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校志愿服务持续性研究
1
作者 姚莉 邱圣童 +2 位作者 李易蔓 朱悦 吴丰凭 《青年与社会(下)》 2014年第5期35-39,共5页
20世纪90年代以来,高等院校学生志愿组织蓬勃发展,全国各地高校陆续建立起了大学生志愿服务团体,高校志愿服务成为了我国志愿服务的主力军。本研究从志愿服务持续性出发,从志愿者参与以及志愿项目设计两个维度。通过访谈、问卷、案... 20世纪90年代以来,高等院校学生志愿组织蓬勃发展,全国各地高校陆续建立起了大学生志愿服务团体,高校志愿服务成为了我国志愿服务的主力军。本研究从志愿服务持续性出发,从志愿者参与以及志愿项目设计两个维度。通过访谈、问卷、案例调查的方式探究志愿服务持续性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志愿服务持续性 志愿 志愿项目
下载PDF
志愿服务动机与志愿服务持续性的关系:亲社会人格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15
2
作者 郑爽 张骊凡 +1 位作者 曹仕涛 姚梅林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57-162,共6页
目的:考察亲社会人格(他人指向的共情和助人性)在志愿服务动机和志愿服务持续性关系中的调节作用。方法:对1022名志愿者进行调查,回收有效问卷943份,测量其志愿服务动机、志愿服务持续性(志愿服务时间、频率和退出意向)、亲社会人格。结... 目的:考察亲社会人格(他人指向的共情和助人性)在志愿服务动机和志愿服务持续性关系中的调节作用。方法:对1022名志愿者进行调查,回收有效问卷943份,测量其志愿服务动机、志愿服务持续性(志愿服务时间、频率和退出意向)、亲社会人格。结果:①志愿服务动机可以正向预测志愿服务持续性。②亲社会人格对志愿服务动机和志愿服务持续性的关系起显著调节作用,对于亲社会人格得分较高的志愿者,志愿服务动机对志愿服务持续性的正向预测作用显著更弱。结论:志愿服务动机是提高志愿服务持续性的重要因素,亲社会人格的两个维度(他人指向的共情和助人性)分别对两者之间的关系起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志愿服务动机 志愿服务持续性 亲社会人格 志愿
原文传递
社区志愿服务可持续参与的心理机制
3
作者 屈国梁 罗扬眉 《社区心理学研究》 2023年第2期76-91,共16页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社区志愿服务具有推进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的关键价值。持续性志愿服务是一种持续时间长、服务次数频繁的志愿活动,可作为衡量社区志愿服务可持续参与的指标...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社区志愿服务具有推进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的关键价值。持续性志愿服务是一种持续时间长、服务次数频繁的志愿活动,可作为衡量社区志愿服务可持续参与的指标。功能理论、交互理论和志愿过程模型等理论可在一定程度上解释民众为何长期、持续地参与社区志愿服务。志愿服务社会生态模型指出,社区志愿服务可持续参与是个体因素、社会生态环境因素和时间共同作用的结果。未来的研究应重视社会生态环境因素对持续性志愿服务的影响,关注多个因素对持续性志愿服务的共同作用,尝试从习惯培育的角度促进持续性志愿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治理 社区志愿服务 持续性志愿服务 社会生态模型
原文传递
如何设计志愿服务活动以提升参与者情感体验?——基于行为设计学视角
4
作者 向陶钧 刘潇肖 《中国志愿服务研究》 2023年第3期142-158,M0006,M0007,共19页
志愿者在志愿服务活动中的情感体验影响志愿经历储备,及其志愿活动参与行为的可持续性。本文基于行为设计学中的峰终定律,根据不同类型的峰值体验将志愿服务活动分为个体层次的欣喜体验类、认知体验类,以及人际层次的荣耀体验类和连接... 志愿者在志愿服务活动中的情感体验影响志愿经历储备,及其志愿活动参与行为的可持续性。本文基于行为设计学中的峰终定律,根据不同类型的峰值体验将志愿服务活动分为个体层次的欣喜体验类、认知体验类,以及人际层次的荣耀体验类和连接体验类活动。为了打造峰值体验,提升志愿者参与活动的情感体验,本文提出以下活动设计建议:第一,增加刺激元素和打破认知脚本,使志愿者获得欣喜体验;第二,对志愿者表达认可和采用个性化定制,使志愿者获得荣耀体验;第三,引导志愿者产生深层次的认识,使志愿者获得认知体验;第四,打造共同使命感和加深与他人之间的感情共鸣,使志愿者获得连接体验。本文为提高个体参与志愿服务的可持续性提供了实践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志愿服务 情感体验 峰终定律 志愿服务持续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