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近代拯救意识与中国新音乐 被引量:2
1
作者 常晓静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4-39,共6页
中国新音乐史与近代以来的社会变动和社会思潮互为表里 ,其中从 19世纪后半叶开始、由外侮逼迫而产生的拯救意识对新音乐的影响至巨。同时拯救意识又按不同的历史区间和社会矛盾具体表现为民族拯救、文化拯救、阶级拯救、政治拯救等不... 中国新音乐史与近代以来的社会变动和社会思潮互为表里 ,其中从 19世纪后半叶开始、由外侮逼迫而产生的拯救意识对新音乐的影响至巨。同时拯救意识又按不同的历史区间和社会矛盾具体表现为民族拯救、文化拯救、阶级拯救、政治拯救等不同形式 ,中国新音乐遂在这种拯救语境中形成、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拯救意识 文化拯救 民族拯救 政治拯救 新音乐 学堂乐歌
下载PDF
浅论鲁迅创作中的孤独意识及拯救意识 被引量:2
2
作者 王雨海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1期90-95,共6页
孤独是人类生活中独特的精神现象。鲁迅再现了浅层次的孤独 ,揭示出旧中国麻木、冷漠的国民性 ;展示与解剖了高层次的思想和人格孤独 ,表现了救赎自我与拯救社会的孤独与苦闷。鲁迅作品中的孤独意识所具有的人道主义关怀和知识分子情结... 孤独是人类生活中独特的精神现象。鲁迅再现了浅层次的孤独 ,揭示出旧中国麻木、冷漠的国民性 ;展示与解剖了高层次的思想和人格孤独 ,表现了救赎自我与拯救社会的孤独与苦闷。鲁迅作品中的孤独意识所具有的人道主义关怀和知识分子情结对当代文学创作应该是一个很好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作品 孤独意识 拯救意识
下载PDF
郁达夫小说中的拯救意识 被引量:1
3
作者 方志平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2001年第6期733-738,共6页
20世纪初是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时代。为了拯救国家和人民 ,一批批知识分子做出了艰难的努力。郁达夫和他小说中的大多数人物胸怀雄心壮志 ,力图拯救中国的政治与社会 ,揭露腐败 ,抨击黑暗 ;他们还力图拯救民族和世人 ,批判一切腐朽的国... 20世纪初是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时代。为了拯救国家和人民 ,一批批知识分子做出了艰难的努力。郁达夫和他小说中的大多数人物胸怀雄心壮志 ,力图拯救中国的政治与社会 ,揭露腐败 ,抨击黑暗 ;他们还力图拯救民族和世人 ,批判一切腐朽的国民劣根性。在面临精神困境的时候 ,他们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历史使命 ,奋起反抗沉沦 ,通过多种方式拯救自己的灵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郁达夫 小说 拯救意识 人物形象 文学批判
下载PDF
试析叶兆言小说中的女性价值取向——拯救意识 被引量:2
4
作者 许海军 《开封大学学报》 2003年第1期35-36,共2页
上世纪80年代以来,传统文化被消解,重树的现代人本文化呈现病态。在这一文化背景下,作家叶兆言常常在小说中描写女主人公用肉体来拯救男性的灵魂。这表达了五六十年代出生的知识分子作家在传统文化和现代人本文化冲突之间的矛盾尴尬心态。
关键词 叶兆言 小说 女性价值取向 拯救意识 文化沦丧 人本文化 文化冲突
下载PDF
在断裂中架起桥梁:雅斯贝尔斯历史哲学中的拯救意识
5
作者 孙丽涛 《河北学刊》 2003年第6期64-66,共3页
雅斯贝尔斯把历史从纯粹的认识论领域中引出,明确宣称把历史的总观念奠定在超验的基础上。他为开放的理性精神开辟道路,努力消弭近代哲学以科学理性杀死上帝的虚无主义态度,试图在"理性与信仰"之间架起桥梁。他认为,历史的终... 雅斯贝尔斯把历史从纯粹的认识论领域中引出,明确宣称把历史的总观念奠定在超验的基础上。他为开放的理性精神开辟道路,努力消弭近代哲学以科学理性杀死上帝的虚无主义态度,试图在"理性与信仰"之间架起桥梁。他认为,历史的终极目的就是人类的统一,是人类互相理解、交流的活动,统一的目标是无止境的任务,人类必须担当起自我拯救的重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雅斯贝尔斯 历史哲学 拯救意识 开放的理性 人类的统一
下载PDF
论好莱坞类型影片的拯救意识 被引量:3
6
作者 马继明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07年第8期92-96,共5页
在好莱坞"特定类型的故事"的影片分类中,不难发现以人类生存危机或灾难作为叙事主线,以拯救意识作为"特定的方式讲述"来不断重写的影片。拯救意识作为一种话语精神,以英雄形象为符码,书写英雄对世界或世人的救赎神... 在好莱坞"特定类型的故事"的影片分类中,不难发现以人类生存危机或灾难作为叙事主线,以拯救意识作为"特定的方式讲述"来不断重写的影片。拯救意识作为一种话语精神,以英雄形象为符码,书写英雄对世界或世人的救赎神话;又以自我救赎关怀英雄的自我人生困境和人性回归,修正现实道德秩序和自我世界,渗透着人类深层文化心理结构的趋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好莱坞电影 拯救意识 英雄神话 自我救赎
下载PDF
走在寻找之路上的思考——浅谈塞林格小说的拯救意识 被引量:3
7
作者 马绍玺 申卫东 《渝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6年第2期57-62,共6页
文章从文化哲学视野进入塞林格的理性世界,认为塞林格努力在小说和生活中对现实生存及文化进行深思,并对战后西方文化及生存继续的可能性探明方向:用孩子世界的诗意栖息大地。并就塞林格属“遁世作家”的观点提出己见,认为隐世实为更有... 文章从文化哲学视野进入塞林格的理性世界,认为塞林格努力在小说和生活中对现实生存及文化进行深思,并对战后西方文化及生存继续的可能性探明方向:用孩子世界的诗意栖息大地。并就塞林格属“遁世作家”的观点提出己见,认为隐世实为更有力的对话和坚强的守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塞林格 拯救意识 废墟 恩典形式
下载PDF
试论《浮士德》中的拯救意识 被引量:1
8
作者 陈芸 《龙岩学院学报》 2003年第z1期55-56,共2页
浮士德的永不满足、不断追求,不同于中国的“自强不息”精神,因为它不具备东方的乐观进取心态,却有绝望的悲剧意识;浮士德的拯救意识,也不同于基督教的拯救意识。基督教从原罪出发,拯救就是赎罪,最终引导人对神的绝对信仰;而歌德对人的... 浮士德的永不满足、不断追求,不同于中国的“自强不息”精神,因为它不具备东方的乐观进取心态,却有绝望的悲剧意识;浮士德的拯救意识,也不同于基督教的拯救意识。基督教从原罪出发,拯救就是赎罪,最终引导人对神的绝对信仰;而歌德对人的自救是追求人的完美与神性的结合,因此它具有悲剧性,同时也具有审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士德> 拯救意识 悲剧性 审美性
下载PDF
贯穿始终的拯救意识--《平原上的摩西》主题论
9
作者 张铭锐 《文学艺术周刊》 2022年第1期11-14,共4页
中篇小说《平原上的摩西》是双雪涛的代表作之一。通过细读文本可以发现,拯救意识不但贯穿这篇小说的始终,而且成为了小说最终呈现的命题。无论是“父一代”还是“子一代”,小说中的主要人物之间均存在着一种关乎命运的拯救与被拯救的关... 中篇小说《平原上的摩西》是双雪涛的代表作之一。通过细读文本可以发现,拯救意识不但贯穿这篇小说的始终,而且成为了小说最终呈现的命题。无论是“父一代”还是“子一代”,小说中的主要人物之间均存在着一种关乎命运的拯救与被拯救的关系,小说情节也藉由这种关系而展开。值得注意的是,作为主线人物的庄家父子身上呈现着“救”与“暴”同一的复杂属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说情节 拯救意识 摩西 子一代 细读文本 主题论 拯救 命运
下载PDF
何为“拯救意识”:亨利·詹姆斯的《使节》对帝国侵略性的反思
10
作者 李哲 《英语文学研究》 2024年第1期132-144,共13页
亨利·詹姆斯的晚期小说《使节》中的“拯救”主题影射了19世纪末美国海外扩张的政治行径,即借拯救之名行帝国主义侵略之实。詹姆斯敏锐地捕捉到发轫于清教,又与美国经济、政治、文化发展合流的“拯救意识”这一思想文化传统,辨析... 亨利·詹姆斯的晚期小说《使节》中的“拯救”主题影射了19世纪末美国海外扩张的政治行径,即借拯救之名行帝国主义侵略之实。詹姆斯敏锐地捕捉到发轫于清教,又与美国经济、政治、文化发展合流的“拯救意识”这一思想文化传统,辨析出其中拯救世界与自我拯救两个内在维度。詹姆斯借由文学叙事揭示出以拯救世界之名的对外干涉饱含着私欲与侵略性,批判了基于文化无知与偏见的霸权思想,意欲以此匡正美国以武力“拯救”他国的政治论调,认为应着力于美国文化的自我救赎。詹姆斯认为唯有汲取欧洲文化中的审美感知力、弘扬美国文化中自律自制的道德持守,方能涤除狭隘的民族文化偏见,达到理想的文明图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亨利·詹姆斯 《使节》 拯救意识 帝国主义
原文传递
南方民族蛊女叙事中的拯救意识与悲剧情结
11
作者 朱和双 李金莲 《民族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13-118,共6页
将悲惨的蛊女当作叙事母题的作家群,主体是少数民族/男性作家,其中也不乏汉族/女性作家。在新中国建立初期,旧社会被侮辱与受损害的蛊女被描述为一种民族新生的象征而获得解放。到改革开放以后,在有关蛊女叙事的重复书写中,主人公的悲... 将悲惨的蛊女当作叙事母题的作家群,主体是少数民族/男性作家,其中也不乏汉族/女性作家。在新中国建立初期,旧社会被侮辱与受损害的蛊女被描述为一种民族新生的象征而获得解放。到改革开放以后,在有关蛊女叙事的重复书写中,主人公的悲剧命运又不约而同地成了作家们的共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方民族 巫蛊文化 叙事母题 拯救意识 悲剧情结
原文传递
漂泊精神与拯救意识——痖弦上世纪50年代作品的精神世界
12
作者 薛松宝 《现代台湾研究》 2008年第1期61-63,共3页
台湾现代主义诗人痖弦是创世纪社的“三驾马车”之一。他从事诗歌创作的时间不是很长,从1953年发表第一首诗,到1966年封笔,在这短短的十三年里,作诗一百多首,曾出版《痖弦诗集》、《深渊》等集子。其最高成就《深渊》历半个世纪而... 台湾现代主义诗人痖弦是创世纪社的“三驾马车”之一。他从事诗歌创作的时间不是很长,从1953年发表第一首诗,到1966年封笔,在这短短的十三年里,作诗一百多首,曾出版《痖弦诗集》、《深渊》等集子。其最高成就《深渊》历半个世纪而不衰,一直为广大读者青睐,这在诗坛并不多见。正如研究者萧萧所问:“以一部诗集而声名不堕于诗坛,这是一部什么样的传奇?”诗人在中原长大,十七岁参军后不久即流落台湾。在茫茫孤岛,诗人如负罪流浪的该隐,又似伊甸园里放逐的亚当,进退失据,内心极端痛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世界 50年代 痖弦 拯救意识 作品 现代主义 诗歌创作 诗人
原文传递
人类社会新生母题的构建——论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的拯救意识与虚幻艺术
13
作者 张竹筠 《俄罗斯文艺》 2000年第3期34-37,共4页
关键词 虚幻 母题 陀思妥耶夫斯基 拯救意识 小说家 独特 作家 艺术家 创作 都市生活
原文传递
穿透历史 直面现实——解读毕淑敏长篇小说《拯救乳房》的人文精神与现实关怀 被引量:3
14
作者 刘发明 《江淮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42-145,共4页
本文对毕淑敏长篇小说《拯救乳房》中表现出的执着的写实精神、强烈的拯救意识和在生命体验与女性写作中的超越意识三个精神层面进行了论述,并试图在各层面上阐释小说的历史性深度和美学意蕴,解读文本的人文精神与现实关怀。
关键词 写实精神 拯救意识 超越意识 超性别写作
下载PDF
写实、救赎与超越——对毕淑敏长篇小说《拯救乳房》的一种解读 被引量:3
15
作者 刘发明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4年第6期58-61,共4页
本文对毕淑敏长篇小说《拯救乳房》中表现出的执着的写实精神、强烈的拯救意识和在生命体验与女性写作中的超越意识三个层面进行了论述,并试图在各层面上阐释小说的历史性深度和美学意蕴。
关键词 写实精神 拯救意识 超越意识
下载PDF
拯救还是自救──法治的人格精神要素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谢晖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100-105,共6页
关键词 人格精神 法治的实现 民主政治 要素分析 拯救意识 自救意识 主体人格 多元文化 非人格化 商品经济
下载PDF
《野性的呼唤》中的生态意识
17
作者 路昱 《英语广场(学术研究)》 2022年第33期63-66,共4页
《野性的呼唤》是美国现实主义作家杰克·伦敦的代表作之一,本文结合生态批评的理论方法,系统地论述《野性的呼唤》中的生态意识。正文部分主要分为三章:第一章主要论述作品中所体现的生态危机意识,第二章主要论述作品中所体现的反... 《野性的呼唤》是美国现实主义作家杰克·伦敦的代表作之一,本文结合生态批评的理论方法,系统地论述《野性的呼唤》中的生态意识。正文部分主要分为三章:第一章主要论述作品中所体现的生态危机意识,第二章主要论述作品中所体现的反人类中心主义意识,第三章主要论述作品中所体现的生态拯救意识。通过小说中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对和谐平等社会的期许,进一步升华本文的主题,呼吁人类树立正确的生态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性的呼唤》 杰克·伦敦 生态危机意识 反人类中心主义 生态拯救意识
下载PDF
浅谈日本电影中的武士道文化 被引量:6
18
作者 周志柏 陈倩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29-30,共2页
黑泽明在他的一系列武士电影中都体现了强烈的武士道精神,在这种精神体现的背后,是黑泽明自身对武士道精神的认识和理解。他将他的观点通过电影的方式,告诉了整个日本民族,并且让世界了解了东方文化特有的魅力。
关键词 武士情结 耻感文化 集团意识 拯救意识 消亡意识
下载PDF
文学记忆与时代精神的碰撞——福克纳与大江健三郎互文性创作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靳丛林 姜文莉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69-76,共8页
福克纳与大江健三郎都在与自我和他者的互文中获得灵感,创作出救赎人类灵魂的作品。在两位作家各自互文性的书写中,家宅空间意象的构建与蛛网式作品群内人物的穿梭与再现,使作品内涵与文学传统得以传承;与宗教经典《圣经》的对话中,折... 福克纳与大江健三郎都在与自我和他者的互文中获得灵感,创作出救赎人类灵魂的作品。在两位作家各自互文性的书写中,家宅空间意象的构建与蛛网式作品群内人物的穿梭与再现,使作品内涵与文学传统得以传承;与宗教经典《圣经》的对话中,折射出他们的拯救意识。比较两位作家具有互文性的创作,深入挖掘他们作品中相似的叙事策略下潜藏的不同的历史、文化与政治意蕴,能够为解读大江健三郎迷宫式的作品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文性 空间意象 人物再现 时代精神 拯救意识
下载PDF
错位的对接:论实用科学理性与五四新文学的理论建构 被引量:2
20
作者 张冀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76-182,共7页
"为人生"作为中国现代精英知识分子对于五四新文学的理论建构,与实用科学理性有着难以割舍的血缘联系。从"实验主义"的科学接受到"求真理"的思想共识,最后落实到和俄罗斯拯救意识深度结缘的"为人生&... "为人生"作为中国现代精英知识分子对于五四新文学的理论建构,与实用科学理性有着难以割舍的血缘联系。从"实验主义"的科学接受到"求真理"的思想共识,最后落实到和俄罗斯拯救意识深度结缘的"为人生"的艺术主张,这种在科学和人文错位的对接中将"文以载道"的传统文学观转换为五四功利主义文学观的全过程,都是在实用科学理性精神的烛照下完成;这真实地体现了五四新文学张扬西化同时又游离于西学的双重矛盾:既反映了中国现代精英知识分子现代性认知问题上的思想茫然性,又揭示着中西方文化与文学融汇过程中的历史复杂性。如果我们忽略了实用科学理性和"为人生"的内在逻辑关系,就会失去对五四新文学基本性质的科学描述与整体把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四新文学 实用科学理性 实验主义 “求真理” “为人生” 拯救意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