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流体势分析在埕岛油田注水开发中的挖潜实践
1
作者 陆友明 李岩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08年第16期72-72,共1页
埕岛油田馆陶组油藏在注水开发过程中,由于注水滞后方案2~3年且初期采用温和注水技术政策,地层压降达到3.5MPa,为恢复地层能量同时又防止水窜导致油井"暴性"水淹,在整体提注过程中利用流体势原理通过注采调配、注采比优化调... 埕岛油田馆陶组油藏在注水开发过程中,由于注水滞后方案2~3年且初期采用温和注水技术政策,地层压降达到3.5MPa,为恢复地层能量同时又防止水窜导致油井"暴性"水淹,在整体提注过程中利用流体势原理通过注采调配、注采比优化调整等手段改变地下流体的流动趋势和流动方向,提高了驱替流体波及系数,提高了采收率,三年累增油14.06万吨,为注水开发油藏的控水稳油挖潜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势分析 馆陶组 注水开发 挖潜实践 埕岛油田
下载PDF
渤海SZ油田非主力油层构型解剖及挖潜实践 被引量:3
2
作者 田博 刘宗宾 +2 位作者 刘超 贾晓飞 王颍超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9-35,共7页
渤海SZ油田逐渐进入高含水期,为了进一步提高非主力油层的动用程度,在三角洲相储层构型理论指导下,应用新钻井岩心、水淹等资料,对油田开展精细解剖,明确了构型要素的空间接触关系,提出一种基于构型表征的注采连通程度定量分类方法。结... 渤海SZ油田逐渐进入高含水期,为了进一步提高非主力油层的动用程度,在三角洲相储层构型理论指导下,应用新钻井岩心、水淹等资料,对油田开展精细解剖,明确了构型要素的空间接触关系,提出一种基于构型表征的注采连通程度定量分类方法。结果表明,SZ油田非主力油层以三角洲前缘坝缘微相为主,平面构型单元注采接触关系及层间相带干扰是导致其剩余油富集的主要因素。按照非主力油层的剩余油分布类型,采用"水平井开发动用、注采主流线小井距加密"等海上特色挖潜技术,可有效改善非主力油层的开发效果,为老油田的稳产、增产提供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剩余油 非主力油层 控制因素 挖潜实践 构型解剖
下载PDF
大庆油田河流相储层精细描述技术发展及应用 被引量:17
3
作者 何宇航 宋保全 白振强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63-69,共7页
大庆喇萨杏油田特高含水期开发阶段,剩余油呈现出“高度分散、局部富集”的分布格局,剩余地质储量仍主要分布在河流相储层中。为寻找和挖掘厚油层剩余油,开展了密井网条件下的河流相储层精细描述技术研究,从平面宏观砂体分布到储层... 大庆喇萨杏油田特高含水期开发阶段,剩余油呈现出“高度分散、局部富集”的分布格局,剩余地质储量仍主要分布在河流相储层中。为寻找和挖掘厚油层剩余油,开展了密井网条件下的河流相储层精细描述技术研究,从平面宏观砂体分布到储层内部建筑结构,从二维定性微相模式预测到三维定量夹层建模表征,对储层的认识程度逐步加深。近年来在河流相储层非均质性表征研究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形成了曲流型河道砂体分层次描述技术,发展了顺直型河道砂体模式组合预测表征技术,搞清了控制剩余油分布的主要因素,并且在水平井挖潜、注采系统调整开发实践中见到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井网 曲流型砂体 顺直型砂体 河道砂体 非均质性 剩余油 挖潜实践
下载PDF
河流相储层单砂体识别与应用 被引量:15
4
作者 唐金荣 何宇航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68-72,共5页
为了寻找和挖掘厚油层河道砂体剩余潜力,针对控制剩余油的主要地质因素开展了河流相储层成因单砂体精细识别方法研究,形成了曲流河点坝砂体、辫状河心滩坝等主要成因单砂体密井网精细刻画技术,加深了河流相储层平面及层内非均质特征... 为了寻找和挖掘厚油层河道砂体剩余潜力,针对控制剩余油的主要地质因素开展了河流相储层成因单砂体精细识别方法研究,形成了曲流河点坝砂体、辫状河心滩坝等主要成因单砂体密井网精细刻画技术,加深了河流相储层平面及层内非均质特征的认识程度,搞清了控制剩余油分布的主要因素。河流相储层单砂体精细识别方法在水平井挖潜、措施调整开发实践中起到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井网 曲流点坝砂体 辫状河心滩坝砂体 非均质性 剩余油 挖潜实践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