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1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挪威的森林》《海边的卡夫卡》看村上文学的转变——以人称的变化为中心
1
作者 黄小英 杨烨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107-110,共4页
基于《挪威的森林》《海边的卡夫卡》审视村上文学的转变,既有助于从多个维度对两部作品的创作内容进行对比,又能够从宏观视角把握作家村上春树的创作历程。文章以人称的变化为中心,分析人称的灵活切换对村上春树文学创作的影响,并围绕... 基于《挪威的森林》《海边的卡夫卡》审视村上文学的转变,既有助于从多个维度对两部作品的创作内容进行对比,又能够从宏观视角把握作家村上春树的创作历程。文章以人称的变化为中心,分析人称的灵活切换对村上春树文学创作的影响,并围绕村上文学青春叙事转变、自我救赎转变、世界观转变三方面展开全面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挪威的森林 《海边的卡夫卡》 村上文学 第一人称 叙述
下载PDF
《挪威的森林》的现代性书写
2
作者 周杰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24年第3期111-115,共5页
在小说《挪威的森林》中,人物对自我身份迷失和追寻的过程体现出鲜明的现代性反思。渡边既想拯救消极悲观的直子,又无法舍弃阳光洒脱的小林绿子。在双线平行的叙事结构中,小说一方面将渡边的精神世界进行细致呈现,另一方面把性格殊异的... 在小说《挪威的森林》中,人物对自我身份迷失和追寻的过程体现出鲜明的现代性反思。渡边既想拯救消极悲观的直子,又无法舍弃阳光洒脱的小林绿子。在双线平行的叙事结构中,小说一方面将渡边的精神世界进行细致呈现,另一方面把性格殊异的直子、绿子进行相互对照。村上春树聚焦小说人物在个性与共性、妥协与对抗冲突中的不同表现,书写了20世纪60年代日本现代性的丰富内涵。小说对荒诞世界的书写,表达了反讽的立场,而小说人物理想与现实的巨大差距也为反思日本20世纪60年代文化提供了新的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挪威的森林 村上春树 现代性 反讽
下载PDF
品析《挪威的森林》中孤独感的描绘
3
作者 杜宇朦 《最小说》 2024年第3期10-12,共3页
孤独感是村上春树的小说《挪威的森林》带给读者最深刻的印象之一。本文将从小说中对孤独感的描写入手,揭示小说中孤独感的多维度表现,分析这种情感是如何与人物内心世界和外部环境相互交织,从而形成一种深刻而复杂的情感状态,并被巧妙... 孤独感是村上春树的小说《挪威的森林》带给读者最深刻的印象之一。本文将从小说中对孤独感的描写入手,揭示小说中孤独感的多维度表现,分析这种情感是如何与人物内心世界和外部环境相互交织,从而形成一种深刻而复杂的情感状态,并被巧妙地呈现出来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挪威的森林 村上春树 孤独感
下载PDF
解读《挪威的森林》的种种象征意义 被引量:13
4
作者 谢志宇 《外语研究》 2004年第4期74-79,共6页
《挪威的森林》以“我”的独白和回忆 ,讲述二十岁左右的“我”和直子、阿绿 (又译为绿子———笔者注 )两位姑娘之间纯真而忧伤的爱情故事。作者为主人公设定了一个个具有象征意义的名字 ,暗示了他们不同的生活范式和命运。作者同时还... 《挪威的森林》以“我”的独白和回忆 ,讲述二十岁左右的“我”和直子、阿绿 (又译为绿子———笔者注 )两位姑娘之间纯真而忧伤的爱情故事。作者为主人公设定了一个个具有象征意义的名字 ,暗示了他们不同的生活范式和命运。作者同时还大量地运用了象征手法和印象式描述 ,借助于场景、植物、乐曲等道具 ,展现了现代青年一幕幕苦涩的爱情美梦 ,由此寓意现代人理想、信念的最终破灭 ,揭示了工业社会中人们内心的孤独和相互间的不可交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挪威的森林 名字 场景 象征 幻灭
下载PDF
自我身份的迷失与追寻——《挪威的森林》中的身份认同建构 被引量:5
5
作者 柳晓辉 沈清连 《天府新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34-138,共5页
20世纪以来,人们普遍对资本主义理性产生怀疑,人类面临着自我身份认同危机。《挪威的森林》中,主人公们在"我是谁"与"我将去向哪"这两个自我身份认同问题上都陷入困境,他们对自我身份的迷失,追寻和建构体现出现代... 20世纪以来,人们普遍对资本主义理性产生怀疑,人类面临着自我身份认同危机。《挪威的森林》中,主人公们在"我是谁"与"我将去向哪"这两个自我身份认同问题上都陷入困境,他们对自我身份的迷失,追寻和建构体现出现代人的身份焦虑和生存困境,也反映出村上春树对这一困境的思考和对拯救之途的探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挪威的森林 身份迷失 身份追寻 身份建构
下载PDF
日本文学中成长主题的演变——以《破戒》《斜阳》《挪威的森林》为个案 被引量:2
6
作者 陈婷婷 徐旻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3期117-122,共6页
日本作家岛崎藤村的《破戒》、太宰治的《斜阳》、村上春树的《挪威的森林》分别产生于三个不同的历史时期,堪称书写成长主题的经典之作。在细读文本的基础上,基于传统与现代成长小说的差异,从"觉醒——顿悟——幻灭"的成长... 日本作家岛崎藤村的《破戒》、太宰治的《斜阳》、村上春树的《挪威的森林》分别产生于三个不同的历史时期,堪称书写成长主题的经典之作。在细读文本的基础上,基于传统与现代成长小说的差异,从"觉醒——顿悟——幻灭"的成长叙事角度剖析三部作品中主人公各具特色的精神成长,揭示其中成长主题的演变历程,并探讨产生这一变化的历史文化背景,指出日本文学中的成长主题有别于西方成长小说之处在于日本民族独特的文化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文学 成长主题 演变 《破戒》 《斜阳》 挪威的森林
下载PDF
让少男少女流干红泪的小说——村上春树《挪威的森林》作品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杜静波 《学术交流》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69-171,共3页
村上春树的小说《挪威的森林》的人气持续上升,并且已经改编成电影。自我救赎的成与败的探讨是小说的核心意境,两条线平行交织是小说成功的写作手法。《挪威的森林》歌曲和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文本从互文性的角度,构成了小说《挪威... 村上春树的小说《挪威的森林》的人气持续上升,并且已经改编成电影。自我救赎的成与败的探讨是小说的核心意境,两条线平行交织是小说成功的写作手法。《挪威的森林》歌曲和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文本从互文性的角度,构成了小说《挪威的森林》的两条主线的支持,即前者支持了直子的幻灭主题,后者支持了绿子的光明象征主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上春树 挪威的森林 互文性
下载PDF
记忆的陷阱与失败的身份认同——以村上春树的《挪威的森林》为例 被引量:5
8
作者 赵静蓉 韦施伊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CSSCI 2015年第1期126-131,共6页
记忆总是被现实征用的,人类对自我身份的认同也时有阻隔或失败。《挪威的森林》就反映了记忆和身份认同之间的负相关关系。对于《挪威的森林》中的众多人物以及村上春树作品中的各色人物、甚至对每一个个体来说,人和生命都是有限的,&qu... 记忆总是被现实征用的,人类对自我身份的认同也时有阻隔或失败。《挪威的森林》就反映了记忆和身份认同之间的负相关关系。对于《挪威的森林》中的众多人物以及村上春树作品中的各色人物、甚至对每一个个体来说,人和生命都是有限的,"自我"总是一个不完整、有欠缺、时时刻刻承受着矛盾和分裂的状态。虽然我们总是试图要去修复它,但它不仅在本质上是不能被修复的,而且实际上它也不需要被修复。正是这种形形色色的断裂和缺口才形成了"我"之所以为"我"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挪威的森林 记忆 身份认同
下载PDF
生还是死 是个问题——《挪威的森林》生死观探析 被引量:3
9
作者 韩艳平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08年第3期49-51,共3页
《挪威的森林》不仅仅是一部都市情感或青春恋爱小说,更是一部关于人性与人生的小说,其中的生死观给人强烈的震撼和冲击。文章紧扣主人公渡边的感受,对之进行了简要的探讨。
关键词 生死 理性 感情 责任 虚无 挪威的森林
下载PDF
叙事时间的魅力——解析《挪威的森林》 被引量:4
10
作者 肖锋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2期69-71,77,共4页
日本作家村上春树的作品《挪威的森林》是在一种倒叙的叙事时间模式下来进行叙述的,本文试从叙事时间的角度来对其进行解析,以阐释其独特的叙事时间魅力。
关键词 叙事时间 挪威的森林 叙事魅力
下载PDF
析村上春树《挪威的森林》中男主人公渡边的恋爱孤独感 被引量:2
11
作者 韩春红 马晓光 《白城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第2期8-10,53,共4页
《挪威的森林》是村上春树的代表作品,小说主旋律之一便是男女主人公的恋爱。然而,小说中的恋爱又是与常理中的恋爱不同,深藏了浓厚的孤独感。本文通过解读渡边的人物形象以及他与直子的恋爱过程,从而分析得出了渡边因与直子的恋爱而产... 《挪威的森林》是村上春树的代表作品,小说主旋律之一便是男女主人公的恋爱。然而,小说中的恋爱又是与常理中的恋爱不同,深藏了浓厚的孤独感。本文通过解读渡边的人物形象以及他与直子的恋爱过程,从而分析得出了渡边因与直子的恋爱而产生了孤独感这一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上春树 挪威的森林 恋爱孤独感 渡边(“我”)
下载PDF
“极端恋爱”与“完整的人”难题——消费社会中的《挪威的森林》 被引量:2
12
作者 陆晓光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3期52-56,共5页
《挪威的森林》作为"百分之百的恋爱"故事,集中折射出消费社会的新式性爱观;作为"极端的恋爱"故事,关注的是悲剧主人公自杀的原因。其中多次出现的"不完整的人"则表明,作者的思考与马克思《资本论》不无... 《挪威的森林》作为"百分之百的恋爱"故事,集中折射出消费社会的新式性爱观;作为"极端的恋爱"故事,关注的是悲剧主人公自杀的原因。其中多次出现的"不完整的人"则表明,作者的思考与马克思《资本论》不无关联。小说中的性爱观变化诸多,它提示的核心问题是消费社会中"极端恋爱"与"完整的人"之间新一轮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上春树 挪威的森林 消费社会 马克思 完整的人
下载PDF
消费喧哗中脆弱的“失语者”——从《挪威的森林》中的直子到《上海宝贝》中的天天 被引量:2
13
作者 丁琪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91-95,共5页
《挪威的森林》中的直子与《上海宝贝》中的天天这两个不同文本中的人物形象,超越时空地表现出了明显的相似性,这使得他们具有了符号的阐释意义,即他们是与物化世界相对立的"精神性存在"的象征;而他们只能以"失语者"... 《挪威的森林》中的直子与《上海宝贝》中的天天这两个不同文本中的人物形象,超越时空地表现出了明显的相似性,这使得他们具有了符号的阐释意义,即他们是与物化世界相对立的"精神性存在"的象征;而他们只能以"失语者"形象呈现出来,这是基于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日本和20世纪末中国相类似的文化语境及身处其中的都市"边缘青年"、"新新人类"共通的一种情绪体验;同时,由于作者所持创作观念和表现手法的差异,人物形象的隐喻也不尽相同,这使得两个文本的立意有了高下之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挪威的森林 《上海宝贝》 文本比较 失语者 情绪体验
下载PDF
《挪威的森林》主题意蕴及艺术特色 被引量:2
14
作者 梁浩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6期128-130,共3页
《挪威的森林》是日本著名作家村上春树最具影响力的小说,2010年越南裔法籍导演陈英雄将其改编成电影,搬上了大银幕。影片讲述了大学生渡边与直子、绿子等人之间的爱恨纠缠。该部电影获得了第5届亚洲电影大奖最佳摄影奖,并入围第67届威... 《挪威的森林》是日本著名作家村上春树最具影响力的小说,2010年越南裔法籍导演陈英雄将其改编成电影,搬上了大银幕。影片讲述了大学生渡边与直子、绿子等人之间的爱恨纠缠。该部电影获得了第5届亚洲电影大奖最佳摄影奖,并入围第67届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但影片上映后票房成绩平平,评论界也对其褒贬不一。本文通过对小说改编后的电影进行全方位的分析,探讨了电影《挪威的森林》的主题意蕴及艺术特色,以期为以后文学文本改编电影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上春树 挪威的森林 主题意蕴 艺术独步
下载PDF
悬浮于理想与现实之间——谈《挪威的森林》主人公的生存状态 被引量:4
15
作者 王玉莲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 2007年第2期34-37,共4页
《挪威的森林》是村上春树的代表作,传达出都市年轻人在成长中对于理想与现实的碰撞所产生的困惑与迷惘。主人公渡边有着面对现实、超越成长的勇气,一方面又对过往岁月充满怀念,苦苦寻觅灵魂叛离都市之路,寻找失落的自我。他悬浮于理想... 《挪威的森林》是村上春树的代表作,传达出都市年轻人在成长中对于理想与现实的碰撞所产生的困惑与迷惘。主人公渡边有着面对现实、超越成长的勇气,一方面又对过往岁月充满怀念,苦苦寻觅灵魂叛离都市之路,寻找失落的自我。他悬浮于理想与现实之间,茫然失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国文学 挪威的森林 主人公 理想 现实
下载PDF
全世界所有的细雨落在全世界所有的草坪上——《了不起的盖茨比》、《麦田里的守望者》、《挪威的森林》中的悲伤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垣璋 郑妍妍 《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年第4期71-76,共6页
《了不起的盖茨比》、《麦田里的守望者》、《挪威的森林》虽然是三部不同时代不同文化下的作品,但这三者之间却有着一种本质性的内在基调,即无可奈何的悲伤。这种无可奈何的悲伤在这三部作品中由于时代氛围、文化特征和作者精神气质的... 《了不起的盖茨比》、《麦田里的守望者》、《挪威的森林》虽然是三部不同时代不同文化下的作品,但这三者之间却有着一种本质性的内在基调,即无可奈何的悲伤。这种无可奈何的悲伤在这三部作品中由于时代氛围、文化特征和作者精神气质的不同而在小说思想层面、语言风格及叙述方式上呈现出了不同的风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了不起的盖茨比 麦田里的守望者 挪威的森林 悲伤
下载PDF
翻译风格与再创作——以林少华版的《挪威的森林》为例 被引量:2
17
作者 崔岩 《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3期369-372,共4页
以林少华译本《挪威的森林》为例,探讨其翻译语言风格,认为其翻译语言优美婉约,沉着冷静中流露着保持原文文学性的执著,恰如其分地描绘了村上春树笔下的主人公形象。通过对林氏翻译语言风格的分析,更好地让文学译者及读者掌握日文作品... 以林少华译本《挪威的森林》为例,探讨其翻译语言风格,认为其翻译语言优美婉约,沉着冷静中流露着保持原文文学性的执著,恰如其分地描绘了村上春树笔下的主人公形象。通过对林氏翻译语言风格的分析,更好地让文学译者及读者掌握日文作品的翻译技巧,理解翻译作品的再创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风格 再创作 林少华 村上春树 挪威的森林
下载PDF
《挪威的森林》的死亡美学 被引量:4
18
作者 王园波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6期105-110,共6页
《挪威的森林》是一部张扬死亡美学的小说,充斥着死亡事件、死亡意象和死亡体验。死亡是小说的主要内容和中心,小说以生死链为线索展开叙事,木月—直子—渡边—绿子是小说最主要的生死链。小说的死亡观既有日本传统文化的影子也深受存... 《挪威的森林》是一部张扬死亡美学的小说,充斥着死亡事件、死亡意象和死亡体验。死亡是小说的主要内容和中心,小说以生死链为线索展开叙事,木月—直子—渡边—绿子是小说最主要的生死链。小说的死亡观既有日本传统文化的影子也深受存在主义哲学的影响,死亡在小说中体现出独特的审美意蕴,既显得静美也显得悲美,作为个体救赎的死亡无疑是虚妄的,无助于现代个体的现实回归,只能让个体从存在走向毁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挪威的森林 村上春树 死亡美学 生死链 审美救赎
下载PDF
出版30年,再品《挪威的森林》 被引量:1
19
作者 魏海燕 《出版广角》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87-89,共3页
日本作家村上春树的第五部作品《挪威的森林》是一部长篇小说,讲述了主角渡边与两个女孩——直子和绿子之间的情感故事。截至2017年底,《挪威的森林》在日本的销售量已突破2000万册,是日本销售总量最大的书籍。在中国,距离这本书第一部... 日本作家村上春树的第五部作品《挪威的森林》是一部长篇小说,讲述了主角渡边与两个女孩——直子和绿子之间的情感故事。截至2017年底,《挪威的森林》在日本的销售量已突破2000万册,是日本销售总量最大的书籍。在中国,距离这本书第一部中译本的面世也已28年。优秀译者的介入,使得这部作品的文学生命在进入中文世界后不但没有被损耗,反而在某种程度上被强化。虽然这本书并不是以中国读者为受众对象,但中译本的出版仍然在最大限度上实现了其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上春树 挪威的森林 出版
下载PDF
《挪威的森林》与后现代语境下文学主题的探讨 被引量:1
20
作者 赵薇 《学术交流》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68-170,共3页
后现代本身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社会存在,我们不能企图以某些条条框框来框定这一文化现象。用已经发生来解释目前后现代在中国的状况是负责任的,而基于此站在文学创作的角度对后现代文学进行更广泛深入的研究探讨,才是文学评论真正的立足... 后现代本身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社会存在,我们不能企图以某些条条框框来框定这一文化现象。用已经发生来解释目前后现代在中国的状况是负责任的,而基于此站在文学创作的角度对后现代文学进行更广泛深入的研究探讨,才是文学评论真正的立足点。分析《挪威的森林》这部作品及其人物,探讨后现代语境下文学的主题,不难看出作品深刻揭示了信息承载崩溃与人人对话关系丧失下的孤独;建立在"荒诞不经"社会生活基础上的坏;物质缝隙中人的病态与变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上春树 挪威的森林 后现代语境 文学主题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