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应用注意力机制的文档图像篡改与脱敏定位
1
作者 郑铿涛 李斌 曾锦华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07-218,共12页
诸如合同、证明文件和通知书等一些重要的文档材料,常常以电子图像格式被存储和传播。然而,由于包含关键的文字信息,此类图像往往容易被非法篡改利用,造成严重的社会影响和危害;与此同时,考虑到个人的隐私安全问题,人们往往也会对这类... 诸如合同、证明文件和通知书等一些重要的文档材料,常常以电子图像格式被存储和传播。然而,由于包含关键的文字信息,此类图像往往容易被非法篡改利用,造成严重的社会影响和危害;与此同时,考虑到个人的隐私安全问题,人们往往也会对这类图像做脱除敏感信息处理。恶意篡改与脱敏均会给原始图像引入额外痕迹,但在动机上存在区别,且在操作方式上也存在一定差异。因此,有必要对二者进行区分,从而更准确地定位出篡改区域。针对这个问题,提出了一个卷积编解码网络,通过U形连接获取编码器多级特征,有效学习篡改和脱敏处理痕迹;同时,在解码网络引入多个挤压激励注意力机制模块,抑制图像内容,关注更微弱的处理痕迹,提高网络的检测能力。为了有效地辅助网络训练,构建了一个包含常见篡改操作和脱敏操作的文档图像取证数据集。实验结果表明,算法模型在此数据集上表现良好,在公开的篡改数据集上也有不错的性能,并优于对比算法。同时,所提的算法对几种常见的后处理操作具有较好的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档图像 篡改定位 脱敏定位 U-Net 挤压激励注意力机制
下载PDF
基于网络流量时空特征和自适应加权系数的异常流量检测方法
2
作者 顾伟 行鸿彦 侯天浩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647-2654,共8页
针对传统异常流量检测模型对流量数据时空特性利用率较低从而导致检测模型性能较差的问题,该文提出一种基于融合卷积神经网络(CNN)、多头挤压激励机制(MSE)和双向长短期记忆(BiLSTM)网络的异常流量检测方法MSECNN-BiLSTM。利用1维CNN挖... 针对传统异常流量检测模型对流量数据时空特性利用率较低从而导致检测模型性能较差的问题,该文提出一种基于融合卷积神经网络(CNN)、多头挤压激励机制(MSE)和双向长短期记忆(BiLSTM)网络的异常流量检测方法MSECNN-BiLSTM。利用1维CNN挖掘空间尺度下的异常流量特征,并引入MSE,多角度自适应特征加权,强化模型全局特征的关联能力。将网络流量的特征输入BiLSTM,捕捉流量数据的时序依赖性,进一步建立网络流量在时间尺度上的关系模型。利用softmax分类器进行预测分类,实验结果验证了所提模型在异常流量检测领域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常流量检测 卷积神经网络 长短期记忆网络 挤压激励机制
下载PDF
霞若地区构造变形序列 被引量:4
3
作者 严城民 邓仁宏 《云南地质》 2003年第2期152-160,共9页
霞若地区的构造形迹可划分为6个构造群落。吕梁期构造群落(D1)属中深构造相,变形机制不明。华力西期构造群落(D2)属中浅构造相,形成于伸展机制。印支期构造群落(D3)属中浅构造相,形成于挤压机制。喜马拉雅早期构造群落(D4)具浅表构造相... 霞若地区的构造形迹可划分为6个构造群落。吕梁期构造群落(D1)属中深构造相,变形机制不明。华力西期构造群落(D2)属中浅构造相,形成于伸展机制。印支期构造群落(D3)属中浅构造相,形成于挤压机制。喜马拉雅早期构造群落(D4)具浅表构造相特征,仍形成于挤压机制。喜马拉雅中期构造群落(D5)亦为浅表构造相,系水平剪切的产物。喜马拉雅晚期构造群落(D6)属表部构造相,由差异升降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霞若地区 构造变形序列 吕梁期构造群落 变形机制 华力西期构造群落 伸展机制 印支期构造群落 挤压机制
下载PDF
阴山中生代地壳逆冲推覆与伸展变形作用 被引量:32
4
作者 刘正宏 徐仲元 杨振升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46-250,共5页
研究区属燕山—阴山中生代板内造山带西段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据变形特征和物质组成,可以分为北部构造活动带、中部隆起带和南部构造活动带3个不同的构造区。以中部隆起带为中心,在南北两侧的构造活动带中的构造样式和变形机制呈反向对... 研究区属燕山—阴山中生代板内造山带西段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据变形特征和物质组成,可以分为北部构造活动带、中部隆起带和南部构造活动带3个不同的构造区。以中部隆起带为中心,在南北两侧的构造活动带中的构造样式和变形机制呈反向对称出现。逆冲构造和伸展构造在时间和空间上密切共生。在印支期—燕山早期地壳以逆冲挤压变形机制为主,形成了色尔腾山逆冲推覆体系和大青山逆冲推覆体系,而燕山晚期阶段在逆冲岩席上产生了背向伸展变形作用,形成了同构造的早白垩世呼和浩特—包头盆地和固阳盆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壳逆冲推覆 伸展变形作用 阴山 挤压变形机制 构造样式 中生代
下载PDF
Y型微通道内气泡生成过程及行为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张政 常骞 陈国平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46-51,共6页
为了详细研究在挤压机制和剪切机制作用下,气液两相流在Y型微通道内的流动过程,文中利用数值模拟的方法,采用VOF模型对二维Y型微通道内气泡断裂进行了模拟。模拟结果表明:随着连续相速度的增加,液柱长度和气泡的生成周期逐渐减小;气泡... 为了详细研究在挤压机制和剪切机制作用下,气液两相流在Y型微通道内的流动过程,文中利用数值模拟的方法,采用VOF模型对二维Y型微通道内气泡断裂进行了模拟。模拟结果表明:随着连续相速度的增加,液柱长度和气泡的生成周期逐渐减小;气泡的破裂受到压差和涡流的共同作用;在低连续相速度下,气泡的断裂主要受到挤压机制作用,在高连续相速度下,气泡断裂受到剪切机制的影响。这为进一步优化微流控系统和微通道换热器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型微通道 气泡破裂 挤压机制 剪切机制 VOF
下载PDF
木寨岭公路隧道复合型大变形控制技术与实践 被引量:20
6
作者 于家武 郭新新 《隧道建设(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565-1576,共12页
为有效控制高应力软岩隧道大变形灾害的发生,以木寨岭公路隧道为依托,采用资料调研、理论分析和现场试验相结合的手段,在分析围岩变形机制与成因的基础上,提出并开展复合型大变形控制技术与实践的研究。主要结论如下:1)高应力引起的炭... 为有效控制高应力软岩隧道大变形灾害的发生,以木寨岭公路隧道为依托,采用资料调研、理论分析和现场试验相结合的手段,在分析围岩变形机制与成因的基础上,提出并开展复合型大变形控制技术与实践的研究。主要结论如下:1)高应力引起的炭质板岩的塑性流动和薄层状结构的板梁弯曲变形是木寨岭隧道大变形的主要机制,相应围岩变形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应力场、围岩条件、地下水、支护理念与技术和施工技术等;2)传统及时强支护理念与技术难以适用于严重挤压变形段,易出现支护体系的拆换;3)施作注浆导管,优化钢拱架拱脚工艺,掺入抗裂纤维和打设泄水管等施工优化措施可取得一定的变形控制效果;4)提出隧道主动支护的2层含义,组建复合型初期支护体系,通过现场支护体系试验,验证了其良好的大变形控制效果,并在结合施工优化措施的基础上,最终实现了2#斜井初期支护拆换率由30%到0的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路隧道 挤压变形机制 主动支护理论 变形控制 复合型初期支护体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