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7世纪初“持续低音”的衍变与实现
1
作者 张若愚 《北方音乐》 2020年第22期1-4,共4页
持续低音(Basso continuo)是16世纪末、17世纪初在意大利开始使用的音乐术语,指在音乐作品中由乐器演奏贯穿始终的低音线,有的会标以数字和临时变化音来说明演奏时即兴实现的和声内容。作为巴洛克时期的一个重要音乐形态,持续低音在音... 持续低音(Basso continuo)是16世纪末、17世纪初在意大利开始使用的音乐术语,指在音乐作品中由乐器演奏贯穿始终的低音线,有的会标以数字和临时变化音来说明演奏时即兴实现的和声内容。作为巴洛克时期的一个重要音乐形态,持续低音在音乐理论、音乐创作、音乐表演中都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然而,持续低音这个音乐术语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经历了历史性的发展过程。其概念的出现是在文艺复兴的最后几十年,尽管从低音线即兴伴奏声乐的实践无疑起源于更早,但在巴洛克音乐中被提高作为非常重要的音乐风格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低音 17世纪初 衍变 持续低音实现
下载PDF
论格里格钢琴小品中五度持续低音与曲式结构的关联性 被引量:4
2
作者 盘万芳 《艺术探索》 2005年第5期33-36,32,共5页
五度持续低音手法在格里格的钢琴抒情小品中形式多样,笔者通过分析将其归纳为柱式与分解式两种形式的原型及多种变形,探讨它们在乐曲中不同结构部位的用法及其与曲式结构的关联性。
关键词 五度持续低音 分解式 柱式 原型 变形
下载PDF
17世纪初意大利持续低音的术语问题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黄键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01-113,150,共14页
持续低音作为17、18世纪的音乐形态,在音乐理论、创作、出版和表演各个环节都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但学界对于17世纪初意大利持续低音术语辨析的专题性讨论却鲜有见到。若用17世纪晚期英语出现的通奏低音(thoroughbass)称呼世纪初意... 持续低音作为17、18世纪的音乐形态,在音乐理论、创作、出版和表演各个环节都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但学界对于17世纪初意大利持续低音术语辨析的专题性讨论却鲜有见到。若用17世纪晚期英语出现的通奏低音(thoroughbass)称呼世纪初意大利的持续低音(basso continuo)是缺乏历史维度的。所以建议在音乐史的研究中对不同的术语进行辨别和厘清。笔者建议将basso continuo译为持续低音,这样即符合basso continuo的词源学渊源,又涵盖17世纪后的衍变术语以及与国际学界取得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7世纪初 意大利 持续低音 跟随低音 数字低音 通奏低音
原文传递
17世纪初意大利持续低音的实现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黄键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17-134,共18页
17世纪初意大利持续低音的"实现"研究包括乐器选择、对演奏和演唱者的要求、创作持续低音的理论支撑、练习持续低音演奏的过程,以及在持续低音乐谱即兴填充、处理持续低音与歌唱声部的关系等。本文涵盖以下三方面:一是考察作... 17世纪初意大利持续低音的"实现"研究包括乐器选择、对演奏和演唱者的要求、创作持续低音的理论支撑、练习持续低音演奏的过程,以及在持续低音乐谱即兴填充、处理持续低音与歌唱声部的关系等。本文涵盖以下三方面:一是考察作为持续低音实现的乐器及演奏和演唱者的规范;二是对17世纪初意大利音乐家对持续低音实现的理论分析和比较;三是对持续低音实现规则进行梳理和归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7世纪初 意大利 持续低音 演奏乐器 实现方式
原文传递
格里格作品的动机特点分析
5
作者 林国花 王玥 《长春大学学报》 2009年第7期94-96,共3页
被称为"北国肖邦"的爱德华.哈格鲁普.格里格,在世界音乐舞台上留下了精美的一页。他的作品具有一种民族精神和乐观、幽默的特点,使人百听不厌。他的音乐是灵感和技术的完美结合。本文从作品的旋律动机、和声技法、节奏等三个... 被称为"北国肖邦"的爱德华.哈格鲁普.格里格,在世界音乐舞台上留下了精美的一页。他的作品具有一种民族精神和乐观、幽默的特点,使人百听不厌。他的音乐是灵感和技术的完美结合。本文从作品的旋律动机、和声技法、节奏等三个方面分析格里格在创作中的共性与个性特点,阐述格里格"偏爱"的创作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级进式旋律动机 五度持续低音 节奏
下载PDF
仫佬族二声部民歌音乐形态特征分析
6
作者 覃锋达 《艺术评鉴》 2020年第3期54-57,共4页
前人对仫佬族民歌的音乐形态研究成果主要体现在:仫佬族民歌只有二声部,均为五声调式徴调式,其中低声部由“羽、徴”两音构成先后持续衬托帮腔(或是支声);演唱形式是二人同声演唱(一是唱高声部主旋律,一是唱低音持续声部),高低声部形成... 前人对仫佬族民歌的音乐形态研究成果主要体现在:仫佬族民歌只有二声部,均为五声调式徴调式,其中低声部由“羽、徴”两音构成先后持续衬托帮腔(或是支声);演唱形式是二人同声演唱(一是唱高声部主旋律,一是唱低音持续声部),高低声部形成“起”与“随”的关系。这些基本属于一般介绍性的,并没有深入分析形成其音乐特征的原因。基于此,本文将针对其成因提出新的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声部 持续低音 曲式结构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