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指压穴位刺激对脑卒中患者胫前肌和腓骨长、短肌的表面肌电影响 被引量:13
1
作者 葛瑞东 郭京伟 +1 位作者 王思远 于天源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34-237,共4页
目的:利用指压刺激脑卒中患者偏瘫侧丘墟穴,观察对比胫前肌和腓骨长、短肌最大等长收缩的表面肌电信号变化,初步探讨指压穴位刺激法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恢复早期诱发肌肉收缩的有效性和作用机制。方法:30例脑卒中偏瘫早期患者,指压偏瘫侧... 目的:利用指压刺激脑卒中患者偏瘫侧丘墟穴,观察对比胫前肌和腓骨长、短肌最大等长收缩的表面肌电信号变化,初步探讨指压穴位刺激法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恢复早期诱发肌肉收缩的有效性和作用机制。方法:30例脑卒中偏瘫早期患者,指压偏瘫侧丘墟穴,对比静息状态,刺激前、刺激即刻3s、停止刺激后第一个3s、第二个3s、第三个3s的胫前肌和腓骨长、短肌最大等长收缩的平均肌电值(AEMG)、积分肌电值(iEMG)。结果:胫前肌和腓骨长、短肌最大等长收缩AEMG、iEMG刺激即刻明显高于刺激前,停止刺激后第一个3s、第二个3s、第三个3s的AEMG、iEMG呈逐渐下降趋势,且第三个3s的AEMG、iEMG仍略高于刺激前(P<0.05)。结论:指压刺激偏瘫侧丘墟穴可诱发偏瘫侧胫前肌和腓骨长、短肌收缩,提高上述肌肉的兴奋性,并且即刻效应和延续效应良好。指压穴位刺激法可作为一种有效的易化技术应用于脑卒中偏瘫患者恢复的早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瘫 胫前肌 腓骨长肌 腓骨短肌 表面肌电 指压穴位刺激法
下载PDF
指压穴位刺激对早期脑卒中偏瘫患者踝背屈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3
2
作者 葛瑞东 白硕 +5 位作者 郭京伟 王培建 雷思艺 缪培 刘佳琦 郑鑫鑫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673-677,共5页
目的:观察指压穴位刺激对早期脑卒中偏瘫患者踝背屈功能的影响。方法:45例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指压穴位组、电针组和神经肌肉电刺激组各15例。3组在常规药物和物理治疗的基础上,指压穴位组增加前期系列研究制定的指压穴位刺激法提高偏瘫... 目的:观察指压穴位刺激对早期脑卒中偏瘫患者踝背屈功能的影响。方法:45例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指压穴位组、电针组和神经肌肉电刺激组各15例。3组在常规药物和物理治疗的基础上,指压穴位组增加前期系列研究制定的指压穴位刺激法提高偏瘫侧胫前肌、腓骨长短肌兴奋性的综合方案干预;电针组电针偏瘫侧足三里穴、足临泣穴;神经肌肉电刺激组电刺激偏瘫侧胫前肌、腓骨长短肌。3组踝关节干预时间均为每次10min,每天1次,每周5天,疗程8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4w后、治疗8w后,评估以下指标:患侧踝背屈协同收缩率(co-contraction ratio,CCR)、患侧踝背屈主动活动范围(active range of motion,AROM)、患侧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踝关节运动控制部分)。结果:①3组治疗前后比较:3组的各项指标治疗前、治疗4w后、治疗8w后两两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患侧踝背屈CCR逐步降低、患侧踝背屈AROM和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逐步增高;②3组间比较:患侧踝背屈CCR、AROM:3组间治疗前两两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指压穴位组的治疗4w后、治疗8w后的患侧踝背屈CCR分别低于电针组、神经肌肉电刺激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AROM分别高于电针组、神经肌肉电刺激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电针组较神经肌肉电刺激组的治疗4w后、治疗8w后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3组间治疗前、治疗4w后、治疗8w后两两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指压穴位刺激法可有效改善早期脑卒中偏瘫患者踝背屈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背屈 脑卒中 偏瘫 早期 指压穴位刺激法
下载PDF
不同体位下指压不同穴位对脑卒中患者胫前肌和腓骨长、短肌的表面肌电影响 被引量:13
3
作者 葛瑞东 王思远 +5 位作者 白硕 葛丽君 尹珏 王淩毅 张晓光 郭京伟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562-566,共5页
目的:优化指压穴位刺激法在脑卒中偏瘫治疗中的应用。方法:30例偏瘫患者,分别在仰卧伸膝0°位和屈膝90°位下指压偏瘫侧足三里、足临泣穴,对比刺激即刻3s、停止刺激后第一个3s、第二个3s、第三个3s的胫前肌和腓骨长、短肌最大... 目的:优化指压穴位刺激法在脑卒中偏瘫治疗中的应用。方法:30例偏瘫患者,分别在仰卧伸膝0°位和屈膝90°位下指压偏瘫侧足三里、足临泣穴,对比刺激即刻3s、停止刺激后第一个3s、第二个3s、第三个3s的胫前肌和腓骨长、短肌最大等长收缩的积分肌电值(i EMG)。结果:1刺激前后比较:两种体位下,指压两个穴位,刺激即刻的i EMG明显高于刺激前(P<0.05),停止刺激后的三个3s的i EMG呈逐渐下降趋势。2穴位间比较:两种体位下,均表现为指压足三里穴,胫前肌刺激即刻的i EMG、停止刺激后的三个3s的i EMG均明显高于足临泣穴(P<0.05);指压足临泣穴,腓骨长、短肌刺激即刻的i EMG、停止刺激后的三个3s的i EMG均明显高于足三里穴(P<0.05)。3体位间比较:仰卧屈膝90°位指压两个穴位,胫前肌刺激即刻、停止刺激后第一个3s的i EMG明显高于伸膝0°位(P<0.05);腓骨长、短肌刺激即刻的i EMG明显高于伸膝0°位(P<0.05)。结论:1指压刺激偏瘫侧足三里、足临泣穴均可诱发偏瘫侧胫前肌和腓骨长、短肌收缩,且即刻效应和延续效应良好。2指压足三里穴对诱发胫前肌收缩的即刻效应和延续效应优于足临泣穴;指压足临泣穴对诱发腓骨长、短肌收缩的即刻效应和延续效应优于足三里穴。3仰卧屈膝90°位,指压刺激足三里、足临泣穴对诱发胫前肌和腓骨长、短肌收缩的即刻效应明显优于伸膝0°位,延续效应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肌电 指压穴位刺激法 腓骨长肌 腓骨短肌 胫前肌 偏瘫 体位
下载PDF
指压穴位频率对偏瘫侧胫前肌和腓骨长、短肌的表面肌电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葛瑞东 白硕 +8 位作者 郭京伟 徐瑞泽 崔婷捷 刘佳琦 王家玺 朱悦彤 徐洋 吴帅 胡蕊 《中日友好医院学报》 2018年第5期275-278,283,共5页
目的:探讨指压穴位刺激法诱发偏瘫侧胫前肌(TA)、腓骨长短肌(FL、FS)收缩即刻效应最大化的时间间隔。方法:21例偏瘫患者,仰卧屈髋60°屈膝90°,分别在踝背屈、外翻最大等长收缩(方法一)、指压足临泣穴(方法二)及指压足临泣穴同... 目的:探讨指压穴位刺激法诱发偏瘫侧胫前肌(TA)、腓骨长短肌(FL、FS)收缩即刻效应最大化的时间间隔。方法:21例偏瘫患者,仰卧屈髋60°屈膝90°,分别在踝背屈、外翻最大等长收缩(方法一)、指压足临泣穴(方法二)及指压足临泣穴同时最大等长收缩(方法三)下,观察间隔3s、6s、9s连续10次刺激,TA、FL、FS的积分肌电值(i EMG)变化趋势。结果:方法一,间隔3s、6s,TA、FL和FS兴奋性均呈"稳中下降"趋势;方法二、三,均呈"先升后降"趋势;间隔9s,均无显著变化。方法一,间隔3s较6s,TA、FL和FS兴奋性下降更早(P<0.05);方法二、三,间隔3s较6s,兴奋性更早达到峰值(P<0.05)。峰值间比较,3s高于6s,6s高于9s。结论:指压足临泣穴诱发偏瘫侧TA、FL、FS收缩即刻效应最大化的时间间隔可能是3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肌电 频率 胫前肌 偏瘫 指压穴位刺激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