估2组治疗前后上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并比较其疗效。结果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上肢FMA评分、MBI评分明显提高(P<0.01),以观察组提高程度最为明显(P<0.05);观察组有效率93.3%优于对照组有效率86.7%(P<0.05)。结论麦粒灸联合拮抗肌针刺治疗可有效缓解中风后上肢痉挛程度,提高上肢运动功能水平、改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粒灸 中风 上肢痉挛
下载PDF
拮抗肌侧取穴针刺结合现代康复训练疗法治疗中风后痉挛 被引量:5
14
作者 梁伟财 《临床医学工程》 2018年第9期1185-1186,共2页
目的研究拮抗肌侧取穴针刺结合现代康复训练疗法治疗中风后痉挛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9月至2017年9月收治的中风后痉挛患者90例,按照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现代康复训练疗法,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拮抗... 目的研究拮抗肌侧取穴针刺结合现代康复训练疗法治疗中风后痉挛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9月至2017年9月收治的中风后痉挛患者90例,按照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现代康复训练疗法,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拮抗肌侧取穴针刺。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56%(P <0.05)。治疗后,研究组的Fugl-Meyer评分、 Barthel指数评分及GQOL-74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拮抗肌侧取穴针刺结合现代康复训练疗法治疗中风后痉挛,临床疗效较为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侧取穴 现代康复训练 中风后痉挛
下载PDF
JAS静态牵伸结合拮抗肌针刺治疗脑卒中后肌张力增高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4
15
作者 颜洪亮 熊嘉盛 姚志琼 《中国实用医药》 2020年第9期11-14,共4页
目的探讨膝关节活动系统(JAS)静态牵伸结合拮抗肌针刺治疗脑卒中后肌张力增高的疗效。方法 60例脑卒中后肌张力增高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JAS静态牵伸方法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拮抗肌针... 目的探讨膝关节活动系统(JAS)静态牵伸结合拮抗肌针刺治疗脑卒中后肌张力增高的疗效。方法 60例脑卒中后肌张力增高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JAS静态牵伸方法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拮抗肌针刺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时间段腱反射、肌张力和阵挛临床痉挛指数(CSI)评分;不同时间段肢体运动功能(Fugl-Meyer)评分;治疗前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治疗后腱反射、肌张力和阵挛CSI评分分别为(2.13±0.57)、(4.20±0.62)、(1.50±0.57)分,随访期腱反射、肌张力和阵挛CSI评分分别为(2.22±0.75)、(4.27±1.04)、(1.60±0.62)分,均低于治疗前的(2.97±1.07)、(5.33±2.19)、(2.50±0.9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腱反射、肌张力和阵挛CSI评分分别为(2.43±1.01)、(4.80±1.34)、(1.97±0.81)分,随访期腱反射、肌张力和阵挛CSI评分分别为(2.60±0.65)、(4.87±1.05)、(2.10±0.92)分,与治疗前的(2.83±1.05)、(5.20±2.20)、(2.57±0.94)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后及随访期腱反射、肌张力和阵挛CSI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后及随访期Fugl-Meyer评分分别为(80.97±3.32)、(82.13±2.71)分,均低于治疗前的(38.63±5.5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及随访期Fugl-Meyer评分分别为(66.87±4.56)、(65.97±4.25)分,均低于治疗前的(43.73±7.0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后及随访期FuglMeyer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治疗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为(75.91±12.61)、(62.53±15.43)分,均高于治疗前的(44.72±11.23)、(44.86±11.64)分,实验组治疗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96.67%高于对照组5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JAS静态牵伸结合拮抗肌针刺治疗脑卒中后肌张力增高,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上下肢痉挛情况,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肌张力 静态牵伸 膝关节活动系统
下载PDF
大秦艽汤改善急性脑梗死后上肢痉挛状态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楚彩云 《北方药学》 2018年第4期195-196,共2页
目的:探讨大秦艽汤对急性脑梗死后上肢痉挛状态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01例急性脑梗死住院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组给予单纯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治疗;观察组增加大秦艽汤治疗,3个月后对比两组上肢功能变化情况。结果:上肢肌张... 目的:探讨大秦艽汤对急性脑梗死后上肢痉挛状态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01例急性脑梗死住院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组给予单纯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治疗;观察组增加大秦艽汤治疗,3个月后对比两组上肢功能变化情况。结果:上肢肌张力改善效果观察组总有效率88.24%,对照组总有效率70%(P<0.05),两组治疗前后上肢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但观察组改善更为显著(P<0.05)。结论:大秦艽汤可改善急性脑梗死后上肢痉挛状态,改善上肢功能,疗效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拮抗针 大秦艽汤 急性脑梗死 上肢痉挛
下载PDF
分期针刺法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70
17
作者 陈勇 周海 +2 位作者 金婷婷 叶天申 谢文霞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027-1034,共8页
目的:比较分期针刺法结合常规康复、传统针刺法结合常规康复及单纯常规康复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将145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9例)、对照A组(49例)和对照B组(47例),3组均口服阿司匹林片100 mg,每... 目的:比较分期针刺法结合常规康复、传统针刺法结合常规康复及单纯常规康复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将145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9例)、对照A组(49例)和对照B组(47例),3组均口服阿司匹林片100 mg,每天1次;观察组根据Brunnstrom理论进行分期针刺结合常规康复治疗,即软瘫期采用阳明经取穴,痉挛期采用拮抗肌针刺法与痉挛优势肌肌腱针刺法,后遗症期采用阳明经穴位加太溪、关元、气海;对照A组采用常规传统针刺结合常规康复治疗,取穴以阳明经为主,同观察组软瘫期取穴;对照B组只进行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与对照A组周一到周五每天行针灸、康复训练各1次,2周为一疗程;对照B组康复训练方法、疗程同观察组,2周为一疗程。治疗前、治疗第2、4、6、8周末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Fugl-Meyer平衡量表(FM-B)、综合痉挛量表(CSS)、改良Barthel指数(MBI)的评定,并进行组间与组内的对比分析。结果:与治疗前相比,除治疗2周末对照B组MBI评分外,3组患者治疗第2、4、6、8周末NIHSS、FMA、FM-B、MBI评分均有改善(P<0.01,P<0.05);治疗第2周末,观察组和对照A组NIHSS评分、C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B组(P<0.05,P<0.01),FMA、FM-B、MBI评分明显高于对照B组(均P<0.05);治疗第4、6、8周末,观察组FMA、FM-B、MBI评分明显高于对照A组和对照B组(P<0.05,P<0.01),NIHSS、C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A组和对照B组(均P<0.01),对照A组FMA、FM-B、MBI评分高于对照B组(P<0.05,P<0.01),NIHSS、C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B组(P<0.05,P<0.01)。结论:分期针刺结合常规康复治疗符合偏瘫患者康复规律,可改善运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临床治疗疗效优于传统针灸结合康复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偏瘫 分期 Brunnstrom理论 康复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