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苏丹Main Unity区块剩余油分布规律及挖潜策略 被引量:5
1
作者 刘洋 沈平平 +1 位作者 刘春泽 罗旋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9-42,共4页
为了进一步提高研究区水驱采收率,应用Eclipse数值模拟软件,系统地研究了油藏中剩余油的空间分布。结果表明,在不同开发阶段油藏剩余油分布受不同因素的控制,在弹性开发阶段,油藏剩余油主要受储层物性的差异性所控制;在注水开发阶段,储... 为了进一步提高研究区水驱采收率,应用Eclipse数值模拟软件,系统地研究了油藏中剩余油的空间分布。结果表明,在不同开发阶段油藏剩余油分布受不同因素的控制,在弹性开发阶段,油藏剩余油主要受储层物性的差异性所控制;在注水开发阶段,储层非均质分布以及井网方式对剩余油分布起到较大的控制作用,该区块目前的剩余油主要分布于渗透率较低的区域、注采井网不完善的油层或油层中的不完善区、注水井非主流线区域。通过井网局部加密、层系调整、注水保持压力可以有效地改善Main Unity油藏的开发效果,但对Main Ghazal这类具有良好物性,连通性好,而且面积不太大的断块油藏,边缘注水开发方式比含油区内部注水开发方式更为优越。提出Main Unity油藏下一步开发调整的优化方案,与现有井网相比可提高采收率4.7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剩余油 开发阶段 分布规律 优选 挖潜策略
下载PDF
王集油田剩余油分布规律及挖潜策略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李云 王小卉 +2 位作者 靳水生 柴素云 王素青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294-296,309,共4页
王集油田为复杂断块油藏,受断块构造格局制约,注采井网完善程度低,并且储层非均质性严重,开发过程中平面调整难度大,致使王集油田处于低水驱控制程度、低采出程度、低采液速度、低采油速度。为改善开发效果,进行了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 王集油田为复杂断块油藏,受断块构造格局制约,注采井网完善程度低,并且储层非均质性严重,开发过程中平面调整难度大,致使王集油田处于低水驱控制程度、低采出程度、低采液速度、低采油速度。为改善开发效果,进行了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剩余油挖潜策略,取得了较好的开发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断块油藏 剩余油分布规律 挖潜策略 实施效果
下载PDF
AF窄条状边底水油藏剩余油分布及挖潜策略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罗钰涵 唐华 《内蒙古石油化工》 CAS 2009年第2期103-105,共3页
AF油田是典型的窄条状边底水油藏,目前由于高含水及套损影响,油田处于低产、低效状态,开发调整难度大,剩余油分布复杂。老油田开发后期调整的基础和核心是弄清剩余油分布状况,借鉴他人经验并结合自身油田实际形成一套适合同类油藏的剩... AF油田是典型的窄条状边底水油藏,目前由于高含水及套损影响,油田处于低产、低效状态,开发调整难度大,剩余油分布复杂。老油田开发后期调整的基础和核心是弄清剩余油分布状况,借鉴他人经验并结合自身油田实际形成一套适合同类油藏的剩余油研究方法,即从影响剩余油分布的主要因素分析入手,以新老井测井资料、地质资料及生产动态资料为基础,油藏动态分析和数值模拟为手段进行对比研究,描述剩余油在平面及纵向上的分布,总体上遵循由点及面,再综合评价的过程。最后根据构造和剩余油分布的特点进行调整策略研究,为同类老油田的开采和调整提供思路和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窄条状 边底水 剩余油分布 注水可行性 挖潜策略
下载PDF
稠油油田高含水期剩余油分布规律及挖潜策略——以渤海SZ油田为例 被引量:31
4
作者 胡治华 杨庆红 +3 位作者 申春生 刘宗宾 刘英宪 张俊 《断块油气田》 CAS 2013年第6期748-751,共4页
渤海稠油油田高含水期剩余油分布十分复杂。为了进一步提高其采收率,以沉积学和渗流力学理论为指导,在精细地质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新钻井水淹测井解释成果、密闭取心、生产动态等资料,对渤海SZ稠油油田水淹特征和剩余油分布规律进行了深... 渤海稠油油田高含水期剩余油分布十分复杂。为了进一步提高其采收率,以沉积学和渗流力学理论为指导,在精细地质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新钻井水淹测井解释成果、密闭取心、生产动态等资料,对渤海SZ稠油油田水淹特征和剩余油分布规律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调整井挖潜策略。研究认为,研究区不同韵律类型砂体水淹特征差异大。反韵律渗透率级差小于5时,主要受重力作用影响,砂体中下部水淹较严重;级差大于5时,主要受物性影响,呈现中上部水淹;对于正韵律以及均质韵律来说,砂体的纵向水淹特征主要受重力和物性的共同影响,中下部水淹。目前油田剩余油主要分布在油井间滞留区、封闭断层两侧及渗透率级差较小的厚油层顶部,通过定向井井间加密、水平井分层挖潜策略来提高油田采收率,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含水期 水淹特征 剩余油分布规律 挖潜策略 SZ稠油油田
下载PDF
渤海SZ油田剩余油控制因素及挖潜策略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田博 李云鹏 +2 位作者 贾晓飞 张雪芳 张瑞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28-36,共9页
渤海SZ油田经首次加密调整后开发效果大幅提高,但随着油田逐渐进入高含水阶段,剩余油分布日趋复杂,进一步调整和挖潜的难度增大,需要探索新的技术手段和开发策略以实现油田的可持续开发。针对此现状,在三角洲相储层构型理论的指导下,综... 渤海SZ油田经首次加密调整后开发效果大幅提高,但随着油田逐渐进入高含水阶段,剩余油分布日趋复杂,进一步调整和挖潜的难度增大,需要探索新的技术手段和开发策略以实现油田的可持续开发。针对此现状,在三角洲相储层构型理论的指导下,综合利用岩芯、地震、测井等资料,详细刻画了单一成因砂体在垂向及平面的接触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储层构型对油水运动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油田进入高含水期后,层间相带干扰、层内夹层及平面构型单元接触关系是控制剩余油分布的主要因素。为了进一步提高油田开发效果,提出了基于构型单元的层间水平井挖潜策略、基于构型单元的层内水平井挖潜策略、基于构型单元的平面小井距加密策略等,构建了一套海上三角洲相油田综合调整后的剩余油挖潜技术方法,并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含水期 储层构型 剩余油 控制因素 挖潜策略
下载PDF
底水油藏水平井层内干扰定量表征及挖潜策略 被引量:6
6
作者 何逸凡 石洪福 +1 位作者 张吉磊 谢丽沙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85-89,共5页
运用基于标准井的水驱曲线类比法定性评价了水平段动用不均程度,在此基础上,利用渗流理论及动态数据,建立底水油藏水平井高含水期储量动用程度的计算方法,定量分析水平井高含水期储量动用程度,达到了定量评价层内干扰的目的,进一步利用... 运用基于标准井的水驱曲线类比法定性评价了水平段动用不均程度,在此基础上,利用渗流理论及动态数据,建立底水油藏水平井高含水期储量动用程度的计算方法,定量分析水平井高含水期储量动用程度,达到了定量评价层内干扰的目的,进一步利用数值模拟和过路井的水淹结果证实了方法的可靠性。计算了Q油田实际水平井的高含水期储量动用程度,指导了3口井的增产措施及1口调整井的设计方案,3 a来累计增油超过8.0×10~3m^3。该研究具有一定的矿场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水油藏 水平井 层内干扰 定量表征 挖潜策略
下载PDF
渤海特高含水期油田剩余油分布规律及挖潜策略 被引量:15
7
作者 金宝强 舒晓 邓猛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5期6033-6040,共8页
油田进入特高含水期后,受储层韵律性、平面非均质性、断层边界及纵向夹层等影响,油层水淹规律及剩余油分布十分复杂。为进一步提高油田采收率,结合新钻井水淹层测井解释成果、密闭取心、生产动态及油藏数值模拟等资料,对渤海Q油田水淹... 油田进入特高含水期后,受储层韵律性、平面非均质性、断层边界及纵向夹层等影响,油层水淹规律及剩余油分布十分复杂。为进一步提高油田采收率,结合新钻井水淹层测井解释成果、密闭取心、生产动态及油藏数值模拟等资料,对渤海Q油田水淹特征和剩余油分布规律进行深入研究,并提出相应的调整井挖潜策略。认为油层底部、井点附近及边水油藏注采主流线水淹严重,油层中上部、井间区域、遮挡带附近和底水油藏边部水淹较弱或未水淹,纵向上井间区域水淹层占比为8%~65%,平面上生产井有效动用半径为70~150 m。提出利用水平井进行井间加密、边部完善井网、垂向穿夹层动用屋檐油及井网调整等挖潜策略。结果表明:利用水平井挖潜特高含水期剩余油,可有效改善开发效果,提高油田采收率,并为海上类似油田的调整挖潜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高含水期 渤海Q油田 水淹特征 剩余油分布规律 挖潜策略
下载PDF
基于储层构型的剩余油精细表征方法及挖潜策略--以渤海L油田东营组东二下亚段油层为例 被引量:6
8
作者 郑彬 廖新武 +3 位作者 刘宗宾 刘玉娟 张静 闫志明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CAS 2021年第5期36-42,共7页
渤海L油田从投入开发,经历了内部加密、变井网、转流线等多轮次调整,平面剩余油分布零散,纵向水淹规律异常复杂,剩余油挖潜难度大。综合应用岩心、测井、地震、生产动态等资料,对厚层油藏储层进行精细刻画,指导剩余油精细表征和挖潜。... 渤海L油田从投入开发,经历了内部加密、变井网、转流线等多轮次调整,平面剩余油分布零散,纵向水淹规律异常复杂,剩余油挖潜难度大。综合应用岩心、测井、地震、生产动态等资料,对厚层油藏储层进行精细刻画,指导剩余油精细表征和挖潜。研究发现,该油田单砂体平面以对接式为主,纵向叠置以切叠式为主,南部垂向加积型朵叶体剩余油富集在断层附近、潜山围区、砂体沉积边部,可部署定向井挖潜,中部前积型朵叶体剩余油富集在厚砂体顶部及薄夹层下部,可部署水平井挖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厚层油藏 储层构型 剩余油 表征 挖潜策略
下载PDF
剩余油分布特征及挖潜策略
9
作者 邵洪志 《化工管理》 2017年第24期6-6,共1页
针对现在油田含水率过高,剩余油整体高度分散、局部相对富集的特点。本文通过对剩余油宏观及微观的描述和分析,不同影响因素下形成的剩余油,制定出相对应的挖潜策略。从而提高驱油效率和原油采收率。
关键词 油田 剩余油 分布特征 挖潜策略 采收率
下载PDF
海上油田特高含水期剩余油富集规律与挖潜策略研究
10
作者 常涛 黄磊 +2 位作者 卢美月 孙藏军 周立业 《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CAS 2022年第2期25-30,58,共7页
对比陆地油田,海上油田生产井数少、井控储量高,导致剩余油既有共同性,也有复杂性和差异性。同时它区别于陆地油田的持续性调整,导致高度分散程度存在明显差别。因此,需要开展针对性的相关研究。经过海上油田开发特点、各个开发阶段、... 对比陆地油田,海上油田生产井数少、井控储量高,导致剩余油既有共同性,也有复杂性和差异性。同时它区别于陆地油田的持续性调整,导致高度分散程度存在明显差别。因此,需要开展针对性的相关研究。经过海上油田开发特点、各个开发阶段、油藏渗流过程的研究,提出特高含水期的剩余油主要有三类,即整体富集型剩余油、局部富集型剩余油、整体分散型剩余油。在全面分析各类剩余油富集机理的基础上,提出不同的动用策略,主要包括重构新井网、调整现井网等措施。调整不同挖潜措施的占比,完成剩余油富集差异下的挖潜策略。通过油田开发特点、地下油藏渗流的宏观研究与具体挖潜措施结合,明确特高含水期海上油田的系统性工作,对油田开发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油田 特高含水期 剩余油 挖潜策略 开发特点
下载PDF
海上礁灰岩油田水驱剩余油分布规律及精准挖潜新策略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平 《化工管理》 2022年第12期165-168,共4页
L油田为南海珠江口盆地大型生物礁灰岩稠油底水油田,由于储层发育裂缝,非均质性强,储层精细描述难度大,导致后期挖潜困难。针对目前油田生产中出现井间调整井钻遇储层含油性好,而投产后开采效果差异大、80 m处储层未动用等问题,结合密... L油田为南海珠江口盆地大型生物礁灰岩稠油底水油田,由于储层发育裂缝,非均质性强,储层精细描述难度大,导致后期挖潜困难。针对目前油田生产中出现井间调整井钻遇储层含油性好,而投产后开采效果差异大、80 m处储层未动用等问题,结合密闭取心资料,以生产动态为导向,根据基质和裂缝双孔介质渗流理论,建立理论的双孔介质油藏数值模型开展剩余油分布和挖潜策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由于储层发育裂缝且原油稠,底水沿着裂缝系统快速锥进井底,裂缝系统水淹,而基质系统近井地带得到动用,井间基本未动用,从而总体上形成“基质系统富集剩余油,裂缝系统已网状水淹”的分布规律;进一步研究发现,不同于常规以寻找剩余油为主的思路,礁灰岩油藏应该遵循“精准挖潜开采效果好的区域”的策略,该创新性策略在L油田取得了很好的应用效果,从而对未来改善类似礁灰岩油田挖潜效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缝 双孔介质 剩余油分布规律 网状水淹 精准挖潜策略
下载PDF
孔隙型碳酸盐岩油藏高含水期剩余油挖潜对策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廉培庆 李琳琳 段太忠 《中国科技论文》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61-65,84,共6页
以国外某孔隙型碳酸盐岩油藏为例,开展孔隙型碳酸盐岩油藏在高含水期提高采收率方法的研究。首先分析储层内部的非均质性,精确描述隔夹层,建立精细地质模型。其次,通过流线模拟方法研究水线分布规律,弄清开发中存在的主要矛盾。最后,对... 以国外某孔隙型碳酸盐岩油藏为例,开展孔隙型碳酸盐岩油藏在高含水期提高采收率方法的研究。首先分析储层内部的非均质性,精确描述隔夹层,建立精细地质模型。其次,通过流线模拟方法研究水线分布规律,弄清开发中存在的主要矛盾。最后,对剩余油分布规律进行总结,分析影响剩余油分布的主控因素,针对不同剩余油提出了相应的挖潜策略。通过对该孔隙型碳酸盐岩油藏开发方案的优化,使得最终采收率提高了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与天然气能源 孔隙型碳酸盐岩 高含水期 剩余油 挖潜策略
下载PDF
强边水油藏双高阶段剩余油分布研究与挖潜 被引量:2
13
作者 罗宪波 刘斌 +2 位作者 康凯 张雷 赵秀娟 《天然气与石油》 2022年第4期108-113,共6页
C油田开发37 a后,采出程度40%,综合含水率90%,稳产难度极大。为针对性地制定挖潜措施保障油田高效开发,开展了基于C油田地质油藏特征的三维可视化物理模型实验和油藏数值模拟研究,二者相互验证。对剩余油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分析研究的... C油田开发37 a后,采出程度40%,综合含水率90%,稳产难度极大。为针对性地制定挖潜措施保障油田高效开发,开展了基于C油田地质油藏特征的三维可视化物理模型实验和油藏数值模拟研究,二者相互验证。对剩余油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分析研究的结果表明:边水主要沿储层底部推进,经过长时间驱替后,油藏类型由边水油藏逐渐转变为次生底水油藏,生产井井点处水锥严重,在井间及储层顶部剩余油富集;渗透率级差越大、地层倾角越小、原油黏度越高,水锥现象越明显。根据研究成果,在C油田实施了定向井井间水平井加密调整工作,取得较好挖潜效果,研究成果对于类似油田双高阶段剩余油挖潜具有较好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边水油藏 剩余油 三维物理模拟 数值模拟 挖潜策略
下载PDF
气顶强边水油藏气顶区剩余油分布与挖潜——以渤海埕北油田为例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斌 康凯 +2 位作者 张雷 万芬 曲炳昌 《复杂油气藏》 2022年第4期58-64,共7页
埕北油田为气顶强边水油藏,油田经过30多年开发后气顶区域内经历了长期的气窜、水进、油侵等复杂驱替,剩余油分布复杂,挖潜难度大。基于埕北油田地质油藏特征与开发生产特征,设计并开展物理模拟实验,同时进行了相应的油藏数值模拟机理... 埕北油田为气顶强边水油藏,油田经过30多年开发后气顶区域内经历了长期的气窜、水进、油侵等复杂驱替,剩余油分布复杂,挖潜难度大。基于埕北油田地质油藏特征与开发生产特征,设计并开展物理模拟实验,同时进行了相应的油藏数值模拟机理模型研究与扩展分析,研究油气互侵机理及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油气互侵规律主要表现为两方面:一是能量水平强弱,当地层能量较弱时(衰竭开发)以气侵为主,当地层能量较强时(强边水或人工注水)以油侵气顶为主;二是生产井的位置影响,对于气顶强边水油藏,在靠近气顶区有生产井存在的条件下,油井快速气窜,在强边水推动作用下气顶萎缩、油侵气顶,边水主要沿储层底部向构造高部位推进,剩余油主要分布在油侵气顶区和储层顶部。根据研究认识,在埕北油田原始气顶区实施水平井加密调整,挖潜原始气顶区剩余油,取得了较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顶强边水油藏 物理模拟 数值模拟 剩余油 挖潜策略
下载PDF
油田开发早期储层非均质性对剩余油形成与分布的控制作用
15
作者 刘超 赵汉卿 陈存良 《石油化工应用》 CAS 2023年第9期90-95,共6页
渤海湾盆地L油田目前处于开发早期,剩余油的挖潜是该油田今后持续稳产的重点方向。利用测井、钻井及岩心资料,分析了储层宏观非均质性特征,其主要表现在平面非均质性、层间非均质性及层内非均质性3个方面,结合动态资料,研究发现储层非... 渤海湾盆地L油田目前处于开发早期,剩余油的挖潜是该油田今后持续稳产的重点方向。利用测井、钻井及岩心资料,分析了储层宏观非均质性特征,其主要表现在平面非均质性、层间非均质性及层内非均质性3个方面,结合动态资料,研究发现储层非均质性对剩余油的控制作用明显,总结出L油田3种剩余油的富集模式:层间干扰型、平面差异型和层内富集型,层内富集型又分为单期河道内富集模式和多期河道富集模式。平面差异型主要是受注采方位和辫状河三角洲水下分流河道平面展布所控制,河道主流向水淹特征明显,剩余油在河道边部富集;层间干扰型主要是由于Ⅱ、Ⅲ油组储层纵向差异及大段合采所引起的,剩余油主要在Ⅱ油组富集;层内富集型是受单期河道内部构型界面或者多期河道叠置界面所控制,在单期河道内部易形成底部水淹而顶部剩余油富集,在两期河道切割叠置下,注入水会突破两期河道界面,在早期河道水淹,而晚期河道剩余油富集。针对不同的剩余油富集模式,采取相对应的挖潜治理策略,为提高油田采收率提供了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非均质性 剩余油 富集模式 挖潜策略 渤海湾盆地
下载PDF
高含水、高采出程度阶段油田剩余油定量表征及其综合评价 被引量:13
16
作者 郑春峰 赵忠义 +3 位作者 郝晓军 彭良群 李芳 谷丽红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2012年第2期131-135,169,共5页
河南X油田目前综合含水94.2%,采出程度38.6%,属于高含水、高采出程度(简称"双高")开发的油田。如何进一步发展"双高"开发单元提高采收率的方法,已成为目前的研究重点。建立X油田数值模拟模型,对其进行历史拟合。满... 河南X油田目前综合含水94.2%,采出程度38.6%,属于高含水、高采出程度(简称"双高")开发的油田。如何进一步发展"双高"开发单元提高采收率的方法,已成为目前的研究重点。建立X油田数值模拟模型,对其进行历史拟合。满足历史拟合要求后,针对"双高"阶段剩余油分布特点给出不同水淹级别划分标准。着重分析不同水淹级别下剩余油饱和度、剩余地质储量、平面和层间剩余油分布特征。建立了剩余油挖潜综合评价方法,将评价指标划分为4类,按照同一油组不同水淹级别对剩余油潜力区进行精细刻画,进而找出剩余油主要集中在Ⅲ、Ⅳ类潜力区。并针对不同潜力区提出不同挖潜策略,为X油田下一步剩余油精细挖潜提供依据,该方法对国内类似"双高"油田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含水 高采出程度 剩余油 综合评价方法 挖潜策略
下载PDF
水平井储量动用程度评价新方法及应用 被引量:1
17
作者 吴晓慧 雷源 +2 位作者 陈存良 王雨 杨明 《天然气与石油》 2022年第3期62-67,共6页
渤海南部油田部分中轻质油藏储层物性非均质性较强,强非均质性导致水平井段储量动用程度出现差异大、开发效果差的问题。针对上述问题,在水平井测试数据缺少的条件下,利用流管法绘制不同储层物性条件下水平井含水率与采出程度理论关系曲... 渤海南部油田部分中轻质油藏储层物性非均质性较强,强非均质性导致水平井段储量动用程度出现差异大、开发效果差的问题。针对上述问题,在水平井测试数据缺少的条件下,利用流管法绘制不同储层物性条件下水平井含水率与采出程度理论关系曲线,通过实际生产数据与理论曲线对比,定性评价水平段储量动用程度,在此基础上,以渗透率级差和低渗段储量比例建立了水平段剩余可采程度预测图版,并引入评价参数--低渗段剩余可采程度,将水平井段储量动用程度及挖潜潜力大小定量划分为4种类型,并制定了相应挖潜策略。研究成果在BZ油田现场应用,取得了日增油265 m^(3)的较好效果,可为中轻质油藏的水平井挖潜提供一定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井 储量动用程度 主控因素 定量表征 挖潜策略
下载PDF
洪湖油田剩余油精细描述与调整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肖力夫 《江汉石油职工大学学报》 2016年第4期14-17,共4页
洪湖油田位于江汉盆地沔阳凹陷中部,具有构造破碎、断块复杂、含油面积小等特点。受断块构造格局制约,注采井网完善程度低,储层非均质性严重,开发过程中平面调整难度大。通过储层精细对比及油藏精细描述,研究了剩余油分布规律,并提出了... 洪湖油田位于江汉盆地沔阳凹陷中部,具有构造破碎、断块复杂、含油面积小等特点。受断块构造格局制约,注采井网完善程度低,储层非均质性严重,开发过程中平面调整难度大。通过储层精细对比及油藏精细描述,研究了剩余油分布规律,并提出了相应的剩余油挖潜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断块 精细描述 剩余油 挖潜策略
下载PDF
洪湖油田剩余油精细描述与调整研究
19
作者 肖力夫 《江汉石油科技》 2016年第2期47-50,共4页
洪湖油田位于江汉盆地沔阳凹陷中部,具有构造破碎、断块复杂、含油面积小等特点。受断块构造格局制约,注采井网完善程度低,储层非均质性严重,开发过程中平面调整难度大。通过储层精细对比及油藏精细描述,进行了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并提... 洪湖油田位于江汉盆地沔阳凹陷中部,具有构造破碎、断块复杂、含油面积小等特点。受断块构造格局制约,注采井网完善程度低,储层非均质性严重,开发过程中平面调整难度大。通过储层精细对比及油藏精细描述,进行了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剩余油挖潜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断块 精细描述 剩余油 挖潜策略
下载PDF
神泉侏罗系油藏剩余油认识与挖潜
20
作者 张应来 李靖 王瑞宣 《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 2019年第22期193-194,共2页
神泉侏罗系油藏为复杂断块多层砂岩油藏,平面上断裂系统发育,剖面上含油井段长,以薄差层砂体为主,连通率较低。层间非均质性强,矛盾突出,剖面及储量动用程度不高。针对其储层特点,制定剩余油挖潜策略,从而提高原油的采收率。
关键词 油藏 剩余油 挖潜策略 采收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