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拯救现象与拯救实践——异质性问题与“苏格拉底—柏拉图哲学” 被引量:2
1
作者 徐长福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42-46,共5页
一个具体事物同时拥有多个普遍性质,并且,其中许多性质间彼此无关甚至相反,这就是异质性现象。"苏格拉底—柏拉图哲学"较早遭遇到了这一现象,但却以同质性思路去化解,即通过普遍性概念之间的辩证关联而将各种差异和矛盾加以... 一个具体事物同时拥有多个普遍性质,并且,其中许多性质间彼此无关甚至相反,这就是异质性现象。"苏格拉底—柏拉图哲学"较早遭遇到了这一现象,但却以同质性思路去化解,即通过普遍性概念之间的辩证关联而将各种差异和矛盾加以消除。这种哲学通过拯救现象来拯救实践,前者实现了哲学理论内部的本体论、目的论、认识论、辩证法与实践论的统一;后者企图把哲学理想在政治实践中实现出来,由此就留下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拯救现象 拯救实践 异质性 “苏格拉底-柏拉图哲学”
下载PDF
论古希腊拯救现象的思想源流--以《至大论》为中心
2
作者 邓可卉 王加昊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0年第1期37-41,共5页
古希腊人相信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如一旦违背,就要"拯救现象".文章从古希腊早期哲学思考的转向入手,讨论了上述两个问题的提出与思想转变过程,认为托勒密在《至大论》中对"拯救现象"这一问题的处理,是将观测与数学... 古希腊人相信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如一旦违背,就要"拯救现象".文章从古希腊早期哲学思考的转向入手,讨论了上述两个问题的提出与思想转变过程,认为托勒密在《至大论》中对"拯救现象"这一问题的处理,是将观测与数学几何模型联系在了一起.柏拉图因轻视观测而对天文学进行了"有用"和"无用"的划分,托勒密在《至大论》中对这一思想做了回应,并且表达了不同的观点.上述问题都成为托勒密构建几何模型的思想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至大论》 匀速圆周运动 拯救现象 观测天文学 几何模型
下载PDF
拯救现象——关于《巴曼尼得斯篇》的思考 被引量:1
3
作者 丁政 《科学.经济.社会》 2002年第2期72-74,共3页
我不能把握柏拉图的原意 ,只想谈一下自己的看法。“少年苏格拉底”相论的困难的根源之一在于“相的物体化”,而他是被“巴曼尼得斯”引上这条路的。“相的物体化”亦是“巴曼尼得斯”
关键词 拯救现象 《巴曼尼得斯篇》 相论 柏拉图 关系属性
下载PDF
“拯救现象法”:康德先验哲学实践活动的另一种方法论因素
4
作者 孙亚杰 陈治国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47-57,共11页
作为理性的自我认识和理性权威的自我证成之过程,批判方法往往被看作康德先验哲学的核心方法。不过,就先验哲学的具体展开方式而言,它并非单纯依赖于一种非历史的、解剖学的纯粹理性批判,而是深深贯穿着对理性活动历史的哲学反思。这种... 作为理性的自我认识和理性权威的自我证成之过程,批判方法往往被看作康德先验哲学的核心方法。不过,就先验哲学的具体展开方式而言,它并非单纯依赖于一种非历史的、解剖学的纯粹理性批判,而是深深贯穿着对理性活动历史的哲学反思。这种方法论层面上的哲学反思,一定程度上也可以看作亚里士多德"拯救现象法"一种隐含性的、不自觉的例示或使用。而无论就亚里士多德的"拯救现象法"自身而言,还是就康德先验哲学实践活动对这一方法隐含性的使用来说,哲学探究既是一种具有高度创造性的思想活动,同时也是一项共同的理性事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验哲学 批判方法 拯救现象 理性
下载PDF
“拯救现象”的缘由与古希腊科学的兴起
5
作者 陈资灿 《自然辩证法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95-102,共8页
柏拉图提出“拯救现象”倡议的直接目的是认识行星运行规律,最终目的是为雅典历法修订或建立准确统一的时间体系奠定天文学理论基础,从而解决雅典历法乱象。做出这样判断的依据是:柏拉图重视时间哲学问题研究与历法修订密切相关;柏拉图... 柏拉图提出“拯救现象”倡议的直接目的是认识行星运行规律,最终目的是为雅典历法修订或建立准确统一的时间体系奠定天文学理论基础,从而解决雅典历法乱象。做出这样判断的依据是:柏拉图重视时间哲学问题研究与历法修订密切相关;柏拉图哲学家治国理念意味着他重视建立准确的统一时间体系;准确的历法是柏拉图履行宗教礼仪的前提与条件;准确的历法是雅典农业生产正常进行的基础,农业是雅典社会稳定的基础。剖析“拯救现象”倡议的深层原因,有助于彻底解开古希腊科学兴盛与衰落的历史谜题,具有重要学术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拯救现象 历法 时间体系 古希腊科学 兴起
原文传递
拯救现象:亚里士多德主义的比较哲学方法 被引量:3
6
作者 余纪元 N.布宁 《世界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5-17,共13页
亚里士多德认为,现象并不是纯粹非真理的意见,其中也包含了部分的真理。采取亚里士多德的"拯救现象法",可以让我们辩驳"在西方之外的哲学传统并非严肃哲学"的偏见。如果把非西方传统中所说的东西考虑成现象的话,我... 亚里士多德认为,现象并不是纯粹非真理的意见,其中也包含了部分的真理。采取亚里士多德的"拯救现象法",可以让我们辩驳"在西方之外的哲学传统并非严肃哲学"的偏见。如果把非西方传统中所说的东西考虑成现象的话,我们的方法是把这些现象放在与西方现象平等的地位上。同时,拯救现象的方法不同于零碎的哲学研究方法,它要求我们不要全盘接受西方学者通行的中西比较研究之中的标准性阐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拯救现象 真理 比较哲学
原文传递
“现象的拯救”——马克思《博士论文》对古希腊自然哲学发展的诠释与唯物主义实践观的萌芽
7
作者 孟伟 牛瑞超 夏志鹏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1期83-89,共7页
自然哲学是古希腊第一个哲学形态,也是马克思在《博士论文》中的研究主题。说明自然界各种现象产生与变化的本原是自然哲学的要旨。自然哲学家在这一过程中产生了感性与理性、本质与现象的对立思维模式。巴门尼德对现象的否定使"... 自然哲学是古希腊第一个哲学形态,也是马克思在《博士论文》中的研究主题。说明自然界各种现象产生与变化的本原是自然哲学的要旨。自然哲学家在这一过程中产生了感性与理性、本质与现象的对立思维模式。巴门尼德对现象的否定使"拯救现象"成为其后自然哲学家的重要任务。马克思在《博士论文》中重点研究了伊壁鸠鲁感性准则学对现象的拯救,这一研究是形成其唯物主义实践观的萌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象拯救 马克思的《博士论文》 唯物主义实践观
下载PDF
拯救现象:亚里士多德主义的比较哲学方法
8
作者 余纪元 N.布宁 《中国哲学年鉴》 2018年第1期330-330,共1页
亚里士多德认为,现象并不是纯粹非真理的意见,其中也包含了部分的真理。采取亚里士多德的“拯救现象法”,可以让我们辩驳“在西方之外的哲学传统并非严肃哲学”的偏见。如果把非西方传统中所说的东西考虑成现象的话,我们的方法是把这些... 亚里士多德认为,现象并不是纯粹非真理的意见,其中也包含了部分的真理。采取亚里士多德的“拯救现象法”,可以让我们辩驳“在西方之外的哲学传统并非严肃哲学”的偏见。如果把非西方传统中所说的东西考虑成现象的话,我们的方法是把这些现象放在与西方现象平等的地位上。同时,拯救现象的方法不同于零碎的哲学研究方法,它要求我们不要全盘接受西方学者通行的中西比较研究之中的标准性阐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里士多德主义 哲学传统 哲学研究方法 非真理 拯救现象 全盘接受 非西方 中西比较研究
原文传递
亚里士多德伦理学中的辩证法
9
作者 孙亚杰 陈治国 《安徽大学学报(哲社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6-44,共9页
辩证法素来被看作亚里士多德哲学探究的主导性方法,并且,伦理学是这种方法最为明确而成功的运用领域。不过,在新近研究中,部分学者对这种传统解释,尤其是辩证法构成了亚里士多德伦理学探究的主导性方法这一重要观点提出了一些质疑和挑... 辩证法素来被看作亚里士多德哲学探究的主导性方法,并且,伦理学是这种方法最为明确而成功的运用领域。不过,在新近研究中,部分学者对这种传统解释,尤其是辩证法构成了亚里士多德伦理学探究的主导性方法这一重要观点提出了一些质疑和挑战。然而,这些挑战及其根据是站不住脚的。理由在于,亚里士多德《论题篇》中的辩证法包含立论和驳论两条路径;从具体程序上看,《尼各马可伦理学》第七卷所阐述并运用的“拯救现象法”正是辩证法驳论路径的表达,而在《尼各马可伦理学》和《欧德谟伦理学》两次对伦理学核心主题即幸福定义的探究中,辩证法的立论路径则更多地得到了明确运用。同时,《论题篇》以及《辩谬篇》对辩证法提出的诸种其他相关要求,如从人们熟悉的事物出发建构命题、引用事实作为证据和说明等,也都在亚里士多德伦理学作品中得到回应和贯彻。因此,辩证法无可怀疑地构成亚里士多德伦理学主导性的探究方法,亦即,不仅伦理学领域的探究实践与他创造性建立的方法理论相一致,而且与这些方法相关的理论和实践也鼓舞一种自觉的原创性精神和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里士多德 辩证法 立论 驳论 拯救现象 伦理学
下载PDF
论《巴曼尼得斯篇》中的“拯救”问题
10
作者 付义 王国宏 《文教资料》 2007年第23期141-143,共3页
本文从"两可世界"的存在问题入手,对《巴曼尼得斯篇》第二部分的意旨,以及一、二两部分的关系给出了新的解答。这一解答对"拯救现象"的必要性提出了质疑,指出"两可世界"作为一种"现象"其本身... 本文从"两可世界"的存在问题入手,对《巴曼尼得斯篇》第二部分的意旨,以及一、二两部分的关系给出了新的解答。这一解答对"拯救现象"的必要性提出了质疑,指出"两可世界"作为一种"现象"其本身是没有矛盾的,矛盾只存在于人们的思想中,"现象"本身无需"拯救","拯救"只能是对思想的"拯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曼尼得斯篇》 两可世界 相论 拯救现象 拯救思想
下载PDF
做伦理学:作为素材和方法的动画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曦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8-16,共9页
作为一种动态图像叙事技术,动画承载了制作者对“美好生活”样式与可能性的思考。借助亚里士多德的“拯救现象”方法,我们能够把动画作为对象素材纳入伦理学研究之中,以分享某种共同生活形式为基础,通过制作者、探寻者和背景思想者之间... 作为一种动态图像叙事技术,动画承载了制作者对“美好生活”样式与可能性的思考。借助亚里士多德的“拯救现象”方法,我们能够把动画作为对象素材纳入伦理学研究之中,以分享某种共同生活形式为基础,通过制作者、探寻者和背景思想者之间的某种“三位一体”对话和协商机制,形成客观、普遍的伦理知识。我们以宫崎骏的《千与千寻》为例所进行的操作性展示,也将具体例示动画作为伦理探寻素材的意义和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画 伦理探寻 伦理知识 拯救现象 宫崎骏
下载PDF
试论古希腊哲学话语系统的显现与定型——从泰勒斯到亚里士多德
12
作者 周展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1999年第2期111-115,共5页
有关神话、宗教与哲学之间的关系问题,作者认为本世纪流行的观点过分强调文化传统的连续性,以致有忽略希腊哲学的独创性之嫌。本文着重指出,希腊哲学是一种全新的创造,它经历了产生、发展、显现、定型和消亡的过程。本文采用了话语... 有关神话、宗教与哲学之间的关系问题,作者认为本世纪流行的观点过分强调文化传统的连续性,以致有忽略希腊哲学的独创性之嫌。本文着重指出,希腊哲学是一种全新的创造,它经历了产生、发展、显现、定型和消亡的过程。本文采用了话语系统这一概念,并力图描述希腊哲学话语系统的产生和演进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希腊哲学 话语系统 柏拉图理念论 拯救现象
下载PDF
道学之“思”与科学之“道”--道家学说中的科学思想 被引量:1
13
作者 蒋美仕 陈俊宇 《求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20-123,共4页
道家学说与科学的关系,一直是哲学家和科学家感兴趣的话题。首先,道家主张道"为天下母"、"万物得一以生",蕴含着整体性原则,这一原则规定了自然的统一性和秩序性,是从事科学探究的根本原则。其次,道家主张道生万物... 道家学说与科学的关系,一直是哲学家和科学家感兴趣的话题。首先,道家主张道"为天下母"、"万物得一以生",蕴含着整体性原则,这一原则规定了自然的统一性和秩序性,是从事科学探究的根本原则。其次,道家主张道生万物,既是从发生学上讲万物的生成,也是从逻辑学上阐述万物的因果关系,其中的根本原因就是道蕴含着因果性原则。因果性原则,正是科学探究所不可或缺的。再次,道家主张以道观物,强调在"一"与"多"的关系中研究万物、在普遍联系的整体性中把握"众甫之状"、探究万物之所以然,建构了一个损益互补的模式。从这个意义上说,道家思想中蕴涵了"拯救现象"的科学方法论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家 科学 整体性 因果性 拯救现象
原文传递
现代语境下对科学价值负荷的思考
14
作者 闫坤如 《科学技术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0-44,共5页
我们通过探讨现代语境下科学的涵义,进而从科学发展的目的和动机、科学研究的过程以及对科学理论的评价三个方面来分析科学的价值负荷的表现,最后通过对科学的价值中立说的理论基础的挖掘来分析不同语境下对科学的本性的理解。
关键词 价值负荷 价值中立 约定论 拯救现象
原文传递
五星在五运六气中的作用
15
作者 肖军 《天文爱好者》 2021年第1期89-92,共4页
对应于恒星、日、月的运行,五颗行星的运行是最为诡异的,欧洲称之为漫游的星,顺行时在恒星的背景上自西向东,有时还会停留,甚至还会自东向西逆行,所以柏拉图让他的学生用匀速圆周运动的本轮均轮来拯救行星的这种不规则的运行,史称“拯... 对应于恒星、日、月的运行,五颗行星的运行是最为诡异的,欧洲称之为漫游的星,顺行时在恒星的背景上自西向东,有时还会停留,甚至还会自东向西逆行,所以柏拉图让他的学生用匀速圆周运动的本轮均轮来拯救行星的这种不规则的运行,史称“拯救现象”。中国在《黄帝阴符经》称五星为五贼:“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尽矣。故天有五贼,见之者昌。五贼在乎心,施行于天。宇宙在乎手,万化生乎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运六气 匀速圆周运动 拯救现象 天之道 柏拉图 五星 恒星 行星
原文传递
麦克马林:“不受冯·福兰森欢迎的实在论”
16
作者 陈志远 《哲学动态》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3-44,共2页
关键词 福兰森 实在论 麦克马林 拯救现象”理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