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次相平衡/液上色谱法的原理与实验——水中挥发烃及其分配常数的测定 被引量:2
1
作者 王永华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97-103,共7页
介绍了一次、二次及多次相平衡/液上色谱法测定水中有机挥发烃及其气液分配常数的理论关系式。给出分配常数倒数与定量分析误差存在线性关系;研究了温度、离子强度等因素对分配常数的影响。
关键词 多次相平衡 挥发烃 分配常数
下载PDF
延迟焦化冷焦水中挥发烃的处理方法简述 被引量:7
2
作者 魏绪玲 沈国平 肖家治 《山东化工》 CAS 2007年第7期10-13,共4页
针对延迟焦化冷焦水处理过程中的污染问题及干法脱硫过程中的爆炸问题,提出了用水封型浮顶罐代替传统的拱形冷焦水罐。介绍了湿法脱硫中碱法存在的问题,指出了胺法脱硫的有利因素。
关键词 延迟焦化 冷焦水 挥发烃 水封型浮顶罐 碱法 胺法
下载PDF
利用零价铁去除挥发性氯代脂肪烃的试验 被引量:48
3
作者 何小娟 刘菲 +3 位作者 黄园英 李旭东 汤鸣皋 何江涛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39-142,共4页
选用四氯乙烯 (PCE)、三氯乙烯 (TCE)与四氯化碳 (CT)为靶污染物 ,研究不同组合下 ,零价铁系统对各污染物降解的有效性及反应进行的影响因素 .结果表明 :实验选用的废料生铁可有效去除水中的有机氯代脂肪烃类 ,尤其对氯代烷烃具有较强... 选用四氯乙烯 (PCE)、三氯乙烯 (TCE)与四氯化碳 (CT)为靶污染物 ,研究不同组合下 ,零价铁系统对各污染物降解的有效性及反应进行的影响因素 .结果表明 :实验选用的废料生铁可有效去除水中的有机氯代脂肪烃类 ,尤其对氯代烷烃具有较强的降解功能 ,且反应符合准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 ;当PCE和TCE共存时 ,PCE和TCE的反应速率常数K分别为 0 0 62 4mL·(m2 ·h) - 1和 0 0 3 5 7mL·(m2 ·h) - 1,说明氯代程度高的PCE脱氯快 ;当CT和PCE共存时 ,二者的K分别为 0 1 3 4 1mL·(m2 ·h) - 1和 0 0 1 2 9mL·(m2 ·h) - 1,CT的脱氯快且彻底 ,说明氯代程度相同时烷烃的脱氯优于烯烃 ;无论是哪种氯代烃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挥发性氯化脂肪 零价铁 还原性脱氯 地下水污染 有机污染物 去除率
下载PDF
顶空气相色谱技术测定聚乙烯中挥发性烃类 被引量:6
4
作者 李瑛 姜丽瑛 郭鑫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年第5期11-13,共3页
本文研究了顶空色谱技术在聚乙烯中挥发性烃类测定中的应用,考察了方法并进行了性能测试。检测限为1.0×10-6μg/mL,标准加入回收率在98.50%-100.9%之间。变异系数(n=5)在0.11%~1.90%之间,线性关系范围为10×104。
关键词 顶空进样 色谱 聚乙烯 挥发烃
下载PDF
顶空气相色谱法测定聚丙烯中挥发性轻烃含量 被引量:3
5
作者 张雁东 边鹏 +2 位作者 郭蕾 杨涛 崔伟伟 《合成纤维工业》 CAS 2020年第1期84-87,共4页
采用顶空气相色谱法,以标准曲线法定量,测定聚丙烯中挥发性轻烃含量,研究了色谱柱的分离效果、平衡时间、平衡温度对试样挥发性轻烃含量测定的影响。结果表明:测定聚丙烯粒料中的挥发性轻烃含量的最佳条件为选用HP-PLOTAl2O3/S色谱柱(50... 采用顶空气相色谱法,以标准曲线法定量,测定聚丙烯中挥发性轻烃含量,研究了色谱柱的分离效果、平衡时间、平衡温度对试样挥发性轻烃含量测定的影响。结果表明:测定聚丙烯粒料中的挥发性轻烃含量的最佳条件为选用HP-PLOTAl2O3/S色谱柱(50 m×0.53 mm×15μm),色谱条件为柱箱起始温度40℃,程序升温至190℃保持10 min,进样口温度250℃,柱流量8 mL/min,顶空条件为平衡温度130℃,平衡时间120 min;在最佳条件下测得的聚丙烯粒料中的挥发性轻烃甲烷、乙烷、丙烷、丙烯、1-丁烯、正戊烷含量分别为20.2,31.3,80.6,91.4,31.8,137.7 mL/m^3;该方法的加标平均回收率为98.62%~101.20%,相对标准偏差为0.51%~2.65%;方法检出限为1.0×10^-6 mL/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顶空气相色谱法 聚丙烯 挥发性轻 定量 标准曲线法 准确度 重复性 检出限
下载PDF
非职业性接触人群血中挥发性氯化烃水平 被引量:1
6
作者 张晓方 王光祖 《工业卫生与职业病》 CAS CSCD 1996年第3期163-165,共3页
应用气相色谱法对236名“正常人”和37名“化学工人”血中挥发性氯化烃(VCH)进行了测定。“正常人”血中挥发性氯化烃检出率分别是:氯仿(CHL)84%,三氯乙烯(TRI)60%,四氯乙烯(TET)67%,平均水平分... 应用气相色谱法对236名“正常人”和37名“化学工人”血中挥发性氯化烃(VCH)进行了测定。“正常人”血中挥发性氯化烃检出率分别是:氯仿(CHL)84%,三氯乙烯(TRI)60%,四氯乙烯(TET)67%,平均水平分别是:CHL534ng/L,TRI136ng/L,TET37ng/L。“化学工人”血中VCH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其血中水平分别是:CHL2589.9ng/L、TRI516.0ng/L、TET172.3ng/L。两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表明“化学工人”的作业环境中存在VCH污染。因而在制订正常人群血中VCH水平的正常值范围时,应剔除“化学工人”这部分人群。吸烟者与不吸烟者血中VCH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危害 氯化 非职业性接触 挥发性氯化
下载PDF
环境样品中挥发性石油烃(C_(6)-C_(9))的分类检测技术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李秋红 郭启芬 《中国测试》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2期26-29,共4页
该文采用吹扫捕集-气相色谱质谱法研究环境样品中挥发性石油烃的分类检测技术,挥发性石油烃经高纯氮气(或氦气)吹扫后吸附于捕集阱中,将捕集阱加热并以高纯氮气反吹,被热脱附出来的挥发性组分经气相色谱分离,质谱检测器检测。根据2-甲... 该文采用吹扫捕集-气相色谱质谱法研究环境样品中挥发性石油烃的分类检测技术,挥发性石油烃经高纯氮气(或氦气)吹扫后吸附于捕集阱中,将捕集阱加热并以高纯氮气反吹,被热脱附出来的挥发性组分经气相色谱分离,质谱检测器检测。根据2-甲基戊烷、癸烷、甲苯和1,2,4-三甲苯保留时间窗定性,在确定的时间窗口内提取特定离子,分别检测脂肪族和芳香族石油烃,外标法定量。实验结果表明,在10~300μg/L线性范围内,脂肪族和芳香族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大于0.999,水质样品中挥发性石油烃的方法检出限为0.8~0.9μg/L,土壤和沉积物中挥发性石油烃的方法检出限为0.7mg/kg,样品的加标回收率在70%~90%,精密度测试RSD值均小于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样品 挥发性石油 分类检测 吹扫捕集-气相色谱质谱法
下载PDF
顶空气相色谱法测定聚烯烃中挥发性轻烃 被引量:1
8
作者 张雁东 边鹏 +1 位作者 郭蕾 王学智 《塑料助剂》 2020年第4期41-43,共3页
采用顶空气相色谱法测定聚烯烃中挥发性轻烃,聚烯烃的挥发物质的大含量组分是碳五及以下的轻烃类,占比80%以上,这些组分因为含量大,存在安全隐患。采用标准气体进行试验绘制标准曲线,分析聚烯烃中挥发性轻烃含量,该试验方法检测限为1.0&... 采用顶空气相色谱法测定聚烯烃中挥发性轻烃,聚烯烃的挥发物质的大含量组分是碳五及以下的轻烃类,占比80%以上,这些组分因为含量大,存在安全隐患。采用标准气体进行试验绘制标准曲线,分析聚烯烃中挥发性轻烃含量,该试验方法检测限为1.0×10^-6 mL/m^3,平均加标回收率在98.62%~101.20%,相对标准偏差在0.51%~2.6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顶空气相色谱法 聚烯 挥发性轻
下载PDF
油库区轻烃挥发排放量的估算及其扩散影响评价 被引量:3
9
作者 籍伟 林大泉 《环境科技(辽宁)》 1989年第1期32-37,113,共7页
关键词 油库区 挥发 排放量
下载PDF
吹扫捕集-气相色谱法测定水中挥发性石油烃(C_(6)-C_(9))
10
作者 许晓慧 谷周雷 +2 位作者 刘卫 郭颖超 张云 《能源与环境》 2022年第3期74-75,100,共3页
利用吹扫捕集与气相色谱联用的方法测定水中挥发性石油烃(C_(6)-C_(9)),目标物经高纯氮气吹扫被捕集管吸附,然后将捕集管加热再用高纯氮气反吹,被反吹出来的挥发性物质经气相色谱柱分离后,用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检测,以2-甲基戊烷... 利用吹扫捕集与气相色谱联用的方法测定水中挥发性石油烃(C_(6)-C_(9)),目标物经高纯氮气吹扫被捕集管吸附,然后将捕集管加热再用高纯氮气反吹,被反吹出来的挥发性物质经气相色谱柱分离后,用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检测,以2-甲基戊烷和正癸烷的出峰时间确定目标物的保留时间,采用外标法进行定量,操作简单快速。实验选取0~6.00 mg/L的浓度范围做工作曲线,相关系数>0.999,检出限低至0.007 mg/L,样品的加标回收率在87.6%~108.6%,相对标准偏差为2.6%~5.3%,准确度和精密度均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吹扫捕集-气相色谱 挥发性石油(C_(6)-C_(9)) 环境样品
下载PDF
增溶吸收法结合电催化氧化去除挥发性石油烃的研究
11
作者 朱振军 丹珍初 +1 位作者 李艳梅 唐宇嘉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2024年第12期1748-1753,共6页
为有效解决挥发性石油烃的逸散问题,以典型挥发性石油烃正丁烷为目标污染物,以吐温80为增溶吸收剂,在实验室控制的条件下对模拟废气中正丁烷进行吸收。选取Sn-Sb负载改性电气石(Sn-Sb电气石)为颗粒电极,构建三维电催化氧化体系去除吸收... 为有效解决挥发性石油烃的逸散问题,以典型挥发性石油烃正丁烷为目标污染物,以吐温80为增溶吸收剂,在实验室控制的条件下对模拟废气中正丁烷进行吸收。选取Sn-Sb负载改性电气石(Sn-Sb电气石)为颗粒电极,构建三维电催化氧化体系去除吸收液中的正丁烷。结果表明,吐温80可以实现对正丁烷的长效稳定吸附,且具有一定的电催化稳定性,可以作为挥发性石油烃的增溶吸收剂。三维电催化氧化系统对正丁烷的去除效果明显,·OH在降解过程中发挥主要作用。电流密度、电解质浓度会对降解效果产生一定影响,在实际工程应用中,为保证气液的传质效率及工艺运行的整体效率,建议电流密度为10 mA/cm^(2)、电解质Na_(2)SO_(4)为0.01 mol/L左右。Sn-Sb电气石颗粒与其他常用材料相比,具有降解效率高、降解速度快和处理能耗低、结构稳定性强等优势,是较适宜的颗粒电极材料。增溶吸收法结合电催化氧化技术可为石化企业挥发性石油烃的高效低碳处理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挥发性石油 表面活性剂 增溶吸收 电催化氧化
下载PDF
聚烯烃内挥发性轻烃的顶空气相色谱检定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冯云华 《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 2024年第8期41-43,共3页
本文通过实验研究的方式,对聚烯烃内挥发性轻烃的顶空气相色谱测定进行分析。包括基于顶空气相色谱的聚烯烃内挥发性轻烃检定实验设计及其实验结果分析。希望通过本次的分析,可以为顶空气相色谱技术的合理应用与聚烯烃内挥发性轻烃检测... 本文通过实验研究的方式,对聚烯烃内挥发性轻烃的顶空气相色谱测定进行分析。包括基于顶空气相色谱的聚烯烃内挥发性轻烃检定实验设计及其实验结果分析。希望通过本次的分析,可以为顶空气相色谱技术的合理应用与聚烯烃内挥发性轻烃检测质量的提升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烯 顶空气相色谱 色谱检测技术 挥发性轻
原文传递
吹扫捕集-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测定土壤中挥发性石油烃 被引量:5
13
作者 高鹏 黄毅 +1 位作者 杨志鹏 饶竹 《分析试验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547-552,共6页
建立了吹扫捕集-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测定土壤中挥发性石油烃的分析方法。实验优选出了NaHSO_4作为样品的保存试剂,优化了吹扫-捕集条件和气相色谱质谱条件;GC条件:色谱柱60 m×0.32 mm×1.8μm RTX-502.2,进样口温度190℃,分流比... 建立了吹扫捕集-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测定土壤中挥发性石油烃的分析方法。实验优选出了NaHSO_4作为样品的保存试剂,优化了吹扫-捕集条件和气相色谱质谱条件;GC条件:色谱柱60 m×0.32 mm×1.8μm RTX-502.2,进样口温度190℃,分流比20:1,程序升温;MS条件:EI源,离子源温度200℃,接口温度220℃,扫描范围40~350 amu/s。方法的线性范围为0.20~300 ng/g,相关系数均在0.995以上,检出限为0.03~0.38 ng/g。方法标准添加样品回收率为90.3%~108%;RSD为1.8%~8.8%。该方法适合于土壤样品中挥发性石油烃的分析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挥发性石油 吹扫捕集 气相色谱/质谱 土壤
原文传递
Porous silicon biosensor for detection of variable domain of heavy-chain of HCAb antibody
14
作者 张红燕 吕小毅 +2 位作者 贾振红 李江伟 张富春 《Optoelectronics Letters》 EI 2012年第2期81-83,共3页
In this paper, we produce porous silicon (PSi) by electrochemical etching, and it is the first time to evaluate the performance of label-free porous silicon biosensor for detection of variable domain of heavy chain ... In this paper, we produce porous silicon (PSi) by electrochemical etching, and it is the first time to evaluate the performance of label-free porous silicon biosensor for detection of variable domain of heavy chain of heavy-chain antibody (VHH). The binding of hen egg white lysozyme (HEWL) and VHH causes a red shift in the reflection spectrum of the biosensor. The red shift is proportional to the VHH concenlration in the range from 14 gg.ml-I to 30 pg.ml~ with a detection limit of 0.648 ng.ml~. The research is useful for the development of label-free biosensor applied in the rapid and sensitive determination of small molecul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TIBODIES Chemical detection Doppler effect Porous silicon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