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关于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目标体系的现实论证
1
作者 李靖宇 尚立惠 《东北亚论坛》 CSSCI 2005年第4期27-32,共6页
东北地区作为新中国工业摇篮和粮食主产区,曾经在计划经济年代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起到了奠基性作用,并为新时期改革开放大业的战略推进创造了前提条件。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东北地区的工业经济逐渐滞后,出现了特... 东北地区作为新中国工业摇篮和粮食主产区,曾经在计划经济年代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起到了奠基性作用,并为新时期改革开放大业的战略推进创造了前提条件。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东北地区的工业经济逐渐滞后,出现了特有的“东北现象”。与此同时,东北粮食主产区也陷入了以“农民卖粮难”为主要特征的发展困境。面对这一综合性的经济危机,党中央及时调整发展策略,在党的十六大上首次做出了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战略决策,随后又采取了加快体制创新和产业结构调整的有效措施,大力推动老工业基地质变为新型工业基地,裂变为现代装备基地,提升为科技产业基地,成长为生态农业基地,发展为农畜产品出口加工基地,从而形成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目标体系,并将进一步拉动和规范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现实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老工业基地 中国第4大经济增长极 振兴目标体系 现实论证
下载PDF
关于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目标体系的现实论证
2
作者 李靖宇 尚立惠 《太平洋学报》 CSSCI 2005年第7期27-36,共10页
东北地区作为新中国“工业的摇篮”和粮食主产区,曾经为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 起到了奠基性作用,并为新时期改革开放大业的战略推进创造了前提条件。但是,随着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东北地区的工业经济逐渐滞后,出现了特有的... 东北地区作为新中国“工业的摇篮”和粮食主产区,曾经为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 起到了奠基性作用,并为新时期改革开放大业的战略推进创造了前提条件。但是,随着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东北地区的工业经济逐渐滞后,出现了特有的“东北现象”。 与此同时,东北粮食主产区也出现了以“农民卖粮难”为特征的经济危机。面对这一综合性 的经济危机,党中央及时调整发展策略,在党的十六大上首次做出了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 战略导向,随后又采取了加快体制创新和产业结构调整的有效措施,大力推动老工业基地质 变为新型工业基地,裂变为现代装备制造业基地,提升为高新技术产业基地,成长为生态农 业基地,发展为农畜产品出口加工基地,从而形成了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目标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老工业基地 中国第四大经济增长极 振兴目标体系 现实论证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