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脏层纤维板切开加持续性负压吸引治疗脓胸
1
作者 钱卫平 汪兆骏 《上海生物医学工程》 1999年第4期47-48,共2页
自1990年至1997年,我们收治各类慢性脓胸64例,在手术治疗中,我们均采用脓腔脏层纤维板切开加术后患侧胸腔冲洗、持续负压吸引等综合治疗,取得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本组中男46例、女18例。
关键词 脓胸 脏层纤维板切开 治疗 持续性负压吸引
下载PDF
持续性负压吸引在治疗肢体皮肤软组织缺损合并感染中的疗效观察
2
作者 张允烨 《中国伤残医学》 2018年第10期60-61,共2页
目的:探究持续性负压吸引在治疗肢体皮肤软组织缺损方面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7年1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肢体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40例,进行负压引流治疗。观察患者坏死组织及肉芽生长情况、创伤面感染情况、并发症以... 目的:探究持续性负压吸引在治疗肢体皮肤软组织缺损方面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7年1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肢体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40例,进行负压引流治疗。观察患者坏死组织及肉芽生长情况、创伤面感染情况、并发症以及治疗有效率。结果:经过6~20天治疗后,创伤面坏死组织完全清除,肉芽组织生长较新鲜。治疗前有17例患者的细菌培养为阳性,经过治疗后,细茵培养阳性患者3例。少部分患者出现正常皮肤浸渍现象,3例患者出现皮肤瘙痒等症状,2例出现渗血。另外,40例患者中,显效13例,有效24例,无效3例,治疗有效率为92.5%。结论:持续性封闭负压引流术能够有效控制创伤面感染和肉芽组织生长,治疗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性负压吸引 治疗有效率 组织感染 软组织损伤
下载PDF
持续性封闭式负压引流术在重型颅脑损伤术后伤口愈合不良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3
作者 余振兴 张珑 +5 位作者 陈祺龙 胡杨涛 秦荣 夏瑜 胡祖力 邓磊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0年第12期857-859,共3页
目的探讨持续性封闭式负压引流术(VSD)在重型颅脑损伤术后伤口愈合不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2月去骨瓣减压术治疗的35例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资料,术后伤口愈合不良,均采用VSD治疗。结果治疗7~10 d,32例治愈,2... 目的探讨持续性封闭式负压引流术(VSD)在重型颅脑损伤术后伤口愈合不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2月去骨瓣减压术治疗的35例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资料,术后伤口愈合不良,均采用VSD治疗。结果治疗7~10 d,32例治愈,2例二期清创后两次VSD治愈,1例二期清创后两次VSD仍无效。结论对于重型颅脑损伤术后伤口愈合不良,VSD持续引流充分,伤口创面水肿消退明显,创面新生肉芽生成良好,全身反应轻,无负氮平衡出现,可有效控制感染,促进创面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颅脑损伤 去骨瓣减 伤口愈合不良 持续性封闭式引流术
下载PDF
持续性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在慢性伤口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4
作者 韩瑞馨 高士红 孙丽娟 《全科护理》 2020年第11期1310-1312,共3页
介绍使用持续性封闭式负压引流术(VSD)的背景、使用原理及其在糖尿病并发症、难愈合性压疮、慢性感染性伤口、下肢慢性溃疡等方面的应用。指出现在对慢性难愈合伤口、糖尿病足溃疡等多种疾病的机制还不清楚,VSD技术进一步的使用还需不... 介绍使用持续性封闭式负压引流术(VSD)的背景、使用原理及其在糖尿病并发症、难愈合性压疮、慢性感染性伤口、下肢慢性溃疡等方面的应用。指出现在对慢性难愈合伤口、糖尿病足溃疡等多种疾病的机制还不清楚,VSD技术进一步的使用还需不断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性封闭式引流技术 慢性伤口 难愈性创面 综述
下载PDF
64例持续封闭负压引流治疗骨科创伤临床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陈朝辉 《临床研究》 2018年第1期19-20,共2页
目的探讨持续性封闭负压引流在骨科创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6年6月在医院接受治疗的128例骨科创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选患者根据自愿原则选取治疗方法,其中常规组的64例患者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的64例患者应用持续封... 目的探讨持续性封闭负压引流在骨科创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6年6月在医院接受治疗的128例骨科创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选患者根据自愿原则选取治疗方法,其中常规组的64例患者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的64例患者应用持续封闭负压引流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经治疗后的临床效果和创面愈合所需时间以及患者的住院时间。结果研究组患者的创口愈合所需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比常规组短,组间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治疗优良率为93.75%,常规组为71.87%,研究组的治疗优良率明显高于常规组,组间差异显著(χ~2=8.952,P<0.05)。结论在骨科创伤中应用持续性封闭负压引流技术,有利于患者病情的恢复,缩短住院时间,提高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性负压引流 骨科创伤 临床疗效
下载PDF
胸腔内持续负压吸引在自发性气胸患者中的应用
6
作者 杨殿花 王红卫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2年第7期69-72,共4页
观察胸腔内持续负压吸引在自发性气胸患者中的应用。方法 选择2021年2月~2022年2月治疗的自发性气胸40例,按治疗措施分为两组:定期闭式胸腔引流20例,胸腔内持续负压吸引20例。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常规组20例效率为75.00%,分析组2... 观察胸腔内持续负压吸引在自发性气胸患者中的应用。方法 选择2021年2月~2022年2月治疗的自发性气胸40例,按治疗措施分为两组:定期闭式胸腔引流20例,胸腔内持续负压吸引20例。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常规组20例效率为75.00%,分析组20例效率为95.00%(p0.05),同时肺组织收缩时间、住院时间、引流时间等手术指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胸腔内持续负压吸引技术是治疗自发性气胸的有效方法。笔者结合自身多年医疗工作经验,本次主要针对胸腔内持续负压吸引在自发性气胸患者中的应用,展开深入论述,并以实验论证,所得文献与同行业人员共享,望对行业的前进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部复张 自发性气胸 胸腔闭式引流 有效率 持续性负压吸引
下载PDF
间歇性低负压创面疗法治疗糖尿病足溃疡40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8
7
作者 王雨 周聪 +2 位作者 董雨 王广宇 丁毅 《中华保健医学杂志》 2016年第6期474-477,共4页
目的观察间歇性低负压创面疗法治疗糖尿病足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符合入选标准的住院患者40例为治疗组,给予连续4疗程创面负压治疗,采取间歇性低负压模式(-80 mm Hg,吸引5 min,间歇2 min),5 d为1疗程,分别于第0、5、10、15、20天更... 目的观察间歇性低负压创面疗法治疗糖尿病足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符合入选标准的住院患者40例为治疗组,给予连续4疗程创面负压治疗,采取间歇性低负压模式(-80 mm Hg,吸引5 min,间歇2 min),5 d为1疗程,分别于第0、5、10、15、20天更换敷料时记录创面面积、肉芽、腐肉、脓液积分,并测定创面MMP-2、MMP-9的酶活性及TIMP-1、TIMP-2含量指标。同时选取同期采取持续性低负压模式(-80 mm Hg)治疗的患者40例为对照组,同样方法观察上述指标。结果经过连续4疗程的治疗,两组之间在治疗后的创面肉芽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自身前后比较上述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间歇性低负压创面疗法在促进创面肉芽组织新生方面明显优于持续性低负压创面疗法,更有利于糖尿病足溃疡创面的愈合,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足溃疡 间歇性低创面疗法 持续性创面疗法 临床观察
下载PDF
胃癌术后不同胃肠减压方式对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魏齐栋 沈裕厚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7年第6期629-630,共2页
目的探究胃癌术后不同胃肠减压方式对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6年1月在本院接受胃癌手术患者106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53例。对照组患者术后采用持续性负压对胃肠进行减压,观察组患者术后采用无负压自然引... 目的探究胃癌术后不同胃肠减压方式对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6年1月在本院接受胃癌手术患者106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53例。对照组患者术后采用持续性负压对胃肠进行减压,观察组患者术后采用无负压自然引流法对胃肠进行减压。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相关情况,不良反应发生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3 d胃液平均引流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胃管留置时间、排气及术后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患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及对照组患者相应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43.40%、67.9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6.98%,其与同期对照组患者的18.87%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癌患者术后采用无负压自然引流法与持续性负压减压效果明显,但无负压自然引流法可更有效缩短患者术后胃管留置时间、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同时减少不良反应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引流法 持续性负压 胃液引流量 不良反应 并发症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