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天津“拴娃娃”习俗的文创产品设计方法研究
1
作者 王淑兰 王中汉 《艺术科技》 2024年第4期205-207,共3页
目的:民俗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民俗往往带有深刻的时代烙印,具有丰富的文化价值,但随着时代的发展,许多民俗渐渐被人们遗忘,天津“拴娃娃”习俗就是其中之一。“拴娃娃”习俗是我国北方颇具特色... 目的:民俗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民俗往往带有深刻的时代烙印,具有丰富的文化价值,但随着时代的发展,许多民俗渐渐被人们遗忘,天津“拴娃娃”习俗就是其中之一。“拴娃娃”习俗是我国北方颇具特色的传统生育习俗,反映了人们祈福求子的愿望,具有深远的文化价值和历史意义。文章旨在研究“拴娃娃”习俗文创产品设计方法。方法:文章收集和整理天津“拴娃娃”习俗相关资料,利用人机工程学原理、感性工学等探讨文创产品设计方法,力求在展现文化习俗的基础上设计出相关文创产品。结果:将“拴娃娃”习俗融入文创产品设计中,可以运用人机工程学原理、感性工学、趣味设计法等,设计出保留文化特色且符合消费者需求的作品。结论:随着时代的发展,“拴娃娃”习俗逐渐被人遗忘,“拴娃娃”习俗是具有文化价值和研究意义的习俗,可使用人机工程学原理、感性工学、趣味设计法等,结合“拴娃娃”习俗文化元素进行设计实践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拴娃娃 文创产品 感性工学
下载PDF
黄河流域“拴娃娃”风俗的文化溯源与当代传承
2
作者 任婕 《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4年第2期11-15,共5页
“拴娃娃”风俗作为黄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根植于中国古代的土地崇拜观念、始祖崇拜和孝亲重生观念,又有民族文化、中外文化交流融汇的历史背景。当前黄河流域“拴娃娃”风俗传承与保护的突出问题是泥娃娃制作工艺传承与保护不到位... “拴娃娃”风俗作为黄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根植于中国古代的土地崇拜观念、始祖崇拜和孝亲重生观念,又有民族文化、中外文化交流融汇的历史背景。当前黄河流域“拴娃娃”风俗传承与保护的突出问题是泥娃娃制作工艺传承与保护不到位。要想使泥娃娃制作工艺发扬光大,创作出既有古风韵味又符合现代艺术审美情趣的工艺品,地方政府、文化管理部门和民间就要共同发力。地方政府和文化艺术管理部门可以借助行政渠道或政策杠杆推动“拴娃娃”文化传承与保护工作,民间可以集中人力和智慧发掘和复原传统泥娃娃制作技艺,并在继承优秀传统技艺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设计与现代改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文化 拴娃娃”风俗 文化溯源 传承与保护
下载PDF
天津的拴娃娃
3
作者 田学龙 《辽河》 2009年第8期47-48,共2页
  天津的拴娃娃习俗由来已久,而且独具特色,别有情趣.   外地人到了天津,要想打听个人,打听个路,见了中老年男性最好不要叫大哥、大兄弟、大叔、大伯、大爷之类的称呼,总之,不能带那个"大"字.   ……
关键词 拴娃娃 妈祖神 天后宫
原文传递
运道与信仰:基于临清碧霞元君信仰的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郭福亮 《泰山学院学报》 2014年第5期35-40,共6页
碧霞元君作为传统社会中百姓信仰的一个重要对象,在明清时期得到广泛传播与发展,其思想日益渗透到民众之中,实现了其由无形向有形的具体转换。梳理碧霞元君信仰在临清的发展概况,解析"接驾会"和"拴娃娃"的仪式过程... 碧霞元君作为传统社会中百姓信仰的一个重要对象,在明清时期得到广泛传播与发展,其思想日益渗透到民众之中,实现了其由无形向有形的具体转换。梳理碧霞元君信仰在临清的发展概况,解析"接驾会"和"拴娃娃"的仪式过程,可以发现,运河变迁造成了沿线碧霞元君信仰的流变,受其影响,沿运一线形成了城—镇—村三级信仰体系,这种格局直接影响到当下的信仰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碧霞元君 “通过仪式” 接驾会 拴娃娃 临清
下载PDF
太行山文书中的“刘二姐现象”及其学术价值——以两个不同时代版本刘二姐唱本为例 被引量:2
5
作者 李延军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1期125-130,共6页
以太行山文书中清朝和民国时期两种典型"刘二姐"唱本为例,分别考释了两种版本的历史年代信息。大量相关地方文化资料表明,"刘二姐现象"具有从明中叶到现代的历史悠久性、从南方到北方大面积流行的地域广泛性及其历... 以太行山文书中清朝和民国时期两种典型"刘二姐"唱本为例,分别考释了两种版本的历史年代信息。大量相关地方文化资料表明,"刘二姐现象"具有从明中叶到现代的历史悠久性、从南方到北方大面积流行的地域广泛性及其历史文化意义上的典型性,"刘二姐现象"具有历史文化标本意义及其学术研究价值。文章首次提出太行山文书中的"刘二姐现象"这一独特历史文化概念,阐释了对其进行深入研究的学术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行山文书 刘二姐现象 刘二姐拴娃娃 弦子腔唱本 滑稽大鼓唱本
下载PDF
山东阳谷尊称“二哥”讳称“大哥”的民俗学诠释——兼论山东、河北、天津等地的“二哥”尊称旧俗
6
作者 孙剑艺 《民俗研究》 CSSCI 2014年第1期106-113,共8页
山东阳谷一带陌生男子间尊称"二哥"讳称"大哥"的社交称谓,实滥觞于明代以来广泛流传的"武松文化"。它使得相貌魁伟、刚强侠义的武松二哥形象以及恰成反衬的武大郎形象深入人心,导致"大哥"成为... 山东阳谷一带陌生男子间尊称"二哥"讳称"大哥"的社交称谓,实滥觞于明代以来广泛流传的"武松文化"。它使得相貌魁伟、刚强侠义的武松二哥形象以及恰成反衬的武大郎形象深入人心,导致"大哥"成为避讳,"二哥"成为社交尊称。这其实是一种"英雄崇拜"的结果。但家庭内兄弟排行"大哥"、"二哥"俱全,说明此前亲属称谓已经定型。河北清河县也有此语言现象,属武松文化的正常延伸。但天津尊称"二爷"、"二哥"却与武松文化无关,其历史渊源是"拴娃娃"民俗。而今此种语言习俗已呈衰微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交称谓 二哥 大哥 武松文化 拴娃娃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