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氯化钙干燥-预浓缩-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畜禽场环境空气中10种挥发性有机硫化物的含量 被引量:1
1
作者 刘宇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49-55,共7页
通过研究湿度、样品采集方式、样品保存时间对挥发性有机硫化物(VOSCs)测定的影响,提出了氯化钙干燥-预浓缩-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测定畜禽场环境空气中硫化氢、氧硫化碳、甲硫醇、乙硫醇、丙硫醇、丁硫醇、甲硫醚、二硫化碳、乙硫醚... 通过研究湿度、样品采集方式、样品保存时间对挥发性有机硫化物(VOSCs)测定的影响,提出了氯化钙干燥-预浓缩-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测定畜禽场环境空气中硫化氢、氧硫化碳、甲硫醇、乙硫醇、丙硫醇、丁硫醇、甲硫醚、二硫化碳、乙硫醚、二甲二硫等10种VOSCs含量的方法。畜禽场环境空气经氯化钙干燥、流量控制器采样,并在预浓缩系统中进行三级冷阱捕集。目标物在DB-624石英毛细管色谱柱上以柱升温程序进行分离,在质谱仪中以选择离子监测扫描模式检测。结果表明:当湿度为40%~50%时,硫化氢、甲硫醇、乙硫醇、丙硫醇的回收率仅为2.90%~14.5%;在流量控制器采样、氯化钙干燥条件下,各目标物的回收率均可达到80.0%以上;以一溴一氯甲烷为内标进行定量,10种VOSCs标准曲线的线性范围为2.0×10^(-5)%~2.80×10^(-4)%(硫化氢)和2×10^(-6)%~2.8×10^(-5)%(其余9种VOSCs),硫化氢的检出限(3.143s)为3.47×10^(-6)%,其余9种VOSCs的检出限为1.7×10^(-7)%~3.9×10^(-7)%;对空白样品进行3个浓度水平的加标回收试验,10种VOSCs的回收率为103%~143%,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6)为2.3%~5.6%;方法用于分析8家畜禽养殖场堆肥粪便处环境空气,有两家养殖场未检出目标物,其他养殖场中VOSCs有不同程度地检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挥发性有机硫化物 畜禽场 环境空气 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
下载PDF
吹扫捕集-气相色谱联用同时测定水中致嗅挥发性有机硫化物 被引量:8
2
作者 刘洋 韩璐 +2 位作者 宋永会 弓爱君 俞博凡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44-149,共6页
建立了一种利用吹扫捕集( P&T)-气相色谱( GC)/火焰光度检测器( FPD)同时测定水中16种致嗅类有机硫化物的分析方法。研究并优化了捕集阱类型、吹扫温度、吹扫时间,解吸温度以及解吸时间对P&T的影响。实验表明:大部分硫醚类和... 建立了一种利用吹扫捕集( P&T)-气相色谱( GC)/火焰光度检测器( FPD)同时测定水中16种致嗅类有机硫化物的分析方法。研究并优化了捕集阱类型、吹扫温度、吹扫时间,解吸温度以及解吸时间对P&T的影响。实验表明:大部分硫醚类和硫醇类化合物分别在1~100 ng/L和3~300 ng/L范围内线性良好,线性相关系数大于0.99;相对标准偏差小于9.47%(n=6);加标回收率为81.68%~115.18%。定量下限(10倍信噪比)范围从0.19 ng/L(二乙基二硫醚)到2.67 ng/L(2-甲基-1-丙硫醇)。采用此方法对北京市3条河流水样进行了检测,除1-丙基二硫醚和2-甲基-2-丙硫醇外,其他14种有机硫化物都有检出,质量浓度为1.95~1282.35 n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挥发性有机硫化物 吹扫捕集 气相色谱 同时检测
下载PDF
环境水中总挥发性有机硫化物的检测方法 被引量:4
3
作者 王艳君 郑晓玲 +2 位作者 何鹰 张栋 王保栋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040-1045,共6页
建立了一种捕集、解析、氧化、紫外荧光检测技术,用于水中痕量总挥发性有机硫化物的检测.自行研制的低温捕集-热解析装置实现水中痕量挥发性有机硫化物的富集,富集的有机硫化物在高温和助燃气作用下,充分氧化为二氧化硫,采用紫外荧光法... 建立了一种捕集、解析、氧化、紫外荧光检测技术,用于水中痕量总挥发性有机硫化物的检测.自行研制的低温捕集-热解析装置实现水中痕量挥发性有机硫化物的富集,富集的有机硫化物在高温和助燃气作用下,充分氧化为二氧化硫,采用紫外荧光法检测二氧化硫含量,从而间接获得水中总挥发性有机硫化物的浓度值.方法的捕集温度5℃,解析温度150℃,氧化温度1000℃,气提室温度65℃,气提时间20min,精密度5.5%,检测限为6ng/L,加标回收率为91.6%~95.1%.利用该装置对青岛市某池塘水样进行检测分析,检测结果中总挥发性有机硫化物的含量为1503~1911n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挥发性有机硫化物 二氧化硫 紫外荧光 捕集 解析
下载PDF
厦门近海域大气中挥发性有机硫化物特征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邱天雪 陈进生 +2 位作者 陈衍婷 徐玲玲 于艳科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11-116,共6页
为研究厦门近岸海域挥发性有机硫化物(volatile organic sulfur compounds,VOSCs)的季节性变化特征,于2013年采集了厦门近海域4个季节典型时段的大气样品,并利用三段预浓缩和GC-MS联用技术的方法对挥发性有机硫化物的浓度进行了测定... 为研究厦门近岸海域挥发性有机硫化物(volatile organic sulfur compounds,VOSCs)的季节性变化特征,于2013年采集了厦门近海域4个季节典型时段的大气样品,并利用三段预浓缩和GC-MS联用技术的方法对挥发性有机硫化物的浓度进行了测定。研究结果表明:大气中VOSCs浓度季节变化显著,其中冬季最高(2 643.04 ng/m^3),而夏季最低(829.08 ng/m^3),主要受到夏季风速高和台风雨的吸收和稀释作用影响。对比不同采样点各种硫化物组分可知,羰基硫(COS)是厦门近海域大气中有机硫化物的最主要组分,浓度范围在757.14~1 373.50 ng/m^3,占总VOSCs的58.1%~75.8%。二甲基硫(DMS)和二甲基二硫醚(C2H6S2)在会展中心采样点的浓度最高,分别为143.54 ng/m^3(秋季)和406.10 ng/m^3(冬季);甲硫醇(CH4S)和乙硫醚(C4H10S)在珍珠湾采样点的浓度最高,分别为439.14 ng/m^3(冬季)和411.61 ng/m^3(春季)。厦门近岸海域各站位点有机硫化物组分的浓度变化主要受到季节性差异、人为因素和气象因素等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厦门近岸海域 大气 挥发性有机硫化物 季节变化
下载PDF
春季东海挥发性有机硫化物(VSCs)分布的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孙茗歆 张洪海 +2 位作者 马乾耀 朱蓉 杨桂朋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490-1498,共9页
于2017年3~4月首次对东海表层海水及大气中3种主要挥发性有机硫化物(VSCs)即羰基硫(COS)、二甲基硫(DMS)、二硫化碳(CS2)的浓度分布进行观测,研究了海水中3种主要VSCs的相关性,并估算了3种VSCs的海-气通量.结果表明,东海表层海水COS、DM... 于2017年3~4月首次对东海表层海水及大气中3种主要挥发性有机硫化物(VSCs)即羰基硫(COS)、二甲基硫(DMS)、二硫化碳(CS2)的浓度分布进行观测,研究了海水中3种主要VSCs的相关性,并估算了3种VSCs的海-气通量.结果表明,东海表层海水COS、DMS和CS2的浓度平均值分别为(1.0±0.4)、(6.8±6.8)和(0.6±0.4)nmol/L,总体来看东海表层水中3种VSCs呈现出近岸高、远海低的分布趋势.相关性分析表明DMS与Chl-a存在显著相关性,表明浮游植物生物量是影响东海海水中DMS分布的主要因素;同时DMS与CS2存在着显著的相关性,表明这2种物质的来源有着一定的共性.大气中COS、DMS和CS2的浓度平均值分别为:(294.7±158.8)、(22.7±18.0)和(108.8±88.1)×10^(-12),分布呈现出近岸高,远海低的趋势,主要受到人为活动等陆源输入的影响.此外春季东海COS、DMS和CS2的海-气通量平均值分别为(4.0±3.4)、(25.8±33.8)和(2.6±2.9)μmol/(m2?d),表明春季东海是大气中3种VSCs重要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挥发性有机硫化物 分布 海气通量 东海
下载PDF
顶空-气相色谱质谱法检测污泥中挥发性有机硫化物方法探讨 被引量:5
6
作者 王国安 陈刚新 +3 位作者 李魁晓 王佳伟 韩军 卢紫欣 《广东化工》 CAS 2020年第11期206-208,共3页
建立了顶空-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分析污泥中挥发性有机硫化物的方法。针对污泥中四种挥发性有机硫化物(甲硫醇、乙硫醇、二甲基硫、二硫化碳),研究了顶空平衡时间,加热温度,色谱柱对分析结果的影响。载气为高纯氦气,流速为1.0 mL/min,色... 建立了顶空-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分析污泥中挥发性有机硫化物的方法。针对污泥中四种挥发性有机硫化物(甲硫醇、乙硫醇、二甲基硫、二硫化碳),研究了顶空平衡时间,加热温度,色谱柱对分析结果的影响。载气为高纯氦气,流速为1.0 mL/min,色谱柱为DB-5MS色谱柱(30 m×0.32 mm×0.25 um),柱温:40℃(5 min)→5℃/min→90℃(2 min)→8℃/min→200℃(5 min);在实验条件下,本方法测定甲硫醇、乙硫醇、二甲基硫、二硫化碳的线性范围为10~5000 ng/Kg;回收率分别为91.6%~101.3%,91.8%~98.4%,83.2%~97.5%,90.6%~103.4%,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10%,满足实际分析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泥 挥发性有机硫化物 顶空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
下载PDF
挥发性有机硫化物二甲基二硫醚气体治理方法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7
作者 杨一烽 《净水技术》 CAS 2021年第3期42-47,60,共7页
二甲基二硫醚是一种典型的挥发性有机硫化物,除DMDS源自石油、化工等相关行业外,城镇污水处理厂、黑臭河道、垃圾填埋场等区域也是DMDS的重要释放源。高浓度DMDS具有强烈的恶臭和毒性,无组织排放后会对大气环境和居民的生活质量及身心... 二甲基二硫醚是一种典型的挥发性有机硫化物,除DMDS源自石油、化工等相关行业外,城镇污水处理厂、黑臭河道、垃圾填埋场等区域也是DMDS的重要释放源。高浓度DMDS具有强烈的恶臭和毒性,无组织排放后会对大气环境和居民的生活质量及身心健康造成严重的危害。随着臭气治理技术研究的不断发展,DMDS的去除技术也越来越丰富。文中介绍了DMDS治理方法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源头抑制、吸附、催化氧化、生物降解、低温等离子体净化以及生物电化学降解等。针对不同处理方法的净化过程以及生物降解过程中参与微生物的种群分别进行了阐述,对比分析了各种处理方法的优缺点和适用条件。源头抑制法操作简单,但无法彻底去除DMDS,并可能产生有毒副产物;吸附法吸附速率高,但受吸附容量限制,需经常对吸附材料进行再生处理,适用于小气量、低浓度DMDS的快速去除;催化氧化法、低温等离子净化法、光催化法净化效率高,但处理成本较高,目前不建议在工程中大规模使用;生物降解法运行成本较低,但微生物接种和驯化所需时间较长,适用于大气量DMDS的去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挥发性有机硫化物 二甲基二硫醚 臭气治理
下载PDF
环境空气中挥发性有机硫化物采样方法的研究
8
作者 郭映辉 游志雄 《辽宁城乡环境科技》 2002年第4期25-27,共3页
介绍采用气相色谱法建立环境空气中挥发性有机硫化物分析及采样时遇到的问题 ,着重讨论了有机硫化物的采样方法的选择 ,回顾了对石化行业挥发性有机硫化物样品采集取得经验 ,并展望今后采集有机硫的前景 。
关键词 环境空气 挥发性有机硫化物 采样方法 有机 炼油厂 大气监测
下载PDF
大气中总挥发性有机硫化物检测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王艳君 郑晓玲 +2 位作者 何鹰 张栋 王保栋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3617-3622,共6页
建立了一种捕集、解析、氧化、紫外荧光检测技术,用于大气中痕量总挥发性有机硫化物的检测.自行研制的低温捕集-热解析装置综合了固体阻留法和低温冷凝法的优点,应用于大气中痕量挥发性有机硫化物的富集,富集的有机硫化物在高温和助燃... 建立了一种捕集、解析、氧化、紫外荧光检测技术,用于大气中痕量总挥发性有机硫化物的检测.自行研制的低温捕集-热解析装置综合了固体阻留法和低温冷凝法的优点,应用于大气中痕量挥发性有机硫化物的富集,富集的有机硫化物在高温和助燃气作用下,充分氧化为二氧化硫,采用紫外荧光法检测二氧化硫含量,从而间接获得大气中总挥发性有机硫化物的浓度值.方法的捕集温度5℃,解析温度150℃,氧化温度1 000℃,精密度5.46%,回收率为99.6%~109.2%.利用该装置测定了2011年2~4月青岛大气中痕量总挥发性有机硫化物的含量为42~195 ng·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挥发性有机硫化物 二氧化硫 紫外荧光 捕集 解析
原文传递
白塔堡河中致嗅类挥发性有机硫化物污染现状及来源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刘洋 韩璐 +1 位作者 宋永会 弓爱君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3038-3046,共9页
为研究白塔堡河中致嗅类挥发性有机硫化物(VOSC)的污染现状及来源,采用吹扫捕集(P&T)与气相色谱(GC)/火焰光度检测器(FPD)联用的分析方法同时测定水体中14种致嗅类VOSC的浓度,并依据综合营养状态指数(TLI)对白塔堡河的富营... 为研究白塔堡河中致嗅类挥发性有机硫化物(VOSC)的污染现状及来源,采用吹扫捕集(P&T)与气相色谱(GC)/火焰光度检测器(FPD)联用的分析方法同时测定水体中14种致嗅类VOSC的浓度,并依据综合营养状态指数(TLI)对白塔堡河的富营养化程度进行评价,用主成分分析法(PCA)分析其污染来源.结果表明,所调查的31个点位中,各目标化合物均有不同程度的检出,浓度范围为0~35.98 μgL-1;甲硫醚(DMS)为最主要的污染物,其均值为3.36 μgL-1,检出率为100%,变异系数为2.30.河流整体处于中度富营养化水平,其中,城市段水体重度富营养化,农村段和城镇段VOSC浓度与TLI显著相关(r〉0.70).14种致嗅类VOSC的污染来源可由3个主成分来反映:第一主成分(硫醇类、DMS、甲乙硫醚(EMS))代表由微生物厌氧分解造成的二次污染,其贡献率为44.42%,这是水体富营养化和生活污水、含蛋白质的工业废水及养殖废水排放共同作用的结果;第二主成分(乙硫醚(DES)、二乙基二硫醚(DEDS)、甲丙二硫醚(MPDS)、1-丙基二硫醚(1-PrDS))代表农业面源,贡献率为30.77%;第三主成分(二甲基三硫醚(DMTS))代表工业源,贡献率为7.8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挥发性有机硫化物 致嗅 富营养化 污染现状 来源
原文传递
水源水库致嗅类挥发性有机硫化物时空变化特性 被引量:2
11
作者 于杨 黄廷林 +1 位作者 史建超 文刚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5709-5714,共6页
为研究山东周村水库水体中致嗅类挥发性有机硫化物(VOSC)的时间空间变化趋势,通过吹扫捕集-气相色谱质谱连用法(P&T/GC-MS)检测分析确定水库水体中典型的VOSC,并在7—12月对水库进行连续监测,同时结合温度,溶解氧水平,氧化还原电位... 为研究山东周村水库水体中致嗅类挥发性有机硫化物(VOSC)的时间空间变化趋势,通过吹扫捕集-气相色谱质谱连用法(P&T/GC-MS)检测分析确定水库水体中典型的VOSC,并在7—12月对水库进行连续监测,同时结合温度,溶解氧水平,氧化还原电位,硫酸根浓度和硫化物浓度分析该物质含量随时间和空间的变化特性。结果表明,周村水库中较典型的VOSC为乙硫醇,二甲基三硫醚,这2种物质浓度随温度变化明显,温度越高,水中含量越大,具有较强季节性。二者浓度随着水深增加而增大,其中溶解氧含量为主要影响因素,强还原态环境对硫醚硫醇的释放也有一定促进作用。通过水库原位围隔曝气实验证明,向水中曝气充氧能有效降低水库水体中乙硫醇和二甲基三硫醚的含量,曝气量为15 L·h^(-1)时连续运行72 h的去除率分别为90%和8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源水库 挥发性有机硫化物 P&T/GC-MS 乙硫醇 二甲基三硫醚 扬水曝气
原文传递
珠江三角洲典型生态系统有机含硫气体地气交换通量比较 被引量:1
12
作者 易志刚 王新明 +1 位作者 盛国英 傅家谟 《地球与环境》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298-303,共6页
选取珠江三角洲森林、稻田和城市草地和菜地为研究对象,运用静态箱法,测量土壤COS、DMS、CS2和DMDS通量,并分析了环境因子对含硫气体交换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稻田和菜地交换速率最大,城市草地次之,森林土壤交换速率最小。森林土壤吸收... 选取珠江三角洲森林、稻田和城市草地和菜地为研究对象,运用静态箱法,测量土壤COS、DMS、CS2和DMDS通量,并分析了环境因子对含硫气体交换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稻田和菜地交换速率最大,城市草地次之,森林土壤交换速率最小。森林土壤吸收COS,释放DMS,有凋落物土壤气体交换速率高于无凋落物土壤,CS2和DMDS源与汇存在很大不确定性。森林COS通量受温度、土壤含水量、土壤肥力、土壤微生物和土壤呼吸的共同影响;有水稻稻田吸收COS,无水稻稻田释放COS,有水稻稻田DMS释放速率显著高于无水稻稻田。干旱稻田土壤吸收COS,水淹土壤释放COS,但DMS、CS2和DMDS释放速率两者间无显著影响;城市草地吸收COS释放DMS,CS2和DMDS存在不确定性,有草土壤COS和DMS交换速率高于无草土壤,割草前后气体释放速率无显著变化;菜地释放VOSCs,其中DMDS占7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挥发性有机硫化物 通量 土壤 珠江三角洲
下载PDF
有机硫恶臭废气净化技术的新进展 被引量:2
13
作者 诸葛蕾 缪孝平 +1 位作者 蔡武 叶杰旭 《广东化工》 CAS 2017年第5期89-90,共2页
有机硫恶臭废气嗅阈值低、毒性大,是工业有机废气处理领域的难点。本文重点介绍了吸附法、低温等离子体法、生物法等技术用于有机硫恶臭废气净化的最新进展。并对现存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挥发性有机硫化物 恶臭废气 净化技术
下载PDF
减少硫酸盐法制浆中臭气的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宋海农 柴欣生 +2 位作者 朱红祥 朱俊勇 王双飞 《中国造纸》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12-15,共4页
对硫酸盐法制浆过程中挥发性有机硫化物的形成过程以及蒸煮工艺对其生成量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蒸煮过程中,无论是针叶木还是阔叶木,挥发性有机硫化物的生成量随脱木素程度的增加而增加,且存在一个临界转折点(针叶木浆卡伯值约35... 对硫酸盐法制浆过程中挥发性有机硫化物的形成过程以及蒸煮工艺对其生成量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蒸煮过程中,无论是针叶木还是阔叶木,挥发性有机硫化物的生成量随脱木素程度的增加而增加,且存在一个临界转折点(针叶木浆卡伯值约35,阔叶木浆卡伯值约20),当纸浆卡伯值低于这个转折点时,黑液中的挥发性有机硫化物生成量将显著增加。通过控制卡伯值在到达该转折点之前、采用低硫化度蒸煮工艺和添加蒽醌可有效减少挥发性有机硫化物的生成。在蒸煮臭气控制中,相同卡伯值下,阔叶木比针叶木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气 挥发性有机硫化物 硫酸盐法制浆
下载PDF
蒲河致嗅类VOSCs污染水平与空间分布及其影响因素
15
作者 刘洋 俞博凡 +3 位作者 韩璐 宋永会 弓爱君 高红杰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40-45,共6页
为研究蒲河中致嗅类VOSCs(挥发性有机硫化物)的污染水平、空间分布及其影响因素,采用吹扫捕集(P&T)与气相色谱(GC)/火焰光度检测器(FPD)联用方法,测定水样中14种致嗅类VOSCs的质量浓度,采用相关性分析确定水质因子〔ρ(DO)... 为研究蒲河中致嗅类VOSCs(挥发性有机硫化物)的污染水平、空间分布及其影响因素,采用吹扫捕集(P&T)与气相色谱(GC)/火焰光度检测器(FPD)联用方法,测定水样中14种致嗅类VOSCs的质量浓度,采用相关性分析确定水质因子〔ρ(DO)、ρ(NH3-N)、ρ(CODCr)、ρ(BOD5)〕对ρ(∑VOSCs)空间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所调查的27个采样点中各目标化合物均有检出,ρ(∑VOSCs)的范围为85.82-1 766.04 ng/L;DMS(甲硫醚)为最主要的污染物,ρ(DMS)平均值为114.29 ng/L,检出率为96.30%,变异系数为0.42.ρ(DO)与ρ(∑VOSCs)显著相关,Pearson相关系数为-0.751,对ρ(∑VOSCs)的空间分布影响最大;其次是ρ(NH3-N),Pearson相关系数为0.441;ρ(CODCr)和ρ(BOD5)与ρ(∑VOSCs)不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挥发性有机硫化物 污染现状 影响因素
下载PDF
我国黑臭水体形成机理及治理技术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徐红灯 张琪 +1 位作者 孙蕾 余乐 《智能城市》 2021年第2期125-126,共2页
黑臭水体是一个严重的环境问题,在我国普遍出现。关于黑臭水体的形成机理、影响因素以及治理技术尚无全面、深度的报道。硫、碳和氮元素在黑臭水体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起着重要作用,硫化铁和硫化锰等金属硫化物是引起水体发黑的主要物... 黑臭水体是一个严重的环境问题,在我国普遍出现。关于黑臭水体的形成机理、影响因素以及治理技术尚无全面、深度的报道。硫、碳和氮元素在黑臭水体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起着重要作用,硫化铁和硫化锰等金属硫化物是引起水体发黑的主要物质;挥发性物质,如挥发性有机硫化物是造成水体发臭的主要因素;其次,硫酸盐还原菌,拟杆菌和变形菌等微生物在水体黑臭形成过程中起重要作用。黑臭水体常见处理技术(如人工曝气、底泥疏浚、微生物强化技术和人工湿地)的处理效果在不同条件下有很大差异。生物生态工程技术展现出全面、持久和经济性的处理效果。黑臭水形成的原因和机理以及最佳的应用条件和处理技术的机理需要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臭水体 金属硫化物 挥发性有机硫化物 底泥修复 生物-生态处理
下载PDF
Effects of Urechis unicinctus Juveniles on 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Organically Contaminated Coastal Sediment 被引量:5
17
作者 KANG Kyoung Ho ZHANG Zhifeng +2 位作者 KIM Jae Mini SEON Seung Chun SHAO Mingyu 《Journal of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 SCIE CAS 2010年第1期48-52,共5页
Biological activities of marine benthos such as burrowing and feeding may change sediment characteristics.We conducted three experiments to examine the potential of using juveniles of a spoon worm Urechis unicinctus t... Biological activities of marine benthos such as burrowing and feeding may change sediment characteristics.We conducted three experiments to examine the potential of using juveniles of a spoon worm Urechis unicinctu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organically contaminated coastal sediment.Sediment samples were collected from a site that was heavily contaminated with organic matter (Seonso) and two sites that were clean (Myo-do,Dolsan-do).Urechis juveniles,obtained by artificial fertilization and cultured in the laboratory,were introduced to the sediment (weight 3 kg,depth 10 cm) at a density of 500 individuals per aquarium (length 50 cm,width 35 cm,height 30 cm) (Experiment 1),or at densities ranging from 100 to 900 individuals per beaker (Experiment 2).To examine how sediment contamination can be modified by the effects of Urechis,500 individuals (per aquarium) were exposed to the Seonso contaminated sediment that had been mixed with 0-100% clean sand (Experiment 3).Each experiment lasted two months and sediment samples were collected every 15 d to determine the several indexes of sediment quality,which included acid volatile sulfide (AVS),chemical oxygen demand (COD) and total ignition loss (TIL).In Experiment 1,the existence of Urechis did not result in significant changes in quality indexes in the sediments collected from Myo-do,Dolsan-do.However,AVS,COD and TIL of the Seonso sediment all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after co-incubation with Urechis juveniles for 30 to 45 d.Experiment 2 showed that a density of at least 300 juveniles per beaker was necessary to significantly reduce all three quality indexes,and the magnitude of reduction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juvenile density.Experiment 3 revealed that Urechis juveniles were effective in reducing the AVS,COD and TIL of the Seonso sediment that had been mixed with 60%,80%,and 80% of clean sand,respectively.The results of the present study therefore indicated that juveniles of this spoon worm have the potential to be used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organically contaminated sediment in coastal wate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rechis unicinctus sediment improvement acid volatile sulfide (AVS) chemical oxygen demand (COD) total ignition loss (TIL)
下载PDF
不同有机基质诱发的水体黑臭及主要致臭物(VOSCs)产生机制研究 被引量:69
18
作者 卢信 冯紫艳 +2 位作者 商景阁 范成新 邓建才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3152-3159,共8页
目前在研究湖泛发生方面还主要停留在视觉(黑色)水平,嗅觉(臭味)因为更加难以判断,有关致臭机制及致臭物质的研究仍停留在检测分析和理论假设方面,缺乏有效的证据证实.采用自制室内模拟装置研究不同有机基质作用下黑臭发生的情况,以确... 目前在研究湖泛发生方面还主要停留在视觉(黑色)水平,嗅觉(臭味)因为更加难以判断,有关致臭机制及致臭物质的研究仍停留在检测分析和理论假设方面,缺乏有效的证据证实.采用自制室内模拟装置研究不同有机基质作用下黑臭发生的情况,以确定挥发性有机硫化物(VOSCs)的前驱物并初步研究其降解机制.结果表明,有机物只要达到一定负荷水平(1.0 g.L-1)对水体均有致黑作用,但含硫有机物能使水体在7~13 d就变黑,而不含硫有机物需要13 d以上才能使水体变黑,且含硫有机物能使水体颜色变得更深(最高色度值达410度以上).只有含硫有机物才具有致臭作用,其中二甲基二硫醚(DMDS)、二甲基三硫醚(DMTS)和二甲基四硫醚(DMTeS)是黑臭水体主要的致臭物质.根据蛋氨酸降解产生的VOSCs情况,可确定蛋氨酸为VOSCs的主要前驱物.蛋氨酸以生物降解为主,硫酸还原菌(SRB)是水环境中重要的蛋氨酸降解菌之一,添加SRB使蛋氨酸快速分解为以DMDS、DMTS和DMTeS为主的VOSCs,降解率在第35 d高达95%,并使黑臭暴发的时间从13 d提前至8 d;产甲烷菌对蛋氨酸降解有抑制的趋势,其大量存在可能会抑制小分子硫化物的形成,因此添加甲烷菌抑制剂使黑臭暴发时间提前1 d.非生物降解是蛋氨酸降解的次要途径,仅能使蛋氨酸发生初步降解而水体始终未变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基质 黑臭 含硫氨基酸 挥发性有机硫化物 硫酸还原菌 产甲烷菌
原文传递
铅锌硫化矿浮选废水及尾矿库外排水中VOSCs的组成特征及其来源解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陈港权 孙水裕 +6 位作者 梁嘉林 陈楠纬 黄绍松 李磊 林伟雄 楼匡宇 刘敬勇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2136-2142,共7页
利用臭氧氧化技术对铅锌硫化矿浮选过程各单元作业废水及尾矿库外排水进行处理,根据硫酸根离子浓度增量计算废水中低价态硫(价态小于+6)浓度.采用吹扫捕集-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PTC-GC/MS)检测浮选药剂(丁基二硫代碳酸钠(n-BX)、二乙基... 利用臭氧氧化技术对铅锌硫化矿浮选过程各单元作业废水及尾矿库外排水进行处理,根据硫酸根离子浓度增量计算废水中低价态硫(价态小于+6)浓度.采用吹扫捕集-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PTC-GC/MS)检测浮选药剂(丁基二硫代碳酸钠(n-BX)、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钠(DDTC)、腐殖酸钠(SH)、松醇油)水溶液的自然降解产物、尾矿库进水及外排水中的挥发性有机硫化物(VOSCs).结果表明,尾矿库主要进水水源中低价态硫浓度为112 mg·L-1,其中,二硫化碳(CS2)在检测组分中所占相对比例为35.60%,是主要的VOSCs物质.各单元作业中浮选作业工段加入大量浮选药剂,浮选药剂水溶液自然降解产物中均检出CS2,而用药量最大的n-BX(C5H9Na OS2)自然降解产物中CS2相对比例最高(80.33%),因此,n-BX是浮选废水中VOSCs主要药剂来源.尾矿库外排水中低价态硫浓度为22 mg·L-1,其中,VOSCs物质主要有3,6-二甲基-1,2,4,5-四硫环己烷(C2H4S4)、N-巯基-甲酰胺(CH2SNO)和2-甲基-3-噻唑啉(C4H7NS),尾矿库外排水中C2H4S4所占相对比例为22.59%,是主要VOSCs物质.尾矿库水体中微生物通过消耗CS2生成C2H4S4进行新陈代谢.本研究结果可为铅锌硫化矿浮选工艺改进和安全排放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铅锌硫化矿浮选 尾矿库外排水 浮选废水 挥发性有机硫化物 丁基二硫代碳酸钠
原文传递
城市黑臭水体形成机理与评价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265
20
作者 王旭 王永刚 +1 位作者 孙长虹 潘涛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331-1340,共10页
黑臭水体是水体污染的一种极端现象.造成黑臭水体的主要污染源包括有机污染物、底泥再悬浮以及水体热污染,城市水循环条件不足是引起黑臭水体的水动力学因素.从黑臭形成化学机理看,致黑物质主要包括悬浮物、Fe、S元素及其化合物Fe S;致... 黑臭水体是水体污染的一种极端现象.造成黑臭水体的主要污染源包括有机污染物、底泥再悬浮以及水体热污染,城市水循环条件不足是引起黑臭水体的水动力学因素.从黑臭形成化学机理看,致黑物质主要包括悬浮物、Fe、S元素及其化合物Fe S;致臭物质主要包括H_2S、NH_3等小分子气体以及硫醚类(VOSCs)、乔司脒和2-二甲基异莰醇等化合物.本文重点从黑臭评价指标、黑臭指数法、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以及综合评价法4个方面对黑臭水体评价方法进行对比与总结,并对未来城市黑臭水体研究进行展望,旨在进一步明确城市黑臭水体判别技术,为城市水环境治理和水生态维护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臭水体 挥发性有机硫化物 乔司脒 形成机理 评价方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