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板界面对PS/PMMA溶液共混物溶剂挥发成膜相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4
1
作者 孔祥明 谢续明 《高分子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24-128,共5页
研究了PS PMMA的共混物溶液溶剂蒸发成膜时的基板界面效应 .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 (SEM)研究了PS PMMA(5 5 ) (W W) THF高分子共混物溶液在不同基板上通过溶剂挥发成膜的相形态结构 .通过FTIR及ATR FTIR检测了共混物薄膜及其表面的共混... 研究了PS PMMA的共混物溶液溶剂蒸发成膜时的基板界面效应 .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 (SEM)研究了PS PMMA(5 5 ) (W W) THF高分子共混物溶液在不同基板上通过溶剂挥发成膜的相形态结构 .通过FTIR及ATR FTIR检测了共混物薄膜及其表面的共混组成 .研究结果表明 ,成膜基板对高分子共混物溶液成膜后的相形态有很重要的影响 .控制共混物溶液体系成膜过程中的动力学因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板界面 PS/PMMA 溶液共混物 溶剂 挥发成膜 相结构 相形态 梯度结构 聚苯乙烯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下载PDF
用含氟丙烯酸酯无规共聚物制备超疏水膜 被引量:25
2
作者 魏海洋 王康 +2 位作者 粟小理 李欣欣 韩哲文 《高分子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69-75,共7页
用微乳液聚合法制备了丙烯酸全氟烷基乙酯和甲基丙烯酸甲酯的无规共聚物,并对其进行了表征,采用溶剂挥发成膜法一步制备了具有超疏水性的该聚合物膜,水滴在该聚合物膜上的静态接触角可达151°~160°,滚动角小于3°,... 用微乳液聚合法制备了丙烯酸全氟烷基乙酯和甲基丙烯酸甲酯的无规共聚物,并对其进行了表征,采用溶剂挥发成膜法一步制备了具有超疏水性的该聚合物膜,水滴在该聚合物膜上的静态接触角可达151°~160°,滚动角小于3°,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发现该聚合物膜表面分布了许多乳突状突起和微孔洞,并具有微米和纳米尺度相结合的复合杂化结构,该类超疏水表面的形成是由适度粗糙的表面和低表面能相互结合引起的,探讨了该类超疏水膜的形成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疏水表面 丙烯酸全氟烷基乙酯 无规共聚物 溶剂挥发成膜
下载PDF
含氟丙烯酸酯共聚物制备超疏水表面及其形成机理的研究 被引量:14
3
作者 魏海洋 李欣欣 +2 位作者 王康 贺文潇 韩哲文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470-1476,共7页
以丙烯酸全氟烷基乙基酯和甲基丙烯酸甲酯为共聚单体,分别以用微乳液聚合法和溶液聚合法制备的无规共聚物和用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制备的嵌段共聚物作为成膜共聚物,并以1,1,2-三氟三氯乙烷作为溶剂,采用溶剂挥发成膜法可以直接制备出超... 以丙烯酸全氟烷基乙基酯和甲基丙烯酸甲酯为共聚单体,分别以用微乳液聚合法和溶液聚合法制备的无规共聚物和用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制备的嵌段共聚物作为成膜共聚物,并以1,1,2-三氟三氯乙烷作为溶剂,采用溶剂挥发成膜法可以直接制备出超疏水膜,聚合物膜对水的接触角可达160°.改变聚合物结构和成膜条件,探讨了该类超疏水膜的形成机理和影响因素.发现膜的表面形貌和疏水性与共聚物的组成、结构、分子量以及成膜条件密切相关,随着共聚物中氟含量的增大,膜的表面形貌都趋于平滑;而且,无规共聚物比嵌段共聚物更易形成粗糙度好的膜;同时,较大的聚合物分子量和适宜的高的成膜温度都对形成粗糙结构有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疏水表面 含氟聚合物 溶剂挥发成膜 接触角
下载PDF
用含氟丙烯酸酯无规共聚物制备超疏水膜
4
作者 魏海洋 王康 +2 位作者 粟小理 李欣欣 韩哲文 《有机硅氟资讯》 2008年第3期37-43,共7页
用微乳液聚合法制备了丙烯酸全氟烷基乙酯和甲基丙烯酸甲酯的无规共聚物,并对其进行了表征。采用溶剂挥发成膜法一步制备了具有超疏水性的该聚合物膜,水滴在该聚合物膜上的静态接触角可达151°~160°,滚动角小于3°。通过... 用微乳液聚合法制备了丙烯酸全氟烷基乙酯和甲基丙烯酸甲酯的无规共聚物,并对其进行了表征。采用溶剂挥发成膜法一步制备了具有超疏水性的该聚合物膜,水滴在该聚合物膜上的静态接触角可达151°~160°,滚动角小于3°。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发现该聚合物膜表面分布了许多乳突状突起和微孔洞,并具有微米和纳米尺度相结合的复合杂化结构。该类超疏水表面的形成是由适度粗糙的表面和低表面能相互结合引起的。探讨了该类超疏水膜的形成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疏水表面 丙烯酸全氟烷基乙酯 无规共聚物 溶剂挥发成膜
下载PDF
Model Estimation of Volatilization of Ammonia Appliedwith Surface Film-Forming Material 被引量:11
5
作者 ZHUANGSHUNYAO YINBIN 《Pedosphere》 SCIE CAS CSCD 1999年第4期299-304,共6页
Greenhouse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to determine the ammonia volatilization loss with or withoutapplication of surface film-forming material (SFFM). Ammonia volatilization loss was estimated by the modeldeveloped by... Greenhouse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to determine the ammonia volatilization loss with or withoutapplication of surface film-forming material (SFFM). Ammonia volatilization loss was estimated by the modeldeveloped by Jayaweera and Mikkelsen.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model could estimate and predict wellammonia volatilization loss also in case of SFFM addition. There was an emended factor B introduced tothe model calculation when SFPM was used. Simulated calculation showed that the effect of factor B onNHa loss was obvious. The value of B was governed by SFFM and the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Sensitivityanalysis suggested that pH was the main factor coatrolling NH3 volatilization loss from the floodwat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del estimation NH_3 volatilization loss surface film-forming material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