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干扰素治疗乙型和丙型肝炎致指(趾)甲不良反应4例报告 被引量:1
1
作者 王晶波 赵秀红 +1 位作者 崔师玉 李晓迎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5年第9期1485-1487,共3页
国内干扰素(IFN)临床应用主要有2种:普通的基因工程IFN和聚乙二醇IFN。外源性IFN进入机体后,可作为一种生物诱生因子刺激免疫系统,进而产生各种不良反应[1-2],其中,类流感样症候群、血液系统改变、内分泌改变等最为常见,皮肤黏膜损... 国内干扰素(IFN)临床应用主要有2种:普通的基因工程IFN和聚乙二醇IFN。外源性IFN进入机体后,可作为一种生物诱生因子刺激免疫系统,进而产生各种不良反应[1-2],其中,类流感样症候群、血液系统改变、内分泌改变等最为常见,皮肤黏膜损伤亦有报道[3-5],但多以皮疹、银屑病加重为主,指(趾)甲病变尚未见于文献。本文旨在帮助临床医生正确认识和处理IFN的少见不良反应,帮助患者顺利完成抗病毒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乙型 肝炎 丙型 干扰素类 ()疾病 病例报告
下载PDF
指(趾)甲变色
2
作者 张汝芝 朱文元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07年第2期239-241,共3页
关键词 ()疾病 变色 综述
下载PDF
指甲下血管球瘤误诊14例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李志安 伍成奇 黄立新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5年第15期2930-2931,共2页
关键词 ()疾病/诊断 血管球瘤/诊断 误诊
下载PDF
10趾甲扁平苔藓一例 被引量:2
4
作者 梁惠芳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001-1001,I0001,共2页
1病例报告 患者女,71岁。主因10趾甲板增厚,甲周皮肤水肿性红斑6月余,加重10余天,于2010年1月20日就诊。患者6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双足拇趾甲周出现水肿性红斑,自觉疼痛,于外院按甲沟炎治疗,未见明显疗效,双足趾甲渐次出现甲板增... 1病例报告 患者女,71岁。主因10趾甲板增厚,甲周皮肤水肿性红斑6月余,加重10余天,于2010年1月20日就诊。患者6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双足拇趾甲周出现水肿性红斑,自觉疼痛,于外院按甲沟炎治疗,未见明显疗效,双足趾甲渐次出现甲板增厚,呈污黄色,有纵嵴,表面粗糙不平。10余天前甲周红斑、水肿疼痛加剧。既往体健,否认传染病史、药物过敏史,家族无类似病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扁平苔藓 ()疾病 () 中西医结合疗法 病例报告
下载PDF
苦参芩连方联合盐酸特比萘芬治疗灰指甲115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2
5
作者 王孝良 冯二风 唐丽璠 《河北中医》 2017年第5期726-728,共3页
目的观察苦参芩连方联合盐酸特比萘芬治疗灰指甲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30例灰指甲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115例予盐酸特比萘芬治疗,治疗组115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苦参芩连方醋泡外治。2组均治疗5周,停药6个月后统计疗效,并观察2组治... 目的观察苦参芩连方联合盐酸特比萘芬治疗灰指甲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30例灰指甲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115例予盐酸特比萘芬治疗,治疗组115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苦参芩连方醋泡外治。2组均治疗5周,停药6个月后统计疗效,并观察2组治疗前与停药6个月后症状及体征总积分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100%,对照组总有效率86.9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2组停药6个月后与本组治疗前症状体征积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症状体征积分均降低,且治疗组降低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苦参芩连方联合盐酸特比萘芬治疗灰指甲疗效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疾病 中西医结合疗法
下载PDF
甲身心疾病
6
作者 许嘉璐 高兴华 《皮肤科学通报》 2018年第4期468-473,共6页
随着指(趾)甲的健康状态日益受到人们重视,临床上遇到的甲身心疾病也逐渐增多。甲病不仅影响甲的美观及功能,也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心理,严重者可诱发身心疾病;同时,身心疾病也可以诱发甲病,常见有咬甲癖、剔甲癖、习惯性刺激变形等。... 随着指(趾)甲的健康状态日益受到人们重视,临床上遇到的甲身心疾病也逐渐增多。甲病不仅影响甲的美观及功能,也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心理,严重者可诱发身心疾病;同时,身心疾病也可以诱发甲病,常见有咬甲癖、剔甲癖、习惯性刺激变形等。了解身心疾病相关的甲病,以及甲病对身心的影响,有助于全面掌握该类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疾病 身心疾病
下载PDF
部分甲床切除治疗嵌甲症28例 被引量:7
7
作者 邱南海 高巍 +5 位作者 李建华 韩臣富 苗戍燕 苗瑞瑞 郭平 阚士廉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831-831,共1页
嵌甲是外科门诊常见的多发病,大多数患者患趾有不同程度的外翻畸形,本病以年轻人为多数,且爱活动者或长期穿鞋过紧者为多,因患趾长期磨擦致畸形发育,趾甲潜入甲沟反复感染,而引起甲沟炎,局部肿胀,疼痛化脓。长期炎症刺激患趾甲... 嵌甲是外科门诊常见的多发病,大多数患者患趾有不同程度的外翻畸形,本病以年轻人为多数,且爱活动者或长期穿鞋过紧者为多,因患趾长期磨擦致畸形发育,趾甲潜入甲沟反复感染,而引起甲沟炎,局部肿胀,疼痛化脓。长期炎症刺激患趾甲沟肉芽增生,并影响患者工作与学习,自2004年6月-2006年8月,我院采用部分甲床切除术治疗嵌甲取得良好效果,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疾病 外科手术
下载PDF
先天性厚甲症-1型基因突变分析 被引量:4
8
作者 吕永梅 康瑞花 +8 位作者 常建民 孙良丹 崔勇 杜文辉 周伏圣 方巧云 杜卫东 杨森 张学军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01-205,共5页
目的对2家系和1例散发的先天性厚甲症1型患者进行基因突变检测,为产前诊断和遗传咨询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巢式PCR扩增K6a基因突变热点区,通过DNA直接测序的方法,对先天性厚甲症患者、家系中的正常对照和100例无亲缘关系的正常人进行K6a... 目的对2家系和1例散发的先天性厚甲症1型患者进行基因突变检测,为产前诊断和遗传咨询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巢式PCR扩增K6a基因突变热点区,通过DNA直接测序的方法,对先天性厚甲症患者、家系中的正常对照和100例无亲缘关系的正常人进行K6a突变检测。结果在K6a基因上发现3个错义突变(K6a1387G>C,K6a1393T>C,K6a513C>A),其中K6a1387G>C,K6a1393T>C为首次报道,而家系中正常对照和家系外100例正常人均未发现上述突变。结论K6a1387G>C,K6a1393T>C,K6a513C>A突变,不是罕见的单核苷酸多态,是导致患者发病的主要原因。中国人汉族患者与其他已研究的种族或民族有相似的突变热点区,但目前尚未发现基因型和表型之间的明确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疾病/先天性 ()疾病/遗传学 突变
下载PDF
伊曲康唑间歇冲击疗法治疗甲真菌病临床追踪观察 被引量:4
9
作者 曾建中 杨钰鑫 +1 位作者 卓音 陶刚 《中国现代医生》 2009年第5期1-2,4,共3页
目的评价伊曲康唑间歇冲击疗法治疗由皮肤癣菌、酵母菌和霉菌引起的甲真菌病的有效性、安全性及停药2年内的复发率。方法采用间歇冲击疗法,连续服用伊曲康唑(2次/d,200mg/次,国药准字H20020367)7d,停药21d为1个疗程。指甲真菌病服药2个... 目的评价伊曲康唑间歇冲击疗法治疗由皮肤癣菌、酵母菌和霉菌引起的甲真菌病的有效性、安全性及停药2年内的复发率。方法采用间歇冲击疗法,连续服用伊曲康唑(2次/d,200mg/次,国药准字H20020367)7d,停药21d为1个疗程。指甲真菌病服药2个疗程;趾甲真菌病服药3个疗程。观察疗程结束、停药3个月、6个月指(趾)甲真菌病的临床治愈率及2年内甲真菌病的复发率。结果疗程结束时,停药后3个月、6个月时指甲真菌病的临床治愈率分别为23.17%、80.49%和91.46%;指(趾)甲同患真菌病的临床治愈率分别为13.56%、62.71%和81.36%。疗程结束后,经追踪观察,随时间延长治愈率不断提高,停药后6个月达到最高。指甲真菌病治愈率高于趾甲真菌病。停药2年内复发率为14%。结论伊曲康唑间歇冲击疗法治疗甲真菌病具有疗效高、副作用小、安全性好、耐受性高、复发率低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曲康唑 真菌病 ()疾病
下载PDF
软聚硅酮敷料用于甲床外露伤口换药的观察 被引量:2
10
作者 陈蔚 陶琼 +1 位作者 梁玉 刘伶俐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12年第3期554-555,共2页
【目的】观察软聚硅酮敷料在甲床外露伤口换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51例甲床外露伤口的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24例用传统方法换药;观察组27例用软聚硅酮敷料换药。【结果】换药10d后,观察组伤口愈合有效率为92.6%,对照组为79.... 【目的】观察软聚硅酮敷料在甲床外露伤口换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51例甲床外露伤口的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24例用传统方法换药;观察组27例用软聚硅酮敷料换药。【结果】换药10d后,观察组伤口愈合有效率为92.6%,对照组为79.2%,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伤口换药时的舒适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观察组与对照组在医疗费用方面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甲床外露伤口使用软聚硅酮敷料换药,效果好,舒适度高,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疾病 伤口愈合/药物作用 聚硅酮类
下载PDF
甲真菌病3种实验室检查方法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叶瑞兴 邱秀梅 +1 位作者 李志武 布景昭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6年第13期1571-1572,共2页
目的:评价3种真菌检查方法在诊断甲真菌病中的应用。方法:分别采用直接镜检法、恒温加热溶甲法和培养法对110例甲真菌病的病甲标本进行处理后镜检。结果:直接镜检法检出真菌59例,阳性率为53.64%;恒温加热溶甲法检出真菌98例,阳性率为89.... 目的:评价3种真菌检查方法在诊断甲真菌病中的应用。方法:分别采用直接镜检法、恒温加热溶甲法和培养法对110例甲真菌病的病甲标本进行处理后镜检。结果:直接镜检法检出真菌59例,阳性率为53.64%;恒温加热溶甲法检出真菌98例,阳性率为89.0%;培养法检出真菌85例,阳性率为77.27%。直接镜检法与恒温加热溶甲法差异有显著性(χ2=35.37,P<0.05)。结论:直接镜检法快速,但检出率低,恒温加热溶甲法检出率最高,但需对标本预处理;培养法耗时长,但可以作菌种鉴定,可以指导临床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菌病 ()疾病 实验室技术和方法
下载PDF
获得性非真菌性甲病的组织病理学分析与诊断 被引量:1
12
作者 万慧颖 应川蓬 +2 位作者 宋翔 徐敏燕 伍友成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11年第1期29-31,共3页
目的探讨通过甲单位病理改变对各类获得性非真菌性甲病提供诊断依据。方法 78例无任何皮肤、黏膜损害的甲病患者,通过纵行甲活检手术取得甲标本,进行甲病理学检查。结果根据甲单位病理改变,诊断为甲非特异性湿疹样变24例、甲扁平苔癣22... 目的探讨通过甲单位病理改变对各类获得性非真菌性甲病提供诊断依据。方法 78例无任何皮肤、黏膜损害的甲病患者,通过纵行甲活检手术取得甲标本,进行甲病理学检查。结果根据甲单位病理改变,诊断为甲非特异性湿疹样变24例、甲扁平苔癣22例、甲银屑病20例、连续性肢端皮炎6例、甲母质痣4例和甲下肢端恶性黑色瘤2例。结论甲病理学检查为获得性非真菌性甲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重要的依据。纵行甲活检手术安全,不会引起甲部的严重畸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疾病 病理学 非特异性湿疹梯变 扁平苔癣
下载PDF
湖南地区甲真菌病病原菌分析
13
作者 刘韶峰 曹成海 +1 位作者 李干群 魏学东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08年第6期1132-1133,共2页
关键词 真菌病/微生物学 ()疾病/微生物学
下载PDF
120例儿童手足口病后脱甲病的临床研究
14
作者 肖耿吉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16年第3期610-611,共2页
【目的】探讨儿童手足口病后脱甲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120例手足口病后脱甲病患儿的临床资料及电话随访内容。【结果】手足口痛后脱甲病在1~3岁幼儿中发病率较高,且男性高于女性;手足口病后出现脱甲病症状的时间平均... 【目的】探讨儿童手足口病后脱甲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120例手足口病后脱甲病患儿的临床资料及电话随访内容。【结果】手足口痛后脱甲病在1~3岁幼儿中发病率较高,且男性高于女性;手足口病后出现脱甲病症状的时间平均为33d,脱甲数量平均5.8个,痊愈时间平均16d。【结论】手足口病与脱甲病密切相关,手足口病后脱甲病的不同病程和病情可能是各次感染的病原不同造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足口病/并发症 ()疾病/病因学 回顾性研究
下载PDF
甲病临床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调查 被引量:4
15
作者 李盈 汤占利 +2 位作者 陈官芝 张建芬 彭永年 《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2期226-228,共3页
目的探讨甲病病人的甲损害临床特征及伴发疾病。方法 2014年8月—2015年6月,选择皮肤科门诊作为调查点,对所有就诊的甲病病人,由皮肤科医生检查并填写问卷,将所获得的资料录入WPS表格软件系统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填写调查问卷131份,资... 目的探讨甲病病人的甲损害临床特征及伴发疾病。方法 2014年8月—2015年6月,选择皮肤科门诊作为调查点,对所有就诊的甲病病人,由皮肤科医生检查并填写问卷,将所获得的资料录入WPS表格软件系统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填写调查问卷131份,资料完整的问卷126份,男女比例1∶1.3。在甲病的临床表现中,以甲肥厚最为多见(33.3%)。病情加重有明显诱发因素者占52.4%,其中外伤(54.5%)为主要诱发因素。76.2%的病人生活质量受到不同程度影响。结论甲病的主要诱发因素为外伤,甲肥厚是最常见的甲病表现,手足癣是最常见的伴发疾病。多数甲病病人的生活质量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疾病 临床特征 影响因素分析 数据收集
下载PDF
伊曲康唑和特比萘芬序贯疗法治疗甲真菌病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0
16
作者 叶伟 谭以和 莫家亮 《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 2011年第4期267-268,285,共3页
目的:观察伊曲康唑和特比萘芬序贯疗法治疗甲真菌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照组采用伊曲康唑胶囊冲击疗法,每日中晚餐各口服200 mg,连用1周,停药3周为一个疗程。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接着应用盐酸特比萘芬冲击疗法,每日中晚餐各... 目的:观察伊曲康唑和特比萘芬序贯疗法治疗甲真菌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照组采用伊曲康唑胶囊冲击疗法,每日中晚餐各口服200 mg,连用1周,停药3周为一个疗程。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接着应用盐酸特比萘芬冲击疗法,每日中晚餐各口服250 mg,连用1周,停药3周为一个疗程。指甲真菌病治疗2个疗程,3、6个月时各复诊一次。趾甲真菌病治疗3个疗程,4、6、9个月时各复诊一次。治疗前后均进行血、尿常规、肝肾功能检查,并记录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实验组治疗3个月后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有效率较治疗3个月后均提高,但差异不明显。实验组治疗6个月后的有效率仍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停用后随访,实验组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伊曲康唑和特比萘芬序贯疗法治疗甲真菌病疗效确切,二者联用疗效优于单独应用伊曲康唑疗效,两种药物从不同途径抗真菌,不良反应少,复发率低,值得广泛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菌病 伊曲康唑 特比萘芬 ()疾病 序贯疗法
下载PDF
抗组胺药物治疗特发性甲剥离的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侯文海 尹丽云 雷兴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5年第17期1940-1941,共2页
目的:了解抗组胺药物治疗特发性甲剥离的意义。方法:120例特发性甲剥离随机分为西替利嗪组40例,氯雷他定组40例,对照组40例。西替利嗪组:予西替利嗪片10mg每天口服1次,治疗30d;氯雷他定组:予氯雷他定片10mg,每天口服1次,治疗30d;对照组... 目的:了解抗组胺药物治疗特发性甲剥离的意义。方法:120例特发性甲剥离随机分为西替利嗪组40例,氯雷他定组40例,对照组40例。西替利嗪组:予西替利嗪片10mg每天口服1次,治疗30d;氯雷他定组:予氯雷他定片10mg,每天口服1次,治疗30d;对照组:予复合维生素B2片,每天口服3次,治疗30d。结果:西替利嗪组及氯雷他定组与对照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西替利嗪组及氯雷他定组的疗效好于对照组。西替利嗪片与氯雷他定片对特发性甲剥离的疗效等价。结论:根据患者情况适当选择抗组胺药物治疗特发性甲剥离是值得推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疾病 特发性剥离 组胺H1拮抗剂 抗组胺药物治疗 特发性 剥离 西替利嗪片 氯雷他定片 疗效差异 对照组
下载PDF
有无甲损害的银屑病住院患者临床特征比较
18
作者 向展翔 刘雯蓓 +3 位作者 郑栋权 何丽娜 陶运香 王军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22年第6期544-546,557,共4页
目的:分析银屑病住院患者中甲损害情况与一般资料、皮疹严重程度、治疗方案等关系。方法:收集弋矶山医院住院的银屑病患者病历资料,比较伴银屑病甲损害者与不伴银屑病甲损害者的临床特征。结果:与无甲损组相比,甲损组男性[69(85.2%)]、... 目的:分析银屑病住院患者中甲损害情况与一般资料、皮疹严重程度、治疗方案等关系。方法:收集弋矶山医院住院的银屑病患者病历资料,比较伴银屑病甲损害者与不伴银屑病甲损害者的临床特征。结果:与无甲损组相比,甲损组男性[69(85.2%)]、年龄>40岁的患者[58(71.6%)]、住院费用>10000元的患者[11(14.1%)]较多,并且关节病型银屑病、红皮病型银屑病[8(9.9%)、19(23.5%)]较多,以上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甲损组银屑病皮疹面积与严重程度指数(PASI)[14.9(10.8,26.5)]及系统应用免疫抑制剂/糖皮质激素的例数[35(43.2%)]较无甲损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甲损组皮损初发部位为头颈部的比例[29(35.8%)]高于无甲损组[50(19.8%)],无甲损组初发部位为上肢[28(11.1%)]、下肢[48(19.0%)]的比例高于甲损组[4(4.9%)、9(11.1%)];且甲损组皮损常以头颈部面积最大,而无甲损组皮损常以躯干部面积最大。以上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伴有甲损害的银屑病住院患者男性较多且红皮病型银屑病及关节病型银屑病较多,预后不佳,需加强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屑病 PASI评分 病例对照研究 ()疾病
下载PDF
含有精油的药物配方,用于治疗霉菌性指(趾)甲疾病
19
《国内外香化信息》 2002年第6期17-17,共1页
关键词 精油 药物配方 治疗 霉菌笥()疾病 美国
原文传递
甲床扩大术治疗指端损伤36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张功林 郭翱 +5 位作者 张灵芝 王干生 胡玉祥 陈剑峰 张文正 丁法明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 2008年第8期535-537,共3页
目的总结甲床扩大术在指端损伤治疗中的经验。方法自2003年9月至2007年5月,对36例指端损伤伴指甲缺损患者行甲床扩大术,其中拇指15例、食指10例、中指8例、环指3例,年龄16~45岁(平均26岁)。在距甲根皮缘5~6mm处,去除长为2~3mm... 目的总结甲床扩大术在指端损伤治疗中的经验。方法自2003年9月至2007年5月,对36例指端损伤伴指甲缺损患者行甲床扩大术,其中拇指15例、食指10例、中指8例、环指3例,年龄16~45岁(平均26岁)。在距甲根皮缘5~6mm处,去除长为2~3mm、宽与指甲相等的矩形皮肤,勿损伤皮下血管网,将“U”形皮瓣向近端轻柔推剥并缝合。结果术后经过均顺利,随访6个月~3年(平均19个月),指甲外形较好,取得较满意的临床效果。结论甲床扩大术能改善拇指等手指的外形,是简单、有效的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疾病 修复外科手术 皮肤移植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