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毛泽东民本思想的历史文化意蕴
1
作者 刘淑霞 王平川 《唐都学刊》 2008年第5期122-126,共5页
毛泽东的民本思想深受中国传统历史文化的影响,有着极其深厚的历史文化意蕴。儒家"立己立人"的优良传统和"拯民于水火"的使命意识:传统民本主义将民众视为治国安邦根本,关注、重视人民利益的政治理念;佛学所特有的... 毛泽东的民本思想深受中国传统历史文化的影响,有着极其深厚的历史文化意蕴。儒家"立己立人"的优良传统和"拯民于水火"的使命意识:传统民本主义将民众视为治国安邦根本,关注、重视人民利益的政治理念;佛学所特有的拯民救世的价值理念,均为影响其民本思想的重要文化元素,是毛泽东民本思想重要的文化精神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 拯民于水火 民本主义 佛学
下载PDF
一帧令人心仪的清官图——评《江苏清官》
2
作者 徐延平 《江苏地方志》 1999年第1期31-32,共2页
人们通过大量的古籍、戏曲和电影电视,知道中国历史上向有忠臣奸臣、清官贪官之分,尽管在封建社会的历朝历代庞大的官吏群中,清官寥若晨星,但总还有一些“青天大老爷”的名字,至今还印在人们脑海中。他们清正廉明、惩恶除奸的故事在民... 人们通过大量的古籍、戏曲和电影电视,知道中国历史上向有忠臣奸臣、清官贪官之分,尽管在封建社会的历朝历代庞大的官吏群中,清官寥若晨星,但总还有一些“青天大老爷”的名字,至今还印在人们脑海中。他们清正廉明、惩恶除奸的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如包拯、海瑞、况钟等,几乎成了家喻户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范仲淹 江苏 郑板桥 中国历史 封建社会 拯民于水火 照契约 不朽丰碑 体恤民情 《水浒》
下载PDF
风范长存天地间 真情永记人民中——在已故江苏省省长惠浴宇墓前
3
作者 陆荫 翁展 +1 位作者 吴肇鸿 徐景琨 《江南论坛》 1999年第6期45-45,共1页
惠老的生命属于七月。他生于九十年前的七月,逝于十年前的七月。他的一生为七月增添光辉。在悼念惠老逝世十周年前夕,我们来到他的墓前,这里芳草遍地,杨柳青青。人们挥泪悼念,献上鲜花,伫立墓前,默诵碑文。深感“敢于讲真话,喜欢办实事... 惠老的生命属于七月。他生于九十年前的七月,逝于十年前的七月。他的一生为七月增添光辉。在悼念惠老逝世十周年前夕,我们来到他的墓前,这里芳草遍地,杨柳青青。人们挥泪悼念,献上鲜花,伫立墓前,默诵碑文。深感“敢于讲真话,喜欢办实事”的碑文,浓缩了惠老人生精华,是他革命生涯的生动写照,也是共产党人党性党风、力量之源的最质朴的表述。正如诗云:“鲜花铺大地,正气贯长虹。风范垂千古,英灵毓后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苏省 共产党人 党性党风 力量之源 江都水利枢纽 贯长虹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革命生涯 天地 拯民于水火
下载PDF
策划云南 策划自己
4
《创造》 2000年第1期3-3,共1页
关键词 云南 “解放思想 中国近代史 路径选择 拯民于水火 第一要务 策划意识 新世纪 策划者 创造力
下载PDF
续《镜花缘》
5
作者 老驽 《税收与社会》 1998年第10期51-54,共4页
这日午觉正酣,门铃骤响,门开处一位西装革履、风度翩翩的男子点头为礼。问:“您是老驽先生么?”“是。”“还给某期刊送稿么?”“是。”“日前翻修老屋,翻出一沓旧纸,油布包裹。上面字迹依稀,细看似我祖上李汝珍遗墨。疑是未录... 这日午觉正酣,门铃骤响,门开处一位西装革履、风度翩翩的男子点头为礼。问:“您是老驽先生么?”“是。”“还给某期刊送稿么?”“是。”“日前翻修老屋,翻出一沓旧纸,油布包裹。上面字迹依稀,细看似我祖上李汝珍遗墨。疑是未录入镜花缘佚稿,不知能否有用?”只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镜花缘 两面人 刑讯逼供 天朝 《镜花缘》 拯民于水火 农工商虞 市面繁荣 三宫六院 郡长
下载PDF
风烟滚滚唱英雄
6
作者 田军 《人民公安》 2003年第22期1-1,共1页
——官兵洒热血 悲哉 壮哉 挽歌一曲惊天地 挺身扑火 舍生忘死为人民 肝胆壮山河 ——衡岳起高风 敬也 仰也 烈士千秋感子孙 酬志星火 聚义献忠成峻岭 美灵昭日月 2003年11月9日上午九时,两幅巨大的挽联载着上述沉甸甸的64个黑色大字矗... ——官兵洒热血 悲哉 壮哉 挽歌一曲惊天地 挺身扑火 舍生忘死为人民 肝胆壮山河 ——衡岳起高风 敬也 仰也 烈士千秋感子孙 酬志星火 聚义献忠成峻岭 美灵昭日月 2003年11月9日上午九时,两幅巨大的挽联载着上述沉甸甸的64个黑色大字矗立在湖南省衡阳市船山广场,六千余人眼含热泪为“1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衡阳市 拯民于水火 立警为公 消防 坍塌事故 新时期 特大火灾 11月9日 湖南省 特殊材料
原文传递
南昌起义的一次光辉“预演”——刘伯承与泸顺起义
7
作者 弋胜 《党史纵横》 1998年第8期12-14,共3页
1926年底,刘伯承受党组织的委托,以国民革命军川军总指挥的名义,和朱德、陈毅等同志一起,拉起了12000多名起义军,领导了震惊全国的四川沪州顺庆武装起义.沪顺起义是中国共产党首获独立领导的大规模的武装起义,易有深远的历史意义,成为... 1926年底,刘伯承受党组织的委托,以国民革命军川军总指挥的名义,和朱德、陈毅等同志一起,拉起了12000多名起义军,领导了震惊全国的四川沪州顺庆武装起义.沪顺起义是中国共产党首获独立领导的大规模的武装起义,易有深远的历史意义,成为南昌起义的一次光辉“预演”,也是刘伯承加入中国共产党后的第一次重大军事行动.赤心为吾党 受命危难际在波诡云谲、兔起鹘落般混沌复杂的历史环境中,各地军阀互相争夺势力范围,内战连绵不断,人民群众处在水深火热中.刘伯承从小立志作一名“拯民于水火”的军人,却在军阀的混战中感到迷茫和痛苦.目睹悲惨的社会现状,“川中名将”刘伯承没有感到成功的荣耀,却在痛苦地反复思索着:自己多年来东征西战,究竟是为了什么?拯国救民的关键、中华民族的出路究竟在哪里?正当他在艰苦曲折的道路上苦苦探索的时候,中国共产党诞生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伯承 南昌起义 起义军 武装起义 中国共产党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重大军事行动 拯民于水火 防范措施 开始围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