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节奏的追问:“身体—工具”的节奏记忆
1
作者 高畅 《艺术学研究》 2024年第3期59-69,共11页
节奏与技术经由“身体—工具”这一人类赖以生存的组合装置产生联系,从技术的角度追问身体所感知的节奏,可以看到,现代技术经由身体所使用的工具改变了现代人在共同生活中的交流方式,“讲故事的人”进化为“发消息的人”。在技术的调控... 节奏与技术经由“身体—工具”这一人类赖以生存的组合装置产生联系,从技术的角度追问身体所感知的节奏,可以看到,现代技术经由身体所使用的工具改变了现代人在共同生活中的交流方式,“讲故事的人”进化为“发消息的人”。在技术的调控下,“身体—工具”的节奏成为海德格尔意义上的持存物。追问成为持存物之前的节奏,可追溯到身体与工具最初的亲密接触阶段,由此可以发现,节奏记忆以技术性和音乐性这两种形态占据着“身体—工具”,技术性节奏记忆以理性高效的运动机制规范“身体—工具”的运行过程,音乐性节奏记忆以启蒙性的想象力量召唤“身体—工具”的创造灵感。技术性节奏记忆依赖重复,音乐性节奏记忆呼唤个性,但二者并非泾渭分明,前者有生成为音乐性节奏记忆的潜能,后者有转变为技术性节奏记忆的惯性。两种节奏记忆的形态共同揭示出我们所追问的答案,即节奏的真相在于断裂与差异,而在现代技术的促逼下,我们面临着失去节奏的危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节奏 技术 身体 持存物
下载PDF
康德对“物自身”的论证 被引量:2
2
作者 邝宁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2018年第5期109-114,共6页
康德没有对"物自身"何以可能进行直接说明,这导致他遭受了许多批评。在康德的划界中,"物自身"不能被认识,所以无法给出"物自身是什么"之类的论证,但可以通过物自身界与现象界先天的关系来指向物自身界的... 康德没有对"物自身"何以可能进行直接说明,这导致他遭受了许多批评。在康德的划界中,"物自身"不能被认识,所以无法给出"物自身是什么"之类的论证,但可以通过物自身界与现象界先天的关系来指向物自身界的可能性。这种论证方式被康德称为"类比",即通过几个给定的项,先天地找出其与第四项的关系,作为指出第四项的标志。通过对《纯粹理性批判》中相关论证的梳理,我们发现,康德已经给出了"物自身"的两个标志:经验之外的"持存之物"和在"我"之外有物存在。这两个标志足以为康德的"物自身"概念辩护,证明"物自身"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身 类比 持存 反驳唯心论
下载PDF
海德格尔论自然本质的异化
3
作者 袁小洁 任超 《科技创新导报》 2014年第6期230-230,共1页
在海德格尔看来,自然应该和人一样,有着平等的地位。然而,现在人们利用科学技术手段把自然限制了,人们认为自然就是为人所用的附属品。人们为了利用、掠夺自然,为了更好的征服自然,给自然打上了人类的标记,已经使自然失去了它本来的本... 在海德格尔看来,自然应该和人一样,有着平等的地位。然而,现在人们利用科学技术手段把自然限制了,人们认为自然就是为人所用的附属品。人们为了利用、掠夺自然,为了更好的征服自然,给自然打上了人类的标记,已经使自然失去了它本来的本真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 异化 持存物 能量库
下载PDF
关于科学技术的哲学思考——评海德格尔的“座架”理论 被引量:1
4
作者 李宝生 《龙岩学院学报》 1993年第1期6-10,共5页
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确立,技术水平的发展突飞猛进,近几十年来又呈现一种前所未有的加速发展趋势。人类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扩大生产规模,在深度和广度上向自然发出不断的挑战,迅速地改变着人的生存状况,影响着一切社会成员的生存方式... 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确立,技术水平的发展突飞猛进,近几十年来又呈现一种前所未有的加速发展趋势。人类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扩大生产规模,在深度和广度上向自然发出不断的挑战,迅速地改变着人的生存状况,影响着一切社会成员的生存方式。对于这种生存方式,许多哲学家、人类学家、社会学家纷纷粉墨登场,有赞美也有批评,有肯定也有怀疑,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于是乎,诸如人能控制技术吗?技术给人带来了什么真实的利益?技术的本质是什么?成为哲学家不能回避而必须以哲学的眼光加以审视的问题。 虽然众多哲学家在近代工业文明对人的生存状态的冲击背景之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座架 持存物 生存状态 近代工业文明 现代文明 现代科学 人能 技术水平 异化劳动 十年
下载PDF
大地涌动的微尘——“电影哲学家”万玛才旦
5
作者 周佳鹂 《电影艺术》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81-87,共7页
万玛才旦的电影始终触及哲学关怀的生命母题,其影像之思可以从四方域、人的逃离和纯然物性三个层面讨论。万玛才旦的影像潜入一片有纵深的高原,天、地、神、人为他的电影提供了坐标系,海德格尔意义上的“世界化”在物的持存中得以成立... 万玛才旦的电影始终触及哲学关怀的生命母题,其影像之思可以从四方域、人的逃离和纯然物性三个层面讨论。万玛才旦的影像潜入一片有纵深的高原,天、地、神、人为他的电影提供了坐标系,海德格尔意义上的“世界化”在物的持存中得以成立。他以细小的笔触敏锐捕捉到在多重二元性构成的张力中人本真性的沉沦过程,同时也指向了本质性的枷锁。人在对我之为我的身份同一性的逃离中获得了行动的激情并最终通过返归于纯然之物而安放心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方域 持存 逃离主义 影像之思
原文传递
电影与摄影的存在论
6
作者 大卫.戴维斯 黎萌 《电影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17-123,共7页
本文对20世纪以来分析美学中对电影和摄影作品存在论问题的探讨进行了总结和分析。电影存在论的核心问题是电影作品的存在方式。电影作品既不是个体的存在物(如绘画、雕像),也不是抽象的存在物(如一些音乐和观念艺术),它对传统艺术哲学... 本文对20世纪以来分析美学中对电影和摄影作品存在论问题的探讨进行了总结和分析。电影存在论的核心问题是电影作品的存在方式。电影作品既不是个体的存在物(如绘画、雕像),也不是抽象的存在物(如一些音乐和观念艺术),它对传统艺术哲学的概念构成了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存在论 艺术作品 艺术哲学 给定时间 巴赞 公民凯恩 艺术形式 美国丽人 持存物 观念艺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