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1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落叶松球蚜指名亚种瘿蚜对长白落叶松挥发物的触角电位及行为反应
1
作者 张春文 孟昭军 +4 位作者 吕金言 陶萌萌 叶懿 吴成丹 严善春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19-124,共6页
为了筛选出对落叶松球蚜指名亚种(Adelges laricis laricis)瘿蚜具有引诱或驱避作用的活性挥发物,采用动态顶空吸附法收集3年生长白落叶松(Larix olgensis)枝叶挥发物,经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分析后,选取α-蒎烯、莰烯、桧烯、... 为了筛选出对落叶松球蚜指名亚种(Adelges laricis laricis)瘿蚜具有引诱或驱避作用的活性挥发物,采用动态顶空吸附法收集3年生长白落叶松(Larix olgensis)枝叶挥发物,经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分析后,选取α-蒎烯、莰烯、桧烯、β-蒎烯、月桂烯、3-蒈烯、β-水芹烯、γ-松油烯、萜品油烯,以及根据文献补充的(-)-α-蒎烯、(+)-α-蒎烯、(-)-β-蒎烯3种旋光异构体,制备了7种质量浓度(1、10、10^(2)、10^(3)、10^(4)、10^(5)、10^(6)mg·L^(-1))的挥发物标准品。利用触角电位仪(EAG)测定瘿蚜触角的嗅觉感受阈值范围,再用Y型嗅觉仪明确对瘿蚜行为的活性作用。结果表明:长白落叶松挥发物中,12种单萜类化合物占据了绝大多数,相对质量分数高达98.11%。电生理试验表明,瘿蚜触角对质量浓度范围在10^(3)~10^(6)mg·L^(-1)的标准品挥发物表现出较强的电生理反应。Y形嗅觉仪行为选择试验显示,10^(4)、10^(5)、10^(6)mg·L^(-1)α-蒎烯,10^(3)mg·L^(-1)(-)-α-蒎烯,10^(4)mg·L^(-1)(+)-α-蒎烯和10^(3)mg·L^(-1)桧烯对瘿蚜有明显引诱作用(P<0.05);而10^(5)mg·L^(-1)莰烯和β-蒎烯,10^(6)mg·L^(-1)γ-松油烯,10^(5)、10^(6)mg·L^(-1)β-水芹烯,10^(4)、10^(5)、10^(6)mg·L^(-1)萜品油烯显著驱避瘿蚜(P<0.05);3-蒈烯、月桂烯和(-)-β-蒎烯对瘿蚜选择行为无显著影响。α-蒎烯、(-)-α-蒎烯、(+)-α-蒎烯和桧烯可作为瘿蚜潜在引诱剂的成分,而β-水芹烯、γ-松油烯、β-蒎烯、莰烯和萜品油烯均可作为瘿蚜潜在驱避剂的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落叶松球蚜指名亚种 瘿蚜 长白落叶松 寄主选择 Α-蒎烯 触角电位
下载PDF
长白落叶松-水曲柳幼苗混交对落叶松球蚜指名亚种发生的影响 被引量:4
2
作者 王楷 任英杰 +2 位作者 乌恩泰 孟昭军 严善春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15-119,共5页
以位于黑龙江省尚志市的东北林业大学帽儿山实验林场苗圃为试验地,选取2年生长白落叶松(Larix olgensis)和1年生水曲柳(Fraxinus mandshurica)树苗,按照长白落叶松纯林、1(长白落叶松)∶1(水曲柳)带状混交、3(长白落叶松)∶3(水曲柳)带... 以位于黑龙江省尚志市的东北林业大学帽儿山实验林场苗圃为试验地,选取2年生长白落叶松(Larix olgensis)和1年生水曲柳(Fraxinus mandshurica)树苗,按照长白落叶松纯林、1(长白落叶松)∶1(水曲柳)带状混交、3(长白落叶松)∶3(水曲柳)带状混交的混交比例盆栽培养,设置3个苗区,盆栽苗的株行距为50 cm×50 cm,每个苗区设置14行×15株;供试树苗于2020年5月份种植,混交生长1 a后,于2021年5月初,分别统计长白落叶松纯林苗区和2个混交苗区内落叶松的总株数及发生虫害的长白落叶松株数,计算落叶松球蚜的株发生率;采用棋盘式5点抽样调查的方法,统计标准枝上落叶松球蚜指名亚种(伪干母)的数量,计算虫口密度;分析长白落叶松-水曲柳混交对落叶松球蚜指名亚种(Adelges laricis laricis)的防御效果及其对害虫发生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与落叶松纯林相比,1(长白落叶松)∶1(水曲柳)带状混交林、3(长白落叶松)∶3(水曲柳)带状混交林的落叶松球蚜指名亚种株发生率减小,差异不显著,但单位虫口密度显著降低(P<0.05);2种混交林间,株发生率及虫口密度均不显著。纯林内,被害植株上部的落叶松球蚜指名亚种虫口密度大,显著高于中、下部(P<0.05),但中、下部间虫口密度差异不显著;2种混交林内,植株上、中、下部虫口密度均无明显差异。综合研究结果表明,长白落叶松-水曲柳带状混交,降低了落叶松林内落叶松球蚜指名亚种的虫口密度,减轻其危害;且改变了其在混交林内植株上的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白落叶松 水曲柳 针阔混交林 落叶松球蚜指名亚种 虫口密度
下载PDF
立陶宛输华原木上首次查获石纹墨天牛指名亚种
3
作者 朱宏斌 丁识伯 +1 位作者 李洋 杨晓军 《江苏林业科技》 2023年第3期47-48,53,共3页
介绍了扬州海关从立陶宛进口原木中全国首次截获的检疫性蛀干害虫石纹墨天牛指名亚种[Monochamus sartor sartor(Fabricius)]。基于该属昆虫的最新研究成果,列出了欧盟地区6种墨天牛属昆虫的形态鉴定检索表,概述了该虫分类地位、地理分... 介绍了扬州海关从立陶宛进口原木中全国首次截获的检疫性蛀干害虫石纹墨天牛指名亚种[Monochamus sartor sartor(Fabricius)]。基于该属昆虫的最新研究成果,列出了欧盟地区6种墨天牛属昆虫的形态鉴定检索表,概述了该虫分类地位、地理分布、生物学特性、形态特征和检疫意义,并提出了防控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纹墨天牛 指名亚种 口岸检疫 原木 截获 立陶宛
下载PDF
锯缘闭壳龟指名亚种的鉴赏与人工繁殖
4
作者 覃毅 《河北渔业》 2023年第5期22-24,共3页
阐述了锯缘闭壳龟指名亚种(Cuora mouhotii mouhotii)的形态特征、地理分布、生活习性、亚种的鉴别、品相鉴赏及人工繁殖技术等。
关键词 锯缘闭壳龟指名亚种(Cuora mouhotii mouhotii) 鉴赏 品相 人工繁殖
下载PDF
青海省新发现原双蚤指名亚种自然感染鼠疫 被引量:10
5
作者 祁美英 于守鸿 +2 位作者 杨永海 王国钧 辛有全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283-283,共1页
关键词 青海 原双蚤指名亚种 自然感染鼠疫 地方病 预防
下载PDF
人工饲养条件下东方田鼠指名亚种繁殖特性及其幼仔的生长发育 被引量:7
6
作者 胡忠军 王勇 +1 位作者 郭聪 张美文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58-65,共8页
在实验室饲养条件下 ,对东方田鼠指名亚种繁殖特性和幼仔生长发育进行了初步观察。该鼠全年均可繁殖 ,平均每胎产仔 3 8± 1 5只 ,妊娠期 2 0~ 2 1d ,繁殖间隔期 39 3± 2 6 4d ,雌雄比为 1 48。幼鼠 3日龄耳壳完全直立 ,4日... 在实验室饲养条件下 ,对东方田鼠指名亚种繁殖特性和幼仔生长发育进行了初步观察。该鼠全年均可繁殖 ,平均每胎产仔 3 8± 1 5只 ,妊娠期 2 0~ 2 1d ,繁殖间隔期 39 3± 2 6 4d ,雌雄比为 1 48。幼鼠 3日龄耳壳完全直立 ,4日龄开始长下门齿 ,5日龄长上门齿 ,7~ 8日龄睁眼 ,2 0日龄可断奶 ,5 5日龄左右性成熟。 3种生长模型 (Logistic方程、Gompertz方程和VonBertalanffy方程 )对体重、体长、尾和后足的生长过程的拟合优度均很高 ,择优选用VonBertalanffy方程对体重、体长和尾长进行描述 ,选用Logistic方程对后足长的生长过程进行描述。将该鼠的生长发育过程划分为 4个阶段 ,乳鼠阶段 :初生至 10日龄 ;幼鼠阶段 :11日龄至 2 0日龄 ;亚成年阶段 :2 1至 5 5日龄 ;成年阶段 :5 6日龄以后。对指名亚种和长江亚种生长、繁殖特性异同亦作了初步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饲养条件 东方田鼠 指名亚种 繁殖特性 幼仔 生长发育
下载PDF
昆明尖音库蚊复合组种类的调查与鉴定
7
作者 李苏胜 杨振兴 +1 位作者 何于雯 王静林 《中国畜牧兽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4025-4035,共11页
【目的】对云南昆明尖音库蚊复合组蚊虫的种类进行调查和鉴定,为蚊媒传染病的防控提供依据。【方法】选取于2022年6月和2023年5月采集于昆明金殿青龙山和黄土坡的尖音库蚊复合组雄虫进行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通过体视显微镜观察蚊... 【目的】对云南昆明尖音库蚊复合组蚊虫的种类进行调查和鉴定,为蚊媒传染病的防控提供依据。【方法】选取于2022年6月和2023年5月采集于昆明金殿青龙山和黄土坡的尖音库蚊复合组雄虫进行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通过体视显微镜观察蚊虫的形态特征,并切下雄蚊尾器进行观察,根据形态特征鉴定蚊虫种类;扩增蚊虫的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Ⅰ(COⅠ)基因和乙酰胆碱酯酶基因2(AChE2),对基因序列进行分析。【结果】金殿青龙山采集的蚊虫阳茎中叶末端尖削,内叶外伸部分呈宽叶状;黄土坡采集的蚊虫阳茎中叶末端平齐,阳茎内叶呈刀叶状。基因序列相似性分析结果显示,采集蚊虫的COⅠ基因无显著差异;AChE 2基因将蚊虫区分为两种,金殿青龙山采集蚊虫与致倦库蚊相似性较高,相似性最高为98.1%~100%,黄土坡采集蚊虫与尖音库蚊指名亚种相似性较高,相似性最高为99.7%。COⅠ基因系统发育分析结果显示,6只蚊虫与致倦库蚊、尖音库蚊、骚扰库蚊和淡色库蚊处于同一进化分支,没有明显的遗传进化差异;AChE 2基因系统发育分析结果显示,金殿青龙山采集的蚊虫与致倦库蚊聚为一簇,黄土坡采集的蚊虫与尖音库蚊聚为一簇,分别处于不同进化分支。【结论】本研究采集到2种尖音库蚊复合组蚊虫。金殿青龙山采集蚊虫为致倦库蚊,黄土坡采集蚊虫为尖音库蚊指名亚种。研究表明中国昆明等南方地区存在尖音库蚊指名亚种,应加强西尼罗病毒等有关病毒的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明 尖音库蚊复合组 致倦库蚊 尖音库蚊指名亚种 形态学鉴定 分子生物学鉴定
下载PDF
指名签名与指名代理签名 被引量:6
8
作者 黄振杰 郝艳华 王育民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1996-2001,共6页
该文分别对一个指名签名方案(KPW方案)和一个指名代理签名方案(PL方案)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KPW方案中签名人不仅能验证而且也能向第三方证明签名的有效性,甚至能将签名转化为通常的自认证签名,因此不是指名签名方案;在PL方案中任何人... 该文分别对一个指名签名方案(KPW方案)和一个指名代理签名方案(PL方案)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KPW方案中签名人不仅能验证而且也能向第三方证明签名的有效性,甚至能将签名转化为通常的自认证签名,因此不是指名签名方案;在PL方案中任何人都可验证签名的有效性,它只是一个自认证签名方案.该文进一步给出了KPW方案的一个改进方案,使之具有指名签名的全部性质,同时也给出了一个基于该方案的指名代理签名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用密码学 数字签名 指名签名 指名代理签名
下载PDF
特新蚤指名亚种实验养殖方法研究及生活周期观察 被引量:4
9
作者 杨智明 何晋侯 +3 位作者 胡晓玲 张洪英 梁云 赵文红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CAS CSCD 1996年第5期359-360,共2页
特新蚤指名亚种实验养殖方法研究及生活周期观察杨智明,何晋侯,胡晓玲,张洪英,梁云,赵文红特新蚤指名亚种(Neopsyllaspecialisspecialis),是云南野鼠鼠疫自然疫源地的常见蚤种,其数量居该地区各种... 特新蚤指名亚种实验养殖方法研究及生活周期观察杨智明,何晋侯,胡晓玲,张洪英,梁云,赵文红特新蚤指名亚种(Neopsyllaspecialisspecialis),是云南野鼠鼠疫自然疫源地的常见蚤种,其数量居该地区各种蚤数的第2位[1]。也是该疫源地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新蚤指名亚种 养殖方法 生活周期
下载PDF
中华蟾蜍指名亚种蝌蚪和花姬蛙蝌蚪捕食藻类的效应 被引量:1
10
作者 魏刚 夏品华 +4 位作者 成刚 王帅 张景涿 吕敬才 徐宁 《贵州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50-151,154,共3页
为摸清蝌蚪控制藻类生长的效果,用中华蟾蜍指名亚种蝌蚪和花姬蛙蝌蚪在实验室内用红枫湖水进行塑料盆养殖试验。结果表明,随着蝌蚪密度的增加,对蓝藻的总捕食量明显增加,但每只蝌蚪的平均捕食量随蝌蚪密度的增加而下降。中华蟾蜍指名亚... 为摸清蝌蚪控制藻类生长的效果,用中华蟾蜍指名亚种蝌蚪和花姬蛙蝌蚪在实验室内用红枫湖水进行塑料盆养殖试验。结果表明,随着蝌蚪密度的增加,对蓝藻的总捕食量明显增加,但每只蝌蚪的平均捕食量随蝌蚪密度的增加而下降。中华蟾蜍指名亚种蝌蚪不喜食绿藻,蓝藻密度降低使绿藻获得较多的营养源而大量繁殖,导致绿藻密度增加。同时展望了蝌蚪在水资源环境保护中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栖动物 中华蟾蜍指名亚种 花姬蛙 蝌蚪 捕食 藻类
下载PDF
金线蛙指名亚种、金线蛙福建亚种和黑斑蛙的脑、心、肝和肾组织的乳酸脱氢酶同工酶的分析比较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开兴 尤永隆 +1 位作者 赵翔 丁汉波 《武夷科学》 1986年第1期199-204,共6页
本文比较了不同地区产的金线蛙指名亚种(北京产的、杭州产的)、金线蛙福建亚科和黑斑蛙的脑、心、肝、肾组织中的乳酸脱氢酶(LDH)同工酶的酶谱.金线蛙指名亚种和金线蛙福建亚种 LHD 同工酶迁移率较一致,但是,它们的酶谱从 LDH1—LDH... 本文比较了不同地区产的金线蛙指名亚种(北京产的、杭州产的)、金线蛙福建亚科和黑斑蛙的脑、心、肝、肾组织中的乳酸脱氢酶(LDH)同工酶的酶谱.金线蛙指名亚种和金线蛙福建亚种 LHD 同工酶迁移率较一致,但是,它们的酶谱从 LDH1—LDH5各组分含量的多寡有区别。因此,我们认为把它们作为两个不同亚种处理较为恰当.其次,不同地区(北京相杭州)产的金线蛙指名亚种 LDH 同工酶酶谱虽然相似,但是,北京产的金线蛙指名亚种和杭州产的金线蛙指名亚种在脑、肝组织中 LDH 同工酶的组份,还有一些差异.电泳图谱表现出黑斑蛙 LDH 同工酶 LDH1、LDH2、LDH3、LDH4与金线蛙的相比,都明显地具有较小的迁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名亚种 黑斑蛙 福建亚种 金线蛙 LDH 乳酸脱氢酶同工酶 肾组织
下载PDF
特新蚤指名亚种传播鼠疫的媒介效能实验研究 被引量:25
12
作者 张洪英 何晋侯 +4 位作者 赵文红 梁云 杨智明 胡晓玲 高子厚 《地方病通报》 1996年第1期24-26,共3页
在温度19℃,相对湿度80±5%条件下,对特新蚤指名业种进行集群叮咬、羊蚤传播能力及菌栓形成等实验研究。集群叮咬大绒鼠10组,全部动物于7天内特异性死亡。单蚤传播实验的感染潜能力0.97,栓塞潜能0.55,传播潜... 在温度19℃,相对湿度80±5%条件下,对特新蚤指名业种进行集群叮咬、羊蚤传播能力及菌栓形成等实验研究。集群叮咬大绒鼠10组,全部动物于7天内特异性死亡。单蚤传播实验的感染潜能力0.97,栓塞潜能0.55,传播潜能0.63,栓塞存活潜能0.23,媒介效能0.34,媒介指数0.08。结合疫源地动物流行病学分析认为,特新蚤指利亚种在云南肖野鼠鼠疫疫源地中的传播媒介地位成立,对鼠疫菌种群在本疫源地内的延续起着决定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新蚤指名亚种 媒介效能 鼠疫 传播实验
下载PDF
东方田鼠指名亚种的线粒体基因组序列分析及系统进化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高骏 倪丽菊 +6 位作者 孙凤萍 王金祥 胡建华 高诚 李凯 肖君华 周宇荀 《实验动物与比较医学》 CAS 2013年第3期167-173,共7页
目的获得东方田鼠指名亚种的线粒体基因组序列,为东方田鼠的遗传结构和系统进化研究提供分子数据。方法照近缘的台湾田鼠的线粒体基因组序列(Microtuskikuchii,NC003041.I)设计9对引物,利用传统和长距离PCR结合引物步移的策略,... 目的获得东方田鼠指名亚种的线粒体基因组序列,为东方田鼠的遗传结构和系统进化研究提供分子数据。方法照近缘的台湾田鼠的线粒体基因组序列(Microtuskikuchii,NC003041.I)设计9对引物,利用传统和长距离PCR结合引物步移的策略,首次完成了东方田鼠指名亚种的线粒体基因组测序(Genbank:JF261174),并对该物种的线粒体基因组序列进行了分析,并利用线粒体基因组上的细胞色素易(Cyt易)基因序列构建系统进化树,探讨中国东方田鼠的系统进化关系。结果东方田鼠指名亚种的线粒体基因组全长16312bp,含有13个蛋白质编码基因、2个rRNA基因、22个tRNA基因和一个非编码控制区。同时,在其控制区,分别发现了终止序列区(EATS1、EATS2)、中央保守区I(CSB1)的相关保守序列和一个保守的Poly(C)10区段。在比较了东方田鼠指名亚种和长江亚种以及近缘物种的线粒体轻链复制起点(O_L)序列的二级结果,发现茎环结构在茎和邻近序列处表现出高度保守性,而在环上的序列却存在着一定差异。通过Cytb基因构建的系统进化树表明中国的东方田鼠与分布于俄罗斯的Microtusmiddendoffi田鼠,表现出最亲缘的系统进化关系。结论中国东方田鼠指名亚种线粒体基因组各编码基因的长度、位置符合典型的脊椎动物特征,本研究的结果将为中国东方田鼠的系统进化、亚种分类研究提供重要的数据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方田鼠指名亚种 线粒体基因组 系统进化
下载PDF
湖北省鸟类分布新纪录——家麻雀
14
作者 李鸿屹 伍遇普 +4 位作者 董钰鑫 吴寅 雷吉平 李翔 舒仁庆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78-679,共2页
2023年10月23日,宜昌观鸟爱好者在湖北省宜昌市点军区卷桥河湿地公园北侧水稻田埂上的钻叶紫菀丛中(30.68648277°N,111.26097057°E;海拔50 m)观察并拍摄到1只与麻雀(Passer montanus)相似的鸟类(图1)。经鉴定该个体为雄性家麻... 2023年10月23日,宜昌观鸟爱好者在湖北省宜昌市点军区卷桥河湿地公园北侧水稻田埂上的钻叶紫菀丛中(30.68648277°N,111.26097057°E;海拔50 m)观察并拍摄到1只与麻雀(Passer montanus)相似的鸟类(图1)。经鉴定该个体为雄性家麻雀(P.domesticus),宜昌观鸟中心组织人员对拍摄现场进行了核实,同生境内还记录到黄胸鹀(Emberiza aureola)、小鹀(E.pusilla)、栗耳鹀(E.fucata)、斑文鸟(Lonchura punctulata)、棕扇尾莺(Cisticola juncidis)、纯色山鹪莺(Prinia inornata)等鸟类。经查阅相关文献资料[1]确认家麻雀为湖北省鸟类新纪录。该个体颊部无黑斑呈黄灰色,顶冠和尾上覆羽灰色,喉部和上胸黑色较多,上体肉桂色较淡,腹部灰色,符合家麻雀指名亚种(Passer domesticus domesticus)的特征[2]。发现时该个体与黄胸鹀、斑文鸟混群,在钻叶紫菀(Symphyotrichum subulatum)丛觅食,同域分布的麻雀在周边灌木中觅食未与该个体混群。截至2023年11月14日,未在同域内再次记录到家麻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麻雀 棕扇尾莺 指名亚种 黄胸鹀 纯色山鹪莺 同域分布 颊部 拍摄现场
下载PDF
棕形额蚤指名亚种幼虫形态及与同属蚤幼虫的比较 被引量:6
15
作者 漆一鸣 何晋侯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388-392,共5页
This paper deals with the morphology of the larvae of Frontopsylla spadix spadix (Jordan et Rothschild. 1921 ) and a comparison is made to differentiate it from the larvae of F. elatoides intermedia,F. aspiniformis an... This paper deals with the morphology of the larvae of Frontopsylla spadix spadix (Jordan et Rothschild. 1921 ) and a comparison is made to differentiate it from the larvae of F. elatoides intermedia,F. aspiniformis and F. frontalis baibacina.The diagnostic characters of the larvae of the four flea species or subspecies are compared and tabulated as follow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棕形额蚤 额蚤属 指名亚种 幼虫 形态
下载PDF
中哈边境阿拉山口口岸输入性猫栉首蚤指名亚种线粒体COI和COII基因序列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罗丹 王安东 +4 位作者 尹小平 田延河 梁臻 巴特 张江国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789-792,共4页
目的分析阿拉山口口岸地区输入性猫栉首蚤指名亚种细胞色素C氧化酶Ⅰ(COI)和Ⅱ(COII)基因特征和系统进化关系。方法从2014年1月入境集装箱死猫体表采集蚤类样本,形态学鉴定完毕后提取DNA,PCR扩增COI和COII基因并测定序列,使用Mega 6.0通... 目的分析阿拉山口口岸地区输入性猫栉首蚤指名亚种细胞色素C氧化酶Ⅰ(COI)和Ⅱ(COII)基因特征和系统进化关系。方法从2014年1月入境集装箱死猫体表采集蚤类样本,形态学鉴定完毕后提取DNA,PCR扩增COI和COII基因并测定序列,使用Mega 6.0通过ML法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猫栉首蚤指名亚种COI和COII基因富含A+T,碱基突变多为置换突变,无移码,缺失和插入突变;Blast显示与澳大利亚猫栉首蚤指名亚种同源性较高(99%)。结论 COI基因序列存在足够的变异能够区分亲缘关系很近的种类,为外来或新发现的蚤种的鉴别提供了分子水平的技术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猫栉首蚤指名亚种 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Ⅰ(COI) 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Ⅱ(COII) 聚合酶链式反应 序列分析 中哈边境
下载PDF
中国淡脉隧蜂属指名亚属三新种(膜翅目:蜜蜂总科,隧蜂科) 被引量:4
17
作者 范建国 P.ANDREAS WERNER EBMER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346-349,共4页
本文记述中国淡脉隧蜂属指名亚属Lasioglossum(Lasioglossum)三新种。所有正模、配模和大多数副模标本保存于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少量副模标本保存于奥地利国P. Andreas Werner Ebmer处。
关键词 隧蜂科 淡脉隧蜂属 指名亚属 新种
下载PDF
特新蚤指名亚种的嗜血性、寿命及体重 被引量:3
18
作者 胡晓玲 何晋侯 +4 位作者 杨智明 高子厚 梁云 赵文红 张洪英 《地方病通报》 1997年第1期25-27,共3页
用实验室饲养的特新蚤指名亚种,在室温条件下叮咬8位志愿者前臂的观察显示,在饥饿后第1、第4和第6天的吸血率分别为54.04%(107/198)、49.23%(32/65)和63.08%(41/65),总吸血率为54.88%(180/328),证明该蚤具有嗜... 用实验室饲养的特新蚤指名亚种,在室温条件下叮咬8位志愿者前臂的观察显示,在饥饿后第1、第4和第6天的吸血率分别为54.04%(107/198)、49.23%(32/65)和63.08%(41/65),总吸血率为54.88%(180/328),证明该蚤具有嗜吸人血的特性。在温度18±1℃,相对湿度70±5%的条件下,饥饿幼龄蚤寿命为6.1天(1~17天),成龄蚤5.57天(1~10天);吸血蚤寿命42.2天(7~70天)。新羽化蚤体重O.294±0.185mg,吸血后成蚤体重0.524±0.208mg。平均吸血量雌蚤为0.364mg(0.00038ml),雄虽为0.091mg(0.0000884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新蚤指名亚种 嗜血性 寿命 体重 吸血量
下载PDF
首次自直缘双蚤指名亚种体内检出鼠疫菌 被引量:4
19
作者 岳珊珑 于晓涛 +2 位作者 李民 汪元忠 陈洪舰 《地方病通报》 2002年第3期89-89,共1页
关键词 鼠疫菌 直缘双蚤指名亚种 青海
下载PDF
论日本民法上指名债权转让的规则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艳梅 《日本问题研究》 2000年第3期51-54,共4页
关键词 日本 民法 指名债权转让 对抗要件 通知 承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