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指示性生物监测和分析在水质净化过程中的特性与作用 被引量:5
1
作者 黄超 漆新华 +4 位作者 曹文平 衡强强 李泽兵 江成 曹建平 《环境科技》 2019年第5期67-70,共4页
基于微生物降解的水质净化技术是当前研究的热点,通过对指示性微生物的监测快速实时掌握水质净化过程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较为全面地概述了水质净化过程中菌胶团、原生动物和微型后生动物以及水生植物的特性,总结了其指示性作用原理和... 基于微生物降解的水质净化技术是当前研究的热点,通过对指示性微生物的监测快速实时掌握水质净化过程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较为全面地概述了水质净化过程中菌胶团、原生动物和微型后生动物以及水生植物的特性,总结了其指示性作用原理和应用现状;展望了指示性微生物相关研究的发展未来;可以为微生物监测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质净化 生物降解 指示生物 生物镜检 生物监测
下载PDF
活性污泥指示性微生物卷积神经网络识别模型
2
作者 梅文涛 郑勇峰 《天津化工》 CAS 2022年第6期89-92,共4页
针对当前污水处理厂活性污泥中的指示性微生物如何进行快速检测、减少检测失误及污水处理失败等系列问题,本文以污水处理过程中活性污泥的实验数据为研究对象,构建一种卷积神经网络模型,该神经网络模型降低了当前深度学习模型对硬件计... 针对当前污水处理厂活性污泥中的指示性微生物如何进行快速检测、减少检测失误及污水处理失败等系列问题,本文以污水处理过程中活性污泥的实验数据为研究对象,构建一种卷积神经网络模型,该神经网络模型降低了当前深度学习模型对硬件计算能力的要求,通过两层卷积层对实验数据进行特征提取,为有效降低实验干扰引入了跨层结构,进一步提高了模型的识别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泥 卷积神经网络 指示生物
下载PDF
以昆虫作为指示生物评估森林健康的生物学与生态学基础 被引量:42
3
作者 王义平 吴鸿 徐华潮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1625-1630,共6页
昆虫是森林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森林生态系统主体群落中,昆虫与植物密切关联.森林害虫胁迫及昆虫多样性变动,对于评估森林生态系统健康状况具有重要价值.昆虫多样性可用于对森林生态系统健康的快速评估,如基于昆虫指示生物评价... 昆虫是森林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森林生态系统主体群落中,昆虫与植物密切关联.森林害虫胁迫及昆虫多样性变动,对于评估森林生态系统健康状况具有重要价值.昆虫多样性可用于对森林生态系统健康的快速评估,如基于昆虫指示生物评价森林生态系统的毒害水平、物种丰富度、多样性水平、靶标昆虫的地位和特有种水平等.针对影响森林环境健康的重要干扰因子,本文阐述了应用昆虫作为指示性生物监测与评估森林健康状况的生物与生态学依据,讨论了昆虫种群,特别是珍稀物种种群在生境破碎干扰下的种群波动,以及大气污染、干旱和二氧化碳浓度升高等对昆虫种群密度与分布的影响等.同时,分析了昆虫作为指示性生物监测与评估森林环境健康所存在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虫 指示性生物 森林健康 评估
下载PDF
辐照对长江可培养微生物的影响及挑选指示微生物 被引量:3
4
作者 宋家斑 蒯琳萍 《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15-119,127,共6页
以长江中下游区域的水体为研究对象,通过分离纯化手段,对不同辐照剂量下长江水样中可培养微生物种类、数量进行研究.结果显示:辐照引起可培养微生物数量大幅下降,但可培养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得更加丰富.各菌属中,黄杆菌属(Flavobacterium... 以长江中下游区域的水体为研究对象,通过分离纯化手段,对不同辐照剂量下长江水样中可培养微生物种类、数量进行研究.结果显示:辐照引起可培养微生物数量大幅下降,但可培养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得更加丰富.各菌属中,黄杆菌属(Flavobacterium)受辐照影响最大,培养得到的菌落比例下降了28.98%,芽孢杆菌属(Bacillus)对辐照耐受性极强,菌落比例上升了15.78%.同时发现了长江水体中具有指示价值的微生物d(Flavobacterium nitratireducens strain N1),为放射性污染的生物监测提供相关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培养微生物 60Co辐照 群落结构 指示生物
下载PDF
辛硫磷对土壤微生物种群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7
5
作者 邓晓 李勤奋 《农药》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817-819,822,共4页
采用室内培养法研究了土壤中200~1000mg/kg三种不同质量分数的辛硫磷对好氧性细菌、真菌和放线菌三大主要微生物种群数量及其优势菌生长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中各微生物种群对不同质量分数的辛硫磷具有各自不同的反应。辛硫磷... 采用室内培养法研究了土壤中200~1000mg/kg三种不同质量分数的辛硫磷对好氧性细菌、真菌和放线菌三大主要微生物种群数量及其优势菌生长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中各微生物种群对不同质量分数的辛硫磷具有各自不同的反应。辛硫磷对细菌种群数量及优势细菌生长速率的影响表现为明显的刺激效应,且随加药质量分数的提高刺激效应越明显,而且对种群数量的刺激效应随加药时间延长趋势越明显;对放线菌种群数量的影响表现为抑制效应,且随药剂质量分数的提高抑制效应越明显。但随着加药时间的延长,这种抑制效应又趋于减弱.逐渐恢复到正常水平。但对优势放线菌生长速率的影响却表现为刺激效应;对真菌种群数量及优势真菌生长速率的影响也表现为抑制效应,且随药剂质量分数的提高和加药时间的延长抑制效应越明显。因此,有望从土壤中筛选到能降解辛硫磷的细菌,同时真菌可以作为土壤受辛硫磷污染的敏感指示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辛硫磷 细菌 真菌 放线菌 指示性生物
下载PDF
生物特征与水污染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6
作者 邵星焱 金磊 张香港 《农业与技术》 2022年第15期72-74,共3页
水环境因子与微生物之间个体、群落的生长繁殖变化关系密切,借助两者之间的响应关系判断水体的污染程度对水污染评价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阐述了温度及营养盐对浮游植物的影响和不同类别浮游动物与水环境因子的变化关系,总结出水中生... 水环境因子与微生物之间个体、群落的生长繁殖变化关系密切,借助两者之间的响应关系判断水体的污染程度对水污染评价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阐述了温度及营养盐对浮游植物的影响和不同类别浮游动物与水环境因子的变化关系,总结出水中生物随水质变化与水质污染程度的相关关系,希望能为从环境因子与浮游生物之间关系方面评价水体污染程度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体污染 生物指示 水环境因子
下载PDF
利用昆虫评价森林生态系统健康研究中一些问题的探讨 被引量:6
7
作者 童博 张丹丹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88-94,共7页
利用昆虫进行森林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的研究中存在指示物选取、调查时间选择、取样和结果分析四个关键环节,本文对国内外此类研究中存在的相关问题进行总结和讨论。根据文献资料总结了选取昆虫指示物的标准;不同昆虫类群在选择调查时间的... 利用昆虫进行森林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的研究中存在指示物选取、调查时间选择、取样和结果分析四个关键环节,本文对国内外此类研究中存在的相关问题进行总结和讨论。根据文献资料总结了选取昆虫指示物的标准;不同昆虫类群在选择调查时间的季节上要适当,调查时间长度要能够完整反映所研究昆虫类群的种群数量变动周期;取样时要重视林冠层;在结果分析中,要注意区分人为干扰和自然因素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生态系统健康 昆虫 生物多样 指示性生物
下载PDF
组合式浮床去除污染物特征及脱氮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陈华 胡新 +3 位作者 吴松 曹文平 张永明 衡强强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61-67,共7页
为了研究低温条件下新型组合式生态浮床脱氮效果和动力学特征,组建两组平行的组合式生态浮床,即玉米芯基质组合式浮床(IFB-CF)和轻质陶粒基质组合式浮床(IFB-LC),研究结果表明:水体交换周期7 d时,IFB-CF对TN,NO–3—N,NH+4—N的降解速... 为了研究低温条件下新型组合式生态浮床脱氮效果和动力学特征,组建两组平行的组合式生态浮床,即玉米芯基质组合式浮床(IFB-CF)和轻质陶粒基质组合式浮床(IFB-LC),研究结果表明:水体交换周期7 d时,IFB-CF对TN,NO–3—N,NH+4—N的降解速率分别为(13.58±0.67),(4.40±0.61),(9.21±0.38)mg/(L·d),IFB-LC对TN,NO3^-—N,NH4^+—N的降解速率分别为(6.41±1.47),(2.15±0.40),(5.95±0.46)mg/(L·d),相对IFB-LC而言,IFB-CF具有更好的TN去除效果;两个组合式生态浮床TN去除动力学过程均符合Monod方程,IFB-LC和IFB-CF的k值分别为35.67和39.23。从指示性微生物看,两个基质内微生物种群差距较大,从而导致两个浮床内产生较大的水质净化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合式浮床 脱氮 玉米芯基质 轻质陶粒基质指示生物 生化动力学
下载PDF
Assessing benthic ecological status in coastal area near Changjiang River estuary using AMBI and M-AMBI 被引量:5
9
作者 刘录三 李宝泉 +2 位作者 林岿璇 蔡文倩 王全超 《Chinese Journal of Oceanology and Limnology》 SCIE CAS CSCD 2014年第2期290-305,共16页
The Changjiang(Yangtze)River estuary has been subject to a variety of anthropogenic pressures in recent decades.To assess the ecological health of the coastal benthic ecosystem adjacent to the estuary,three surveys we... The Changjiang(Yangtze)River estuary has been subject to a variety of anthropogenic pressures in recent decades.To assess the ecological health of the coastal benthic ecosystem adjacent to the estuary,three surveys were conducted in 2005,2009,and 2010.The AZTI's Marine Biotic Index(AMBI)and multivariate-AMBI(M-AMBI)were used to analyse the benthic ecological status of this coast.The AMBI indicate that the ecological status of the coast adjacent to the Changjiang River estuary was only slightly degraded in all 3 years.In contrast,the M-AMBI indicated that the ecological status was seriously degraded,a result that is most likely due to pollution and eutrophication induced by human activities.The assessment of the coast's ecological status by the AMBI was not in agreement with that of the M-AMBI at some stations because of lower biodiversity values at those sites.The analysis of the two indices integrated with abiotic parameters showed that the M-AMBI could be used as a suitable bio-indicator index to assess the benthic ecological status of the coast adjacent to the Changjiang River estuary.The reference conditions proposed for the coast of the Changjiang River estuary should be further evaluated in future studies.Designation of local species could also provide an important reference for Chinese waters.To improve the reliability of AMBI and M-AMBI,further research into the ecology of local species is required to understand their arrangement in ecological group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enthic ecological status biotic indices MACROBENTHOS AZTI's Marine Biotic Index (AMBI) multivariate-AMBI (M-AMBI) Changjiang River estuary
下载PDF
The Diversity of the Environmental Impact in Kurzeme
10
作者 Imants Liepa Oskars Zalkalns 《Journal of Life Sciences》 2014年第7期570-581,共12页
The analysis of environmental impact effects on forest ecosystems has a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nature. Many methods have been developed to determine characteristics and intensity of this impact. Methodologically, t... The analysis of environmental impact effects on forest ecosystems has a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nature. Many methods have been developed to determine characteristics and intensity of this impact. Methodologically, they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groups: environmental parameter, bioindicative and combined methods. To evaluate the environmental impact a combined method was used in this study, it was based on trees as the bioindicators and their response reactions, and environmental parameter analysis. In this study the bioindicator was Norway spruce (Picea abies (L.) Karst.), whose response reaction was used to explain total impact volumes of environmental factors in different places in the region of Kurzeme and try to interpret the causes of these differences. As the bioindicators criterion was used response reaction of Norway spruce during a period of 20 years, which was expressed with cumulative and annual additional volume increment, and was depending on the location of the stand and its morphometric characteristics. The empirical material was collected in Kurzeme region in 28 sample plots that are located on two transects and in one reference stand. For the evaluation the widths of the last 40 year growth rings were measured. To express the environmental impact in Kurzeme region a multiple regression model was developed, which explains the environmental impact in the volume of 68.2%, the rest part can be explained by the local conditions of each stand. It must be noted that methodology used in this study is very sensitive, thus, each of the nuances in the dynamics of volume's annual reduced additional increments has biological and ecological caus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rway spruce additional volume increment BIOINDICATION environmental impact.
下载PDF
利用PCR-DGGE分析未开发油气田地表微生物群落结构 被引量:13
11
作者 满鹏 齐鸿雁 +3 位作者 呼庆 马安周 白志辉 庄国强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305-313,共9页
利用PCR-DGGE和克隆测序技术,分别对未开发油田、气田和非油气田对照区域,地表30、60、100、150、200 cm深度的土壤微生物分布进行研究,目的在于了解未开发油气田区域土壤微生物的分布特征,寻找潜在的油气资源指示菌.结果表明,不同深度... 利用PCR-DGGE和克隆测序技术,分别对未开发油田、气田和非油气田对照区域,地表30、60、100、150、200 cm深度的土壤微生物分布进行研究,目的在于了解未开发油气田区域土壤微生物的分布特征,寻找潜在的油气资源指示菌.结果表明,不同深度土壤样品间的菌群相似度很低(26~69.9).在150 cm和200 cm处,DGGE图谱具有更好的丰富度(≥19)、多样性(≥2.69)和均匀度(≥0.90).油田区域富含γ-Proteobacteria(75%),此外还包括α-Proteobacteria、Actinobacteria、Acidobacteria,其相似菌株主要为石油相关菌和烃降解菌,如食烷菌、噬甲基菌.气田含有α、β、γ、δ-Proteobacteria和Bacteroidetes,γ-Proteobacteria含量较小(24%),所获16S rDNA条带相似菌株大多不具有烃降解能力,部分具有甲烷相关性,如甲基孢囊菌.在此类研究中,150 cm、200 cm更适于作为统一取样深度进行大范围取样调查;甲基孢囊菌可用来作为潜在的气田指示菌,食烷菌和噬甲基菌可作为潜在的油田指示菌,但仍需进一步地大范围取样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开发油气田 PCR—DGGE 16S RDNA 生物多样 指示生物
原文传递
中国水环境微生物污染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珂 张洪勋 +1 位作者 余志晟 曾凤娟 《科技导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5期110-116,共7页
从水环境微生物的种类出发,梳理了典型微生物的致病特征及其感染风险;比较了中国相关标准中指示性微生物种类与美国及欧盟的差异,并分析了中国7大流域中指示性微生物与病原微生物的相关性;基于污染微生物的来源明确了影响水环境中微生... 从水环境微生物的种类出发,梳理了典型微生物的致病特征及其感染风险;比较了中国相关标准中指示性微生物种类与美国及欧盟的差异,并分析了中国7大流域中指示性微生物与病原微生物的相关性;基于污染微生物的来源明确了影响水环境中微生物污染的主要因素;对水环境中微生物的检测方法和应用现状进行综述。总体而言,中国各大流域均受到微生物的污染,完善和提高相关水质标准中的微生物指标,控制水环境中微生物的污染源,提高微生物的检出能力,对水环境中微生物污染的防治工作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污染 指示生物 病原微生物 水环境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