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梅花拳拳理功法的历史寻绎
被引量:22
- 1
-
-
作者
周伟良
-
机构
杭州师范学院体育与健康学院
-
出处
《体育文化导刊》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45-50,共6页
-
-
关键词
梅花拳
拳理
功法
拳种
武术理论
历史
传统武术
义和团运动
学者
学术成果
-
分类号
G852
[文化科学—民族体育]
K256.7
[历史地理—中国史]
-
-
题名通备劈挂拳的拳理特点及劲道
被引量:6
- 2
-
-
作者
王平
-
机构
甘肃政法学院
-
出处
《体育学刊》
CAS
1999年第4期50-51,共2页
-
文摘
通备劈挂拳是流传于全国各地的传统武艺,由于受西北人文、地理、政治等各方面的因素影响,使其独具西北风格特色。本文就通备劈挂拳拳理、特点及劲道作深层的研究,以此来指导教学训练。
-
关键词
通备劈挂拳
拳理
特点
通备劲
-
Keywords
Tong Bei Pi Gua Quan theory of martial art Characteristics Physical strength of Tong Bei
-
分类号
G852
[文化科学—民族体育]
-
-
题名巫家拳的缘起、流派及拳理拳路初探
被引量:5
- 3
-
-
作者
杨欣颖
-
机构
湖南工业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
-
出处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6期103-105,共3页
-
基金
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学校教育传承民族文化的有效途径研究--以湖湘民间传统武术巫家拳为例"(XJK011CJK001)
湖南工业大学2011年度成人教育研究项目"成人教育传承民族传统文化有效途径探索"(CJ1113)
-
文摘
巫家拳由清嘉庆时期巫必达创立,盛传于湖南,现已传承八代,分李氏、冯氏、唐氏三大流派。其拳劲力内含,动作松柔,拳路多以"六肘"命名。
-
关键词
巫家拳
拳理
拳路
-
Keywords
Wujia boxing
the boxing theory
fist way
-
分类号
G852.19
[文化科学—民族体育]
-
-
题名四川八极拳史学流考、拳理技法与承传
- 4
-
-
作者
姚孔运
张龙
-
机构
六盘水师范学院体育系
-
出处
《中州体育(少林与太极)》
2013年第8期6-8,共3页
-
基金
贵州省高校优秀科技创新人才支持计划(黔教合KY字〔2012〕100号)
-
文摘
运用文献资料法、田野调查法,对具有历史积淀本质与地域文化品格的四川八极拳进行解析,探讨四川八极拳的史学流考、拳理技法与承传,旨在为整体认知四川八极拳的演绎脉络,为四川武术形成"地域武术多元模式"提供重要的理论与实践参考。
-
关键词
八极拳
四川八极拳
史学流考
拳理技法
承传
-
Keywords
Baji boxing
Sichuan Baji boxing
historical inspection
theoretic techniques
passing on
-
分类号
G852.19
[文化科学—民族体育]
-
-
题名论太极拳基本拳理及其对大学生身心健康的价值
- 5
-
-
作者
赵指南
李其忠
-
机构
上海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
上海中医药大学中医药文化研究与传播中心
-
出处
《中医药文化》
2014年第1期63-64,共2页
-
基金
国家高校德育创新研究课题(DYSZZ1311)
上海高校青年教师培养资助计划(ZZszy13035)
-
文摘
太极拳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是一项修心养性的拳术,其拳理与易理、医理密不可分。太极拳讲究形神兼修、动静结合,使人体阴阳乎和,气血调达,脏腑协调,以达到强身健体、调达心志的目的。
-
关键词
太极拳
拳理
身心健康
-
分类号
G852.11
[文化科学—民族体育]
R2
[医药卫生—中医学]
-
-
题名武式拳理建设的一个亮点
- 6
-
-
作者
昌沧
-
机构
《中华武术》第一任主编
-
出处
《中华武术》
2008年第8期22-23,共2页
-
文摘
盛夏,受李平同志的委托,我来到了辽宁省开原市,参加2008年全国武式太极拳高峰论坛暨全国太极拳专家研讨会。
-
关键词
武式太极拳
拳理
专家研讨会
高峰论坛
开原市
辽宁
-
分类号
G852.11
[文化科学—民族体育]
-
-
题名太极拳中“拳理”与“哲理”
被引量:2
- 7
-
-
作者
张元驰功
翟虎翔
-
机构
梧州学院
河南大学
-
出处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年第5期77-78,共2页
-
基金
2010年度广西教育厅科研立项项目"普通高校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研究"(项目编号:2010LX529)
梧州学院2009年科研立项课题"普通高校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研究"(项目编号:2009C025)的研究成果
-
文摘
太极拳是我国传统体育的典型代表,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论文主要运用文献法对太极拳"拳理"和中国传统文化之"哲理"的桥接部分进行论述,指出"太极拳与我国传统文化中道家思想和儒家思想一脉相承"以及"大众在练习太极拳时根据哲理的启示所应该重点认识到的地方",并在此结论上提出"太极拳与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相辅相成的观点。
-
关键词
太极拳
拳理
哲理
儒学
道学
思想
-
分类号
G852.11
[文化科学—民族体育]
-
-
题名八极拳理论探究
被引量:8
- 8
-
-
作者
朱宝德
-
出处
《精武》
2004年第1期44-45,共2页
-
文摘
一个武术流派从教学、练功、养身到技击致用,必须拥有一整套较为系统的理论作为本门武术实践的指导思想。没有正确的理论作为拳术实践的科学指南,本门武术的提高和发展是不可能的。自古以来,任何一个武术流派,只有有了正确的科学理论指导,才能名家辈出,后继有人。这是众所周知的普遍道理。
-
关键词
八极拳
拳理
传统武术
拳学
《周易》《辞源》
-
分类号
G852.19
[文化科学—民族体育]
-
-
题名陈式太极拳拳理及其演练方法的探讨
- 9
-
-
作者
任天麟
-
机构
焦作大学
-
出处
《焦作大学学报》
2008年第1期49-50,共2页
-
文摘
通过专家访谈、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探讨初学者如何正确合理、系统有效地进行陈式太极拳的训练。笔者认为,应以桩法为基础训练的方法之一,通过主要典型动作练习、发力动作的单式练习、套路的分组分段和整套练习,逐步掌握陈式太极拳的风格特点和运动规律。
-
关键词
太极拳
拳理
演练
方法
-
Keywords
Taijiquan
theory of boxing
drilling
method
-
分类号
G852.11
[文化科学—民族体育]
-
-
题名由太极拳理悟人生道理
被引量:3
- 10
-
-
作者
朱建忠
-
出处
《中华武术》
2003年第1期40-41,共2页
-
文摘
太极拳作为一门辩证的、哲学的拳术,其拳理无不透射着人生道理。前辈李雅轩在评价太极拳时称其作用有三:用之于防身,能自卫御侮;用之于处事,则是非分明;用之于养生,则延年益寿。在此,我想从太极拳理谈谈其折射出的人生道理。
-
关键词
太极拳
人生道理
拳理
养生
身法
悟性
-
分类号
G852.11
[文化科学—民族体育]
-
-
题名太极拳理论的哲学基础初探
被引量:1
- 11
-
-
作者
郁建华
-
机构
浙江省委党校
-
出处
《浙江体育科学》
1986年第3期10-13,共4页
-
文摘
科学史证明,任何一门具体科学的理论的形成和发展都离不开哲学的指导,太极拳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同样离不开哲学思维的支配。在我们的医疗体育事业中作出特殊贡献的太极拳术。在其创立和完善过程中,就其理论体系来说,它吸收改造和融汇了我国古典哲学中的许多有价值的内容,通过几代武术大师的勤奋实践和理论概括。终于形成了目前所见的一套比较完整的太极拳理论。太极拳理论在我国武林中独树一帜,其丰富、深刻的内容是各派拳术的专业理论无法达到的。它是中华民族一笔难得所的文化遗产,值得整理、探索。太极拳理论的来源是广泛的,但笔者认为对太极拳理论影响最大的是以老子为代表的道家哲学思想。太极拳理论的基本精神可追溯到《老子》一书,也就是说。
-
关键词
太极拳论
太极拳术
拳理
理论体系
王宗岳
理论概括
太极拳运动
理论影响
太极推手
拳时
-
分类号
G80
[文化科学—运动人体科学]
-
-
题名太极拳的拳理特点及作用
被引量:2
- 12
-
-
作者
丛晓玲
宋兆梅
-
出处
《中国体育教练员》
1998年第2期42-43,共2页
-
文摘
太极拳是明末清初河南温县陈家沟拳师陈王廷借用了宋代关于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分二气为阴阳,阴阳相生而有天地的太极哲理,引用《易经》阴阳辩证观点,以动静、刚柔、内外、进退、分合、虚实、张弛、攻防、疾缓、曲直、左右等相对的动作组合成统一体.旧拳谱将这些矛盾统称为阴阳,故“太极为阴阳之母也”.阴不离阳,阳不离阴,阴阳相济,周流通畅,而得敛聚神气之法.练太极拳者,应以养心、生性、聚气、敛气为主,若心不能安,性即扰之,气不能聚,神必乱之.心性不接,神气不交,则全身四肢百体,莫能一气.虽依势活动,难成功效.练拳者若善于掌握、运用这些古典朴素的哲理与对立统一规律,就可以使动作协调,气息畅通。
-
关键词
太极拳运动
对立统一规律
拳理
明末清初
动作组合
统一体
阴阳相济
河南温县
动静结合
整体生命观
-
分类号
G852.11
[文化科学—民族体育]
-
-
题名太极拳哲理、拳理、医理与本体感觉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1
- 13
-
-
作者
陈则豫
段德键
-
机构
北京体育大学
-
出处
《中华武术》
2020年第9期102-104,110,共4页
-
文摘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通过探讨太极拳三理与本体感觉的关系,论证太极拳练习对本体感觉的重要作用,以太极拳练习增强本体感觉为切入点,运用本体感觉与太极拳三理关系进行体悟,提高技击水平,太极拳作为康复手段,配合慢阻肺病等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促进人体健康。
-
关键词
太极拳
本体感觉
哲理
拳理
医理
-
Keywords
taiji
proprioception
philosophy
boxing theory
medical knowledge
-
分类号
G852
[文化科学—民族体育]
-
-
题名简论太极拳拳理的几个重要问题
被引量:1
- 14
-
-
作者
张振华
王维
-
出处
《中华武术》
2007年第6期44-45,共2页
-
文摘
目前,虽然太极拳运动(特别是简化太极拳)在国内外蓬勃发展,实现了极为广泛的普及,但因为种种原因,这一古老而又年轻的运动显露出并潜伏着一些问题。与太极拳运动流行于海内外的实践相比,太极拳理论研究仍然显得不得力并且不能和实践紧密联系而不能充分发挥理论应有的指导作用,在一些重要问题上存在某种程度的混乱,如:
-
关键词
简化太极拳
拳理
太极拳运动
简论
国内外
实践
原因
于海
-
分类号
G852.11
[文化科学—民族体育]
-
-
题名陈氏太极拳技击与拳理、拳法的关系
被引量:1
- 15
-
-
作者
陈瑞华
-
出处
《搏击》
2011年第1期43-45,共3页
-
文摘
许多初学太极拳的人,刚刚学了架势就急于想了解各个招式的用法,以为太极拳是技击性很强的拳种,其招式也一定很特别。我认为这是不明白太极拳技击与拳理、拳法和招式间的关系。
-
关键词
太极拳
拳法
拳理
缠绕运动
以静制动
技击原理
用法
螺旋
重心
练习
-
分类号
G852.11
[文化科学—民族体育]
-
-
题名戳脚翻子拳拳理
被引量:1
- 16
-
-
作者
赵兴
-
出处
《中华武术》
2000年第5期7-7,共1页
-
-
关键词
戳脚翻子拳
拳理
身法
步法
基本功法
-
分类号
G852.19
[文化科学—民族体育]
-
-
题名形意拳的拳理拳法
被引量:1
- 17
-
-
作者
孟庆威
-
出处
《搏击》
2002年第8期22-23,共2页
-
文摘
形意拳作为我国的四大名拳之一,它已深深地扎根于广大人民群众之中。继承和弘扬形意拳这一民族文化瑰宝,促进全民健身、增强人民体质,无疑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幸事。为了帮助广大形意拳爱好者,特别是初学形意拳的朋友科学地掌握学练形意拳的要诀,少走弯路,一朝学拳,终身受益,现就有关形意拳的拳理拳法简介如下,不妥之处,还望行家、同仁批评指正。
-
关键词
形意拳
拳理
拳法
全民健身
增强人民体质
民族文化
终身受益
心意拳
广大人民群众
动作灵敏
-
分类号
G852.14
[文化科学—民族体育]
-
-
题名太极拳拳理与克劳塞维茨“战争论”军事艺术
被引量:1
- 18
-
-
作者
施文德
-
机构
上海搏微太极拳社
-
出处
《中医药文化》
2006年第5期14-15,共2页
-
文摘
克劳塞维茨《战争论》认为防御这种作战形式就其本身来说比进攻这种形式强。太极拳尤以老庄道家学说为宗,不强调进攻,而注重防御,两者有相似之处。
-
关键词
太极拳拳理
战争论
防御
-
分类号
E095
[军事—军事理论]
G852.11
[文化科学—民族体育]
-
-
题名太极拳理与二胡演奏
- 19
-
-
作者
岳峰
-
出处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
1989年第4期26-31,共6页
-
文摘
从近年来有关器乐演奏理论的文章中可以看出,演奏界同行对于影响演奏因素的问题探讨已经从本专业纯技术性范围,扩展到美学、心理学、生理学、力学、解剖学、音响学等学科,以至于近几年以展示人体新功能而引起人们兴趣的气功,也成为演奏理论涉猎的领域。显而易见,器乐演奏技能的形成,绝不是简单的人体运动过程,它从人的心智到生理机制,内部感应到外部动作,始终包含人体诸多因素的参与和调整,而要想解释其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仅以演奏自身的技术性研究是远远不够的,它涉及到人体功能这个大课题,而与人体技能有关的各门学科,在发挥人体潜在能力,掌握人体自身规律,科学地征服外物这个共同点上,均有不同程度的经验和成果。从中汲取一些真知灼见,必将对器乐的理论和实践有借鉴意义。本文之所以就太极拳理来谈二胡演奏,即基于这种指导思想。
-
关键词
二胡演奏
器乐演奏
演奏理论
运弓
音响学
人体潜在能力
拳理
纯技术性
长城随想
人体功能
-
分类号
J6
[艺术—音乐]
-
-
题名融太极拳拳理促物理学科素养内化
- 20
-
-
作者
郑梅
-
机构
福建三明永安第三中学初中校
-
出处
《文理导航》
2022年第2期79-81,共3页
-
文摘
物理学科核心素养,并不是指简单的物理知识和技能,而是指学生能够利用所学到的物理知识和技能来解决现实生活和生产中的物理问题所表现的综合素质和关键能力。促进学生将物理学科核心素养有效内化一直以来都是一线物理教师亟待解决的难题,本文试图从中国传统的太极文化中汲取智慧和灵感,分别从太极拳理"无极生太极""后发制人""阴阳互根""以慢练快"这四个方面阐述了一线物理教师如何在教学过程中促进学生将物理学科素养有效内化,古为今用。
-
关键词
太极拳
拳理
科学素养
内化
-
分类号
G63
[文化科学—教育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