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疑问代词“什么”在感叹句中的指称用法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樊莉 《安阳工学院学报》 2011年第5期61-63,72,共4页
疑问代词"什么"在现代汉语感叹句中的指称用法有:表任指、指称未知或不确知、指称不能确指或无须确指的、指称确知或说话双方都明白的、指称确知或说话双方都明白的等。研究表明,"什么"在感叹句中表指称的用法在陈... 疑问代词"什么"在现代汉语感叹句中的指称用法有:表任指、指称未知或不确知、指称不能确指或无须确指的、指称确知或说话双方都明白的、指称确知或说话双方都明白的等。研究表明,"什么"在感叹句中表指称的用法在陈述句、祈使句中也很多见,因而不是"什么"在感叹句中的独特用法。但有些句式却是感叹句专有的,比如"少跟我X"式、位于句首时的"什么+N"式和"什么+VP"式。出现在这些句式中的"什么"可以看作是感叹句的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疑问代词 现代汉语感叹句 指称用法
下载PDF
论人名的非指称用法及其翻译技巧
2
作者 朱秋娟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10年第9期128-130,共3页
人名不仅是一种具有识别功能的符号系统,而且还反映了社会风貌和大众心理,特别是它的非指称用法更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其丰富的语用内涵使语言生动形象,耐人寻味。在翻译的过程中,只有采用多种翻译技巧,如意译、注解补充、增译等才能... 人名不仅是一种具有识别功能的符号系统,而且还反映了社会风貌和大众心理,特别是它的非指称用法更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其丰富的语用内涵使语言生动形象,耐人寻味。在翻译的过程中,只有采用多种翻译技巧,如意译、注解补充、增译等才能达到原语与译语的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名 指称用法 翻译 技巧
下载PDF
英语现在时非现在时间指称用法的认知研究述评 被引量:2
3
作者 江桂英 李恒 《外语与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0-13,共4页
传统英语语法对动词现在时的非现在时间指称用法缺乏足够的理据性解释,容易造成对时态用法的误解和语法教学的困难。本文阐述了Langacker的认知语法、Fauconnier的心理空间理论和源于Lakoff概念隐喻的时间-空间距离隐喻观对其形成机制... 传统英语语法对动词现在时的非现在时间指称用法缺乏足够的理据性解释,容易造成对时态用法的误解和语法教学的困难。本文阐述了Langacker的认知语法、Fauconnier的心理空间理论和源于Lakoff概念隐喻的时间-空间距离隐喻观对其形成机制做出的认知解释,并逐一做了述评,认为上述三种理论对该问题的论述角度虽然不同,但都具有较强的解释力。这三种理论均认为语法是对认知机制的描写,符合认知语言学的“体验性”特征。尽管它们存在各自的不足和缺陷,但却能起到互补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在时 非时间指称用法 认知语 时间-空间隐喻 心理空间
原文传递
唐奈兰对限定摹状词指称性用法和归属性用法的区分
4
作者 孙志慧 《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年第1期73-75,共3页
为了弥补罗素和斯特劳森的限定摹状词的理论的缺陷,唐奈兰提出限定摹状词同时具有两种用法:指称性用法和归属性用法,并根据是否考虑语境,说话人的意图等语用因素对这两种用法做了区分,为语用学的出现作了铺垫。
关键词 限定摹状词 指称用法 归属性用法 语境
下载PDF
克里普克与唐奈兰关于限定摹状词用法之争探析 被引量:1
5
作者 王建芳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27-31,共5页
解读和分析克里普克与唐奈兰有关限定摹状词用法之争涉及三个焦点问题,分别是:(1)克里普克与唐奈兰各自对限定摹状词用法的分析是否假设语义歧义?(2)克里普克对限定摹状词用法的分析是否可以涵盖唐奈兰的归属性、指称性用法?(3)限定摹... 解读和分析克里普克与唐奈兰有关限定摹状词用法之争涉及三个焦点问题,分别是:(1)克里普克与唐奈兰各自对限定摹状词用法的分析是否假设语义歧义?(2)克里普克对限定摹状词用法的分析是否可以涵盖唐奈兰的归属性、指称性用法?(3)限定摹状词的指称性用法是否类似专名?通过对这三个问题的分析不难看出,克里普克和唐奈兰虽然在限定摹状词用法上持不同观点,但其间并不真正存在对立或矛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称用法 归属性用法 语义所指 说话者所指
下载PDF
如何通过语言分析的方法来消解“盖蒂尔问题”?
6
作者 徐英瑾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5期58-69,共12页
根据美国哲学家盖蒂尔对于柏拉图哲学的解读,在西方哲学史上,"知识"主要是被定义为"得到证成的真信念"的。这也可以被称为关于"知识"的"证—真—信"标准。但盖蒂尔却认为这样的标准无法准确定... 根据美国哲学家盖蒂尔对于柏拉图哲学的解读,在西方哲学史上,"知识"主要是被定义为"得到证成的真信念"的。这也可以被称为关于"知识"的"证—真—信"标准。但盖蒂尔却认为这样的标准无法准确定义"知识"的本质。他的反驳方式是:我们不妨构建出一些特别的场景,以使得目标信念符合关于"知识"的"证—真—信"标准——但我们的直觉却又会使得我们发现:这些信念并不是真正的知识。笔者则认为盖蒂尔的论证的基本预设就错了,因为他所给出的那些案例所涉及的"目标信念"其实都不符合"证—真—信"标准,因此与基于"证—真—信"标准的"知识"定义无关。这也就是说,尽管盖蒂尔的论证引发了后世知识论学界对于此问题的大量研究,他的论证本身却是在无的放矢。而要对盖蒂尔案例中的目标信念的真正地位进行澄清,研究者就不能仅仅在知识论的范围内获取学术资源,而要大胆地运用语言哲学的方法(包含理想语言学派所推崇的逻辑分析方法与日常语言学所推崇的语用学方法)来重新检讨盖蒂尔问题。在这种检讨过程中,甚至认知心理学的某些资源,也会产生裨益。换言之,由于任何的知识指派活动都必须预设语言与心理的界面的存在,因此,任何严肃的知识论讨论,也都必须先经受语言哲学与认知科学哲学的洗礼,才能继续前行。从这个意义上说,肇始于盖蒂尔的西方战后知识论研究,需要一场方法论上的革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盖蒂尔问题 可证实性 归属性用法 指称用法 捷思
下载PDF
辞格分类的“原型范畴化”思考 被引量:3
7
作者 胡习之 《修辞学习》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60-61,共2页
关键词 范畴化理论 修辞学 原型范畴 指称用法
下载PDF
评唐奈兰对罗素和斯特劳森摹状词理论的批评 被引量:5
8
作者 陈晓平 赵亮英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22-27,159,共6页
唐奈兰指出,相对于不同的语境,同一个限定摹状词的功能可以区分为指称性用法和归属性用法,罗素和斯特劳森的摹状词理论没有充分考虑语境因素,因而忽略了对摹状词用法的区分。我们基本同意唐奈兰对罗素理论的批评,但认为唐奈兰对斯特劳... 唐奈兰指出,相对于不同的语境,同一个限定摹状词的功能可以区分为指称性用法和归属性用法,罗素和斯特劳森的摹状词理论没有充分考虑语境因素,因而忽略了对摹状词用法的区分。我们基本同意唐奈兰对罗素理论的批评,但认为唐奈兰对斯特劳森理论的批评是不适当的,有严重的曲解。斯特劳森先于唐奈兰提出指称性用法和归属性用法的区分,并据此指出罗素理论脱离语境的缺陷。唐奈兰的理论并未超出斯特劳森的理论框架,其主要贡献在于对摹状词的指称性用法及其语境作了更为细致的研究,使之与归属性用法的区别更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摹状词 专名 语境 归属性用法 指称用法
下载PDF
克里普克对名称摹状词理论的批判
9
作者 龙小平 邓生庆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9年第10期91-95,100,共6页
克里普克为了批判弗雷格和罗素的名称摹状词理论提出了三类论证,即模态论证、认识论的论证和语义的论证。一些人认为,唐纳兰关于限定摹状词的两种用法,即归属性用法和指称性用法的观点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避免克里普克的语义的论证和模态... 克里普克为了批判弗雷格和罗素的名称摹状词理论提出了三类论证,即模态论证、认识论的论证和语义的论证。一些人认为,唐纳兰关于限定摹状词的两种用法,即归属性用法和指称性用法的观点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避免克里普克的语义的论证和模态论证。其实,限定摹状词的两种用法的区分是不可能挽救名称摹状词理论的,克里普克的论证是站得住脚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里普克 名称摹状词理论 限定摹状词 归属性用法指称用法
下载PDF
驳“不存在限定摹状词的真正指称性用法”
10
作者 王建芳 《自然辩证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2-28,共7页
立足其所提出的前指参照用法,挪威学者阿斯海姆近年对限定摹状词的指称性用法提出了挑战,断言不存在限定摹状词的真正指称用法。事实上,阿斯海姆对限定摹状词用法的分析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对实质性指称用法的分析存在着不清晰性... 立足其所提出的前指参照用法,挪威学者阿斯海姆近年对限定摹状词的指称性用法提出了挑战,断言不存在限定摹状词的真正指称用法。事实上,阿斯海姆对限定摹状词用法的分析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对实质性指称用法的分析存在着不清晰性和不彻底性;其立足塞尔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思想,对限定摹状词的指称性用法的反驳不充分;将归属性用法与罗素对限定摹状词的分析相对应的做法也是错误的。究其实,限定摹状词的前指参照用法与指称性用法、归属性用法只不过是不同视角的解读,其间并不存在实质性冲突或矛盾,前指参照用法并不如阿斯海姆所认为的那样,可以替代或否定指称性用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限定摹状词 前指参照用法 指称用法 归属性用法
原文传递
流行语“打工人”探析
11
作者 杨丽慧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第1期50-53,共4页
流行语"打工人"作为近期广为流传、使用频率颇高的网络语言,在网络传播的过程中,从一个带有娱乐性质的指称词语变成工薪阶层酝酿已久的一次集体情绪宣泄的特殊表达,其流行的背后有着深层次的原因。从"打工人"的指... 流行语"打工人"作为近期广为流传、使用频率颇高的网络语言,在网络传播的过程中,从一个带有娱乐性质的指称词语变成工薪阶层酝酿已久的一次集体情绪宣泄的特殊表达,其流行的背后有着深层次的原因。从"打工人"的指称用法、结构分析以及流行原因等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流行语 “打工人” 指称用法 结构分析
下载PDF
试析唐纳兰的限定摹状词理论 被引量:4
12
作者 邹渝 《自然辩证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5-38,共4页
唐纳兰关于限定摹状词区分为归属性用法和指称性用法的观点基本合理,但他对罗素和斯特劳森的摹状词指称理论的批评有失偏颇,因为罗素主要是从语义学的角度谈论摹状词的指称,斯特劳森则首次区分了语词的指称性使用和归属性使用,指出了从... 唐纳兰关于限定摹状词区分为归属性用法和指称性用法的观点基本合理,但他对罗素和斯特劳森的摹状词指称理论的批评有失偏颇,因为罗素主要是从语义学的角度谈论摹状词的指称,斯特劳森则首次区分了语词的指称性使用和归属性使用,指出了从语用学层面研究语词的新思路。唐纳兰关于限定摹状词的两种用法的观点,实际上是对罗素和斯特劳森观点的发展,特别是对斯特劳森的工作的进一步深化和发展。他是在罗素和斯特劳森的基础上提出了更为丰富的摹状词指称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限定摹状词 指称用法 归属性用法
下载PDF
唐奈兰限定摹状词解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巴丽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1期14-15,46,共3页
为了便于理解限定摹状词真正的指称作用,唐奈兰根据限定摹状词在使用功能上的两重性,从而将限定摹状词归结为具有归属性用法与指称性用法的观点,来批驳罗素及斯特劳森关于限定摹状词方面的相关著述。基于这两种用法,唐奈兰就罗素关于限... 为了便于理解限定摹状词真正的指称作用,唐奈兰根据限定摹状词在使用功能上的两重性,从而将限定摹状词归结为具有归属性用法与指称性用法的观点,来批驳罗素及斯特劳森关于限定摹状词方面的相关著述。基于这两种用法,唐奈兰就罗素关于限定摹状词这种用法常常带有"某个东西适合那个摹状词"这样一种预设或蕴涵的理论,指出如果限定摹状词确实具有指称作用的话,它就会发挥这种指称作用;但是否明确尚未界定清楚,因而,唐奈兰试图对限定摹状词是否具有指称作用进行区分,同时,明确指出罗素和斯特劳森的观点是错误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限定摹状词 指称用法 归属性用法
下载PDF
有定摹状词属性用法及其相关的语言学问题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家骅 《外语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5-21,共7页
有定摹状词的属性用法是无指用法,与指称用法(有指用法)构成对立关系。属性用法/指称用法的对立与涉名解读/涉实解读、命题态度主体/言语主体对立有密切的关系。俄罗斯当代语言学在两个方面丰富和发展了源于西方语言哲学的有定摹状词属... 有定摹状词的属性用法是无指用法,与指称用法(有指用法)构成对立关系。属性用法/指称用法的对立与涉名解读/涉实解读、命题态度主体/言语主体对立有密切的关系。俄罗斯当代语言学在两个方面丰富和发展了源于西方语言哲学的有定摹状词属性用法理论:(1)为了正确解读命题态度谓词从句语义,须明确的不仅是名词短语的指称主体是命题态度主体还是言语主体,而且还有指称主体/称名主体、命题态度主体/言语主体的多种错综组合关系;(2)即使在交际双方对所指客体已知的语境中,有定摹状词仍可保留属性用法的一些特点。属性用法的关键是名项与谓词之间语义上的协调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摹状词 指称 属性用法 指称用法 涉名解读 涉实解读
原文传递
指称与摹状词:基思·唐奈兰视角 被引量:3
15
作者 李蓓岚 郭继荣 《外语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8-21,共4页
自罗素的《论指称》发表以来,研究限定摹状词理论成为语言哲学一个经久不衰的话题。基思·唐奈兰也发表《指称与限定摹状词》一文,就摹状词提出独到见解。细读与分析该文及相关文献之后发现,唐奈兰的工作实质上丰富并发展指称与摹... 自罗素的《论指称》发表以来,研究限定摹状词理论成为语言哲学一个经久不衰的话题。基思·唐奈兰也发表《指称与限定摹状词》一文,就摹状词提出独到见解。细读与分析该文及相关文献之后发现,唐奈兰的工作实质上丰富并发展指称与摹状词理论,深化语义与语用、人工语言与日常语言之争,使这一语言哲学永久辩题的深入具有更为广博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称 限定摹状词 唐奈兰 归属性用法 指称用法
原文传递
西方特称描述语研究的学派之争:观点、分歧与趋势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娟 陈新仁 《外语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7,共7页
特称描述语(也称限定摹状词)是语言哲学及语言学研究中长盛不衰的话题,也一直是语言哲学理论和语言学理论的试金石。本研究简要回顾特称描述语的哲学渊源,通过重点梳理其属性/指称用法及相应的语义—语用界面问题的争论,从研究语义特征... 特称描述语(也称限定摹状词)是语言哲学及语言学研究中长盛不衰的话题,也一直是语言哲学理论和语言学理论的试金石。本研究简要回顾特称描述语的哲学渊源,通过重点梳理其属性/指称用法及相应的语义—语用界面问题的争论,从研究语义特征、语境作用和理解机制3个方面,剖析Russell,Strawson和Donnellan等不同哲学流派的西方哲学家、语言学家及其追随者们分析特称描述语的异同,从而彰显特称描述语研究所经历的从纯语义研究到语义—语用结合的界面研究的转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称描述语 属性用法 指称用法 语义—语用界面
原文传递
论国外限定摹状词理论的发展历程——从严格区分语言、心灵与世界的角度看 被引量:2
17
作者 冯立荣 《自然辩证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29-34,共6页
自罗素起,限定摹状词就成为逻辑哲学、语言哲学以及心灵哲学的核心话题。迄今为止,国外学界相关研究已经历时一个多世纪,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文章以限定摹状词理论发展过程中问题域的转换为基本标准,把整个发展历史截成"确立&qu... 自罗素起,限定摹状词就成为逻辑哲学、语言哲学以及心灵哲学的核心话题。迄今为止,国外学界相关研究已经历时一个多世纪,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文章以限定摹状词理论发展过程中问题域的转换为基本标准,把整个发展历史截成"确立"、"反驳"与"澄清"三个阶段,并在严格界划"语言"、"心灵"与"世界"三重区分的前提下,通过"限定摹状概念"理论的提出,对前述成果的成就与不足进行批判性考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限定摹状词 指称用法 指称 限定摹状概念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