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25篇文章
< 1 2 15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橄榄果实表型性状分级及挥发性化合物鉴定与特征香气分析
1
作者 谢倩 赵晴晴 +1 位作者 江来 陈清西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75-185,共11页
对59个品种(系)橄榄果实表型性状(单果质量、纵径、横径、果形指数)进行测定分析和概率分级,筛选果形指数级别不同且遗传背景不同的15个品种(系)橄榄果实,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进行挥发性化合物的分离鉴定。结果表... 对59个品种(系)橄榄果实表型性状(单果质量、纵径、横径、果形指数)进行测定分析和概率分级,筛选果形指数级别不同且遗传背景不同的15个品种(系)橄榄果实,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进行挥发性化合物的分离鉴定。结果表明:4个表型性状的变异丰富,变异系数范围为10.70%~26.67%;经K-S检验,果形指数、纵径、横径符合正态分布,并对这3个表型性状进行概率分级;橄榄果实中共鉴定到886种挥发性化合物,包括萜类186种、杂环类157种、酯类146种、酮类73种、烃类64种、醇类64种、醛类53种、芳烃51种、酸类21种、胺类21种、酚类20种、其他30种,含量1881.70~6727.40μg/g(以鲜质量计,下同);萜类为主要的挥发性化合物,相对含量52.49%,含量最高的为α-蒎烯(309.66μg/g),相对含量7.13%;香气活性值(odor activity value,OAV)分析表明,对橄榄具有香气贡献的特征香气成分为181种,贡献最高的为杂环化合物5-乙基-3-羟基-4-甲基-2(5H)-呋喃酮,OAV为2468148.28,呈甜香型;进一步通过主成分分析结合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筛选到不同品种(系)橄榄果实的差异特征香气成分6种,变量投影重要性值最高的是α-法呢烯,OAV为19.71,香气类型花果香。研究结果可为橄榄果实品质质量分级提供依据,也为深入研究橄榄果实香气形成机制、果实品质改善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橄榄 表型性状 概率分级 挥发性化合物 香气活性值 特征香气成分
下载PDF
基于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加速氧化过程中全脂牛羊乳粉挥发性化合物
2
作者 薛海燕 李欣雨 +4 位作者 孟毅 贺宝元 张磊 刘晓凤 马军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72-280,共9页
为探究全脂牛羊乳粉在储存过程中风味物质的变化,本研究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技术对加速氧化过程中全脂牛羊乳粉挥发性化合物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全脂牛乳粉和全脂羊乳粉中分别鉴定出56、63种挥发性物质,主要为酸类、醇类... 为探究全脂牛羊乳粉在储存过程中风味物质的变化,本研究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技术对加速氧化过程中全脂牛羊乳粉挥发性化合物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全脂牛乳粉和全脂羊乳粉中分别鉴定出56、63种挥发性物质,主要为酸类、醇类、羰基类、酯类、芳香族类、杂环类等挥发性化合物。通过主成分分析和聚类热图分析,在全脂牛羊乳粉中筛选出10种显著性差异挥发性化合物,全脂牛乳粉在储存过程中丁酸相对含量降低,2-壬酮、1-氯戊烷相对含量升高;全脂羊乳粉中壬醛、辛酸、丙酸、丁羟甲苯相对含量降低,苯甲醛、2-庚酮、烯丙基正丙酯相对含量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脂牛乳粉 全脂羊乳粉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挥发性化合物
下载PDF
不同干燥方式八角果实挥发性化合物代谢组分析
3
作者 李玉祥 黄兴粉 +4 位作者 王灿 滕娟 杨玉玲 王晓静 孙宏伟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6期1-12,共12页
【目的】探明不同干燥方式对八角果实挥发性成分的影响,筛选出适宜八角果实干燥的处理方式,为八角后期深加工、保存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以新鲜八角果实为材料,采用自然晾晒、40℃、50℃、60℃、70℃、80℃和90℃烘干7种处理方式进... 【目的】探明不同干燥方式对八角果实挥发性成分的影响,筛选出适宜八角果实干燥的处理方式,为八角后期深加工、保存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以新鲜八角果实为材料,采用自然晾晒、40℃、50℃、60℃、70℃、80℃和90℃烘干7种处理方式进行干燥,通过液相色谱-质谱(LC-MS)技术检测分析八角果实代谢产物,阐明八角果实不同温度干燥与自然晾晒处理的代谢物差异。【结果】与自然晾晒相比,八角果实40℃干燥差异代谢产物有11类17种,其中,萜类、醇类和醛类3类代谢物上调;50℃干燥差异代谢物有10类25种,其中,上调代谢物6类(萜类、醇类、酯类、酮类、卤代烃类、酚类);60℃干燥差异代谢物有8类13种,其中,醇类和烃类代谢物上调;70℃干燥差异代谢物为13类40种,其中,醇类、萜类和酯类3类代谢物上调;80℃干燥差异代谢物有13类38种,仅醇类代谢物上调;90℃干燥差异代谢物有13类52种,其中,上调代谢物4类(萜类、醇类、酮类、卤代烃类)。40℃、50℃和60℃干燥的八角果实与自然晾晒差异代谢物较少,上调代谢物主要是苯甲醛、醋酸植物醇、茴香脑、6-异羟基樟脑、乙酸异丁香酚酯和甲基丁香酚等挥发性化合物,提升了八角浓厚的香味。70℃、80℃和90℃干燥的八角果实与自然晾晒差异代谢物较多,且与八角香味相关的许多代谢物下调表达,主要有香芹酮、茴香脑、E-氧化玫瑰、4-蒈烯、对薄荷脑1,5,8-三烯、苯甲醛、芳樟醇、3-甲基苯并噻吩、2-甲基-2-四氢呋喃和2-乙酰基-5-甲基呋喃等挥发性化合物,减弱了八角香味。【结论】不同干燥处理八角果实的挥发性化合物种类均存在一定差异。40℃、50℃和60℃干燥八角果实,苯甲醛、醋酸植物醇和茴香脑等上调表达的挥发性化合物提升了八角香味。八角果实经50℃干燥后,上调表达的代谢物有萜类、醇类、酯类、酮类、卤代烃类和酚类6类,果实独特香气保持最好,宜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角 干燥温度 干燥 自然晾晒 液相色谱-质谱 挥发性化合物
下载PDF
不同肉酱比鹿肉酱中关键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判别分析
4
作者 魏登 李美善 +2 位作者 李鲤 卢忠魁 李凤林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24年第6期10-21,共12页
目的探究不同肉酱比对鹿肉酱中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影响的差异性,并筛选不同肉酱比的关键性VOCs。方法利用电子鼻结合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法(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GC-IMS)检测... 目的探究不同肉酱比对鹿肉酱中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影响的差异性,并筛选不同肉酱比的关键性VOCs。方法利用电子鼻结合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法(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GC-IMS)检测不同肉酱比加工的鹿肉酱样品中的香气类别及VOCs成分,通过计算偏最小二乘法判别(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nt analysis,PLS-D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nt analysis,OPLS-DA)分析变量重要性因子(variable important for the projection,VIP),筛选可区分不同肉酱比的鹿肉酱样品中差异性影响最关键的变量敏感物质及VOCs(VIP>1)。结果电子鼻传感器S3、S7、S9和S10对应的氨类、芳香族、硫化物和萜烯类、芳香族、硫化氢类、烷烃类等敏感物质是不同肉酱比的鹿肉酱样品中最关键的挥发类特征性气味;利用GC-IMS共检测出82种主要VOCs,筛选出33种关键差异性特征VOCs(VIP>1),与电子鼻的关键特征性香气检测结果一致。结论基于电子鼻和GC-IMS的主要特征香气标志物的聚类分析能够有效、全面、客观地对不同肉酱比的鹿肉酱中关键挥发性性气味和VOCs进行区分和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酱比 鹿肉酱 电子鼻 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法 关键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下载PDF
6种武陵酱香型白酒中挥发性含硫化合物差异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李行 吴李玲 +6 位作者 裴荣红 朱琳 郑福平 孙金沅 李凡 李义 孙宝国 《食品科学技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3-93,共11页
挥发性含硫化合物由于具有香气特征强、阈值低的特点,对食品风味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然而大多数挥发性含硫化合物在食品中的含量低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 C-MS)分析技术的检出限,难以被鉴定和识别。酱香型是我国白酒的主要香型,产于湖... 挥发性含硫化合物由于具有香气特征强、阈值低的特点,对食品风味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然而大多数挥发性含硫化合物在食品中的含量低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 C-MS)分析技术的检出限,难以被鉴定和识别。酱香型是我国白酒的主要香型,产于湖南的武陵酱香型白酒是酱香型白酒的重要代表之一。为深入探究我国酱香型白酒中重要的痕量挥发性含硫化合物的组成,研究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全二维气相色谱-硫化学发光检测(GC×G C-SCD)技术,以6种不同类型武陵酱香型白酒为研究对象,对其中的含硫化合物进行了分析。研究共定性鉴定出27种含硫化合物,其中共有含硫化合物19种,非共有含硫化合物8种,主要包括4种硫醇、6种硫酯、5种多硫醚、5种噻唑、6种噻吩、1种噻烷;对其中信噪比大于100的23种含硫化合物,采用外标曲线法进行了定量分析。依据定量分析结果,采用主成分分析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研究确定了6种不同类型武陵酱香型白酒中挥发性含硫化合物含量的差异;14种变量投影值大于1的含硫化合物,可作为区分6种不同类型武陵酱香型白酒风味特征的差异组分。希望研究可为酱香型白酒的调配提供数据参考,为白酒企业调控生产过程、提高产品质量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酱香型 武陵酒 白酒 含硫化合物 挥发性风味化合物
下载PDF
基于GC-IMS结合多元统计模型分析不同酵母菌发酵对豆汤酱挥发性化合物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杨镰 王天杨 +6 位作者 吴宝珠 熊怡玲 易宇文 朱开宪 乔兴 邓静 吴华昌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282-289,共8页
为研究安琪酵母、毕赤酵母、酿酒酵母、鲁氏酵母和假丝酵母发酵对豆汤酱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影响,以未发酵豆汤酱作为对照组,采用气相离子迁移谱技术(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GC-IMS)对发酵豆汤酱的挥发性风味物质... 为研究安琪酵母、毕赤酵母、酿酒酵母、鲁氏酵母和假丝酵母发酵对豆汤酱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影响,以未发酵豆汤酱作为对照组,采用气相离子迁移谱技术(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GC-IMS)对发酵豆汤酱的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分析。运用相对气味活度值法(relative odor activity value,ROAV)确定关键风味组分,结合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artial least squares-discrimination analysis,PLS-DA)对发酵豆汤酱香气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6种发酵豆汤酱中共检测出50种挥发性化合物,主要是酯类和醇类物质,赋予发酵豆汤酱醇香、果香和麦芽香。不同发酵豆汤酱的挥发性化合物的种类和浓度差异显著(P<0.05),其中经酿酒酵母发酵的豆汤酱中挥发性化合物的浓度和种类最高。通过气味活度值(relative odor activity value,ROAV)分析安琪酵母、毕赤酵母、酿酒酵母、鲁氏酵母、假丝酵母发酵豆汤酱和未发酵豆汤酱6组样品,分别有8、13、9、11、19、7种关键风味物质。对这些关键风味物质进行PCA和PLS-DA分析,发现不同酵母菌发酵的豆汤酱能获得较好区分,发酵豆汤酱与未发酵豆汤酱的整体香气存在明显差异,这与GC-IMS指纹图谱的结果一致。因此酵母发酵具有为豆汤酱提高香气成分的应用潜力,为今后豆汤酱的精深加工提供一定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豌豆发酵 酵母菌 气相离子迁移谱 挥发性化合物 相对气味活度值 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
下载PDF
基于电子鼻和顶空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分析不同干燥方式对羊肚菌挥发性化合物的影响 被引量:6
7
作者 孙海斓 裴龙英 +3 位作者 陈瑶 袁荣欣 陈潇 赵立艳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61-269,共9页
为探究不同干燥处理前后羊肚菌挥发性化合物的变化,采用电子鼻结合顶空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headspace 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scopy,HS-GC-IMS)技术对新鲜、真空冷冻干燥和热风干燥羊肚菌的菌伞和菌柄中挥发性气味化... 为探究不同干燥处理前后羊肚菌挥发性化合物的变化,采用电子鼻结合顶空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headspace 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scopy,HS-GC-IMS)技术对新鲜、真空冷冻干燥和热风干燥羊肚菌的菌伞和菌柄中挥发性气味化合物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电子鼻数据结合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发现干燥前后不同羊肚菌样品在气味轮廓上存在差异。通过HS-GC-IMS分析检测出41种挥发性气味物质,其中新鲜羊肚菌中醇类(40.02%~50.76%)、酯类(15.82%~25.66%)和醛类(18.24%~20.33%)化合物相对含量丰富。经不同干燥处理后,新鲜羊肚菌中醇类化合物损失了27.39%~33.51%;酯类化合物损失了62.14%~68.51%,而酮类和吡嗪类化合物总含量显著增加(P<0.05)。此外,相同干燥方式下羊肚菌菌伞中酯类和醛类化合物显著高于菌柄(P<0.05)。根据相对气味活度(relative odor activity value,ROAV)分析鉴定出21种对样品具有气味贡献的化合物。其中新鲜样品中有6种关键气味化合物包括1-辛烯-3-醇、庚醛、丙醛、2-辛酮、乙酸异戊酯和二甲基硫醚,可赋予羊肚菌蘑菇味、果香和酯香味,干燥样品中增加了苯甲醛、己醛和2,3-戊二酮3种关键气味化合物。研究结果可为今后羊肚菌干燥方式的选择和深加工产品的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肚菌 真空冷冻干燥 热风干燥 电子鼻 挥发性风味化合物 顶空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HS-GC-IMS)
下载PDF
GC-MS/MS测定中药中13个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被引量:1
8
作者 王丹丹 杨铭 +3 位作者 昝珂 王莹 左甜甜 金红宇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24年第5期856-861,共6页
目的:建立一种测定经大孔树脂制备提取的中药中正己烷、苯、1,2-二氯乙烷、甲基丙烯酸甲酯、甲苯、氯苯、邻二甲苯、间二甲苯、对二甲苯、苯乙烯、1,2-二乙苯、二乙烯苯、萘13个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通用方法。方法: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 目的:建立一种测定经大孔树脂制备提取的中药中正己烷、苯、1,2-二氯乙烷、甲基丙烯酸甲酯、甲苯、氯苯、邻二甲苯、间二甲苯、对二甲苯、苯乙烯、1,2-二乙苯、二乙烯苯、萘13个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通用方法。方法: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供试品中13个挥发性有机化合物,以多反应监测模式采集数据。结果:对1批三七总皂苷、2批蒺藜皂苷提取物、2批银杏叶提取物、2批到手香提取物、2批到手香糖足愈合膏、1批益心酮片,合计10批样品进行测定。其中检出部分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检测指标合格,安全风险较低。结论:建立的方法便捷、准确度高、灵敏度强,可用于经大孔树脂提取制备的中药提取物或制剂中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残留量的快速筛查和检测,可为中药质量安全监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色谱-质谱法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多残留检测 大孔树脂 树脂残留
下载PDF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对桃果实采后褐腐病控制及感官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李志昊 林斯茵 +3 位作者 高颖 杨灿 蒋丹 张波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5-85,共11页
桃果实在采后贮藏物流过程中易受到果生链核盘菌(Monilinia fructicola)的侵染,导致褐腐病发生和果实品质劣变,有关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对褐腐病的调控效果尚不清楚。本研究分析了成熟桃果实中主要VOC... 桃果实在采后贮藏物流过程中易受到果生链核盘菌(Monilinia fructicola)的侵染,导致褐腐病发生和果实品质劣变,有关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对褐腐病的调控效果尚不清楚。本研究分析了成熟桃果实中主要VOCs对果生链核盘菌的抑菌效果,结果表明,香芹酚、反-2-己烯醛等12种VOCs可以显著抑制病原菌在培养基上的生长。进一步开展上述12种VOCs对桃果实采后褐腐病的调控效应研究,结果表明,采用VOCs熏蒸处理可以有效抑制果生链核盘菌的生长,延缓褐腐病发生,其中挥发性醛类物质对果实品质的保持效果较好。采用25μL/L反-2-己烯醛熏蒸处理可以显著抑制果生链核盘菌生长,减轻褐腐病症状,同时不影响果实外观、乙烯释放速率、硬度、总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感官品质指标,有效维持桃果实在采后贮藏过程中的商品性。综上所述,反-2-己烯醛具有开发为植物源抑菌剂的潜力,可为桃果实供应链提供品质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抑菌活性 桃果实 褐腐病 果生链核盘菌
下载PDF
生长期施用GA_(4+7)对黄冠梨贮藏过程中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变化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郑欣欣 颜朦朦 +3 位作者 陈子雷 杜红霞 杨亲正 张文君 《齐鲁工业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19-29,共11页
为了研究生长期赤霉素4+7(GA_(4+7))的施用对梨果贮藏期香气品质的影响,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结合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GC×GC/TOFMS)进行分析。经分析发现在对照组和GA_(4+7)处理组中均检测到酯、烯烃、醇、醛、酮... 为了研究生长期赤霉素4+7(GA_(4+7))的施用对梨果贮藏期香气品质的影响,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结合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GC×GC/TOFMS)进行分析。经分析发现在对照组和GA_(4+7)处理组中均检测到酯、烯烃、醇、醛、酮、烷烃、芳烃和硫化物8大类挥发性物质,其中,酯类、醇类、醛类和烯烃是主要的挥发性香气成分。在贮藏当天,GA_(4+7)处理组的挥发性物质总质量浓度和数量最高,是对照组的1.72倍,然而在贮藏50 d后,GA_(4+7)处理组中挥发性物质的质量浓度和数量便迅速下降。此外,主成分分析和热图分析表明,贮藏过程中GA_(4+7)处理组与对照组之间的香气变化有显著差异。进一步的香韵分析表明,GA_(4+7)处理可以增加果实贮藏当天的果味香型质量分数占比,但会降低贮藏期梨果的果味香型。上述研究全面阐明了在生长期施用GA_(4+7)对梨果实贮藏期间挥发性成分的影响,为梨贮藏期的确定和生产管理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冠梨 植物生长调节剂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全二维气相色谱质谱/飞行时间质谱 香韵分析
下载PDF
不同产地酱香型白酒中挥发性含氮化合物的差异分析
11
作者 吴李玲 裴荣红 +5 位作者 李行 李晴 李良好 郑福平 孙金沅 孙宝国 《食品科学技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5-48,共14页
酱香型白酒中含氮类化合物含量虽占比较少,但部分化合物气味阈值较低,对酒体风味贡献较大。以20种酱香型白酒为对象,来源产地包括贵州、广西、湖南、北京、天津、山东、黑龙江,采用液-液萃取结合全二维气相色谱-氮化学发光检测器联用技... 酱香型白酒中含氮类化合物含量虽占比较少,但部分化合物气味阈值较低,对酒体风味贡献较大。以20种酱香型白酒为对象,来源产地包括贵州、广西、湖南、北京、天津、山东、黑龙江,采用液-液萃取结合全二维气相色谱-氮化学发光检测器联用技术对酱香型白酒中挥发性含氮化合物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共定性出49种挥发性含氮化合物,包括16种吡嗪类、12种噻唑类、4种吡啶类、6种吡咯类、2种胺类和9种其他化合物;不同产地的酱香型白酒中挥发性含氮化合物的种类差别不明显。对已报道具有香气的挥发性含氮化合物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酱香型白酒挥发性含氮化合物中吡嗪类质量浓度最高;贵州酒样的吡嗪类质量浓度[(5.36±0.96)mg/L]最高,其次高的是中北部地区的酒样[(4.12±1.20)mg/L],湖南酒样的质量浓度[(3.05±0.64)mg/L]和广西酒样的质量浓度(3.00 mg/L)差别不明显,最低的是黑龙江产地的酒样[(1.68±0.42)mg/L]。根据定量结果,采用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可成功区分不同产地的酱香型白酒;苯并噻唑、吡嗪、2,3,5,6-四甲基吡嗪、2,6-二甲基吡嗪等11种变量投影值大于1的含氮化合物,可作为区分不同产地酱香型白酒的差异成分。研究可为酱香型白酒产地区分和溯源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酱香型白酒 挥发性含氮化合物 产地 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 全二维气相色谱-氮化学发光检测器
下载PDF
水产品挥发性风味化合物生成机理及其分析技术研究进展
12
作者 赵燕芬 张玉莹 +3 位作者 张雪迪 孙培梓 任响 李冬梅 《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64-674,共11页
水产品是海洋和淡水渔业生产的水产动植物产品及其加工产品的总称,营养丰富,蛋白质含量是禽畜产品的2~4倍,且易于人体吸收,含有维生素和矿物质(如维生素D、硒、磷和钙等)。此外,水产品提供的n-3多不饱和脂肪酸,包括二十碳五烯酸和二十... 水产品是海洋和淡水渔业生产的水产动植物产品及其加工产品的总称,营养丰富,蛋白质含量是禽畜产品的2~4倍,且易于人体吸收,含有维生素和矿物质(如维生素D、硒、磷和钙等)。此外,水产品提供的n-3多不饱和脂肪酸,包括二十碳五烯酸和二十二碳六烯酸,对大脑发育起着重要作用^([1])。随着我国居民收入、生活水平提高,国民膳食结构逐渐优化,水产品的食物健康功能越来越受到重视,水产品在居民膳食中的比重越来越高,消费需求量也越来越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报道,2021年我国全年水产品产量6693万t,比上年增长2.2%。2021年渔业产值14 507亿元,比2012年增加6103亿元,2013—2021年年均增长3.4%^([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产品 挥发性风味化合物 形成机理 提取分析技术
下载PDF
顶空进样-双柱双检测器-气相色谱法分析人体血液中乙醇等12种挥发性化合物
13
作者 郑琼英 支瑜婕 +5 位作者 段文佳 吕敏 肖月 向平 陈航 贠克明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909-917,共9页
基于GB/T 42430-2023与GA/T 204-2019的技术方法,分别在两套不同的设备平台及色谱柱体系上建立了同时分析人体血液中乙醇等12种挥发性化合物的顶空进样-双柱双检测器-气相色谱分析方法。所建立方法中酮醇类、苯类物质色谱分离基本良好;... 基于GB/T 42430-2023与GA/T 204-2019的技术方法,分别在两套不同的设备平台及色谱柱体系上建立了同时分析人体血液中乙醇等12种挥发性化合物的顶空进样-双柱双检测器-气相色谱分析方法。所建立方法中酮醇类、苯类物质色谱分离基本良好;乙醇等7种酮醇类化合物线性范围为010~300 g/L,线性相关系数(r)均大于0997,检出限除正丙醇为0005 g/L外,其余化合物均为005 g/L,定量限均为010 g/L,符合标准要求;苯等5种苯类化合物的线性范围为005~50 mg/L,r均大于0995,检出限均为002 mg/L,定量限均为005 mg/L,符合标准要求;色谱柱J&W DB-BAC1 UI和色谱柱Rtx-BAC-PLUS 2上各化合物不同加标水平下的平均回收率为922%~1116%,相对标准偏差(n=6)为04%~74%。对两套不同的设备平台及色谱柱体系上乙醇的测定进行不确定度评定,乙醇的不确定度主要来源于校准曲线,取置信概率95%(包含因子k=2),能力验证样品1在色谱柱J&W DB-BAC1 UI和色谱柱Rtx-BAC-PLUS 2的测定结果分别为(120±006)g/L和(120±007)g/L,样品2在色谱柱J&W DB-BAC1 UI和色谱柱Rtx-BAC-PLUS 2的测定结果分别为(078±004)g/L和(079±005)g/L。能力验证样本分析与z比分数评价展示了所建立方法的数据可靠性;甲醇及有机溶剂中毒患者样本分析结果表明,所建立方法适用于人体血液等体液中乙醇等7种酮醇类化合物和5种苯类化合物的高精度定量分析,可用于司法鉴定、中毒检测等实践场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顶空进样 双柱双检测器 气相色谱法 挥发性化合物 人体血液 标准化
下载PDF
不同水解方式下陈皮键合态挥发性化合物的比较
14
作者 李笛帆 李玉婷 +1 位作者 余祥英 杨金易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50-59,共10页
为比较不同水解条件对陈皮键合态挥发性化合物释放的影响,采用Amberlite XAD-2树脂吸附洗脱分离得到陈皮中键合态挥发性化合物前体,将其在β-葡萄糖苷酶、果胶酶、混合酶(β-葡萄糖苷酶与果胶酶)和酸4种条件下进行水解释放,采用GC-MS和... 为比较不同水解条件对陈皮键合态挥发性化合物释放的影响,采用Amberlite XAD-2树脂吸附洗脱分离得到陈皮中键合态挥发性化合物前体,将其在β-葡萄糖苷酶、果胶酶、混合酶(β-葡萄糖苷酶与果胶酶)和酸4种条件下进行水解释放,采用GC-MS和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GC-IMS)对水解得到的键合态挥发性化合物进行分离分析。GC-MS分析显示,3种酶法水解得到的键合态挥发性化合物共有35种,其中β-葡萄糖苷酶和混合酶水解得到的化合物主要为酯类(占比分别高达93.42%和90.55%),以苯甲酸甲酯含量最高,辛酸甲酯等脂肪酸甲酯次之,这些成分在游离态挥发性成分以及果胶酶水解中未检出;酸法水解得到的键合态挥发性化合物共有50种,主要为萜烯结构的醛类、醇类。GC-IMS分析显示,酶解生成的成分以醛、醇类为主,果胶酶酶解释放的化合物组成与空白组类似,酸解生成的成分以醛、酮、酸类为主。综上所述,β-葡萄糖苷酶较果胶酶更利于陈皮键合态挥发性化合物的释放,且水解条件较酸解温和,是释放陈皮键合态挥发性化合物的较优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皮 挥发性化合物 键合态 酶水解 酸水解 Β-葡萄糖苷酶
下载PDF
水分胁迫对‘赤霞珠’葡萄果实挥发性化合物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15
作者 侯晨阳 张艳霞 +2 位作者 薛晓斌 王振平 李栋梅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8-198,共11页
为了研究水分胁迫对‘赤霞珠’葡萄果实挥发性化合物的影响,试验以3年生‘赤霞珠’葡萄为试材,设对照(CK)、轻度胁迫(T1)、中度胁迫(T2)和重度胁迫(T3)4个处理,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测定果实挥发性化合物组分,采用荧光定量... 为了研究水分胁迫对‘赤霞珠’葡萄果实挥发性化合物的影响,试验以3年生‘赤霞珠’葡萄为试材,设对照(CK)、轻度胁迫(T1)、中度胁迫(T2)和重度胁迫(T3)4个处理,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测定果实挥发性化合物组分,采用荧光定量PCR法(qRT-PCR)检测类胡萝卜素裂解双加氧酶基因(VvCCD1)、E-(β)-丁香烯合成酶(VvEcar)和植物脂氢过氧化物裂解酶基因(VvHPLA)、芳樟醇合成酶基因(Vvlis)在葡萄果实中的表达水平。结果表明:在花后110 d,与CK相比,T1和T2处理下果实百粒重分别显著降低7.32%和20.97%,T3处理下果实百粒重显著降低31.80%;T1和T2处理果实可溶性固形物(TSS)相比于CK分别增加10.33%和5.68%,差异不显著,但在T3处理下,果实TSS显著降低15.74%;果实有机酸含量在T1和T2处理下分别降低11.66%(P>0.05)和25.56%(P<0.05),T3处理显著增加18.61%;各处理下总酚含量显著高于CK;与CK相比,T2处理果实花色苷含量显著提高9.35%,T1处理和T3处理与CK间差异不显著;水分胁迫处理下T1、T2、T3处理单宁含量分别是CK的2.3倍,1.3倍和2.8倍,T3处理显著高于CK。对于‘赤霞珠’葡萄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合成,共筛选出42种主要挥发性物质,醛类物质是含量最多的一类挥发性物质,其中2-己醛在果实整个发育期含量最高,在花后110 d时T1和T2处理比对照分别降低了24.61%和71.95%,T3处理下2-己醛含量是CK处理的2倍。T1、T2处理会降低果实醛类、酮类、酯类以及烃类物质含量,但会促进醇类物质合成。水分胁迫处理下T1处理VvCCD1、VvEcar、VvHPLA、Vvlis基因表达量显著提升,T3处理则抑制其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霞珠 水分胁迫 挥发性化合物 基因表达 果实品质
下载PDF
基于Web of Science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无创诊断肿瘤文献计量与可视化分析
16
作者 谭施言 马琼 +5 位作者 李芳 蒋华 王巧灵 由凤鸣 付西 任益锋 《安徽医药》 CAS 2024年第10期2105-2111,共7页
目的对近20年使用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进行肿瘤无创诊断的研究展开文献计量及可视化分析,总结其研究现状、不足及发展趋势,为未来临床实施应用提供参考。方法以“neoplasia”和“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为共同主题,采用主题词... 目的对近20年使用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进行肿瘤无创诊断的研究展开文献计量及可视化分析,总结其研究现状、不足及发展趋势,为未来临床实施应用提供参考。方法以“neoplasia”和“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为共同主题,采用主题词和自由词结合的方式,检索2002年1月1日至2022年10月26日发表在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的VOCs无创诊断肿瘤相关研究,通过Citespace和VOSviewer软件生成知识图谱,对年度出版物、国家、作者机构、出版物、参考文献及关键词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经检索共纳入641项研究,年度发文量整体呈上升趋势。“肺癌”“呼出气”一直是该领域核心组成部分;传感器检测技术在更多癌症中应用和发展,以及探索潜在特异性生物标志物成为新的研究趋势。结论利用VOCs进行肿瘤无创诊断将继续成为一个活跃的研究领域,但追求创新的同时,还需考虑实际需求,如果没有统一的操作标准,不是特定癌种可靠且可重复的生物标志物群,VOCs的临床应用依然会受到极大限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诊断技术和方法 肿瘤 可视化分析 文献计量分析 知识图谱
下载PDF
烹饪方式对猪肉理化特性及挥发性化合物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天杨 关雎 +5 位作者 易宇文 刘阳 范文教 乔明峰 吴华昌 邓静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8-46,共9页
为探究不同烹饪方式对猪肉口感、质地和香气的影响,该研究采用色差仪、质构仪和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SPME-GC-MS)测定分析了4种烹饪方式(蒸煮、水煮、烤箱... 为探究不同烹饪方式对猪肉口感、质地和香气的影响,该研究采用色差仪、质构仪和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SPME-GC-MS)测定分析了4种烹饪方式(蒸煮、水煮、烤箱烤制和空气炸锅炸制)对猪肉质地和挥发性化合物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烹饪方式下猪肉的色度、硬度、胶黏性和咀嚼性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经烤箱烤制和空气炸锅炸制的猪肉的L值较低且硬度较高;GC-MS结果表明,4种烹饪方式下共有61种挥发性化合物被检出,主要包括醛类和醇类化合物;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artial least squares-discriminant analysis,PLS-DA)模型进一步表明样本的分离性较好,蒸制与煮制的猪肉的挥发性风味较相似。经变量重要性投影值筛选出不同烹饪方式下猪肉的关键化合物,戊醛、3-戊烯-2-醇、环丙基甲基甲醇和磺基丙氨酸被认为是烤箱烤制和空气炸锅炸制的特征挥发性物质;煮制和蒸制的猪肉的特征挥发性物质包括壬醛、己醛、正己酸、2-乙基环丁醇和2-丁酮等。该研究旨在揭示不同烹饪方式对猪肉理化特性和挥发性化合物的影响,为猪肉深加工制品的研发提供数据支持,并为不同烹饪方式加工其他肉类制品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肉 不同烹饪方式 理化特性 挥发性化合物 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
下载PDF
不同热处理对泡椒挥发性风味化合物的影响分析
18
作者 李美善 李凤林 +3 位作者 崔嘉莹 李鲤 卢忠魁 魏登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24年第6期45-55,共11页
目的研究不同加热处理方式对泡椒挥发性风味的影响。方法利用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法(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GC-IMS)检测分析经煮制、蒸制、炒制和微波加热泡椒样品中挥发性风味化合物的差异性。结果利用GC-IMS... 目的研究不同加热处理方式对泡椒挥发性风味的影响。方法利用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法(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GC-IMS)检测分析经煮制、蒸制、炒制和微波加热泡椒样品中挥发性风味化合物的差异性。结果利用GC-IMS技术从对照组和处理组泡椒样品中共检测出120种主要挥发性风味化合物,其中酯类、醇类、烃类、醛类、酸类和酮类为泡椒中的主要贡献物质,其相对含量占比样品中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相对含量的91.76%;经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nt analysis,OPLS-DA),筛选出15种可作为区分不同处理泡椒样品中影响VOCs差异性的最关键特征性变量。结论GC-IMS技术有效地区分出了不同加热处理之后泡椒样品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差异性,基于OPLS-DA可全面、客观地对不同热处理泡椒样品进行区分和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泡椒 加热方法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
下载PDF
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检测畜禽有机废物堆肥中的挥发性硫化合物
19
作者 段腾飞 左林子 +1 位作者 张立新 许燕滨 《广东工业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5期66-71,共6页
采用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技术,建立了检测畜禽有机废物堆肥中挥发性硫化合物-甲硫醚、乙硫醚、二甲基二硫醚和二硫化碳的方法。样品经除氨后用采气袋收集,经MXT-1气相色谱填充柱分离,采用正、负两种模式,在优化的载气流量和系统温度条... 采用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技术,建立了检测畜禽有机废物堆肥中挥发性硫化合物-甲硫醚、乙硫醚、二甲基二硫醚和二硫化碳的方法。样品经除氨后用采气袋收集,经MXT-1气相色谱填充柱分离,采用正、负两种模式,在优化的载气流量和系统温度条件下进行检测。结果表明,4种挥发性硫化合物在各自线性范围内均表现出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检出限为0.008~0.097 mg/m^(3),回收率为85%~116%,相对标准偏差(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RSD)为1.13%~8.42%。该方法无需浓缩富集等预处理,仅采用气袋就可完成堆肥恶臭气体的收集,检测灵敏、响应快速,可用于堆肥气体中挥发性硫化合物的现场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 检测 挥发性化合物
下载PDF
酱香型白酒酿造过程中挥发性硫醇类化合物的含量分布
20
作者 向丹华 李沛祺 +2 位作者 王佳宝 陈双 徐岩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14,共7页
挥发性硫醇类化合物是对酱香型白酒风味品质具有重要影响的一类“量微香大”风味组分,解析酱香型白酒酿造过程中挥发性硫醇类化合物的含量分布规律,对于酱香型白酒风味品质的科学控制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采用4,4′-联吡啶二硫醚(4,4′-... 挥发性硫醇类化合物是对酱香型白酒风味品质具有重要影响的一类“量微香大”风味组分,解析酱香型白酒酿造过程中挥发性硫醇类化合物的含量分布规律,对于酱香型白酒风味品质的科学控制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采用4,4′-联吡啶二硫醚(4,4′-dithiodipyridine,DTDP)衍生化结合固相萃取(solid phase extraction,SPE)前处理,通过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ltra-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UPLC-MS/MS)技术,建立了酱香型白酒中9种代表性挥发性硫醇类化合物的检测方法,并对酱香型白酒酿造不同轮次(1~7轮次基酒)以及单一轮次不同时间(60 min内)蒸馏出的馏分酒中的挥发性硫醇类化合物的含量变化规律进行了解析。研究结果表明,3组不同轮次酱香型白酒中香气阈值极低的2-甲基-3-呋喃硫醇(含量范围:0.65~17.31μg/L)、糠硫醇(含量范围:16.96~26.09μg/L)等重要挥发性硫醇类化合物,随着酿造轮次的升高,其含量整体呈现一定上升的趋势。3层(上层、中层和下层)发酵酒醅蒸馏出来的馏分酒中挥发性硫醇的含量绝大部分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规律,部分硫醇含量变化稳定,蒸馏过程中的热反应促进了挥发性硫醇类化合物的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挥发性硫醇类化合物 衍生化 UPLC-MS/MS 酱香型白酒 SPE 定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