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主动脉阻断期间含氧血持续肺动脉灌注的肺保护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郑景浩 徐志伟 +3 位作者 苏肇伉 王伟 白凯 蒋祖明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360-362,共3页
目的 评估体外循环主动脉阻断期间应用含氧血持续肺动脉灌注对肺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 选择杂种上海犬 (上海农科院犬养殖厂 ) 12只 ,体重 7~ 12kg。随机分成应用含氧血持续肺动脉灌注的实验组和对照组 ,分别测定体外循环前、结束即... 目的 评估体外循环主动脉阻断期间应用含氧血持续肺动脉灌注对肺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 选择杂种上海犬 (上海农科院犬养殖厂 ) 12只 ,体重 7~ 12kg。随机分成应用含氧血持续肺动脉灌注的实验组和对照组 ,分别测定体外循环前、结束即刻、结束后 1h的肺功能 ,体外循环术后 2组左、右心房内血白细胞记数以及肺水含量的变化。体外循环转流前、后分别在右肺门处随机切取肺组织(3cm× 3cm大小 )送病理检查。结果 术后实验组的肺功能明显改善 ,左、右心房血白细胞记数差异无显著性 ,肺水含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对照组显示肺泡间质明显水肿 ,肺泡内大量的中性粒细胞渗出 ,实验组保留了正常的肺组织结构。结论 含氧血持续肺动脉灌注可减轻主动脉阻断期间肺组损伤 ,保护术后肺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阻断 含氧血 持续肺动脉灌注 肺保护 灌注损伤 动物实验 体外循环
原文传递
婴儿心肺循环时持续性肺动脉灌注对肺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3
2
作者 安卓翌 曹劝省 郭强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04年第2期107-109,共3页
目的 探讨婴儿心肺循环时持续性肺动脉灌注对肺的保护作用。方法  3 0个室间隔(房间隔 )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的婴儿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 15例 ,试验组进行持续性的肺动脉灌注 ,对照组不进行肺动脉灌注。PaO2 /FiO2 (动脉氧分压 /... 目的 探讨婴儿心肺循环时持续性肺动脉灌注对肺的保护作用。方法  3 0个室间隔(房间隔 )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的婴儿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 15例 ,试验组进行持续性的肺动脉灌注 ,对照组不进行肺动脉灌注。PaO2 /FiO2 (动脉氧分压 /吸入氧浓度 )及中性粒细胞计数作为评价指标。结果 PaO2 /FiO2 水平试验组在 3h、6h和 12h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5,P <0 .0 1,P <0 .0 0 1) ,在主动脉开放后 3 0min ,两组的中性粒细胞计数低于体外循环前 ,在试验组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在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0 1)。结论 停止的肺循环在心肺循环过程中是引起肺损伤的主要危险因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肺循环 持续肺动脉灌注 婴儿
下载PDF
氧合血肺动脉灌注保护先天性心脏病病儿肺功能 被引量:4
3
作者 王建明 王明海 陶曙光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275-276,共2页
目的评价氧合血持续肺动脉灌注对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合并肺高压病儿肺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 20例室间隔缺损合并重度肺高压病儿均分为肺动脉灌注组(组I)和常规组(组II).组I在肺动脉根部放置8~10 F主动脉插管,在主、肺动脉阻断同时用... 目的评价氧合血持续肺动脉灌注对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合并肺高压病儿肺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 20例室间隔缺损合并重度肺高压病儿均分为肺动脉灌注组(组I)和常规组(组II).组I在肺动脉根部放置8~10 F主动脉插管,在主、肺动脉阻断同时用低温氧合血以每分钟15~30 ml/kg流量行肺动脉灌注.对术后肺功能指标-气道峰压、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A-a DO2)、氧合指数(OI)、血气结果进行分析,同时测定血中可溶性细胞黏附因子1(sICAM-1)和丙二醛(MDA),分析炎症反应的差异.结果术后12、24 h组I OI明显高于组II(P<0.05).术后6、12、24 h A-a DO2组I明显低于组I(P<0.05).术后6、12 h气道峰压组I明显低于组II(P<0.05).呼吸机辅助时间组I明显低于组II(P<0.05).结论体外循环中持续氧合血肺动脉灌注可减少肺高压先心病病儿肺功能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缺损 先天性 血液灌注 呼吸功能试验 肺/病理生理学 持续肺动脉灌注 低温氧合血 肺功能指标 先天性心脏病 保护作用 病儿
原文传递
全氟化碳对体外循环肺损伤保护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谢业伟 郑景浩 +3 位作者 徐志伟 蒋祖明 俞晓青 邹文艳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2007年第6期438-442,共5页
目的探讨以全氟化碳(perfluorocarbon,PFC)为媒介的部分液体通气(partial liquid ventilation,PLV)结合持续肺动脉灌注(continuous pulmonary perfusion,CPP)对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后幼猪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 目的探讨以全氟化碳(perfluorocarbon,PFC)为媒介的部分液体通气(partial liquid ventilation,PLV)结合持续肺动脉灌注(continuous pulmonary perfusion,CPP)对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后幼猪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的肺组织炎性变化及气体交换的影响。方法将18只幼猪(体重为10.2±1.6kg)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即单纯CPB组:只行单纯CPB;CPP+CPB组(CPP组):在主动脉阻断期间,以20~25ml/kg.min的血液流量持续灌注肺动脉;PLV+CPP+CPB组(PLV组):在CPP组基础上停CPB后即刻向肺内灌入12ml/kg的PFC。分别在CPB前、停CPB即刻及停CPB后1h、2h、3h观察动脉血气指标的变化;实验结束后,取不同部位肺组织标本于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组织病理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PLV组在1h、2h、3h时点动脉血氧分压(PaO2)明显升高,动脉-肺泡氧分压梯度(AaDO2)明显降低(P<0.05),3h时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下降显著(P<0.05);CPP组的通气、换气功能也有明显改善;PLV组保护作用则较为明显。停CPB后,3组血液中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8(IL-8)和白细胞介素-6(IL-6)均有所增加;与对照组比较,PLV组3h后TNF-α显著降低(P<0.05)。组织学检查:光学显微镜下见对照组肺组织(HE染色)细胞间黏附因子-1(ICAM-1)表达呈强阳性,PLV组及CPP组均呈弱阳性。结论以PFC为媒介的PLV结合持续肺动脉灌注介入CPB诱导的急性肺损伤,可明显地降低肺组织炎症反应和改善其肺气体交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氟化碳 部分液体通气 急性肺损伤 肺动脉持续灌注 体外循环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