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拼装理论视角下中国农村流动人口回流决策生成机制——以江苏省扬州地区为例
1
作者 张家宸 汤爽爽 黄耿志 《地理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750-1768,共19页
人口回流已成为中国快速城镇化中后期阶段的显著现象。已有研究多从静态视角探究农村流动人口回流的意愿和影响因素,忽略了人口回流决策的动态实现过程。本文基于江苏省扬州地区的案例,引入拼装理论视角,采用扎根理论的研究方法,揭示了... 人口回流已成为中国快速城镇化中后期阶段的显著现象。已有研究多从静态视角探究农村流动人口回流的意愿和影响因素,忽略了人口回流决策的动态实现过程。本文基于江苏省扬州地区的案例,引入拼装理论视角,采用扎根理论的研究方法,揭示了农村流动人口群体回流至家乡县城的决策的动态生成过程和模式。研究发现:(1)农村流动人口回流至家乡县城主要受目的地环境、家庭、县城环境、人生事件和物质需求五个要素的影响,它们联系形成了“人口回流拼装”。其中家庭要素是回流决策生成的核心动因。(2)人口回流拼装由“目的地环境-县城环境-家庭”“目的地环境-物质需求-县城环境-家庭”和“目的地环境-人生事件-县城环境-家庭”等三组拼装关系构成。(3)家乡县城是回流者在有限能力下实现完整家庭定居并享受城市资源的理想目的地,县城相对安逸的生活和工作环境、浓厚的“家园感”也是吸引农村流动人口回到县城的重要原因。(4)农村流动人口的回流是一个“过程+契机”的回流决策生成模式,并存在性别差异,农村女性流动人口受家庭因素的约束较大。目的地环境、家庭、县城环境、人生事件和物质需求通过拼装在空间上呈现领域化向去领域化的转变,并在契机的刺激下,促成回流决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拼装理论 农村流动人口 回流机制 县城
原文传递
拼装理论在人文地理学研究中的应用与展望 被引量:13
2
作者 蔡晓梅 曹婧 刘俊 《地理学报》 EI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2633-2649,共17页
在法国“五月风潮”和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下,拼装理论应运而生。该理论提出了以根茎思维为基础的动态生成哲学观,批判地揭露了现有研究以网络结构为主,忽视空间拓扑的局限,为人文地理学开辟了新的知识空间。一方面,拼装理论在“空间... 在法国“五月风潮”和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下,拼装理论应运而生。该理论提出了以根茎思维为基础的动态生成哲学观,批判地揭露了现有研究以网络结构为主,忽视空间拓扑的局限,为人文地理学开辟了新的知识空间。一方面,拼装理论在“空间生产理论”“异托邦”和“第三空间”等空间理论的基础上形成“异质生成空间”,强调属性不同的元素互动的同时,更关注时空不断生成、变化的逻辑;另一方面,拼装理论重构了关系,强调“客体的能动性”和“外部联系”,生成“后关系本体论”,承认所有事物都是通过关系进行拼装的。随着拼装理论在人文地理领域的运用,现有的实证研究主要聚焦于政治拼装与流动性、城市拼装与批判城市化、日常生活拼装与非人的能动性,以及与行动者网络理论、复杂性理论的比较研究。为了阐述拼装理论的内涵,增强理论的应用性,本文以案例的形式详细解析了边界拼装蕴含的拼装逻辑。此外,基于拼装理论为人文地理学注入的过程逻辑与克服人类中心主义的理念,以及该理论特征与中国社会转型期的耦合性,期望国内地理学者能批判地运用拼装理论解释中国情境,以便推动中国人文地理学理论与哲学方法论的多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拼装理论 后关系本体论 流动性 异质性 生成性 根茎
原文传递
乡村旅游地生计转型过程:一种“拼装”的新视角
3
作者 孟凯 王强 《人文地理》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63-171,共9页
以乡村旅游地为研究对象,从乡村旅游地生计转型现实与理论问题出发,引入后结构主义的“拼装”视角科学研究乡村旅游地生计转型的拼装过程及其逻辑。首先,在阐释拼装理论内涵基础上对该理论的适用性进行了全面深入探讨;其次,科学分析了... 以乡村旅游地为研究对象,从乡村旅游地生计转型现实与理论问题出发,引入后结构主义的“拼装”视角科学研究乡村旅游地生计转型的拼装过程及其逻辑。首先,在阐释拼装理论内涵基础上对该理论的适用性进行了全面深入探讨;其次,科学分析了“乡村旅游地生计拼装”的概念内涵与特征;最后,从拼装视角探讨了在“欲望”积极性生产力驱动下转型起步期、参与期、发展期、衰退或复苏期乡村旅游地发生“领域化”“去领域化”“再领域化”的生计福祉性拼装空间进程及其关系逻辑。拼装视角的乡村旅游地生计转型过程及其逻辑的科学分析可为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旅游地生计转型的理论研究与管理实践提供启示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旅游地 生计 转型 拼装理论 过程逻辑
原文传递
太极疗愈拼装物的建构过程:一个实证研究探索 被引量:2
4
作者 蔡晓梅 黄玉玲 +1 位作者 曹婧 张博 《地理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163-1176,共14页
拼装理论作为一种社会空间理论,为探究空间关系的生成提供独特视角。本文包含三个部分:首先,文章对拼装理论中“能动性”“欲望”和“外部联系”三个概念之间的逻辑和关系进行梳理,指出拼装理论在探究日常生活和健康地理学方面所蕴含的... 拼装理论作为一种社会空间理论,为探究空间关系的生成提供独特视角。本文包含三个部分:首先,文章对拼装理论中“能动性”“欲望”和“外部联系”三个概念之间的逻辑和关系进行梳理,指出拼装理论在探究日常生活和健康地理学方面所蕴含的潜力;其次,基于拼装理论,文章结合疗愈景观概念重构了疗愈拼装物的研究框架,一方面尝试将宏大复杂的拼装理论情景化、具体化到实证研究中,另一方面希冀从超越人类中心主义视角发展疗愈景观;最后,以老年人的太极活动为例,通过疗愈拼装物的研究框架探讨了太极休闲景观中异质元素的能动性如何通过分布式管理形成一个具有疗愈性影响的动态关系空间并影响老年人的健康。基于以物和关系为导向的本体论,拼装思维将老年人与健康关系置于扁平化的理论体系和复杂多元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背景下进行讨论,打破了传统的健康-疾病二元假设,以更过程、更动态、更多元的形式解读中国情境下的积极老龄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拼装理论 疗愈景观 太极疗愈 能动性 欲望 外部联系
原文传递
地理学视角下的政策流动性研究进展与展望
5
作者 郭杰 杜志威 +1 位作者 张虹鸥 汪坤 《人文地理》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共7页
在全球化日益加剧背景下,政策流动性已成为国际人文地理学的一个重要且前沿的话题,引起了政治经济学、后殖民主义和后结构主义学者的广泛关注,并产生了丰富的理论与实证研究。在对政治学“规范—理性”研究视角的批判基础上,地理学者先... 在全球化日益加剧背景下,政策流动性已成为国际人文地理学的一个重要且前沿的话题,引起了政治经济学、后殖民主义和后结构主义学者的广泛关注,并产生了丰富的理论与实证研究。在对政治学“规范—理性”研究视角的批判基础上,地理学者先后采用“关系—建构”和“拓扑—拼装”视角对政策流动与变异、政策流动下的不均衡地理、政策流通的(权力)拓扑网络等问题展开探讨。本文梳理了政策流动性的三次研究视角的转向,总结不同视角下的核心议题、研究方法与视角局限。在此基础上,本文尝试提出流动性研究对重新思考全球化与地方发展、城市关系网络与不均衡地理发展等问题带来的启示,以期为未来国内学者开展相关议题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策流动性 变异 社会建构 拼装理论 地理非均衡发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