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95篇文章
< 1 2 1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多模态特征频域融合的零样本指称图像分割
1
作者 林浩然 刘春黔 +2 位作者 薛榕融 谢勋伟 雷印杰 《计算机应用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562-1568,共7页
为了解决语义分割应用到现实世界的下游任务时无法处理未定义类别的问题,提出了指称图像分割任务。该任务根据自然语言文本的描述找到图像中对应的目标。现有方法大多使用一个跨模态解码器来融合从视觉编码器和语言编码器中独立提取的特... 为了解决语义分割应用到现实世界的下游任务时无法处理未定义类别的问题,提出了指称图像分割任务。该任务根据自然语言文本的描述找到图像中对应的目标。现有方法大多使用一个跨模态解码器来融合从视觉编码器和语言编码器中独立提取的特征,但是这种方法无法有效利用图像的边缘特征且训练复杂。CLIP(contrastive language-image pre-training)是一个强大的预训练视觉语言跨模态模型,能够有效提取图像与文本特征,因此提出一种在频域融合CLIP编码后的多模态特征方法。首先,使用无监督模型对图像进行粗粒度分割,并提取自然语言文本中的名词用于后续任务;接着利用CLIP的图像编码器与文本编码器分别对图像与文本进行编码;然后使用小波变换分解图像与文本特征,可以充分利用图像的边缘特征与图像内的位置信息在频域进行分解并融合,并在频域分别对图像特征与文本特征进行融合,并将融合后的特征进行反变换;最后将文本特征与图像特征进行逐像素匹配,得到分割结果,并在常用的数据集上进行了测试。实验结果证明,网络在无训练零样本的条件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并且具有较好的鲁棒性与泛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称图像分割 CLIP 小波变换 零样本
下载PDF
字体名称指称的混同现象及其成因
2
作者 李海平 《美术教育研究》 2024年第10期56-59,共4页
目前,字体已有某种通用词的特点,存在字体名称指称混同现象。这是字体定义本身“落地”多样化的一种反应。该文作者借助对形和体、字体和字体作品关系的辨析,明确字体定义的合理“落地”,尝试纠正字体名称指称的这种混同现象。
关键词 字体名称 名称指称 混同
下载PDF
基于认知可及度的古今汉语主语指称对比研究
3
作者 谢莉 陈伟英 《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36-47,共12页
据可及性理论,指称形式的使用受制于所指实体的认知可及度,具有跨语言普适性,但从历时维度看,其在同一语言系统中可能呈现不同的倾向。本文通过开展古代汉语翻译实验,在测量认知可及度动态变化的基础上,深入指称形式的选择过程,对比分... 据可及性理论,指称形式的使用受制于所指实体的认知可及度,具有跨语言普适性,但从历时维度看,其在同一语言系统中可能呈现不同的倾向。本文通过开展古代汉语翻译实验,在测量认知可及度动态变化的基础上,深入指称形式的选择过程,对比分析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书面叙事语篇中主语指称的特点及成因。研究发现,两类语篇都倾向于以名词短语(NP)指称低可及度实体,以零代词(■)指称高可及度实体,在一定程度上都遵循可及性原则。相较而言,现代汉语语篇中NP和代词(PRON)的使用比例增加,而■的使用比例相应减少,遵循可及性原则的概率较大,语境依赖性减弱,但句法制约性更强。不同于古代汉语指称系统的NP-■两分格局,现代汉语指称系统呈NP-PRON-■三分格局,PRON的指称功能如认知缓冲带,兼具经济性与可识别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可及度 主语指称 对比研究 指称形式
下载PDF
命题主义指称论解决空名难题的策略
4
作者 高贝贝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3-191,208,共10页
命题主义指称论运用紧缩主义的方法论分析指称,以命题成分间的指称关系限定名称的指称。命题主义指称论创新性地给出了一种理解语言与世界之间指称关系的方法,这为解决空名难题提供了一种新的策略。空名难题是指空名是否有意义、空名语... 命题主义指称论运用紧缩主义的方法论分析指称,以命题成分间的指称关系限定名称的指称。命题主义指称论创新性地给出了一种理解语言与世界之间指称关系的方法,这为解决空名难题提供了一种新的策略。空名难题是指空名是否有意义、空名语句是否表达命题、空名语句的真值判定等相关问题。从命题主义指称论的观点看,空名的意义在于其具有的基础可接受性,空名语句表达命题,空名语句的真值判定依赖于以意义为核心的等值模式。命题主义指称论弥补了间隙命题论解决空名难题的语义学策略存在的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名 指称 意义 命题
下载PDF
汉语相关名词指称变化的三个阶段及动因探析——以“酒店、饭店”为例
5
作者 解竹 《辞书研究》 2024年第1期60-75,共16页
文章从辞书编纂中近义词释义的需要出发,以汉语相关名词“酒店、饭店”为例,利用认知语言学的原型范畴理论,从历时和共时角度将汉语中相关名词的指称变化概括为三个阶段:初始阶段所指对象单一,过渡阶段所指对象交叉,相对稳定阶段所指对... 文章从辞书编纂中近义词释义的需要出发,以汉语相关名词“酒店、饭店”为例,利用认知语言学的原型范畴理论,从历时和共时角度将汉语中相关名词的指称变化概括为三个阶段:初始阶段所指对象单一,过渡阶段所指对象交叉,相对稳定阶段所指对象有一定的偏好。这一变化过程是语言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事物的发展和新事物的产生通过影响范畴属性,为指称变化提供了可能的方向;事物的兴衰以及语言内部的竞争使得可能的方向成为显著的变化。从词汇系统内部来看,相关名词指称对象交叉的基础是范畴的共有属性,指称对象偏好的形成则是多义范畴内部调整的结果。因此,相关名词研究应关注语言外部因素与内部因素的互动关系,从词汇系统变化的角度进行分析,为辞书编纂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关名词 指称变化 单一 交叉 偏好
下载PDF
生态宣教语篇有益性指称语的语言特征研究
6
作者 周晓丽 《石家庄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5期104-110,共7页
有益性指称语是生态宣传教育语篇的点睛之笔,对语篇生态意义有重要贡献。就结构而言,有益性指称语多为名词词组,其所包含的多个语法空槽为表达丰富的生态意义提供形式基础。就语义而言,情感张力、高可及性及理念凸显是重要特征,经由昵... 有益性指称语是生态宣传教育语篇的点睛之笔,对语篇生态意义有重要贡献。就结构而言,有益性指称语多为名词词组,其所包含的多个语法空槽为表达丰富的生态意义提供形式基础。就语义而言,情感张力、高可及性及理念凸显是重要特征,经由昵称、喻体代本体、跨域搭配、跨域用词、仿旧创新及直言等策略得以表达,在增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内生动力方面起到积极作用。结构特征和语义特征的描写使得构拟一个有益性指称语的生成系统成为可能,可为构建更多有益性指称语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有益性指称 语言特征 生态话语分析 生态宣教语篇
下载PDF
二维指称理论及其发展
7
作者 尹均怡 刘叶涛 《科学.经济.社会》 2024年第1期113-124,共12页
查尔默斯以二维语义为视角提出了一种试图融合描述论和直接指称论的新型意义理论;通过重新把握认识论与形而上学的区分与关联,构建了一种较为系统的二维指称理论,以进一步强化“意义—理性—模态”的密切关联。在系统阐释查尔默斯二维... 查尔默斯以二维语义为视角提出了一种试图融合描述论和直接指称论的新型意义理论;通过重新把握认识论与形而上学的区分与关联,构建了一种较为系统的二维指称理论,以进一步强化“意义—理性—模态”的密切关联。在系统阐释查尔默斯二维指称理论的建构动因、核心内容及其发展历程的基础上,通过深入考察国内外学界就此提出的质疑,并追踪查尔默斯针对这些质疑给出的回应,可为深度把握二维指称理论架构的成就与不足提供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称理论 金三角 二维指称理论 认知可能性 形而上学可能性
下载PDF
动态指称与汉语话题结构允准
8
作者 年震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86-91,共6页
认知语用上,汉语话题结构的允准机制,可以解读为话题对述题的指示、指别以及述题对话题的语义回指等动态指称内容。首先,话题作为信息处理优化器(PEMs),通过所指实体、时间、空间、原因、条件、领属、范围等信息来限定述题所述的适用范... 认知语用上,汉语话题结构的允准机制,可以解读为话题对述题的指示、指别以及述题对话题的语义回指等动态指称内容。首先,话题作为信息处理优化器(PEMs),通过所指实体、时间、空间、原因、条件、领属、范围等信息来限定述题所述的适用范围,相当于对述题内容的指别;其次,在信息内容上,为了充分满足述题信息的完整性,述题必然存在语义空位与话题成分复指或回指。语义空位在述题中表现为但不限于复指代词、附缀、句法空位甚至是附加语等句法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话题结构 允准机制 动态指称 指示指别 语义回指
下载PDF
互动元话语视角下高校毕业典礼演说的语用功能探析——以自我指称与听众指称为例
9
作者 郭樱姬 《品位·经典》 2024年第7期62-65,共4页
以2023年部分高校毕业典礼演说为语料库,运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基于Hyland的“立场—介入”互动元话语模型,深入探析了毕业典礼演说中自我指称与听众指称的语用功能,发现指称类型的选用及其使用频率展现了讲者的表达策略和对效果... 以2023年部分高校毕业典礼演说为语料库,运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基于Hyland的“立场—介入”互动元话语模型,深入探析了毕业典礼演说中自我指称与听众指称的语用功能,发现指称类型的选用及其使用频率展现了讲者的表达策略和对效果的追求,也在塑造和加固身份认同以及归属感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演说 互动元话语 自我指称 听众指称
下载PDF
“量-名”结构指称功能的句法机制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安丰存 佟祉岳 《山东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2-43,共12页
“量-名”结构是现代汉语常用的句法组合结构,在汉语各方言及汉藏语系语言中均有使用。鉴于“量-名”结构的句法分布及指称功能具有显著的语言类型学分布特征,结合量词尚未词汇化为冠词这一语言事实以及量词形态句法特征相关研究,本文... “量-名”结构是现代汉语常用的句法组合结构,在汉语各方言及汉藏语系语言中均有使用。鉴于“量-名”结构的句法分布及指称功能具有显著的语言类型学分布特征,结合量词尚未词汇化为冠词这一语言事实以及量词形态句法特征相关研究,本文对“量-名”结构的句法分布及其指称功能进行分析,并提出该结构指称意义为结构性功能意义而非词汇性功能意义。“量-名”结构指称功能是在DP结构内部发生了n-to-D句法移位,致使量词具有了临时性功能,并在不同语言或方言中表现出参数选择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量-名”结构 句法分析 指称功能
下载PDF
亲子互动中儿童指称类修正的会话分析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董博宇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3期277-288,共12页
修正是一种常见的交流机制和交际现象,是维护交际延续性与实现交际者之间互解的重要手段。文章基于四名汉语儿童(2.4~5.5岁)约20小时真实自然的家庭录像,析出24例儿童指称类修正,运用会话分析的方法描写成人发起-儿童修正这一具体会话... 修正是一种常见的交流机制和交际现象,是维护交际延续性与实现交际者之间互解的重要手段。文章基于四名汉语儿童(2.4~5.5岁)约20小时真实自然的家庭录像,析出24例儿童指称类修正,运用会话分析的方法描写成人发起-儿童修正这一具体会话修正路径。研究发现儿童始发行为中指称类修正的修正源为代词错置或代词缺失;成人发起修正的主要手段包括开放类修正发起、特定类修正发起以及理解验证类修正发起;儿童在执行修正时采用替代方式以及重复伴随手势的方式。虽然学龄前儿童尚处于语言习得的过程当中,但是儿童在修正中展示出较强的标定修正源,调用语言资源与具身资源澄清指称问题的修正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称修正 成人发起-儿童修正 会话分析 亲子互动
下载PDF
概念流利视角下名词指称陈述转换研究
12
作者 施卓廷 刘正光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1期101-108,共8页
基于概念流利理论,通过研究语言概念层面概念建构和概念重组等概念化过程中英语名词指称陈述功能,揭示在概念隐喻、英汉文化差异和汉语概念系统的影响下,英语名词指称功能逐渐消解或游移,并向陈述功能转换,即名词由指称具体的事物到陈... 基于概念流利理论,通过研究语言概念层面概念建构和概念重组等概念化过程中英语名词指称陈述功能,揭示在概念隐喻、英汉文化差异和汉语概念系统的影响下,英语名词指称功能逐渐消解或游移,并向陈述功能转换,即名词由指称具体的事物到陈述抽象概念、具体事件和形象、生动的画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语名词指称陈述 概念流利 概念隐喻
下载PDF
隐喻指称及其语用功能
13
作者 高军 王琪琪 《上海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2期145-149,171,共6页
隐喻指称是一种特殊的指称照应方式。以汉语中的隐喻指称为例,对隐喻指称的分类、构式和语用功能进行了探讨。研究显示:作为喻体的指称形式既可用于回指,也可用于下指;根据喻体和本体的相似程度,隐喻指称又可分为常规隐喻指称和新鲜隐... 隐喻指称是一种特殊的指称照应方式。以汉语中的隐喻指称为例,对隐喻指称的分类、构式和语用功能进行了探讨。研究显示:作为喻体的指称形式既可用于回指,也可用于下指;根据喻体和本体的相似程度,隐喻指称又可分为常规隐喻指称和新鲜隐喻指称,前者的使用频率远高于后者。隐喻指称的主要构式有P+NP、NP+NP、S(s)+NP、NP+P和NP+S(s),其核心功能是表达生动精炼,也具有增补信息、评价和委婉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喻指称 构式 语用功能
下载PDF
通名指称理论的历史发展与反思
14
作者 高小丽 《语言与文化研究》 2023年第5期1-4,共4页
通名的涵义与指称是语言哲学的重要课题。本文以历史、批判的眼光客观分析与通名有关的两大理论--摹状词理论和历史因果命名理论,并从方法论上对通名指称理论进行反思,认为对通名的研究应从语义和语用两个层面展开,只有在具体实践中将... 通名的涵义与指称是语言哲学的重要课题。本文以历史、批判的眼光客观分析与通名有关的两大理论--摹状词理论和历史因果命名理论,并从方法论上对通名指称理论进行反思,认为对通名的研究应从语义和语用两个层面展开,只有在具体实践中将两者结合起来,才能对通名指称问题做出较好的阐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名 专名 指称 涵义 语用
下载PDF
断裂与重构:现代性背景下青年的自我指称与身份认同 被引量:9
15
作者 樊小玲 陈祉睿 邓颜 《中国青年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34-40,共7页
稳定的自我认同有助于维持身份叙事的连贯性,具有索引功能的身份指称是身份认同范畴化的重要手段。以吉登斯现代性与身份认同理论为视角,对近年来青年人高频使用的自我指称进行互文性观照,有助于观察现代性工具体系运作下青年自我认同... 稳定的自我认同有助于维持身份叙事的连贯性,具有索引功能的身份指称是身份认同范畴化的重要手段。以吉登斯现代性与身份认同理论为视角,对近年来青年人高频使用的自我指称进行互文性观照,有助于观察现代性工具体系运作下青年自我认同及叙事的断裂与重构。研究发现,当现代性各类风险阻断青年人自我叙事的内在连贯性,已有的自我指称无法继续承担“使生平叙事前后一致”的索引功能并引发认同焦虑时,青年人基于自身与社会关系的反身性思考,通过各类身份指称再生产的话语实践,修正自我行动与个人成长叙事,重新规划内在发展轨迹,进而重建其自我认同的连贯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自我指称 身份认同 连贯性 断裂 重构
下载PDF
指称论、指称论证与指称测试 被引量:1
16
作者 梅剑华 《浙江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04-111,159,160,共10页
在分析哲学中,指称论扮演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它本身是语言哲学最为核心的问题。以弗雷格、罗素为代表的描述理论和以克里普克、普特南为代表的因果历史之间的争论构成了语言哲学的主要版图。从上个世界七十年代以来,一些哲学家将指称论... 在分析哲学中,指称论扮演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它本身是语言哲学最为核心的问题。以弗雷格、罗素为代表的描述理论和以克里普克、普特南为代表的因果历史之间的争论构成了语言哲学的主要版图。从上个世界七十年代以来,一些哲学家将指称论的结论应用到其它领域(科学哲学、心灵哲学),一个语义学的结论对形而上学乃至伦理学产生了实质的影响,这导致另外一批学者开始注意到各种论证中都假设了某种特定的指称理论,试图反驳这一指称预设,双方都同意从语义学到本体论的论证,这种论证是为指称论证。这进一步说明指称论本身是否普遍必然为真不再是语言哲学内部的争论,而是具有普遍的哲学意涵。因此一些哲学家对指称理论进行经验检测,是为指称测试。从早期语言哲学中的指称论到本体论中的指称论证,一直到最近的实验哲学中的指称测试,都是为了回答一个根本的哲学问题:语言和世界的关系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称 指称论证 实验哲学 语义学 本体论
下载PDF
“N来了”中“N”的语法形式、指称义及其影响因素
17
作者 张文庭 李劲荣 《汉语学习》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0-30,共11页
文章以构式“N来了”为考察对象,分析其中“N”的语法形式、指称义及其影响因素。总体来看,“N”具有强烈的定指倾向性,且不可由典型不定指的光杆名词(短语)充当。在“N来了”中不同语义类别和形式类别的“N”,其定指度并不一致,呈现为... 文章以构式“N来了”为考察对象,分析其中“N”的语法形式、指称义及其影响因素。总体来看,“N”具有强烈的定指倾向性,且不可由典型不定指的光杆名词(短语)充当。在“N来了”中不同语义类别和形式类别的“N”,其定指度并不一致,呈现为高低不同的连续统。除了“N”的语义特征外,获得“可辨识性”的途径、句子的叙实性等都会对“N”的指称义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此外,语用因素预设也会对相近构式中“N”的指称义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来了” 定指度 指称 影响因素
下载PDF
湘语益阳方言指称标记“阿”的系词功能
18
作者 夏俐萍 《汉语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89-97,共9页
湘语益阳方言“阿”的核心功能是充当指称标记,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出系词“是”的各项功能,表现为“阿”可以充当名词谓语句和形容词谓语句的联系成分,表达多种语义关系,可以用于肯定句、否定句和一般疑问句。“阿”还可以像系词“是... 湘语益阳方言“阿”的核心功能是充当指称标记,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出系词“是”的各项功能,表现为“阿”可以充当名词谓语句和形容词谓语句的联系成分,表达多种语义关系,可以用于肯定句、否定句和一般疑问句。“阿”还可以像系词“是”一样充当焦点标记,但不能充当强调标记。益阳方言的“阿”已经成为名词性成分的附缀,在系词句中,“阿”依附于名词性成分或形容词性转指成分之前,并且不可或缺。通过省略方言中固有的系词“是”,“阿”作为系词的用法得到巩固和加强,但仍会受到其指称功能的各种限制。“阿”的系词功能提供了系词来源于动词与代词之外的又一可能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称标记“阿” 系词 附缀化 省略
下载PDF
汉语书面叙事中主语的指称形式和篇章功能 被引量:1
19
作者 乐耀 曹华承 《汉语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15,共14页
文章考察书面叙事语篇中主语指称形式的特点及其在表达不同篇章功能时所呈现的差异,并从信息激活状态的认知角度对这些差异给予解释。研究发现:在组织语篇的过程中,言者倾向用典型施事做主语。在引入新角色方面,无定主语句使用频率最高... 文章考察书面叙事语篇中主语指称形式的特点及其在表达不同篇章功能时所呈现的差异,并从信息激活状态的认知角度对这些差异给予解释。研究发现:在组织语篇的过程中,言者倾向用典型施事做主语。在引入新角色方面,无定主语句使用频率最高,其中的无定主语有标记故事情节边界的作用。在回指功能方面,零形式和人称代词多用在句中及句末,在语篇中标记更强的话题连续性和语篇整合度;名词回指主要出现在句首,体现了言者在信息激活过程中对信息的整合,即将与其兴趣相关的信息整合在一个句子中,而用不同的句子和名词回指来标记不同的兴趣中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语 书面叙事 指称形式 回指功能 话语分析
下载PDF
瓦格纳歌剧《帕西法尔》中“二元音”的隐性指称意义
20
作者 洪浪淘沙 王旭青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153-160,共8页
歌剧《帕西法尔》作为瓦格纳的“天鹅之作”,无论是其创作历程、文化内涵、思想寓意,还是音乐文本等都成为研究者们分析的对象。而在针对瓦格纳歌剧作品的研究中,“动机”更是极为重要的讨论要素。但与众多讨论所谓“主导动机”的研究不... 歌剧《帕西法尔》作为瓦格纳的“天鹅之作”,无论是其创作历程、文化内涵、思想寓意,还是音乐文本等都成为研究者们分析的对象。而在针对瓦格纳歌剧作品的研究中,“动机”更是极为重要的讨论要素。但与众多讨论所谓“主导动机”的研究不同,美国学者麦克瑞勒斯在分析《帕西法尔》时,以作品中隐性的具有指称意义的二元音动机(E,F)为中心,由此引发对全剧宏观层面精神寓意的诠释。从麦克瑞勒斯的“指称性二元音”这一观点出发,结合歌剧相关内容进行再诠释,可以进一步明晰二元音概念所体现的指称意义以及在作品中发挥的隐性结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瓦格纳 帕西法尔 二元音 指称意义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