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08与1969年冬季持续性雨雪过程对比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张娇 朱佳宁 +3 位作者 王东勇 陈晓红 谢亦峰 郭品文 《气象科技》 2012年第4期613-619,共7页
利用安徽省降水量资料和NCEP资料对1969年与2008年冬季两次超过半月的持续性雨雪过程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强降水过程之前都有一次阻塞高压较明显增强过程,而强雨雪过程则始于阻塞形势减弱期,当乌拉尔山阻高指数锐减到谷值前后的1~2天,... 利用安徽省降水量资料和NCEP资料对1969年与2008年冬季两次超过半月的持续性雨雪过程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强降水过程之前都有一次阻塞高压较明显增强过程,而强雨雪过程则始于阻塞形势减弱期,当乌拉尔山阻高指数锐减到谷值前后的1~2天,同时伴有偏强的西南气流,会有一次较为明显的降水增强的过程。500hPa环流形势2008年为经向型,冷暖空气均较强,持续性雨雪期间有4次强雨雪天气过程;而1969年环流较为平直,雨雪天气持续较长,但基本无强雨雪过程。通过准双周振荡分析发现1969年持续性雨雪期间的水汽源地主要为南海,2008年水汽则同时来源于南海和孟加拉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性雨雪 乌拉尔山阻塞高压 西南暖湿气流 准双周振荡
下载PDF
热源异常对2008年初中国南方低温雨雪天气的影响 被引量:7
2
作者 李来芳 刘屹岷 卜昌郁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26-136,共11页
利用资料诊断和全球大气原始方程模式(Intermediate General Circulation Model,IGCM),研究了2008年1月中国南方地区出现罕见的持续性雨雪事件的成因。结果表明,2008年1月大气非绝热加热场的主要异常出现在热带海洋、青藏高原及中亚地... 利用资料诊断和全球大气原始方程模式(Intermediate General Circulation Model,IGCM),研究了2008年1月中国南方地区出现罕见的持续性雨雪事件的成因。结果表明,2008年1月大气非绝热加热场的主要异常出现在热带海洋、青藏高原及中亚地区以及北大西洋。用全球异常热源强迫IGCM得到的对流层中低层环流场异常和再分析资料结果十分接近,说明非绝热加热异常和该事件密切相关。分区试验的结果显示青藏高原以及中亚地区的加热异常是导致此次事件的主要原因,中高纬度北大西洋上的海温异常也有一定贡献。前者在中国南方产生了中低层的异常南风气流和贡献率约为95%的异常垂直上升运动,加强了向中国南方的水汽输送;后者加强了北大西洋涛动正位相,能导致12%的垂直运动异常和相对于观测偏弱的环流异常。另一方面,虽然赤道中部太平洋La Ni a事件对应的热汇有利于此次事件的发生,但是热带太平洋La Ni a型海温分布的综合效应对此次事件的贡献为负,贡献率约为-2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南方持续性雨雪天气 非绝热加热 青藏高原和中亚地区热源异常 大气环流异常
下载PDF
华南地区低温雨雪事件的时空变化特征 被引量:6
3
作者 陆虹 周秀华 +2 位作者 黄卓 秦川 农孟松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37-246,共10页
利用华南地区的广西壮族自治区和广东省的178个气象站1951—2012年的观测资料,对华南地区单站和区域持续性低温雨雪事件进行了定义和检测,并对其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目的是为华南冬季低温雨雪事件预测及低温雨雪灾害对生态环境影响... 利用华南地区的广西壮族自治区和广东省的178个气象站1951—2012年的观测资料,对华南地区单站和区域持续性低温雨雪事件进行了定义和检测,并对其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目的是为华南冬季低温雨雪事件预测及低温雨雪灾害对生态环境影响预估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华南地区单站低温雨雪事件主要发生在23°N以北地区,事件高频区主要集中在广西的东北部和广东的西北部,而区域持续性低温雨雪事件则主要发生在24°N以北,事件影响区域与单站事件高频区基本相同;单站和区域持续性低温雨雪事件发生频次最多的月份都是1月,2月次之,且都是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发生次数较多,这与华南区域冬季气温的气候变化特征较为相符;低温雨雪事件的发生与海拔有密切关系,海拔在100~200 m的站点较容易发生低温雨雪事件;利用冷湿指数分析区域持续性低温雨雪事件的强度发现,严重的事件多发生在70年代,进入90年代后,呈现减少的趋势,但事件的严重性及造成的灾害趋于极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南地区 持续性低温 区域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