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否定句中“什么”的指量意义 被引量:1
1
作者 聂小丽 《宜宾学院学报》 2015年第3期91-97,共7页
现代汉语中的"什么"具有指别、指量两种功能,前者出现于疑问句、肯定句与否定句中,后者只出现于否定句(没(V)+什么NP、没什么NP+V)中,NP的语义范畴特征对"什么"的量化意义起激发或抑制作用。因此,指别是"什么&... 现代汉语中的"什么"具有指别、指量两种功能,前者出现于疑问句、肯定句与否定句中,后者只出现于否定句(没(V)+什么NP、没什么NP+V)中,NP的语义范畴特征对"什么"的量化意义起激发或抑制作用。因此,指别是"什么"的基本功能,其指量意义的产生源于此。从本质上来讲,无论指别还是指量,"什么"的功能都是用来提升其后NP的指别度,引起听话人注意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量化 指别 指别度 注意
下载PDF
Crack fluid identification of shale reservoir based on stress-dependent anisotropy
2
作者 Zhang Jia-Jia Zhang Guang-Zhi Huang Lan-Hua 《Applied Geophysics》 SCIE CSCD 2019年第2期209-217,254,共10页
Shale reservoirs are typically very tight, and crack are only a small part of the reservoir. The directional arrangement of cracks leads to the anisotropic characteristics of shale, and the type of fluid filled in cra... Shale reservoirs are typically very tight, and crack are only a small part of the reservoir. The directional arrangement of cracks leads to the anisotropic characteristics of shale, and the type of fluid filled in cracks affects the shale reservoir evaluation and late development. Many rock physics theories and methods typically use second-and fourthorder crack density tensors to characterize the elastic anisotropy induced by cracks as well as the normal-to-tangential crack compliance ratio to distinguish between dry and saturated cracks. This study def ines an anisotropic crack f luid indicator for vertical transversely isotropy(VTI) media with vertical symmetry axis which is the integration of the normal-to-tangential crack compliance ratio in three directions. A new dimensionless fourth-order tensor, including crack f luid type, azimuth distribution, and geometric shape, is constructed by substituting the normal and tangential compliance into the fourth-order crack density tensor, which can also be used to identify the type of crack fluid in the VTI media. Using the Callovo–Oxfordian shale experimental data, the variation of the elastic properties of dry and saturated shale samples with axial stress is analyzed. The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the anisotropic crack f luid indicator of water-bearing shale samples is less than that of the dry shale samples and that the dimensionless fourth-order tensor of water-bearing shale samples is nearly one order of magnitude greater than that of the dry shale samples. Therefore, the anisotropic crack f luid indicator and dimensionless fourth-order tensor can ref lect the crack f luid type in shale samples and can be used for shale reservoir prediction and f luid identif ic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acks fluid identification crack density tensor crack fluid indicator dimensionless fourth-order tensor
下载PDF
汉英名词性领属结构语序格局的差异及成因:认知定势与相关变量的合作及竞争机制
3
作者 陈忠 《语言教学与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70-78,共9页
基于“天人合一、主客和合”价值取向的“客体导向、背衬优先”认知定势,塑造出汉语背衬前置于显体的主导语序,这跟领属结构中高可别度成分要求前置的倾向和谐一致,形成诸变量统一支持背衬前置的单一化名词性领属结构的语序格局。源自... 基于“天人合一、主客和合”价值取向的“客体导向、背衬优先”认知定势,塑造出汉语背衬前置于显体的主导语序,这跟领属结构中高可别度成分要求前置的倾向和谐一致,形成诸变量统一支持背衬前置的单一化名词性领属结构的语序格局。源自古希腊的“人是度量万物的尺度”价值取向的“自我中心、显体目标优先”认知定势,形成英语背衬后置于显体的主导语序,这跟名词性领属结构中高可及度、高可别度的背衬成分要求前置的倾向冲突,彼此争夺前置权,形成名词性领属结构逆序并存的格局。本文归纳并解释了of结构跟与之逆序的’s结构能否互换的条件,还发现汉语背衬优先认知定势与其他变量在领属结构前置权竞争中合作多于竞争,而英语显体优先认知定势与其他变量的前置权竞争中竞争压倒合作,导致汉英领属结构主导语序及语序格局的不对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背衬优先认知定势 显体目标优先认知定势 概念化顺序 可及 转喻指别度
原文传递
也谈“之字结构”和“之”字的功能 被引量:67
4
作者 沈家煊 完权 《语言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12,共12页
先秦汉语"NP之VP"结构是一种"参照体–目标"结构,本质上和"NP之NP"结构没有多大区别,其中"之"字在很大程度上还具有指示词的性质,其功能是提高指称目标的可及度。本文廓清"指别度"、... 先秦汉语"NP之VP"结构是一种"参照体–目标"结构,本质上和"NP之NP"结构没有多大区别,其中"之"字在很大程度上还具有指示词的性质,其功能是提高指称目标的可及度。本文廓清"指别度"、"可及度"、"提高指别度"这些概念,并通过文本的细致分析和对照来说明"之"的性质和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汉语 NP之VP 指别度 可及
原文传递
事态句中的“的” 被引量:35
5
作者 完权 《中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51-61,96,共11页
加在事件句末的“的”不是事态句的形式标准,事件句不加“的”也能表达事态。事件是对行动的陈述,事态是对行动的指称。事态句是表达事件状态的名词性谓语句,和表达事物状态的名词性谓语句本质上一致。言者可以在事态旬中加上“的”... 加在事件句末的“的”不是事态句的形式标准,事件句不加“的”也能表达事态。事件是对行动的陈述,事态是对行动的指称。事态句是表达事件状态的名词性谓语句,和表达事物状态的名词性谓语句本质上一致。言者可以在事态旬中加上“的”来提醒听者注意事态句所表达的事态,是因为“的”具有加强所附着的语言单位的指别度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事态句 词类包含模式 指别度 注意
原文传递
上古汉语“主之谓”结构的话题性及相关问题 被引量:3
6
作者 李强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62-74,共13页
本文探讨上古汉语里的"主之谓"结构,认为"主之谓"结构包含话题性,"之"前主语、"之"后谓语以及整个结构都可以被当作话题。其次,探讨"主之谓"结构可以充当话题的成因,指出"之&qu... 本文探讨上古汉语里的"主之谓"结构,认为"主之谓"结构包含话题性,"之"前主语、"之"后谓语以及整个结构都可以被当作话题。其次,探讨"主之谓"结构可以充当话题的成因,指出"之"的事件化和提高指别度和可及性作用让主谓结构满足话题成分的语义语用特征。最后,从跨语言的视角讨论了系词由连接向话题标示的功能转变,以此说明"之"除了可以连接主语和谓语之外,还具有标示话题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话题结构 “主之谓”结构 事件化 指别度 可及性 话题标示
原文传递
江西永新赣方言的结构助词标记 被引量:2
7
作者 龙安隆 《方言》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75-481,共7页
定中关系和转指结构的助词标记,永新话有两类:一类是量词"个",另一类是指量短语"固个""固隻""固些"。"个"在南方地区使用普遍,而指量短语作结构助词标记是永新话等方言特有的现象。... 定中关系和转指结构的助词标记,永新话有两类:一类是量词"个",另一类是指量短语"固个""固隻""固些"。"个"在南方地区使用普遍,而指量短语作结构助词标记是永新话等方言特有的现象。文章试图说明指量短语标记产生的动因:NP前的指量短语原来的作用是提高指别度。由于语用上的频繁使用,起强调作用的指量短语进入"修饰语+助词标记+中心语"这个框式结构以后,才由强调作用逐渐转为起连接作用并被赋予助词标记的功能。"个"的指别作用不如指量短语,最终虚化为基本没有指别意义的助词标记。文章对《汉语方言地图集》永新方言点的助词标记形式提出了质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赣语 永新方言 结构助词 量短语 语法标记 指别度
原文传递
论“NP_(施事)+于+V”的起源与发展
8
作者 时兵 《中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10-115,191,共6页
《诗经》中常见的"NP施事+于+V"构式最早出现于殷商甲骨刻辞,它是由谓语动词前的介词"于"宾语省略所致,省略部分涉及对象、处所等论元或附加语。殷商以后,构式中"于"字发生虚化,衍生出表动词进行或即行... 《诗经》中常见的"NP施事+于+V"构式最早出现于殷商甲骨刻辞,它是由谓语动词前的介词"于"宾语省略所致,省略部分涉及对象、处所等论元或附加语。殷商以后,构式中"于"字发生虚化,衍生出表动词进行或即行体的功能,可重新分析为动词附缀。"NP施事+于+V"在《诗经》中的主要作用是提高表达式的"指别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式 介词 附缀 指别度
原文传递
事件转喻及其基本类型与篇章限制 被引量:4
9
作者 陈禹 萧国政 《当代修辞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51-60,共10页
转喻是人类最基本的认知模式之一。除了实体转喻之外,事件转喻也经常出现在语言之中。区别于语义蕴涵、语用推理与特殊命名,事件转喻具有认知域的相互独立性、投射的偶然性和源域的可还原性。事件转喻的基本类型有二:事件要素转喻和相... 转喻是人类最基本的认知模式之一。除了实体转喻之外,事件转喻也经常出现在语言之中。区别于语义蕴涵、语用推理与特殊命名,事件转喻具有认知域的相互独立性、投射的偶然性和源域的可还原性。事件转喻的基本类型有二:事件要素转喻和相关事件转喻。前者是事件的一部分转喻事件,后者动用了物性结构机制。事件转喻的产生受到篇章因素的限制,这些限制因素包括指别度差异与非正式语体的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事件转喻 伪定语 物性结构 指别度 非正式语体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