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法国大革命时期“拯救歌剧”的没落 被引量:1
1
作者 韩乐 《运城学院学报》 2005年第4期42-45,共4页
通过考察法国歌剧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的歌剧品种拯救歌剧,在肯定其价值的同时,将其放入法国大革命及其传统文化精神中作进一步深层次的价值分析;在对拯救歌剧衰亡的意义的探究过程中发掘法国也可以说是西方文化传统中的某些独特的素质,如... 通过考察法国歌剧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的歌剧品种拯救歌剧,在肯定其价值的同时,将其放入法国大革命及其传统文化精神中作进一步深层次的价值分析;在对拯救歌剧衰亡的意义的探究过程中发掘法国也可以说是西方文化传统中的某些独特的素质,如神话对法国歌剧从题材到理念的渗透;革命精神对歌剧创作的影响;并通过拯救歌剧与革命、宗教的关系着重强调了信仰、超验的价值体系对文艺的强大支持和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歌剧 拯救歌剧 法国大革命 革命精神 理性 神话 宗教 文艺精神
下载PDF
探究拯救歌剧的衰亡原因
2
作者 魏巍 《音乐大观》 2014年第11期171-171,共1页
研究"拯救歌剧"从诞生到衰亡的演变过程,可以清晰地了解一种新音乐体裁的演进过程,掌握歌剧创作、表演中的客观规律。本文即从对"拯救歌剧"发展史的探究出发,意图揭示这种歌剧体裁辉煌与衰亡的原因。通过对时代背... 研究"拯救歌剧"从诞生到衰亡的演变过程,可以清晰地了解一种新音乐体裁的演进过程,掌握歌剧创作、表演中的客观规律。本文即从对"拯救歌剧"发展史的探究出发,意图揭示这种歌剧体裁辉煌与衰亡的原因。通过对时代背景的重构与归纳,笔者将拯救歌剧的演变划分为三个时期。[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拯救歌剧 歌剧 歌剧风格
原文传递
多声部视唱训练——以贝多芬歌剧《费德利昂》中《我觉得很奇妙》为例
3
作者 张晓燕 《音乐生活》 2020年第7期39-42,共4页
多声部的训练一般指二声部及二声部以上视唱练习训练。本文以张燕改编贝多芬歌剧《费德利昂》中《我觉得很奇妙》四声部视唱作品为例,探讨作为多声部视唱作品应如何训练,并且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在课堂上融入和学习相关知识得以应用... 多声部的训练一般指二声部及二声部以上视唱练习训练。本文以张燕改编贝多芬歌剧《费德利昂》中《我觉得很奇妙》四声部视唱作品为例,探讨作为多声部视唱作品应如何训练,并且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在课堂上融入和学习相关知识得以应用。大家都知道,歌剧《费德利昂》是贝多芬唯一的一部的歌剧作品,创作于1805年,断断续续创作了近10年的时间,于1814最后修订完成。歌剧受到法国大革命"拯救歌剧"的影响,比较充分地体现出了贝多芬对当时社会现实和伦理题材的关注和热情,从歌剧的内容上歌颂了主人公的英雄主义精神和坚贞不渝的爱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声部视唱 贝多芬 英雄主义精神 歌剧作品 法国大革命 德利 拯救歌剧 视唱练习
原文传递
贝多芬笔下的女英雄——歌剧《费德里奥》中莱奥诺拉形象的塑造 被引量:1
4
作者 李晶 《中国音乐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08-119,共12页
《费德里奥》是贝多芬唯一的歌剧作品,明显受到了19世纪初风靡一时的"拯救歌剧"创作的影响。笔者认为这部作品虽具有"拯救歌剧"的元素,但贝多芬在主题和立意上突破了这一体裁的模式化创作,着力用音乐塑造了一位拯... 《费德里奥》是贝多芬唯一的歌剧作品,明显受到了19世纪初风靡一时的"拯救歌剧"创作的影响。笔者认为这部作品虽具有"拯救歌剧"的元素,但贝多芬在主题和立意上突破了这一体裁的模式化创作,着力用音乐塑造了一位拯救爱人的女性英雄形象--河南师范大学音乐舞蹈学院、帕瓦罗蒂音乐艺术中心莱奥诺拉,并使其在歌剧中处于中心地位。作为男性作曲家所塑造的女性形象,莱奥诺拉被赋予了特殊的内涵,与道德的象征、自由的隐喻以及崇高的人性联系在一起,成为歌剧舞台上理想女性形象的代表,对后世的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多芬 拯救歌剧 《费德里奥》 莱奥诺拉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