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14篇文章
< 1 2 3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指示克里格矿产资源量三维估算方法应用研究——以安徽省某斑岩型铜金矿床为例
1
作者 马良 江健华 +5 位作者 祁轶宏 潘杨 唐敏惠 李晓晖 郑林 李方 《河北地质大学学报》 2024年第5期14-20,共7页
文章以安徽省某大型斑岩型铜金矿床为研究对象,基于指示克里格方法对矿床Cu资源量进行估算研究,并将估算结果与传统几何法和普通克里格方法估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以评价指示克里格法的适用性与合理性。研究结果表明:指示克里格估算结果... 文章以安徽省某大型斑岩型铜金矿床为研究对象,基于指示克里格方法对矿床Cu资源量进行估算研究,并将估算结果与传统几何法和普通克里格方法估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以评价指示克里格法的适用性与合理性。研究结果表明:指示克里格估算结果与其他两种方法相比虽有一定偏差,但均在误差范围内,表明指示克里格法适用于斑岩型铜金矿的资源量估算工作;指示克里格法由于考虑了品位数据的空间分布特征及特异值的影响,相比传统几何法、普通克里格法,估算结果中的平均品位和金属量均偏高;指示克里格方法更适用于品位分布连续性较差、特异值具有较高价值和意义的金属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示克里格法 矿产资源估算 地质统计学 斑岩
下载PDF
试论中亚造山带东部多宝山矿田斑岩铜浅成低温金系统成矿特征与矿床模型
2
作者 柏铖璘 谢桂青 +2 位作者 赵俊康 李伟 朱乔乔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70-198,共29页
多宝山矿田位于中亚造山带东段,是目前我国东北地区规模最大、成矿时代最老(477~470 Ma)的斑岩铜钼浅成低温热液金成矿系统,已探明铜、钼、金储量分别可达5 Mt、0.16 Mt和130 t。从成矿系统角度,其成矿特征和矿床模型尚不清晰。本文系... 多宝山矿田位于中亚造山带东段,是目前我国东北地区规模最大、成矿时代最老(477~470 Ma)的斑岩铜钼浅成低温热液金成矿系统,已探明铜、钼、金储量分别可达5 Mt、0.16 Mt和130 t。从成矿系统角度,其成矿特征和矿床模型尚不清晰。本文系统分析了矿床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和成矿时代,发现该成矿系统存在两期成矿事件,以第一期为主,发生在早奥陶世;第二期为叠加成矿,发生在晚三叠世。成矿作用具有下部为隐爆角砾状铜矿化、中部为脉状铜矿化、上部为金矿化的空间结构特征,围岩蚀变从中心向两侧依次为钾化黑云母化带、青磐岩化带、黏土化带、碳酸盐化带、绢英岩化带和硅化带。成矿流体主要来源于岩浆水,从多宝山斑岩铜矿到争光浅成热液金矿床呈现大气水加入比例增大的趋势。根据第一期成矿斑岩具有高Ce^(4+)/Ce^(3+)(174~461;均值约290)、高f_(O2)埃达克质岩浆特征,进一步得出主成矿期与古生代古亚洲洋俯冲作用相关的壳幔混源岩浆作用有关。成矿受古火山机构所制约,其北西到南东成矿深度增大与剥蚀程度相关,受铜山逆断层作用效应,暗示铜山断层以南为较好的找矿靶区。最后,本文建立了该区古生代斑岩铜浅成低温热液金成矿系统的矿床模型,以期为该区进一步矿产勘探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岩浅成低温热液成矿系统 古生代大规模成矿 成矿特征 成矿模型 多宝山矿田 中亚造山带东部
下载PDF
西藏多龙斑岩-浅成低温热液型铜(金)矿集区地质特征及找矿潜力分析
3
作者 唐菊兴 杨欢欢 +16 位作者 李宏伟 王勤 李彦波 李社 林彬 李发桥 翟建军 唐晓倩 杨超 董玉杰 李建力 付雪莲 陈守关 袁盛朝 王梦蝶 张琪 张荣坤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3,共13页
本文在总结多龙矿集区地质特征的基础上,开展了矿山深边部的潜力分析,以期为下一步的找矿预测提供勘查思路。多龙斑岩-浅成低温热液型铜(金)矿集区位于西藏班公湖-怒江成矿带的北西侧,主要由铁格隆南超大型斑岩-浅成低温热液型铜(金)矿... 本文在总结多龙矿集区地质特征的基础上,开展了矿山深边部的潜力分析,以期为下一步的找矿预测提供勘查思路。多龙斑岩-浅成低温热液型铜(金)矿集区位于西藏班公湖-怒江成矿带的北西侧,主要由铁格隆南超大型斑岩-浅成低温热液型铜(金)矿床,拿若大型斑岩-隐爆角砾岩筒型铜(金)矿床,多不杂、波龙、多不杂西大型斑岩型铜(金)矿床,尕尔勤、地堡那木岗高硫化浅成低温热液型铜(金)矿点组成,共探获铜资源量超过1500万t,伴生金超250 t,伴生银3900 t。多龙矿集区形成于早白垩世(120 Ma)班公湖-怒江洋盆北向俯冲的陆缘弧环境,物质源区为壳幔混合源,成矿岩浆岩主要为中酸性的闪长玢岩-花岗闪长斑岩-花岗斑岩系列,具有弧岩浆特征。俯冲板片的折返是多龙矿集区深部岩浆形成和侵位的主要动力学机制,成矿后安山质火山岩(110 Ma)的覆盖对矿床起到重要的保存作用。多不杂矿区F2逆断层将矿体分割成上、下两部分,下部分矿体是找矿的重点方向。铁格隆南矿区深钻揭露了由南向北的逆冲断层,该逆冲断层将矿体错断并推覆到“红层”沉积之上,其下盘是寻找另一半隐伏矿体的方向。尕尔勤矿区大面积发育指示浅成低温热液成矿系统的“硅帽”,明显富集Au、Ag、As、Sb、Bi、Cu等元素,Au、As、Sb、Hg等呈现较好的元素组合异常,具有寻找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床的潜力。地堡那木岗矿区发育高硫化浅成低温热液型蚀变(高岭石化、地开石化、明矾石化等)和矿物组合(铜蓝、蓝辉铜矿、斑铜矿等),且物探、化探、遥感异常套合良好,是未来矿产勘查的重点。区内逆冲断层对矿床的改造作用是未来研究的重点,对进一步的勘查评价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 多龙矿集区 斑岩-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床 地质特征 成矿潜力评价
下载PDF
宁镇地区某斑岩型铜(钼)矿地质特征与矿床成因研究
4
作者 陆振裕 《西部探矿工程》 CAS 2024年第8期113-117,120,共6页
宁镇地区某斑岩型铜(钼)矿床处在长江中下游铜铁多金属成矿带内。通过对该矿区的地层、构造、岩浆岩、变质作用及矿体特征等方面的分析,认为本矿区的矿床成因为与燕山期中酸性杂岩体有关的中浅成中低温热液矿床。矿区的成矿物质来自燕... 宁镇地区某斑岩型铜(钼)矿床处在长江中下游铜铁多金属成矿带内。通过对该矿区的地层、构造、岩浆岩、变质作用及矿体特征等方面的分析,认为本矿区的矿床成因为与燕山期中酸性杂岩体有关的中浅成中低温热液矿床。矿区的成矿物质来自燕山晚期岩浆及其后的热液流体,矿区内的近东西向断裂是主要的控岩控矿和导矿构造;多期次的蚀变分带与成矿关系密切;铜(钼)矿(化)体沿构造带由深部向浅部迁移,所携带的含矿流体及其挥发物沿接触带及岩体内孔隙上升,加之地下水对流循环,使矿物发生水化反应;在对流循环作用下将早期含量低的铜铁硫化物进行活化转移,使深部流体带来的和由围岩析出的铜铁硫化物在裂隙带及两侧富集沉淀形成斑岩型的工业矿床。本矿区的矿体主要受岩体形态、蚀变类型及火成岩的裂隙构造控制。矿区岩体与围岩接触部位蚀变强烈,热变质现象发育;热液蚀变分为早、中、晚三期,蚀变分带主要为钾化蚀变带、绢英岩带和碳酸盐化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岩(钼)矿 浅成中低温热液型矿床 地质特征 矿床成因 宁镇地区
下载PDF
塞尔维亚蒂莫克铜金矿集区典型矿床地质特征 被引量:1
5
作者 周小深 刘文元 +7 位作者 单思齐 陈娟 张安顺 谢桂青 林新仁 饶东平 王虎 林健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70-288,共19页
特提斯成矿带是全球三大成矿带之一,阿普塞尼(Apuseni)-巴纳特(Banat)-蒂莫克(Timok)-斯雷德诺戈里斯基(Srednogorie)岩浆成矿带(ABTS多金属成矿带)位于特提斯成矿带西缘,由阿普塞尼–巴纳特铁铜铅锌矿集区、蒂莫克铜金矿集区和斯雷德... 特提斯成矿带是全球三大成矿带之一,阿普塞尼(Apuseni)-巴纳特(Banat)-蒂莫克(Timok)-斯雷德诺戈里斯基(Srednogorie)岩浆成矿带(ABTS多金属成矿带)位于特提斯成矿带西缘,由阿普塞尼–巴纳特铁铜铅锌矿集区、蒂莫克铜金矿集区和斯雷德诺戈里斯基铜金矿集区组成,成矿作用主要与晚白垩世钙碱性岩浆活动有关。塞尔维亚蒂莫克铜金矿集区作为ABTS多金属成矿带经济意义巨大的矿集区之一,总结该地区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规律对下一步的找矿勘查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综述了蒂莫克铜金矿集区及其典型矿床的地质特征,总结了矿集区成矿规律与动力学背景。蒂莫克铜金矿集区典型矿床形成时代集中在88~78 Ma之间,成矿作用历时10 Ma左右,矿集区内成矿作用时代呈现出由东向西逐渐年轻的趋势。矿集区中典型矿床类型主要为斑岩型(如马伊丹佩克矿床、克里韦利矿床和瓦利亚斯特尔茨矿床)和高硫化浅成低温热液-斑岩型(如博尔矿床和丘卡卢佩吉矿床),这些矿床以铜金矿化为主。矿床类型、矿化特征及矿体埋深存在的差异可能与区域上新生代右旋构造在矿集区形成的逆冲推覆构造及成矿后不均匀剥蚀有关。根据矿集区典型矿床的矿化类型及矿体埋深海拔标高的变化趋势,认为矿集区北部—西北部和丘卡卢佩吉矿床东南部仍具有一定的找矿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提斯成矿带 塞尔维亚 蒂莫克矿集区 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床 斑岩矿床 矿床地质特征
下载PDF
塞尔维亚Čukaru Peki铜金矿床的热液绿帘石类型和成分及其找矿意义
6
作者 陈安顺 单思齐 +6 位作者 谢桂青 刘文元 张安顺 毛景文 饶东平 陈思源 黄伟山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18-934,共17页
Čukaru Peki铜金矿床位于特提斯成矿域西部塞尔维亚Timok矿集区,是近几年新发现的超大型斑岩-浅成低温热液型铜金矿床。该矿床主要产于晚白垩世角闪斜长安山岩中,具有明显的蚀变分带特征,是研究蚀变矿物勘查指标体系的理想对象。笔者结... Čukaru Peki铜金矿床位于特提斯成矿域西部塞尔维亚Timok矿集区,是近几年新发现的超大型斑岩-浅成低温热液型铜金矿床。该矿床主要产于晚白垩世角闪斜长安山岩中,具有明显的蚀变分带特征,是研究蚀变矿物勘查指标体系的理想对象。笔者结合钻孔编录信息,利用显微镜、电子探针和LA-ICP-MS分析技术,对该矿床中的绿帘石进行矿物化学成分分析。根据产状可将绿帘石划分为2类,分别为赋存于绢英岩化带中的绿帘石(Ⅰ型绿帘石)和赋存于青磐岩化带中的绿帘石(Ⅱ型绿帘石)。电子探针分析结果表明,2类绿帘石中的n(Al)与n(Fe)、n(Ca)与n(Mn)均呈现负相关关系,n(Al)、n(Fe)、w(Mn)存在明显的差异,Ⅰ型绿帘石贫Fe、Mn,富Al元素,具有相对较低的X_(Fe)值,Ⅱ型绿帘石与之相反,富Fe、Mn,贫Al元素,具有相对较高的X_(Fe)值。结合矿相学特征,文章提出Ⅰ型绿帘石由斜长石蚀变而成,Ⅱ型绿帘石由角闪石蚀变而成,暗示绿帘石的主量元素变化受蚀变前的矿物控制。LA-ICP-MS分析测试结果表明,青磐岩化带中由深部至浅部Ⅱ型绿帘石的w(Pb)、w(Sb)、w(Ba)显示升高的趋势,浅部绿帘石具有较低的w(Mo);Ⅱ型绿帘石中的w(Mn)、n(Al)和w(Mg)随着深度的增加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w(As)、n(Fe)和n(Ca)呈现出相反的空间变化趋势。由于绿帘石的微量元素找矿指标变化受温度等物理化学条件的影响,根据Čukaru Peki铜金矿床绿帘石中的w(Mg)、w(Pb)、w(Sb)、w(Ba)、w(Mo)、w(Mn)、w(As)的空间变化规律,笔者推测该斑岩型矿床热液中心在Mn元素晕之下1~2 km处。笔者研究发现Ⅱ型绿帘石中的主量元素n(Al)和X_(Fe)与w(Mn)微量元素呈现类似的变化趋势,n(Ca)和n(Fe)与w(Mn)呈现相反的变化趋势,故Ⅱ型绿帘石中的n(Al)、X_(Fe)、n(Ca)和n(Fe)元素可以作为找矿勘查的新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帘石 主、微量元素 斑岩矿床 找矿勘查 Čukaru Peki矿床
下载PDF
遥感技术在阿根廷西北部米纳皮基塔斯地区斑岩型铜金矿找矿调查中的应用
7
作者 李汉武 赵宇浩 +2 位作者 方针 郑璐 朱意萍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82-593,共12页
阿根廷西北部的铜金多金属成矿带是南美安第斯成矿带的主要组成部分。该成矿带主要发育斑岩型铜金矿,是阿根廷最主要的铜金多金属矿产资源分布区,但该区交通差、地形地质构造复杂、岩性多样,极大地影响了地质找矿的进展。以阿根廷西北... 阿根廷西北部的铜金多金属成矿带是南美安第斯成矿带的主要组成部分。该成矿带主要发育斑岩型铜金矿,是阿根廷最主要的铜金多金属矿产资源分布区,但该区交通差、地形地质构造复杂、岩性多样,极大地影响了地质找矿的进展。以阿根廷西北部胡胡伊省的米纳皮基塔斯地区为研究区,以ETM+卫星影像为数据源,进行环形构造、菱形构造、深大断裂和破碎带的遥感解译;基于Aster遥感影像数据开展了成像光谱法和主成分分析法矿化蚀变异常信息提取分析。结果显示,铝羟基类蚀变矿物组合和铁染蚀变矿物异常区与主要控矿构造较一致,通过分析认为该区域成矿条件优越。在此基础上,结合斑岩型矿床成矿地质条件等资料,建立该地区遥感地质找矿模型,划分出了重要找矿远景区。该方法具有良好的找矿效果,对阿根廷西北部地区的找矿调查工作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根廷 ETM+ ASTER 蚀变异常信息提取 斑岩
下载PDF
刚果(金)如瓦西铜-钴矿床表生成矿过程及其勘探意义
8
作者 陶玻 王涛 +5 位作者 李昶 贾宗明 白发青 薛明 田毓龙 邱正杰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31-642,共12页
中非成矿带刚果(金)如瓦西(Ruashi)铜-钴矿床经历了表生成矿作用,但其研究薄弱。在野外地质调查、室内矿物学观察和矿山生产勘探的基础上,对如瓦西铜-钴矿床的表生分带组构与次生富集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矿床原生矿体由黄铜矿、... 中非成矿带刚果(金)如瓦西(Ruashi)铜-钴矿床经历了表生成矿作用,但其研究薄弱。在野外地质调查、室内矿物学观察和矿山生产勘探的基础上,对如瓦西铜-钴矿床的表生分带组构与次生富集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矿床原生矿体由黄铜矿、斑铜矿、硫铜钴矿等含铜硫化物矿物组成,矿石品位铜在1%~2%、钴在0.1%~0.3%范围内。矿床在近地表发生表生氧化作用后,上部形成了氧化带,可进一步划分为3个亚带:(1)完全氧化亚带;(2)淋滤亚带;(3)次生氧化物富集亚带。上部完全氧化亚带发育富钴氧化物堆积体“矿帽”(钴品位在1%~3%,部分可达12%),淋滤亚带几乎不含铜、钴金属矿物,次生富集氧化物亚带由孔雀石、硅孔雀石、蓝铜矿、胆矾、水胆矾等氧化物矿物和碳酸盐矿物组成,矿石品位铜在5%~10%、钴在0.8%~1.0%范围内,相对原生矿石富集了3~5倍。下部为次生硫化物富集带,出现蓝铜矿、辉铜矿等次生硫化物矿物,矿石品位铜在3%~5%、钴在0.3%~0.8%范围内,相对原生硫化矿富集了1~3倍。综合分析认为,如瓦西铜-钴矿床表生成矿作用受岩石地层、地质构造和地下水等因素的控制,次生富集作用明显提高了矿石品位和矿床开发价值,形成了氧化物富铜-钴矿、硫化物富铜-钴矿和碳酸盐岩接触带附近的氧化物富铜矿及黑色富钴矿等类型的高-特高品位矿体。经勘探验证,在矿区深边部新揭露高品位矿石资源量256万吨,平均品位铜为3.68%、钴为0.44%,可采储量143万吨,平均品位铜为3.53%、钴为0.32%。该研究可为矿区及区域同类型矿山硫化矿演化成氧化矿的表生富集过程及深边部找矿预测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生氧化 次生富集 找矿预测 高品位矿石 如瓦西-钴矿床 刚果()
下载PDF
氧化-还原界面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以北衙斑岩-矽卡岩型金多金属矿床万硐山矿段为例
9
作者 邹启平 张长青 +6 位作者 周癸武 刘欢 吴帆 张加旺 杨世珍 牛学永 杨发贵 《黄金》 CAS 2024年第10期16-24,共9页
氧化-还原界面的分布在矿业生产及找矿勘查中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北衙金多金属矿床万硐山矿段地质勘查、矿山地质和生产勘探等地质资料进行整理,对影响氧化-还原界面分布的因素进行了分析。经对比分析,查明地层、岩浆岩、构造、水文条... 氧化-还原界面的分布在矿业生产及找矿勘查中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北衙金多金属矿床万硐山矿段地质勘查、矿山地质和生产勘探等地质资料进行整理,对影响氧化-还原界面分布的因素进行了分析。经对比分析,查明地层、岩浆岩、构造、水文条件是影响氧化-还原界面分布的主要因素,褶皱对氧化-还原界面的变化没有影响。研究氧化-还原界面三维空间展布特征并建立较为准确的三维空间模型对生产计划的准确性及施工组织方案的确定具有重要意义,可实现资源的高效能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还原界面 构造 水文 万硐山矿段 北衙矿床 斑岩-矽卡岩型 富碱斑岩
下载PDF
西藏多不杂斑岩铜(金)矿床磁铁矿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对成矿过程的指示 被引量:1
10
作者 付雪莲 唐菊兴 +8 位作者 杨欢欢 王勤 梁鑫娟 张琪 董玉杰 宋家俊 李建力 王佳鑫 张荣坤 《地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98-510,共13页
多不杂铜(金)矿床是西藏多龙矿集区重要的斑岩型铜矿床之一。详细的岩心编录和岩相学研究显示,多不杂铜(金)矿床发育4类磁铁矿:磁铁矿-1(Mt_(1))反射色呈灰白色,它形粒状,部分颗粒包含在黑云母内部;磁铁矿-2(Mt_(2))反射色呈粉棕色,半自... 多不杂铜(金)矿床是西藏多龙矿集区重要的斑岩型铜矿床之一。详细的岩心编录和岩相学研究显示,多不杂铜(金)矿床发育4类磁铁矿:磁铁矿-1(Mt_(1))反射色呈灰白色,它形粒状,部分颗粒包含在黑云母内部;磁铁矿-2(Mt_(2))反射色呈粉棕色,半自形-它形粒状,边缘被赤铁矿交代,颗粒内部见少量黄铜矿;磁铁矿-3(Mt_(3))反射色呈粉棕色,自形-半自形,粒度小,表面平整,主要产于角岩化蚀变内;磁铁矿-4(Mt_(4))反射色呈深灰色,颗粒间隙被黄铁矿、黄铜矿交代。Mt_(1)、Mt_(2)属岩浆磁铁矿或岩浆-热液磁铁矿的过渡类型;Mt_(3)、Mt_(4)属岩浆-热液磁铁矿的过渡类型。Mt_(1)、Mt_(2)、Mt_(4)磁铁矿形成温度大致在300~500℃,Mt_(3)形成温度明显低于其他三类磁铁矿,大致在200~500℃。4类磁铁矿具有明显的地球化学差异,其中Mt_(1)具高Ti、V,低Mn、低氧逸度的特征;Mt_(2)具有低V,高Mn、高氧逸度的特征;Mt_(3)具有低Ti,低Mn、Al,且Mn、Al含量与Ti呈正相关的特征;Mt_(4)具低V、高Mn、Si、Al,高氧逸度的特征。其中Mt_(1)形成时间最早,而Mt_(3)形成时间最晚。高Mn和低V的磁铁矿是多不杂矿床铜矿化的指示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不杂 ()矿床 斑岩 磁铁矿 成矿过程
下载PDF
多宝山铜钼金成矿带永新金矿床黄铁矿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研究
11
作者 王卓 杨文鹏 +4 位作者 符安宗 郑博 王涛 杨元江 赵忠海 《黄金》 CAS 2024年第10期32-39,共8页
永新金矿床位于多宝山铜钼金成矿带南部,为了揭示矿床的成因和找矿信息,对载金矿物黄铁矿进行了稀土元素、微量元素和同位素等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其化学成分特征为:稀土元素整体呈轻稀土元素富集、重稀土元素亏损,右倾型稀土元素配分模... 永新金矿床位于多宝山铜钼金成矿带南部,为了揭示矿床的成因和找矿信息,对载金矿物黄铁矿进行了稀土元素、微量元素和同位素等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其化学成分特征为:稀土元素整体呈轻稀土元素富集、重稀土元素亏损,右倾型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富集U、Th、Zr和Hf高场强元素,亏损Ba和Sr大离子亲石元素。w(Hf)/w(Sm)值、w(Nb)/w(La)值和w(Th)/w(La)值等反映成矿流体含Cl多于F;负Eu异常,无Ce异常,表明成矿流体形成于还原环境;w(Y)/w(Ho)值、w(Zr)/w(Hf)值和w(Nb)/w(Ta)值反映成矿过程没有混入外来热液物质,未发生交代作用,成矿流体与地幔和地壳关系密切;硫同位素特征表明成矿物质来源较深;w(Co)/w(Ni)值和w(Fe)/w(S+As)值等成因标型特征反映该矿床为中浅成火山热液成因。结合岩浆成因、构造背景、成岩-成矿时代、成矿作用、地球化学特征和本区域代表性金矿床主要特征认为,该矿床属斑岩成矿系统,为早白垩世形成的中浅成相对含Cl弱还原性金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铁矿 稀土元素 微量元素 矿床成因 永新矿床 多宝山 成矿带 斑岩成矿系统
下载PDF
刚果(金)迪兹瓦铜钴矿东矿床地质特征及深部找矿潜力分析
12
作者 刘耀辉 姜海 +3 位作者 刘伟 莫江平 胡乔帆 曾高福 《地质找矿论丛》 CAS 2024年第3期412-422,共11页
迪兹瓦(Deziwa)铜钴矿依据矿体分布空间关系,划分为主矿床和东矿床。迪兹瓦矿床位于中非新元古代铜钴多金属矿带的西段,卢弗里安(Lufilian)弧形构造带之外部褶皱逆冲带中部。矿区出露地层以新元古界加丹加超群罗恩群、孔德龙古群和恩古... 迪兹瓦(Deziwa)铜钴矿依据矿体分布空间关系,划分为主矿床和东矿床。迪兹瓦矿床位于中非新元古代铜钴多金属矿带的西段,卢弗里安(Lufilian)弧形构造带之外部褶皱逆冲带中部。矿区出露地层以新元古界加丹加超群罗恩群、孔德龙古群和恩古巴群地层为主。该区经历了多次推覆运动,相互叠加,构造主要为褶皱及断裂(块)构造,整体相对比较复杂。迪兹瓦东矿床铜钴矿体赋存于加丹加超群恩古巴群利卡西亚群(Likasi)的(Ng1.1)内,呈层状或似层状产出,并受成矿后的推覆构造制约;该矿床属于同生沉积-热液改造型铜钴矿床,且以后期叠加改造和风化淋滤富集为主。综合分析认为,迪兹瓦铜钴矿东矿床主要矿体E1东西两侧及深部尚未进行工程封闭控制,仍有扩储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迪兹瓦矿床 地质特征 找矿潜力 刚果()
下载PDF
特提斯西段塞尔维亚?ukaru Peki超大型斑岩-浅成低温型铜金矿床的热液蚀变和硫化物分带特征及其找矿方向 被引量:1
13
作者 单思齐 谢桂青 +2 位作者 刘文元 郑佳浩 邢波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085-1109,共25页
查明蚀变和硫化物分带特征是建立斑岩-浅成低温铜金成矿系统的矿床模型与找矿预测的关键。?ukaru Peki铜金矿床是特提斯西段塞尔维亚Timok矿集区近几年新发现的超大型斑岩-浅成低温热液型铜金矿床(上部矿带资源量铜154万吨@2.45%,金86吨... 查明蚀变和硫化物分带特征是建立斑岩-浅成低温铜金成矿系统的矿床模型与找矿预测的关键。?ukaru Peki铜金矿床是特提斯西段塞尔维亚Timok矿集区近几年新发现的超大型斑岩-浅成低温热液型铜金矿床(上部矿带资源量铜154万吨@2.45%,金86吨@1.37 g/t;下部矿带资源量铜1428万吨@0.83%,金295吨@0.17 g/t),矿体主要产于晚白垩世安山岩中。目前关于该矿床热液蚀变与矿化分带特征及其找矿方向的研究程度相对较低,本文根据钻孔编录信息,利用短波红外(SWIR)光谱技术、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探针分析技术,对典型剖面钻孔中的岩矿石样品开展研究,厘定了?ukaru Peki铜金矿床的热液蚀变和金属硫化物分带特征。研究发现该矿床具有垂向分带特征:下部斑岩铜金矿体、中部斑岩-浅成低温过渡铜金矿体和上部高硫型浅成低温热液铜金矿体。矿区热液蚀变分带特征明显,其中斑岩铜金矿体以岩体为中心,由内向外可划分为钾硅酸盐化带、青磐岩化带、绿泥石-白云母带和石英-白云母带,绿泥石-白云母带中的白云母SWIRAl-OH 2200nm吸收峰波长高于石英-白云母带;斑岩向浅成低温过渡铜金矿体发育硬水铝石-叶蜡石带;高硫型浅成低温铜金矿体发育高级泥化蚀变,由内向外可划分为石英-明矾石带、地开石-高岭石带和蒙脱石带。?ukaru Peki铜金矿床的金属硫化物组合具有明显的分带特征,斑岩铜金矿体由下至上表现为:黄铜矿+斑铜矿→黄铁矿+黄铜矿+(磁铁矿±赤铁矿);过渡铜金矿体主要为:砷黝铜矿+(斑铜矿+黄铜矿+蓝辉铜矿+铜蓝)组合;高硫铜金矿体为硫砷铜矿+铜蓝组合。总体上,矿床下部为Cu-Fe-S体系,中部贯穿Cu-As-Sb-S体系,向上转变为Cu-S体系。硫化物组合从深部早阶段的高温低硫化态转为中浅部晚阶段的低温高硫化态。结合化探分析资料,建立热液蚀变和硫化物分带模型,推测?ukaru Peki铜金矿床北西部存在很大的找矿潜力。?ukaru Peki铜金矿床的研究可以为我国紫金山金铜矿床深边部增储、冈底斯成矿带寻找晚白垩世斑岩-浅成低温热液铜金矿床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岩矿床 高硫型浅成低温热液矿床 ?ukaru Peki矿床 热液蚀变 硫化物组合 Timok矿集区
下载PDF
安徽庐江沙溪铜金矿床蚀变岩地球化学特征和金的赋存状态研究
14
作者 许龙 江涧 《世界有色金属》 2024年第8期72-74,共3页
斑岩型铜金矿床是金资源的重要来源,研究其中载金矿物(如硫化物)的种类其中的金含量是高效回收金的关键。本文通过对沙溪矿床不同类型蚀变岩和工业品位矿石开展系统的矿物学和地球化学成分研究发现,沙溪矿床中钾化蚀变更富集Si、Fe和K、... 斑岩型铜金矿床是金资源的重要来源,研究其中载金矿物(如硫化物)的种类其中的金含量是高效回收金的关键。本文通过对沙溪矿床不同类型蚀变岩和工业品位矿石开展系统的矿物学和地球化学成分研究发现,沙溪矿床中钾化蚀变更富集Si、Fe和K、贫Na,青磐岩化蚀变更富集Al和Fe、贫Ca,石英绢云母化更富集Ca和Na、贫Fe和K。矿石内主要脉石矿物为石英含量为37.65 wt%,钠长石含量为17.15 wt%,碱性长石含量为11.35wt%,白云母含量为12.87 wt%,硫化物黄铁矿和黄铜矿含量分别为1.36 wt%、1.17 wt%。金是以类质同象替换的形式存在于黄铁矿和黄铜矿中,在二者中的占比分别为5.98%、2.15%,其他类型占比为91.8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溪矿床 斑岩矿床 蚀变岩 的赋存状态
下载PDF
西藏多龙矿集区拿若铜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
15
作者 姚飞扬 孙振明 +3 位作者 刘应州 朱万朋 李宏斌 王淑婷 《化工矿产地质》 CAS 2024年第1期32-39,共8页
拿若铜金矿床位于班公湖-怒江缝合带西段北侧,是多龙矿集区重要组成矿床之一,已探明储量达大型规模。本文对其矿床地质特征、矿体特征、矿石特征及围岩蚀变等进行调查,通过野外调研及室内岩相学与矿相学分析,将拿若铜金矿的形成过程划... 拿若铜金矿床位于班公湖-怒江缝合带西段北侧,是多龙矿集区重要组成矿床之一,已探明储量达大型规模。本文对其矿床地质特征、矿体特征、矿石特征及围岩蚀变等进行调查,通过野外调研及室内岩相学与矿相学分析,将拿若铜金矿的形成过程划分为岩浆作用阶段、钾长石-硫化物阶段、石英-多金属硫化物阶段、石英-黄铁矿阶段和氧化作用阶段五个成矿阶段;同时对拿若铜金矿床的围岩蚀变特征进行了分析,认为拿若铜金矿床自岩体中心向围岩可划分出钾化带、绢英岩化带,青磐岩化带和角岩化带4个蚀变带,具有斑岩型矿床典型的中心式面型蚀变特征;通过与国内外典型斑岩型铜金矿床的矿床地质特征及围岩蚀变特征进行对比,提出拿若铜金矿床的矿床成因类型为斑岩型铜金矿床。根据矿体产出地质条件,提出具有钾硅化、绢英岩化和青磐岩化的早白垩世花岗闪长斑岩与中侏罗统色哇组长石石英砂岩及其接触带是重要找矿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 多龙矿集区 拿若 地质特征 矿床成因
下载PDF
安徽庐江沙溪铜金矿床中金的独立矿物研究
16
作者 许龙 江涧 《青海科技》 2024年第2期104-107,共4页
金是重要紧缺的战略性矿产资源,斑岩型矿床是重要的矿产金来源。本研究选择安徽庐江沙溪斑岩型铜金矿床为研究对象,通过开展该矿床内矿石中金独立矿物的岩相学和成分分析,发现矿石中金的独立矿物为碲金矿、银金矿等,主要存在于石英硫化... 金是重要紧缺的战略性矿产资源,斑岩型矿床是重要的矿产金来源。本研究选择安徽庐江沙溪斑岩型铜金矿床为研究对象,通过开展该矿床内矿石中金独立矿物的岩相学和成分分析,发现矿石中金的独立矿物为碲金矿、银金矿等,主要存在于石英硫化物脉中,与黄铜矿、斑铜矿、石英、磁铁矿等共生。金矿物(包括碲金矿、银金矿等)的嵌布粒度均细,大于20μm的只占5.36%,大部分都小于20μm。其中金矿物的嵌布粒度10~20μm的占有率为34.68%、5~10μm的占有率为28.51%,小于5μm的自然金的占有率为31.45%。研究发现沙溪矿床中金与铜关系密切,载金矿物主要以颗粒较小的包裹矿物产出,可作为伴生元素开采,研究结果为沙溪矿床中金的回收利用提供了一定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溪矿床 独立矿物 斑岩矿床
下载PDF
秘鲁Morococha斑岩-矽卡岩-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床成矿地质特征与区域找矿方向
17
作者 郭维民 姚春彦 +3 位作者 曾敏 杨宪涛 王天刚 刘君安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158-1172,共15页
秘鲁中部Morococha地区位于中安第斯秘鲁中新世成矿带,是全球最具代表性的世界级斑岩-矽卡岩型和浅成低温热液型成矿系统之一。系统总结了该区斑岩型、矽卡岩型、浅成低温热液型等多种铜钼铅锌银多金属矿化成矿作用特征和最新的研究进展... 秘鲁中部Morococha地区位于中安第斯秘鲁中新世成矿带,是全球最具代表性的世界级斑岩-矽卡岩型和浅成低温热液型成矿系统之一。系统总结了该区斑岩型、矽卡岩型、浅成低温热液型等多种铜钼铅锌银多金属矿化成矿作用特征和最新的研究进展,结合区域岩浆-热液成矿作用过程,提出了下一步找矿方向。Morococha矿区位于秘鲁中部Yali穹隆北段,由中心部位的Toromocho斑岩型铜钼矿床及外围铅锌银金多金属矿脉组成。区内主要构造为北西向Morococha背斜,地层主要为二叠纪—三叠纪Mitu群火山碎屑岩、侏罗纪Pucara群碳酸盐岩、早白垩世Goyllarisquizga群海相碎屑岩和碳酸盐岩。矿区中新世岩浆活动主要为中中新世不含矿的闪长质侵入岩(14.3~14.1 Ma)和晚中新世与成矿有关的花岗闪长岩和长石斑岩岩株(9.4~7.7 Ma)。Morococha岩浆-热液系统(8.5~7.2 Ma)是其形成超大型斑岩型铜矿成矿的原因之一,铅锌银多金属矿化主要发生在斑岩型矿化之后约0.5 Ma,受区域构造控制。矿床在空间上显示出明显的金属分带特征,中心斑岩区域为富铜矿石,而远离斑岩区出现更多的富铅锌银矿石。秘鲁中部中新世成矿带分布着众多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脉状热液型铅锌银多金属矿床,总结近年来综合地质调查和研究成果,表明这些多金属矿床都属于斑岩-矽卡岩成矿系统的一部分,因此斑岩-矽卡岩型铜矿床及浅成低温热液型贵金属矿床是秘鲁中部重要的找矿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岩矿床 铅锌银多矿床 成矿作用 秘鲁
下载PDF
西藏铁格隆南铜(金银)矿床地质特征及勘查模型——西藏首例千万吨级斑岩-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床 被引量:78
18
作者 唐菊兴 宋扬 +19 位作者 王勤 林彬 杨超 郭娜 方向 杨欢欢 王艺云 高轲 丁帅 张志 段吉琳 陈红旗 粟登逵 冯军 刘治博 韦少港 贺文 宋俊龙 李彦波 卫鲁杰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663-690,共28页
铁格隆南矿床(荣那矿段)位于多龙矿集区多不杂斑岩型铜(金)矿的北东中部,铜(金)矿体的主要赋矿围岩为早白垩世中酸性斑岩及早中侏罗统色哇组(J1-2^s)复理石或类复理石建造;下白垩统美日切错组(K1m)陆相中基性火山岩建造(110M... 铁格隆南矿床(荣那矿段)位于多龙矿集区多不杂斑岩型铜(金)矿的北东中部,铜(金)矿体的主要赋矿围岩为早白垩世中酸性斑岩及早中侏罗统色哇组(J1-2^s)复理石或类复理石建造;下白垩统美日切错组(K1m)陆相中基性火山岩建造(110Ma)覆盖在斑岩-浅成低温热液成矿系统之上,是该矿床得以良好保存的重要原因.通过详细的地质填图、地质编录、岩石地球化学、镜下鉴定、电子探针分析、流体包裹体分析、同位素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测量、音频大地电磁测深和综合研究,确定了矿体形态整体上为一个似筒状体,铜(金、银)矿体总体呈北东向,控制矿体北东延长约2000m,南东-北西向约1200m,Cu平均品位大于0.5%,伴生Au品位0.08g/t,伴生银品位2g/t左右,单个矿床铜资源量约1100万吨,远景资源量超过1500万吨.矿石以典型的细脉浸染状为主,从浅部至深部,金属矿物由铜蓝、蓝辉铜矿、斯硫铜矿、雅硫铜矿、久辉铜矿、斜方蓝辉铜矿及黄铜矿、斑铜矿(微量辉钼矿),主要非金属矿物有明矾石、地开石、高岭石、水铝石、绢云母、石英、硬石膏等组成(图2-17),矿物和蚀变组合显示高硫型浅成低温热液矿体叠加于斑岩型矿体.成矿岩体为120Ma侵位的花岗闪长斑岩,辉钼矿Re-Os同位素年龄显示斑岩成矿形成于119Ma左右,明矾石Ar-Ar同位素测年结果为116Ma左右,表明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化略晚于斑岩型矿化.由于羌塘地体南缘的不断隆升,导致浅成低温热液矿化持续向深部迁移,形成巨厚典型的浅成低温热液矿物组合.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显示存在2套明显不同温度的流体,即形成斑岩及其围岩钾硅化与绢英岩化带矿化的中高温流体以及高级泥化带中的中低温流体,高温、高盐度的流体代表了斑岩系统的流体特征,而中低温、低盐度的流体代表了高硫化型浅成低温热液系统的流体特征.铁格隆南矿区的岩体侵位较浅,浅部岩体已经在ZK1604与美日切错组呈角度不整合接触,表明在美日切错组火山岩喷发覆盖于矿体上之前,含矿岩体已经出露地表,根据其估算形成深度(约1.2km),可以判断在矿床形成之后地壳已抬升了一定高度,斑岩-浅成低温热液系统上部的矿体和独立金矿体可能已被剥蚀.岩石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特征表明,均为高钾钙碱性,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具弧岩浆地球化学特征;在Y-Th/Ta和Ta/Yb-Th/Yb图解中多龙地区主要侵入岩均位于活动大陆边缘,在Th-Co-Zr/10和Th-Sc-Zr/10微量元素构造图解中,大部分样品落在陆缘弧区域.区域上构造岩浆活动也表明多龙地区岩浆岩形成与班公湖-怒江特提斯洋早白垩世北向俯冲至南羌塘地体之下密切相关,类似于南美安第斯成矿带洋陆俯冲背景下的陆缘弧环境.锆石铪同位素落在球粒陨石与亏损地幔之间,地壳模式年龄相对年轻与多龙地区主要侵入岩一致,表明岩浆主要来源亏损地幔,同时也有部分新生地壳物质的加入,岩浆表现出角闪石源区作为主要源区熔融矿物的特征,表明班公湖-怒江特提斯洋壳俯冲至50-70km下发生相变,从而导致类似角闪石等矿物脱水引发的楔形地幔部分熔融.短波红外光谱填图和岩石地球化学剖面测量显示在尕尔勤、地堡那木岗还有寻找铁格隆南(荣那矿段)式矿床的潜力,区域找矿潜力极大,多龙矿集区铜资源量可以达到2500万吨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床地质特征 勘查模型 斑岩-浅成低温( 银) 铁格隆南 多龙 西藏
下载PDF
西藏甲玛铜多金属矿床深部斑岩矿体找矿突破及其意义 被引量:36
19
作者 唐菊兴 郑文宝 +3 位作者 陈毓川 王登红 应立娟 秦志鹏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100-1110,共11页
甲玛铜多金属矿是西藏冈底斯成矿带中东段勘查程度最高、成矿元素与矿体类型复杂的超大型斑岩-矽卡岩型矿床。通过4年多、近350个钻孔的验证,不仅实现了矽卡岩矿体的找矿突破,同时在0—40线深部发现了产于二长花岗斑岩与石英闪长玢岩中... 甲玛铜多金属矿是西藏冈底斯成矿带中东段勘查程度最高、成矿元素与矿体类型复杂的超大型斑岩-矽卡岩型矿床。通过4年多、近350个钻孔的验证,不仅实现了矽卡岩矿体的找矿突破,同时在0—40线深部发现了产于二长花岗斑岩与石英闪长玢岩中的斑岩钼(铜)矿体,建立了"四位一体"的找矿勘查模式。斑岩矿体赋存标高一般处于4 600m以下,矿体走向NW—SE,倾向NE,近直立,矿体垂向延伸大于350m;斑岩矿石以发育细脉-浸染状、网脉状构造为特征;矿石中的矿石矿物主要为黄铜矿与辉钼矿,少见斑铜矿;脉石矿物主要为石英。初步查明:与铜矿化有关的含矿岩体主要为偏中性的石英闪长玢岩,蚀变以典型的细粒热液黑云母交代角闪石斑晶和基质而成的黑云母化蚀变为主;与钼矿化有关的含矿岩体主要为二长花岗斑岩,蚀变以硅化为主,次为绿帘石化、泥化和钾化。斑岩体与碳酸盐岩接触带常产出厚度超过200m的巨厚矽卡岩矿体,且在岩体一侧有内矽卡岩产出。甲玛深部斑岩矿体的发现不仅证实了"斑岩-矽卡岩型"的矿床成因观点,而且完善了甲玛矿床成矿模式与勘查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岩-矽卡岩型矿床 斑岩矿体 成矿预测 矿床 甲玛属矿 西藏
下载PDF
西藏冈底斯东段斑岩铜钼铅锌成矿系统的发育时限:帮浦铜多金属矿床辉钼矿Re-Os年龄证据 被引量:105
20
作者 孟祥金 侯增谦 +3 位作者 高永丰 黄卫 曲晓明 屈文俊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46-252,共7页
通过对西藏冈底斯成矿带东段的帮浦矿床中的辉钼矿进行Re_Os精确测年 ,首次获得北矿带的铜多金属矿化时间。其Re_Os模式年龄为 (14 .30± 0 .2 5 )Ma~ (14 .75± 0 .2 8)Ma ,5件样品得到的187Re_187Os等时线年龄为 (15 .32... 通过对西藏冈底斯成矿带东段的帮浦矿床中的辉钼矿进行Re_Os精确测年 ,首次获得北矿带的铜多金属矿化时间。其Re_Os模式年龄为 (14 .30± 0 .2 5 )Ma~ (14 .75± 0 .2 8)Ma ,5件样品得到的187Re_187Os等时线年龄为 (15 .32± 0 .79)Ma。年龄数据与冈底斯成矿带东段南侧斑岩铜矿化带的矿化时间 (14Ma左右 )具有一致性 ,表明北矿带的成矿作用与斑岩有关。斑岩成矿是冈底斯成矿带内的一次主导成矿事件 ,冈底斯南矿带以斑岩型铜钼矿床为主 ,其北矿带以斑岩型铜铅锌多金属矿床为主。冈底斯南、北矿带的成矿作用具有统一的成矿动力学背景 ,发生在碰撞造山带侧向伸展时期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斑岩矿床 矿床 帮浦 冈底斯 西藏 Re—Os年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