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武术挖整运动的时代反思——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视角 被引量:9
1
作者 徐永峰 牛爱军 陈星潭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48-51,共4页
武术挖掘整理运动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积累了经验,提供了有益借鉴。挖整运动注重静态保护,忽视了武术活态文化的特征,忽略了传承人的作用,提示着要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加强这方面的工作。
关键词 挖整运动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活态文化 传承人
下载PDF
武术挖整思变 被引量:22
2
作者 马廉祯 《体育文化导刊》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61-62,共2页
一 上世纪80年代中期,中国武术界进行了一次全国性的武术挖掘整理活动,时称"武术挖整",简称"挖整".这是新中国成立后对民间武术进行的最大规模的彻查和整理,因为发生在十年浩劫结束不久,挖整明确具有抢救武术遗产... 一 上世纪80年代中期,中国武术界进行了一次全国性的武术挖掘整理活动,时称"武术挖整",简称"挖整".这是新中国成立后对民间武术进行的最大规模的彻查和整理,因为发生在十年浩劫结束不久,挖整明确具有抢救武术遗产的目的.这项工作得到了当时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的高度重视,也为国人和全世界的华人所瞩目,一时搞得轰轰烈烈,有声有色,令所有热爱武术和关心武术的人们大受鼓舞,可谓不胜翘企之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术 挖整工作 人文精神 社会价值 民族文化
下载PDF
对20世纪80年代武术“挖整”工作的反思 被引量:1
3
作者 陈连朋 王岗 《体育研究与教育》 2014年第2期69-71,共3页
通过分析,认为20世纪80年代的武术挖掘整理工作(简称"挖整")成果并没有达到预期目标为传统武术的发掘、保护与传承提供现实的功效。首先,没有选择性地对当年的成果进行"解束",让其成为一种"活态文化";其... 通过分析,认为20世纪80年代的武术挖掘整理工作(简称"挖整")成果并没有达到预期目标为传统武术的发掘、保护与传承提供现实的功效。首先,没有选择性地对当年的成果进行"解束",让其成为一种"活态文化";其次,没有发挥专业体育院校的优势,使其形成与政府职能部门的联动,从而以点带面实现对武术的深入挖整;最后,应该在保护武术文化资源的基础上,形成文化成果进而实现传统武术的持续传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术 挖整 反思
下载PDF
论太极拳非物质文化遗产挖整的分层研究
4
作者 李建威 《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年第5期186-187,共2页
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历史长河中一路走来的太极拳,不断地成为世人了解中国文化的窗口。然而,太极拳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许多优秀的拳种由于历史和社会的原因,曾经遭受着灭顶之灾。如此优秀的文化大餐若是沉默大海,实在令国人惋惜... 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历史长河中一路走来的太极拳,不断地成为世人了解中国文化的窗口。然而,太极拳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许多优秀的拳种由于历史和社会的原因,曾经遭受着灭顶之灾。如此优秀的文化大餐若是沉默大海,实在令国人惋惜。针对这种现状,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分析法等,从文化学、历史学的角度审视。分析认为,太极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挖整,必须从横向分层中进行把握,使太极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按其自身的规律发展,确保太极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效保护和传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极拳 非物质文化遗产 挖整 分层
下载PDF
湖北省地方拳种“太乙金刚拳”挖整与传承实践
5
作者 胡少辉 贾海如 《中华武术(研究)》 2014年第6期35-38,34,共5页
本文主要通过文献资料法、田野调查法、逻辑分析法对太乙金刚拳进行初步挖掘与整理,并对太乙金刚拳在高校传承过程进行梳理研究。
关键词 太乙金刚拳 地方拳种 挖整 传承
原文传递
问:罗汉竹怎样栽培?
6
作者 王能友 《中国花卉园艺》 2002年第20期47-47,共1页
关键词 栽培技术 起苗 日常养护 罗汉竹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