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以挛三针为主穴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 被引量:34
1
作者 廖穆熙 潘海华 +3 位作者 庄礼兴 贺君 毕文卿 林涵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6年第3期544-547,共4页
目的观察"靳三针"中"挛三针"为主穴疗法对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患者的疗效观察及机理探讨。方法将110例符合诊断标准,发病在14~365 d的受试者随机分为治疗组(挛三针组)和对照组(普通针刺组),各55例。观察受试者治疗前、治疗7、14 d... 目的观察"靳三针"中"挛三针"为主穴疗法对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患者的疗效观察及机理探讨。方法将110例符合诊断标准,发病在14~365 d的受试者随机分为治疗组(挛三针组)和对照组(普通针刺组),各55例。观察受试者治疗前、治疗7、14 d后四肢运动功能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的改善,并比较2组疗效。结果 2组治疗后日常生活能力和四肢运动功能评分值均有所提高(P〈0.01)。以治疗组(挛三针组)评分值改善最大(P〈0.05),对照组(普通针刺组)改善值相当(P〉0.05)。结论以挛三针为主穴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能促进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和运动功能改善和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灸疗法 挛三针 中风 性瘫痪
下载PDF
颞三针、挛三针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32例 被引量:15
2
作者 杨海涛 庄礼兴 刘悦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 CAS 2013年第4期48-51,共4页
目的观察靳三针(颞三针合挛三针)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的临床效果。方法将符合入组标准的100例患者随机分为靳三针组、康复组、联合组,在基础治疗上分别施加颞三针合挛三针治疗、康复训练和联合治疗,在治疗前、治疗后7d... 目的观察靳三针(颞三针合挛三针)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的临床效果。方法将符合入组标准的100例患者随机分为靳三针组、康复组、联合组,在基础治疗上分别施加颞三针合挛三针治疗、康复训练和联合治疗,在治疗前、治疗后7d、治疗后14d,分别采用功能综合评定量表(functional comprehensiveassessment,FCA)、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eurological functional deficit scale,NDS)、四肢简化Fugl-Meyer评分(Fugl-Meyer assessment,FMA)、临床痉挛指数(clinic spasticity index,CSI)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并比较3种疗效的差异。结果 3组在升高FCA、FMA评分和降低NDS、CSI评分方面具有时效关系,与治疗后7d比较,治疗后14d,3组FCA、FMA评分显著升高(P<0.05,或P<0.01),NDS、CSI评分显著降低(P<0.05,或P<0.01);治疗后14d,联合组在升高FCA、FMA评分,降低NDS、CSI评分方面显著优于靳三针组和康复组(P<0.05,或P<0.01)。结论靳三针、康复训练及其联合应用均可缓解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症状,以靳三针联合康复训练的疗效最优,但靳三针因取穴、操作简便而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挛三针 脑卒中 性偏瘫
下载PDF
“挛三针”释义 被引量:10
3
作者 朱欢欢 庄礼兴 贾超 《针灸临床杂志》 2010年第2期55-57,共3页
本文主要介绍一组新的"靳三针"穴位——"挛三针"的方义、临床操作经验以及验案一则。这组穴位是由庄礼兴教授在其临床经验基础上总结,并经大样本临床病例观察验证有效后新提出的,主要用来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这... 本文主要介绍一组新的"靳三针"穴位——"挛三针"的方义、临床操作经验以及验案一则。这组穴位是由庄礼兴教授在其临床经验基础上总结,并经大样本临床病例观察验证有效后新提出的,主要用来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这组穴位分为:上肢挛三针——极泉、尺泽、内关;下肢挛三针——鼠鼷、阴陵泉、三阴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 性瘫痪 挛三针 释义
下载PDF
手足挛三针为主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23
4
作者 曾访溪 庄礼兴 +1 位作者 廖穆熙 贺君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8年第7期1481-1484,共4页
目的:采用多中心、大样本、前瞻性临床随机对照研究观察靳三针疗法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中风后痉挛性瘫痪患者16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颞三针+手足挛三针)82例,对照组(颞三针+手足三针)84例,在治疗前及治疗... 目的:采用多中心、大样本、前瞻性临床随机对照研究观察靳三针疗法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中风后痉挛性瘫痪患者16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颞三针+手足挛三针)82例,对照组(颞三针+手足三针)84例,在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使用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MAS)进行疗效评定,用临床痉挛指数(CSI)量表、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进行功能评估并进行统计分析处理,观察靳三针疗法在治疗中风后痉挛痉挛性瘫痪中的最佳穴位配伍。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0.2%,两组总有效率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各项功能评估评分与同组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靳三针疗法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效果显著,且以颞三针+手足挛三针效果为优,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 性瘫痪 手足挛三针 临床随机对照研究
下载PDF
基于表面肌电信号探讨挛三针结合重复经颅磁刺激对中风后上肢痉挛的影响 被引量:4
5
作者 黄桂兰 许意 +4 位作者 梁成盼 陈美琦 贾澄杰 苏彬 张泓 《中医药导报》 2020年第15期98-100,104,共4页
目的:利用表面肌电进行评估,探讨挛三针结合重复经颅磁刺激(r TMS)对中风后上肢肌肉痉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8—12月在无锡市同仁康复医院康复科住院的脑卒中患者66例,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r TMS组、挛三针组及联合治疗组(r TMS+针刺... 目的:利用表面肌电进行评估,探讨挛三针结合重复经颅磁刺激(r TMS)对中风后上肢肌肉痉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8—12月在无锡市同仁康复医院康复科住院的脑卒中患者66例,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r TMS组、挛三针组及联合治疗组(r TMS+针刺组),各22例。每组在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采用表面肌电对患者上肢肱二头肌、肱三头肌进行测试,采集各肌肉的RMS值及iEMG值,同时运用上肢Fugl-Meyer评估(FMA)和改良Barthel指数(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对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估。结果:治疗前3组患者FMA、MBI评分及表面肌电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4周后,3组患者患侧肱二头肌、肱三头肌的RMS及iEMG值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FMA、MBI评分较前提高(P<0.05)。联合治疗组的各评分值较其余两组改善更明显(P<0.05),而挛三针组及r TMS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挛三针结合r TMS能有效降低脑卒中患者肱二头肌及肱三头肌的肌张力,改善上肢运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两者结合干预具有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复经颅磁刺激 挛三针 脑卒中 中风 上肢运动功能
下载PDF
挛三针配合经筋排刺治疗中风后上肢痉挛临床研究 被引量:10
6
作者 叶伟斌 植昌嘉 +7 位作者 陈钦培 陈浦 谢丽华 康智 江玲 曾沁 陈明娇 文丽娜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19年第1期134-136,共3页
目的:探讨挛三针配合经筋排刺治疗中风后上肢痉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符合标准的中风合并上肢痉挛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选研究资料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实验组,每组各60例。实验组行常规针刺治疗;治疗组行挛三针配合经筋排刺治疗... 目的:探讨挛三针配合经筋排刺治疗中风后上肢痉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符合标准的中风合并上肢痉挛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选研究资料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实验组,每组各60例。实验组行常规针刺治疗;治疗组行挛三针配合经筋排刺治疗,均治疗2个疗程,比较2组治疗前后MAS、CSI评级、FMA评分及疗效差异。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67%显著高于实验组85.00%。治疗后2组MAS、CSI分级、FMA评分与治疗前相较均显示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后MAS、CSI分级、FMA评分与实验组相较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挛三针配合经筋排刺可有效减轻中风患者上肢痉挛症状,改善患者肌张力和上肢运动功能,疗效确切,临床价值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挛三针 经筋排刺 中风 上肢痉 疗效分析
下载PDF
颞三针和挛三针联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疗效的Meta分析 被引量:7
7
作者 文豪 向星羽 唐纯志 《亚太传统医药》 2020年第2期149-154,共6页
目的:系统评价颞三针和挛三针联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利用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CBM、CNKI、维普期刊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等,从建库起到2018年5月,收集有关颞三针和挛三针联合康复训... 目的:系统评价颞三针和挛三针联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利用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CBM、CNKI、维普期刊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等,从建库起到2018年5月,收集有关颞三针和挛三针联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的随机对照试验,并且依据Coehrane Handbook推荐的文献质量评价办法对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应用RevMan5.3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最终纳入8个随机对照试验,总计698例,包括颞三针和挛三针联合康复训练治疗组348例,康复训练组350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NDS评分:联合组显著低于康复治疗组(P<0.000 01);FMA评分:联合组显著高于康复治疗组(P<0.000 01);ADL评分:联合组显著高于康复治疗组(P<0.000 01);FCA评分:联合组显著高于康复治疗组(P<0.000 01);CSI评分:联合组显著低于康复治疗组(P<0.000 01)。结论:颞三针和挛三针联合康复训练能有效提高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的疗效,但纳入文献质量不高,需要更多大样本、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后痉性偏瘫 挛三针 META分析 康复
下载PDF
挛三针联合经筋排刺治疗中风后上肢痉挛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叶伟斌 植昌嘉 陈钦培 《内蒙古中医药》 2019年第10期76-77,共2页
目的:探究挛三针联合经筋排刺对中风后上肢痉挛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19年6月我院收治的120例中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利用随机数表法,将所有研究对象分为研究组与常规组,每组60例。常规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方案治疗,研究组采... 目的:探究挛三针联合经筋排刺对中风后上肢痉挛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19年6月我院收治的120例中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利用随机数表法,将所有研究对象分为研究组与常规组,每组60例。常规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方案治疗,研究组采用挛三针联合经筋排刺的治疗方案治疗。治疗2个疗程后,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改良Asworth量表(Muscle Tension,MAS)、痉挛指数(CSI)评级以及Fugl-Meyer评测法(FMA)评分的差异,同时比较两组的治疗总有效率。结果:经治疗,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研究组治疗后的MAS、CSI分级以及FMA评分也显著优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研究可以发现,挛三针联合经筋排刺对中风患者的上肢痉挛症状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以及肌张力,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挛三针 经筋排刺 中风 上肢痉
下载PDF
手足挛三针为主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
9
作者 程才有 《中国农村卫生》 2019年第16期43-43,45,共2页
目的:探讨手足挛三针为主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中风后痉挛性瘫痪患者9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手足三针,观察组给予手足挛三针,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临床疗效97.92%/72.92%对比差... 目的:探讨手足挛三针为主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中风后痉挛性瘫痪患者9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手足三针,观察组给予手足挛三针,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临床疗效97.92%/72.92%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Barthe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中手足挛三针更有穴位针对性,能达到更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足挛三针 中风 瘫痪
下载PDF
手足挛三针联合bobath技术对脑卒中后肢体痉挛性瘫痪患者的效果
10
作者 陈永利 吴春蒙 蒙艳菊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6期0033-0036,共4页
为探讨目标方法在目标群体中的应用效果,观察联合应用技术对目标患者脑卒中后肢体痉挛性瘫痪患者的临床各项指标的改善效果。方法 为明确目标患者在不同治疗方式干预后的应用效果,本研究选取的目标群体为脑卒中后肢体痉挛性瘫痪的患者,... 为探讨目标方法在目标群体中的应用效果,观察联合应用技术对目标患者脑卒中后肢体痉挛性瘫痪患者的临床各项指标的改善效果。方法 为明确目标患者在不同治疗方式干预后的应用效果,本研究选取的目标群体为脑卒中后肢体痉挛性瘫痪的患者,根据目标对象确定的研究中心为广西桂林市龙胜各族自治县中医医院,确定好研究对象和研究中心后进行临床对象的统计,包括患者的数量和选取的周期,本研究中的患者数量为80例,选取的时间为2021年7月份开始收集,在2023年的7月份结束收集,共计两年。完成资料收集后,将不同患者进行随机分组,不同组别的患者实施的治疗技术有所差异,其中40例对照组的患者实施的治疗措施为单一方式治疗,而其余的40例观察组患者实施的治疗方式为联合方式,经两种不同治疗方式干预后统计患者的不同指标,本研究中根据目标确定的统计学指标有疗效及疾病相关的症状是否发生改善等。结果 通过统计学软件分析显示,在所有的目标患者中不同的治疗方式干预的结果存在差异,患者的临床症状及表现改善效果比较也存在明显差异,包括与疾病相关的神经、运动和肢体功能,且经目标方式联合应用后的效果明显更优,在患者疾病改善中具有疗效。结论 两种不同的治疗方式在疾病中均展现出临床效果,经手足挛三针联合bobath技术模式干预的患者手术过程的顺利程度更高,患者的各项临床指标改善程度更佳,肢体痉挛分级情况显著得到缓解,缩短患者的康复周期,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后肢体痉性瘫痪 手足挛三针 BOBATH技术 临床研究
下载PDF
颞三针配合挛三针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疗效观察 被引量:38
11
作者 杨海涛 庄礼兴 刘悦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889-892,共4页
目的:观察颞三针配合挛三针、康复治疗以及联合应用对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疗效的影响。方法: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靳三针组(35例)、康复组(33例)、联合组(32例),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分别予颞三针合挛三针针刺治疗、康复训练以及针刺结合康... 目的:观察颞三针配合挛三针、康复治疗以及联合应用对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疗效的影响。方法: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靳三针组(35例)、康复组(33例)、联合组(32例),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分别予颞三针合挛三针针刺治疗、康复训练以及针刺结合康复训练的联合治疗,分别在治疗前、治疗7天和治疗14天后采用功能综合评定量表(FCA)、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四肢简化Fugl-Meyer评分(FMA)、临床痉挛指数(CSI)评分对患者痉挛程度、肢体功能进行评定。结果:在FCA、NDS、FMA量表评分方面,治疗7天后,除康复组外,其他两组均较治疗前改善(均P<0.05),靳三针组、联合组优于康复组(均P<0.05);治疗14天后,3组均较治疗前、治疗7天后改善(P<0.05,P<0.01),联合组优于其他两组(均P<0.05)。在CSI评分方面,治疗7天后,3组较治疗前均显著改善(P<0.05,P<0.01),且联合组优于其他两组(均P<0.05);治疗14天后,3组CSI评分进一步改善,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靳三针、康复训练及其联合应用均可缓解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症状,靳三针组和联合组在治疗7天后即显示出效果,优于康复组;对痉挛程度的改善,联合应用效果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后痉性偏瘫 挛三针 康复
原文传递
靳三针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临床研究及其对康复训练的影响 被引量:14
12
作者 杨海涛 庄礼兴 刘悦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3年第11期2349-2351,共3页
目的:观察颞三针配合挛三针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的临床效果,分析其推广价值,及其与康复训练之间的相互影响。方法:将符合入组标准的116例患者随机分为靳三针组、康复组、联合组,在基础治疗上分别施加颞三针合挛三针治疗、康复训练和联... 目的:观察颞三针配合挛三针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的临床效果,分析其推广价值,及其与康复训练之间的相互影响。方法:将符合入组标准的116例患者随机分为靳三针组、康复组、联合组,在基础治疗上分别施加颞三针合挛三针治疗、康复训练和联合治疗,分别进行功能评定和量表评估。结果:在FCA、NDS、FMA量表评分方面,7天后,除康复组外,其他两组的量表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14天后,3组患者的量表评分较7天前均有好转(P<0.05),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在CSI评分方面,治疗7天后,靳三针组、康复组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联合组的评分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靳三针、康复训练及其联合应用均可缓解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症状,而靳三针不仅能够降低肌张力,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肢功能,提高康复训练效果,而且取穴、操作简便,适宜进行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挛三针 中风后痉性偏瘫
下载PDF
靳三针疗法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的多因素分析研究 被引量:21
13
作者 贺君 庄礼兴 林涵 《针灸临床杂志》 2016年第2期6-9,共4页
目的:探讨靳三针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的最佳介入时间及穴位配伍。方法:采用多因素分析法,对靳三针疗法的针刺时机、选穴配伍这两个因素两个不同水平进行2×2析因设计:A组(中风后l-14天+颞三针、手足三针);B组(中风后1-14... 目的:探讨靳三针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的最佳介入时间及穴位配伍。方法:采用多因素分析法,对靳三针疗法的针刺时机、选穴配伍这两个因素两个不同水平进行2×2析因设计:A组(中风后l-14天+颞三针、手足三针);B组(中风后1-14天+颞三针、手足挛三针);C组(中风后15—30天+颞三针、手足三针);D组(中风后15-30天+颞三针、手足挛三针);在治疗前后观察改良Ashworth痉挛等级、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Barthel指数、NIHSS评分等疗效评定,分别对其进行统计分析,对靳三针疗法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的针刺干预时机、选穴配伍进行优化选择。结果:共纳入研究病例240例,脱落16例,A组57例,B组56例,c组56例,D组55例,在考察的因素与水平进行统计分析比较,结果提示B组(中风后1-14天+颞三针i手足挛三针)疗效最优。结论:①在内科及常规治疗同等的基础上,在中风后1-14天之内(急性期),采用靳三针疗法配合手足挛三针,对中风后痉挛性瘫痪患者的改良Ashworth痉挛等级、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Barthel指数、NIHSS评分等疗效评定能起到最佳的改善效应。②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的针刺方案初步优选:中风后急性期内(1—14天),介入靳三针配合手足挛三针疗法,对中风后痉挛性瘫痪可得到最佳临床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疗法 中风 性瘫痪 手足挛三针 多因素分析
下载PDF
督三针配合手足挛三针治疗早中期帕金森病肌强直的随机对照试验 被引量:4
14
作者 范靖琪 卢玮婧 +6 位作者 王毓婷 严明月 陈缘缘 黎颖佳 谭伟强 王丽丽 庄礼兴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7期1662-1667,共6页
目的观察督三针配合手足挛三针治疗早中期帕金森病肌强直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并探讨可能的效应机制。方法将120例早中期帕金森病肌强直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试验组在维持原有抗帕金森病药物剂量的基础上用督三针(大椎、... 目的观察督三针配合手足挛三针治疗早中期帕金森病肌强直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并探讨可能的效应机制。方法将120例早中期帕金森病肌强直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试验组在维持原有抗帕金森病药物剂量的基础上用督三针(大椎、筋缩、命门),上肢肌强直者配合手挛三针(极泉、尺泽、内关),下肢肌强直者配合足挛三针(鼠鼷、阴陵泉、三阴交),进针后行提插平补平泻法。对照组在维持原有抗帕金森药物剂量的基础上给予假针刺。两组均每周治疗4次,共治疗8周。治疗前后进行帕金森病统一评分量表运动症状部分(UPDRSⅢ量表)评分、UPDRSⅢ量表中关于肌强直的评分、10米步行测试、阿什沃思(Ashworth)量表评分,检测血清α-突触核蛋白(α-syn)、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含量,治疗后判定临床疗效及记录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研究过程中对照组脱落6例,试验组脱落2例,最终纳入分析试验组58例,对照组54例。治疗后试验组患者UPDRSⅢ量表评分、肌强直评分、Ashworth量表评分、10米步行时间较治疗前显著降低,10米步行速度及血清BDNF含量较治疗前提高(P<0.05或P<0.01),而对照组治疗前后各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10米步行步幅及血清α-syn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67%)高于对照组(26%,P<0.05)。两组在针刺过程中均未见严重不良事件。结论督三针配合手足挛三针可改善早中期帕金森病肌强直症状和四肢痉挛程度,提高运动功能,其机制可能与促进患者产生内源性BDNF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肌强直 挛三针 Α-突触核蛋白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原文传递
张力平衡针法联合挛三针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43例 被引量:23
15
作者 郭婷婷 陈娟 《中医学报》 CAS 2018年第9期1815-1818,共4页
目的:观察张力平衡针法联合挛三针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气虚血瘀证的临床疗效,以及对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将86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两组患者均参见《中国脑卒中康复治疗指南》行常规干预。对照组给... 目的:观察张力平衡针法联合挛三针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气虚血瘀证的临床疗效,以及对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将86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两组患者均参见《中国脑卒中康复治疗指南》行常规干预。对照组给予Bobath技术为主的康复疗法。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张力平衡针法联合挛三针疗法治疗。两组患者疗程均为4周。比较两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上下肢肌力、临床痉挛指数(clinic spastcity index,CSI)评分及临床疗效。运用报告结局评价(report end evaluation,PRO)量表评价两组患者的生存质量。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傅格-梅尔氏运动量表(Fugl-Meyer movement scale,FMMS)评分高于对照组,上下肢肌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2周和4周,观察组CSI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的有效率为93.0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4.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4周和6周,观察组PRO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张力平衡针法联合挛三针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气虚血瘀证可改善上下肢运动功能和肌张力,提高临床疗效和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后痉性偏瘫 张力平衡 挛三针 灸疗法
下载PDF
挛三针结合化痰通络汤治疗脑梗死恢复期上肢痉挛临床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代静 刘喜悦 张虎 《四川中医》 2021年第1期172-176,共5页
目的:观察挛三针结合化痰通络汤对脑梗死恢复期上肢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105例脑卒中恢复期伴上肢痉挛患者随机分为A组35例(常规肢体运动康复训练),B组35例(A组基础上配合拮抗肌常规针刺),C组35例(A组基础上运用"挛三针"结合... 目的:观察挛三针结合化痰通络汤对脑梗死恢复期上肢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105例脑卒中恢复期伴上肢痉挛患者随机分为A组35例(常规肢体运动康复训练),B组35例(A组基础上配合拮抗肌常规针刺),C组35例(A组基础上运用"挛三针"结合"化痰通络汤"),治疗前及疗程结束后2周、4周运用Fugl-Meyer量表(Fugl-Meyer motor function, FMA),改良Ashworth痉挛评定量表(Modified Ashworth scale, MAS),改良Bathel指数(Barthel index, BI)、表面肌电图系统,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 SOD)、脂质过氧化物(lipid peroxide, LPO)指标评价上肢运动、痉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肌肉均方根振幅(Root Mean square amplitude, RMS)及血液学指标差异。结果:①治疗后2周、4周三组患者FMA、BI评分较本组治疗前均提高,MAS降低与A、B组治疗后比较C组更加明显(P<0.05)。②治疗后2周、4周三组患者RMS评分较本组治疗前均下降,与A、B组治疗后比较C组下降更加明显(P<0.05)。③治疗后三组SOD水平显著高于治疗前,且C组显著高于A、B组(P<0.05),三组LPO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且C组显著低于A、B组(P<0.05)。结论:"挛三针"结合"化痰通络汤"可有效改善脑梗死恢复期上肢痉挛患者痉挛状态,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及患者SOD、LPO水平,远期效果稳定,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恢复期 挛三针 化痰通络汤
原文传递
从“挛证”角度浅析帕金森病肌强直中医病因及以经筋论治 被引量:3
17
作者 何应立 刘鑫 +2 位作者 邹冬蕾 李敏 庄礼兴 《中医药学报》 CAS 2022年第9期56-58,共3页
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病变,主要运动症状有静止性震颤、肌强直、步态不稳,其中静止性震颤可归为中医学中“颤证”,但对于肌强直症状目前尚无较为统一的认识,本文查阅古今文献,试从“挛证”角度分析帕金森病肌强直的病因病... 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病变,主要运动症状有静止性震颤、肌强直、步态不稳,其中静止性震颤可归为中医学中“颤证”,但对于肌强直症状目前尚无较为统一的认识,本文查阅古今文献,试从“挛证”角度分析帕金森病肌强直的病因病机,从“经筋”角度论治帕金森病肌强直症状,为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肌强直 经筋 挛三针
下载PDF
“靳三针”联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患者40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29
18
作者 陆彦青 杨海涛 +1 位作者 庄礼兴 刘悦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034-1037,共4页
目的观察"靳三针"联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靳三针"组、康复组、联合组各40例,在基础治疗之外分别施加"靳三针"治疗、康复训练和联合康复训练治疗,"... 目的观察"靳三针"联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靳三针"组、康复组、联合组各40例,在基础治疗之外分别施加"靳三针"治疗、康复训练和联合康复训练治疗,"靳三针"治疗和康复训练每次30min,每日1次;联合组在针刺30min后再行康复训练30min,每日1次。于治疗前、治疗后第7天、第14天记录功能综合评定量表评分(FCA)、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四肢简化Fugl-Meyer评分(FMA)、临床痉挛指数(CSI)评分。治疗结束后评价临床疗效。结果联合组总有效率为90.00%,"靳三针"组为87.50%,康复组为82.50%,"靳三针"组、联合组总有效率均优于康复组(P<0.05)。治疗7天后,"靳三针"组和联合组患者FCA、NDS、FMA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各组患者CSI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或P<0.01);联合组各项指标改善明显优于"靳三针"组和康复组(P<0.05或P<0.01);"靳三针"组各项指标改善明显优于康复组(P<0.05)。治疗14天后,各组患者各项指标均较治疗前和治疗7天后明显改善(P<0.05或P<0.01),联合组各项指标改善明显优于"靳三针"组和康复组(P<0.01),"靳三针"组各项指标改善明显优于康复组(P<0.05)。结论 "靳三针"联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能改善患者痉挛指数及神经缺损症状,疗效优于单纯康复训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靳 挛三针 中风 性偏瘫 康复训练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