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2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电影强国视域下新主流电影的美学指涉
1
作者 侯知佩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4-117,共4页
以电影强国这一文化战略作为视域,重点解读反映中国革命和中共党史的新主流电影的美学指涉,从而分析其对“二元对立”艺术模式、对传奇战争文学艺术构思美学内涵的继承,对红色意象的挖掘、对国家意志与爱国情怀主流价值观念的诗意宣扬,... 以电影强国这一文化战略作为视域,重点解读反映中国革命和中共党史的新主流电影的美学指涉,从而分析其对“二元对立”艺术模式、对传奇战争文学艺术构思美学内涵的继承,对红色意象的挖掘、对国家意志与爱国情怀主流价值观念的诗意宣扬,对中国传统艺术手法“写实”与“写意”的化用,以此拓展新主流电影的审美范畴和表达空间,并响应电影强国的时代呼声,实现重塑民族精神、传承文化血脉的双重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强国 新主流电影 美学指涉
下载PDF
观念指涉、情动时间与影像意涵:以电影中面容特写为核心的思考
2
作者 刘丽慧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9-63,共5页
电影中的特写镜头是电影艺术创作史上的一个重大发明最早可追溯到格里菲斯时期。^([1])特写镜头的出现和运用扩展了电影对于细节的表现形式,丰富和增强了电影作为一门独立艺术的表现范围和使用场景,对电影美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诸... 电影中的特写镜头是电影艺术创作史上的一个重大发明最早可追溯到格里菲斯时期。^([1])特写镜头的出现和运用扩展了电影对于细节的表现形式,丰富和增强了电影作为一门独立艺术的表现范围和使用场景,对电影美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诸多特写镜头中,拍摄人物面部的面容特写镜头是其中的一大类型。电影对面容的特写最早具有指涉特定观念,例如被拍摄者的情绪、身份、职业等;在长期实践中,电影中的面容特写逐渐具有超越“人体的某一局部”或对一件物品的某一细部进行详细展示的意义,将“风景”“情动”的含义赋予到面容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里菲斯 特写镜头 电影美学 表现形式 拍摄者 人物面部 指涉 使用场景
下载PDF
网络美食纪录片的文化指涉和情感建构研究——以《生活如沸2》为例
3
作者 吴帆 骆志伟 《传播与版权》 2024年第1期26-29,共4页
近年来,网络美食纪录片呈现题材细分化发展趋势。纪录片《生活如沸2》以火锅为切入视角,聚焦新时代普通女性,呈现中国式家庭温暖以及探寻人物乡愁情缘,形成独特视听表达。同时,该纪录片在内容上推陈出新,通过板块叙事和应用质朴方言强... 近年来,网络美食纪录片呈现题材细分化发展趋势。纪录片《生活如沸2》以火锅为切入视角,聚焦新时代普通女性,呈现中国式家庭温暖以及探寻人物乡愁情缘,形成独特视听表达。同时,该纪录片在内容上推陈出新,通过板块叙事和应用质朴方言强化观众对地域文化的认同。网络美食纪录片若要推陈出新,就需要注重题材细分化,增强节目的故事性和趣味性以及凸显观众自我意识憬悟,打造更具传播价值的内容。在创作过程中,纪录片创作者要注重将此类纪录片的美食性与人文性有机结合,避免因二者不平衡导致纪录片内容质量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美食纪录片 《生活如沸2》 文化指涉 情感建构 传播理念
下载PDF
个体的吟唱:唐宋诗中“诗/吟+个体指涉”诗语考论
4
作者 刘林云 《汉语言文学研究》 2023年第2期58-72,共15页
中晚唐以降,“诗/吟+个体指涉”系列诗语萌兴,并在宋代大放异彩,充分表明了对于“诗”和“诗人”(“我”)身份与价值的自我确认,形成了一种独特的“个体诗学”。特别是其中的“身体指涉”方面,直接指向了具象的身体器官或部位,反映出唐... 中晚唐以降,“诗/吟+个体指涉”系列诗语萌兴,并在宋代大放异彩,充分表明了对于“诗”和“诗人”(“我”)身份与价值的自我确认,形成了一种独特的“个体诗学”。特别是其中的“身体指涉”方面,直接指向了具象的身体器官或部位,反映出唐宋时期身体审美观念的变迁。书写身体是杜甫以降新的诗歌特质,而具象化的身体书写,也在“诗/吟”的修饰下实现了诗意化的表达,获得了品格上的提升。以“诗”为名,对“我”和“诗人”身份的突显,是个体生命和存在价值的吟唱,同时表明了唐宋诗人对于私人世界和世俗精神的关注,反映了唐宋之际审美思维的内向化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个体指涉 吟+个体指涉 唐宋诗歌 身体书写 个体诗学
下载PDF
从摹仿到自指涉--布莱希特、巴特、雷曼论戏剧的“外”化
5
作者 赵英晖 《文艺理论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98-107,共10页
布莱希特、巴特和雷曼论著中“外”的含义反映出他们对戏剧能指独立性不同程度的重视,为我们勾勒出摹仿型戏剧与自指涉型戏剧的关联:布莱希特提倡“外”化表演,认为演员扮演人物时不必与人物感受相同,这无异于肯定能指(剧中元素或曰摹仿... 布莱希特、巴特和雷曼论著中“外”的含义反映出他们对戏剧能指独立性不同程度的重视,为我们勾勒出摹仿型戏剧与自指涉型戏剧的关联:布莱希特提倡“外”化表演,认为演员扮演人物时不必与人物感受相同,这无异于肯定能指(剧中元素或曰摹仿者)与所指(原物或曰被摹仿者)的差距,但他念念不忘“科学时代的戏剧”之“真”,企图用“外”化表演实现能指与所指真正的相似;巴特的戏剧研究中,能指与所指的距离被进一步拉大,巴特主张戏剧以夸张的“外”化取缔一切深度、以外在语言调动观众的全面综合感知,他将深度和内在视作西方根深蒂固的二元对立思维中那个隐匿、强大却不过是虚构的支配者;雷曼认为当代戏剧最重要的特征是能指摆脱所指而实现自指涉,能指不是对所指的摹仿,而是其自身真实的在场,这一转变使戏剧的外交流系统格外突出,观众成为戏剧的参与者而非旁观者,对戏剧的接受方式不是概念认知和阐释,而是知觉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摹仿 指涉 “外” 能指 所指
下载PDF
理想照耀“长安”:《长安三万里》的三重伦理指涉
6
作者 张婷婷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9期155-159,共5页
电影是文化伦理的载体,由虚拟影像生成的动画电影亦具有此项功能特性。《长安三万里》从高适、李白等人的身世沉浮中窥见唐代庞大而复杂的社会生态,从“个体—社会—家国”三重伦理维度进行考量,影片展现了唐代贤士勇于追求理想,从而修... 电影是文化伦理的载体,由虚拟影像生成的动画电影亦具有此项功能特性。《长安三万里》从高适、李白等人的身世沉浮中窥见唐代庞大而复杂的社会生态,从“个体—社会—家国”三重伦理维度进行考量,影片展现了唐代贤士勇于追求理想,从而修身律己、坚韧不拔的人格品性,凸显出古代士大夫“以天下为己任”的“士人精神”,最终指向家国伦理的回归、“天下观”的传承与发展,彰显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源不断的生命力,并实现了中华民族精神与新时代文明的“奇妙互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安三万里》 动画电影 电影伦理 家国情怀 伦理指涉
下载PDF
文化记忆、符码表意与自我指涉:论《长安三万里》传统文化再生产
7
作者 田源 卢俊 《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6期29-34,8,共7页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悠久,成为动画电影创作的不竭源泉。追光动画“新文化”系列开篇之作《长安三万里》将唐诗纳入影片诗化叙事与历史叙事的实践范围,借视听修辞对大唐文化“元符码”进行创新性编码,以契合受众美学体验的符码表征,打...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悠久,成为动画电影创作的不竭源泉。追光动画“新文化”系列开篇之作《长安三万里》将唐诗纳入影片诗化叙事与历史叙事的实践范围,借视听修辞对大唐文化“元符码”进行创新性编码,以契合受众美学体验的符码表征,打造极具东方美学意蕴的表意图景,建构大众的文化记忆。同时,影片深度诠释以人为本、刚健有为、以和为贵的传统文化精神,实质上是现实社会对传统文化的自我指涉,传统文化借此活化、增容与再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安三万里》 传统文化 文化记忆 符码表意 文化指涉
下载PDF
从模拟到表征再到自我指涉——论人类的三种符号崇拜 被引量:3
8
作者 曾庆香 苏学良 邱秀聪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33-37,共5页
本文认为人类社会历史经历了三种符号崇拜:仪式符号崇拜、宗教符号崇拜和身份符号崇拜,并指出人类所崇拜的这三种符号的意指方式分别是模拟模式、表征模式与自我指涉模式。
关键词 符号崇拜 巫术 模拟 表征 自我指涉
下载PDF
网络叙事的指涉方式 被引量:17
9
作者 欧阳友权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3-29,共7页
网络叙事是一种以比特为媒介的叙事 ,数字化的技术手段使语言的能指、所指及其它们的关系均发生了微妙的变化。这主要表现为 :网络叙事由“作品”向“文本”的变化 ,使话语指称成为“漂浮的能指” ;网络叙事从“文本”向“超文本”的转... 网络叙事是一种以比特为媒介的叙事 ,数字化的技术手段使语言的能指、所指及其它们的关系均发生了微妙的变化。这主要表现为 :网络叙事由“作品”向“文本”的变化 ,使话语指称成为“漂浮的能指” ;网络叙事从“文本”向“超文本”的转化 ,使隐含的语言指涉成为“滑动的所指” ;网络叙事从文字文本向多媒体文本的延伸 ,改写了能指与所指原有的语言约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叙事 指涉方式 文学文本 话语指称 超文本 多媒体文本 作品结构形态 比特
下载PDF
“自我指涉”:柯马丁对《诗经》的解读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节末 张妍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81-90,共10页
柯马丁解释《诗经》的策略不同于汉儒的历史化、宋儒的伦理化以及现代学人的抒情化的方式,他运用自我指涉概念将平面的文本解读为生动的仪式搬演,奇迹般地把我们带回诗乐舞合一的原始语境。柯氏认为诗歌是不断重复的仪式表演,重复生成... 柯马丁解释《诗经》的策略不同于汉儒的历史化、宋儒的伦理化以及现代学人的抒情化的方式,他运用自我指涉概念将平面的文本解读为生动的仪式搬演,奇迹般地把我们带回诗乐舞合一的原始语境。柯氏认为诗歌是不断重复的仪式表演,重复生成了诗歌赖以解读的模式化语境,进而可以通过音韵、代词、嘏辞、模式化套语等形式分析确定诗中不同的表演身份,而诗句是表演者的话语或动作,这样仪式表演场景得以展现。接受者视角使仪式更具有文化传承的指涉性,这也是异于传统自我指涉概念之处。不过,柯氏理论尚未解决叙事性较弱之《国风》的解读问题。他虽然关注到了接受者以及同一首诗的不同历史阐释并存的现象,但并没有继续深入。我们尝试打破文学领域中自我指涉限于文本的成规,指出不同历史语境下作者自我指涉和读者自我指涉的存在,这有利于解释《诗经》的复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柯马丁 诗经 自我指涉 解诗策略
下载PDF
形式作为内容——论文学的自我指涉性 被引量:4
11
作者 步朝霞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96-100,共5页
关于文学形式自身的观点最终是关于生活的观点,自我指涉性最终归于指涉性。通过梳理从形式主义到结构主义对自我指涉性的理论探索,结论如下:对于形式主义者来说,自我指涉性主要是作为文本现象,而对结构主义者来说,则毋宁以其为批评眼光... 关于文学形式自身的观点最终是关于生活的观点,自我指涉性最终归于指涉性。通过梳理从形式主义到结构主义对自我指涉性的理论探索,结论如下:对于形式主义者来说,自我指涉性主要是作为文本现象,而对结构主义者来说,则毋宁以其为批评眼光加于作品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我指涉 形式主义 结构主义 情节语法
下载PDF
论文化现代性的指涉、样态与价值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素萍 谢慧峰 《兰州学刊》 CSSCI 2010年第3期219-221,共3页
文化现代性(cultural modernity)是伴随着启蒙时代、宗教改革和工业革命时代产生的一种自觉自为的文化精神和价值诉求,它不仅是推动人类进步的一种价值观,同时也是对现代人的实践行为和思维方式进行反思的实践活动,达到一种适合现代人... 文化现代性(cultural modernity)是伴随着启蒙时代、宗教改革和工业革命时代产生的一种自觉自为的文化精神和价值诉求,它不仅是推动人类进步的一种价值观,同时也是对现代人的实践行为和思维方式进行反思的实践活动,达到一种适合现代人生存与发展的文化需求。如何理解文化现代性,文章从文化现代性的内涵、宏观与微观的存在样态以及价值进行解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现代性 指涉 样态 价值
下载PDF
传统家学文化之德性伦理的三重意涵及当代指涉 被引量:1
13
作者 陆建猷 郝云红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31-37,186,共7页
中国传统家学是以私家藏书、经典家授、家教训示、家风传承、家族谱牒为质素要域的家传之学。传统家学文化的精华在于它内涵的精神力量和价值。这种精神力量和价值作为一种观念文化,它的核心基础是儒家的德性伦理思想。德性伦理思想对... 中国传统家学是以私家藏书、经典家授、家教训示、家风传承、家族谱牒为质素要域的家传之学。传统家学文化的精华在于它内涵的精神力量和价值。这种精神力量和价值作为一种观念文化,它的核心基础是儒家的德性伦理思想。德性伦理思想对家道原理旨趣的培植、对家风人文精神的孕育、对家教义理授受的达致,是解悟与开启传统家学文化的着力点,也是思考中国家学在构筑当代中国家庭文化及社会文化的关键所在。家道的和为贵、道尚正、孝为先;家风的德性立家、学养门第;家教的修身治家、敬业应世等处世理念与行为规则渗透到社会文化的各个层面、各个角落,是中国家学在构筑中国文化及社会文化核心价值观的关键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学 德性伦理 三重意涵 当代指涉
下载PDF
论公平的主要指涉领域 被引量:3
14
作者 周庆国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4期105-111,共7页
公平的指涉领域很多:从横向视角看,公平可分为经济公平、政治公平和社会公平;从哲学视角看,公平可分为道德公平和伦理公平;从功能视角看,公平可分为事实公平、做法公平和制度公平;从实质和核心视角看,公平可分为权利公平和机会公平;从... 公平的指涉领域很多:从横向视角看,公平可分为经济公平、政治公平和社会公平;从哲学视角看,公平可分为道德公平和伦理公平;从功能视角看,公平可分为事实公平、做法公平和制度公平;从实质和核心视角看,公平可分为权利公平和机会公平;从过程视角看,公平可分为起点公平、过程公平和结果公平;从目的和手段视角看,公平可分为实质公平和程序公平;从可持续发展视角看,公平又是代际公平。从抽象意义上对公平所指涉的上述七个领域展开分类考察并归纳出相应的结论,有利于深化对公平本质的认识,也便于我们对公平理论形成一个比较清晰化的理性思考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平 宏观层面 指涉领域
下载PDF
由《何以为家》透视影像与现实之互文指涉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鹭 陈晓军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8期64-67,共4页
《何以为家》是由黎巴嫩导演娜丁·拉巴基执导,赞恩·阿尔·拉菲亚、约丹诺斯·希费罗联合主演的剧情片,获得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提名,已于2019年4月在中国上映。影片以黎巴嫩男孩赞恩将父母告上法庭... 《何以为家》是由黎巴嫩导演娜丁·拉巴基执导,赞恩·阿尔·拉菲亚、约丹诺斯·希费罗联合主演的剧情片,获得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提名,已于2019年4月在中国上映。影片以黎巴嫩男孩赞恩将父母告上法庭、对簿公堂为开头,以回忆和插叙的手法,讲述了他这一行为的前因后果,描绘出在难民潮的现状下个体的不幸际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戛纳电影节 剧情片 互文指涉 奥斯卡最佳外语片 黎巴嫩 前因后果
下载PDF
从“上帝之声”到“自我指涉”内心之语——浅谈20世纪90年代中国独立纪录片的叙事模式及缺憾 被引量:4
16
作者 罗显勇 《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2期122-125,共4页
中国独立纪录片作者在拍片之初呈现出一种游离于体制边缘的激进姿态,并借鉴"真实电影"或"直接电影"的叙事模式来对抗主流专题片中权威的"上帝之声"。然而,独立纪录片作者"主体性"的缺失以及过... 中国独立纪录片作者在拍片之初呈现出一种游离于体制边缘的激进姿态,并借鉴"真实电影"或"直接电影"的叙事模式来对抗主流专题片中权威的"上帝之声"。然而,独立纪录片作者"主体性"的缺失以及过度依赖拍摄客体的"言说"却让中国独立纪录片面临着自身不可避免的缺憾。经过自我反省的中国独立纪录片作者,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表现出对"回到自身"的渴望以及对"个人化的写作、自由的表现"的诉求。中国独立纪录片呈现出多样化、多声部的发展态势。中国纪录片的声音也由"上帝之声"演变为一种"自我指涉"的内心独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独立纪录片 上帝之声 自我指涉 真实电影 直接电影
下载PDF
英国华人文学:学理命名与指涉内涵 被引量:2
17
作者 肖淳端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7-22,共6页
国内学术界对英国华人文学较为陌生,更缺乏对该领域文学的系统研究和学理认识。本文追踪英国华人文学所特有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对"英国华人文学"的学理命名进行考辨,界定与厘清其概念和内涵,同时思考英国华人文学与华裔... 国内学术界对英国华人文学较为陌生,更缺乏对该领域文学的系统研究和学理认识。本文追踪英国华人文学所特有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对"英国华人文学"的学理命名进行考辨,界定与厘清其概念和内涵,同时思考英国华人文学与华裔美国文学在学名词序、内涵和译名上的差异及成因。文章指出,"英国华人文学"既客观反映目前英国华人文学的发展现实,又高度体现英国华人群体的认同意识,可以彰显其与华裔美国文学在不同发展阶段和主题特征上的鲜明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国华人文学 学理命名 指涉内涵
下载PDF
政治发展概念的指涉与表述——发展政治学的视角 被引量:1
18
作者 杨仁厚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3期1-6,共6页
政治发展概念的指涉和表述是政治发展概念研究的重要方面。学术界对这个方面的研究还存在一些问题。政治发展概念的指涉从可能性上看包括人类社会的政治发展、近代以来的人类政治发展、二战后发展中国家的政治发展,从发展政治学看应该... 政治发展概念的指涉和表述是政治发展概念研究的重要方面。学术界对这个方面的研究还存在一些问题。政治发展概念的指涉从可能性上看包括人类社会的政治发展、近代以来的人类政治发展、二战后发展中国家的政治发展,从发展政治学看应该仅仅是发展中国家的政治发展。政治发展概念的表述有政治变化(政治转型)、政治进步、政治现代化、政治发展等,最符合发展政治学需要的是政治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发展 概念 指涉 表述 发展政治学
下载PDF
文化批评的多重指涉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凤亮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28-129,共2页
当20世纪80年代“文化热”兴起之后,当90年代审美文化日益发展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文化因素时,“文化批评”和“消费时代”话语便先后在文学评论界悄然流行开来,学界已就有关问题讨论了一段时间,但至今它们还是两个有纷议的概念,值... 当20世纪80年代“文化热”兴起之后,当90年代审美文化日益发展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文化因素时,“文化批评”和“消费时代”话语便先后在文学评论界悄然流行开来,学界已就有关问题讨论了一段时间,但至今它们还是两个有纷议的概念,值得深究和澄清。为此,借2005年广东省文学理论研究会和比较文学研究会年会之机,本刊与学会有关组织者便酝酿相关论题展开讨论,以推动研究的深入发展,因而有这组笔谈呈献给读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批评 多重指涉 日常生活审美化 日常生活化 学科边界 问题讨论 批评理论 文学理论 知识背景 混杂性
下载PDF
侗族传统民居“象征符号”研究之三 侗族传统民居的指涉性象征符号阐释 被引量:2
20
作者 赵巧艳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第5期8-13,共6页
从象征意义上比较,指涉性象征符号没有关键性象征符号那样突出,可是它也是象征符号体系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在某些局部性或阶段性环节中发挥着主导性的作用。在细致田野调查基础上,深刻阐释了侗族传统民居中两种重要的指... 从象征意义上比较,指涉性象征符号没有关键性象征符号那样突出,可是它也是象征符号体系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在某些局部性或阶段性环节中发挥着主导性的作用。在细致田野调查基础上,深刻阐释了侗族传统民居中两种重要的指涉性象征符号——数字和语言文字。研究发现,侗族传统民居中,数字和语言文字的运用有严格的规范,而且有着丰富的符号能指与符号所指,然而它们的意义却是一致而明确的,即营建一栋能够体现侗族传统文化中幸福美满生活内涵的家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涉 象征符号 传统民居 数字 语言文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