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手臂振动作业对工人血压影响的调查 被引量:7
1
作者 林立 张强 曾晓立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7期649-649,共1页
关键词 手臂振动作业 工人 血压 影响 调查
下载PDF
振动作业工人正中神经损伤对手臂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聂继池 孙志贤 +1 位作者 赵方 王林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 CSCD 1999年第3期224-225,共2页
关键词 振动作业 正中神经损伤 手臂功能
下载PDF
手臂振动作业对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和视觉诱发电位及体感诱发电位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高中静 高秀芬 +2 位作者 聂继池 吕志新 赵方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7年第21期1776-1777,1779,共3页
目的研究手臂振动作业对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的影响。方法将50名砂轮磨光工分为白指组和接振组,另选取非磨光作业车工28名为对照组,对3组工人进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视觉诱发电位(VEP)及短潜伏期体感诱发电位(SLSEP)的测定。结果与... 目的研究手臂振动作业对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的影响。方法将50名砂轮磨光工分为白指组和接振组,另选取非磨光作业车工28名为对照组,对3组工人进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视觉诱发电位(VEP)及短潜伏期体感诱发电位(SLSEP)的测定。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白指组BAEP各波潜伏期及各峰间潜伏期显著延长,接振组Ⅲ波潜伏期及各峰间潜伏期显著延长,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与对照组比较,白指组VEP各波潜伏期显著延长,接振组P100、N135波潜伏期显著延长,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白指组、接振组SLSEPN9-13波潜伏期显著延长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手臂振动可致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的紊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臂振动作业 中枢神经系统 诱发电位
下载PDF
局部振动作业对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的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聂继池 马龙源 +1 位作者 杨东红 林宏 《劳动医学》 1999年第1期26-27,共2页
诱发电位代表中枢神经系统特定功能状态下的生物电活动。临床上,在病史和体征不能确诊的情况下,能检出感觉系统的功能异常[1]。用其评价局部振动作业者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国内尚未见报道。本研究通过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rai... 诱发电位代表中枢神经系统特定功能状态下的生物电活动。临床上,在病史和体征不能确诊的情况下,能检出感觉系统的功能异常[1]。用其评价局部振动作业者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国内尚未见报道。本研究通过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rainstemauditoryevo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作业 脑干 听觉诱发电位
下载PDF
凿岩振动作业对工人神经传导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张凯 林立 +4 位作者 聂继池 张强 曾晓立 张春之 王林 《济宁医学院学报》 2000年第1期24-25,共2页
目的 探讨金矿凿岩作业对工人外周神经传导功能的影响。方法 应用丹麦产DANTICNeuromatic 2 0 0 0C型或DANTICKeypoint神经肌电图仪 ,进行左侧手臂体感诱发电位及正中神经感觉、运动传导速度的测定。结果 白指组与接振组相比 ,感觉... 目的 探讨金矿凿岩作业对工人外周神经传导功能的影响。方法 应用丹麦产DANTICNeuromatic 2 0 0 0C型或DANTICKeypoint神经肌电图仪 ,进行左侧手臂体感诱发电位及正中神经感觉、运动传导速度的测定。结果 白指组与接振组相比 ,感觉神经体感诱发电位N2 0 、P2 5波均有延长的趋势 ,且较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P15波未见显著性差异 ;白指组与接振组的感觉传导速度较对照组明显减慢 (P <0 .0 1) ,潜伏时未见显著性差异 ;运动神经传导速度、远端潜伏时较对照组出现明显改变化 (P <0 .0 1)。结论 凿岩作业对工人神经的损害主要表现在外周末梢神经系统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作业 感觉神经 体感诱发电位 神经传导速度
下载PDF
振动作业工人振动觉阈值测定意义的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宁广 袁瑄 +1 位作者 马保华 李宝辉 《中国职业医学》 CAS 1989年第5期3-6,63,共5页
本文用AU-02A型振动觉测定仪测定了172名接振工人和308名对照者的振动觉阈值。结果表明,接振组各指的振动觉阈值高于对照组,且两组间有极显著性差异;振动觉阈值的变化与指别、性别无关;振动觉阈值的改变出现较早,且随工龄、年龄的增长... 本文用AU-02A型振动觉测定仪测定了172名接振工人和308名对照者的振动觉阈值。结果表明,接振组各指的振动觉阈值高于对照组,且两组间有极显著性差异;振动觉阈值的变化与指别、性别无关;振动觉阈值的改变出现较早,且随工龄、年龄的增长而明显增高;接振组白指者的振动觉阈值明显地高于非白指者。认为用该法测定振动觉阈值可作为局部振动病的早期诊断和诊断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作业 白指者(雷诺氏阳性者) 振动觉阈值
下载PDF
振动作业对工人健康的影响
7
作者 谢佩意 李劲频 《铁道劳动安全卫生与环保》 1995年第1期73-76,共4页
长期接触强烈的振动,对机体可以产生局部的和全身的一系列危害。由于工业机械化的发展,接触振动的人员日趋增多,振动作业对机体影响的研究十分活跃,现拟就近年来这方面的研究作一归纳。
关键词 振动 健康 局部振动 振动作业 工人 全身振动
下载PDF
局部振动作业工人手健康调查 被引量:1
8
作者 周威 《航空航天医药》 2001年第1期51-51,共1页
关键词 局部振动作业 手健康 健康调查
下载PDF
76例打磨作业工人振动性神经病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郑倩玲 杨爱初 +2 位作者 夏丽华 曾子芳 李斌 《医学信息(下旬刊)》 2010年第7期84-84,86,共2页
目的:分析打磨作业工人振动性神经病(vibration-induced neuropathy,VIN)的临床特征。方法:收集我省某市84例诊断为职业性手传振动病(Hand-arm vibration disease,HAVD)的打磨作业工人的临床资料,对其中76例符合诊断为VIN患者... 目的:分析打磨作业工人振动性神经病(vibration-induced neuropathy,VIN)的临床特征。方法:收集我省某市84例诊断为职业性手传振动病(Hand-arm vibration disease,HAVD)的打磨作业工人的临床资料,对其中76例符合诊断为VIN患者的临床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4例HAVD患者中,76例符合诊断为VIN(占90.48%)。76例VIN患者确诊时平均年龄22.0~58.0(38.0±7.4)年,平均工龄0.9~13.7(6.6±3.2)年,症状持续时间0.2~9.5(2.6±1.8)年。临床症状以手麻为首发症状(占94.74%),手痛也较常见(占75.68%)。体征以痛觉减弱、触觉减弱多见,分别占98.68%、90.79%;振动觉减弱也较常见,占90.79%。84.21%无伴发白指,15.79%VIN伴发白指;94.74%伴有冷水复温试验异常,5.26%无伴有冷水复温试验异常。神经肌屯圈异常以正中神MDL延长最常见,双侧不对称,以右侧为甚,其次依次为SCV减慢、MCV减慢。年龄越大、症状持续时间越长,VIN发生的危险性越高。结论:我省打磨作业工人HAVD患者大多符合诊断为VIN,VIN可能为振动职业危害独立的类型,是HAVD早期、常见的临床表现。年龄、症状持续时间是VIN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应加强对打磨作业工人的VIN早期防治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打磨作业工人 手传振动作业 振动性神经病 临床特点
下载PDF
振动作业工人的腕管综合征12例 被引量:3
10
作者 钟清 蒋纯志 《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480-481,共2页
关键词 振动作业工人 腕管综合征 手部振动 治疗
原文传递
振动作业对工人职业心理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佳宣 林立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68-173,共6页
目的探讨振动作业对工人职业心理行为的影响。方法2021年5~8月期间以广东省某市20家工厂共384名作业工人作为研究对象,按是否从事振动作业分为振动组和对照组,振动组229人,对照组155人。采用职业紧张量表、职业倦怠量表和作业疲劳症状... 目的探讨振动作业对工人职业心理行为的影响。方法2021年5~8月期间以广东省某市20家工厂共384名作业工人作为研究对象,按是否从事振动作业分为振动组和对照组,振动组229人,对照组155人。采用职业紧张量表、职业倦怠量表和作业疲劳症状量表进行问卷调查。采用IBM SPSS 24.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两组独立样本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LSD检验作进一步两两比较。结果振动组职业紧张量表中认知行为紧张[(3.78±1.79)分]、心理紧张反应[(4.15±2.29)分]、躯体紧张[(2.81±1.65)分]、总得分[(10.74±5.11)分]均高于对照组[(2.23±1.23)分、(2.30±1.62)分、(1.81±1.07)分、(6.34±2.88)分,t=9.31,8.67,6.68,9.72,均P<0.01];振动组职业倦怠量表中情感耗竭[(8.95±3.62)分]、人格解体[(3.24±2.16)分]均高于对照组[(5.37±2.72)分、(1.79±1.20)分,t=10.48,7.59,均P<0.01],个人成就[(26.20±2.47)分]低于对照组[(29.73±2.52)分,t=13.64,P<0.01];振动组作业疲劳症状量表中困倦感[(8.38±1.52)分]、情绪不安感[(6.85±1.74)分]、不快感[(6.38±1.57)分]、怠倦感[(8.94±2.05)分]、视觉疲劳感[(7.83±1.95)分]、总分[(38.37±6.56)分]均高于对照组[(7.89±1.29)分、(6.21±1.32)分、(5.61±1.29)分、(6.54±1.52)分、(6.67±2.02)分、(32.92±5.56)分,t=3.26,3.90,5.00,12.45,5.61,8.48,均P<0.01]。各工龄组振动作业工人的职业紧张得分、职业倦怠得分和作业疲劳症状得分在总体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6~10年和10年以上工龄组工人的职业紧张、职业倦怠和作业疲劳症状得分均高于0~5年工龄组,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工龄与职业紧张、职业倦怠和作业疲劳存在相关性(均P<0.01)。振动作业工人的职业紧张量表各维度得分及总得分与职业倦怠量表各维度得分(r=-0.67~0.63,P<0.01)、作业疲劳症状量表各维度得分及总得分(r=0.26~0.73,P<0.01)均具有相关关系。职业紧张对作业疲劳的直接效应为0.417,职业紧张通过职业倦怠对作业疲劳的中介效应为0.127。结论振动作业可导致工人的职业紧张、职业倦怠和作业疲劳,是影响职业心理与职业行为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作业 职业紧张 职业倦怠 作业疲劳 中介效应
原文传递
不同工龄手传振动作业工人外周神经损伤情况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秦华 钟皓成 《工业卫生与职业病》 CAS 2022年第3期225-226,237,共3页
探究不同工龄手传振动作业者外周神经损伤情况,应用高频超声检查分析损伤情况,为防治提供参考。收集2020年7月至2021年10月进行职业健康检查且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为手传振动的工人,并根据不同工龄进行分组:高工龄组(工龄>10 a)、中... 探究不同工龄手传振动作业者外周神经损伤情况,应用高频超声检查分析损伤情况,为防治提供参考。收集2020年7月至2021年10月进行职业健康检查且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为手传振动的工人,并根据不同工龄进行分组:高工龄组(工龄>10 a)、中间工龄组(工龄2~10 a)及低工龄组(工龄<2 a)。采取高频超声检查外周神经相关指标,包括腕管水平正中神经切面面积、正中神经橫径/前后径比值、屈肌支持带的掌侧膨出均值。结果表明,高工龄组右侧腕管水平正中神经切面面积及屈肌支持带的掌侧膨出均值高于中间工龄组(t=26.422、3.012,P<0.05)和低工龄组(t=28.944、4.034,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高工龄组橫径/前后径比值与中间工龄和低工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间工龄组右侧腕管水平正中神经切面面积高于低工龄组(t=3.335,P<0.05),但两组间橫径/前后径比值与屈肌支持带的掌侧膨出均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工龄组右侧腕管水平正中神经切面面积阳性率高于中间工龄组和低工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124,P<0.05)。三组间橫径/前后径阳性率和屈肌支持带的掌侧膨出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300、3.017,P>0.05)。提示,手传振动作业可能造成工人外周神经损伤,且随着工龄的增加加重某些损伤的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臂振动作业 职业健康 高频超声
原文传递
振动对作业工人健康影响调查 被引量:1
13
作者 任淑萍 卫园涛 曾杰 《中国城乡企业卫生》 2008年第2期21-21,共1页
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某厂振动作业工人进行了体格检查,并与非振动作业工作人员对照组体检结果进行比较。现将体检结果报告如下:
关键词 振动作业工人 健康影响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作业工作人员 体检结果 体格检查 对照组
下载PDF
混凝土振动器作业对工人心脏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梅传林 曾云华 +1 位作者 李志光 赵全虹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CAS CSCD 1990年第4期365-366,共2页
为探讨混凝土振动器作业对工人的不良影响,本研究应用无创伤性检查方法,对长江葛洲坝工程局长期接触混凝土振动器工人的心脏功能进行了观察。
关键词 振动作业 心脏功能
下载PDF
基于ANSYS的振动式深松耕作业机的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4
15
作者 黄伟 杨龙宝 杨军 《装备制造技术》 2013年第6期57-58,70,共3页
基于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阐述了振动式深松耕作业机的工作原理。采用APDL语言建立了振动式深松耕作业机主要零部件的有限元模型,通过有限元分析,结果表明:振动式深松耕作业机能够满足工作要求,并且振动式深松耕作业机主要零部件... 基于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阐述了振动式深松耕作业机的工作原理。采用APDL语言建立了振动式深松耕作业机主要零部件的有限元模型,通过有限元分析,结果表明:振动式深松耕作业机能够满足工作要求,并且振动式深松耕作业机主要零部件能够满足刚度和强度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式深松耕作业 有限元 APDL
下载PDF
振动觉正常阈值的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伟宏 田秀云 宋佰元 《中国职业医学》 CAS 1989年第6期33-35,65,共4页
本文论述了某厂无振动作业的433名健康工人振动觉、痛触觉测定的方法及结果。据测定结果,我们建议选用62.5Hz、125Hz频率进行左手第Ⅱ、Ⅲ指的振动觉阈值测定。我们认为正常人振动觉阈值的95%上限:男性为17.5dB,女性为15dB。
关键词 振动作业 振动 痛触觉 阈值
下载PDF
西安铁路地区部分局部振动危害调查 被引量:2
17
作者 雷光蓉 郭桂伍 《铁道劳动安全卫生与环保》 1991年第3期15-18,共4页
铁路部门手持振动工具使用相当广泛,机车和配件的制造和修理过程中从事振动作业的人数不少,在职业危害中占有很大比重。为了了解西安铁路地区手持振动工具对工人危害情况,为接振作业的卫生管理工作提供依据,我们于1990年1月对西安地区... 铁路部门手持振动工具使用相当广泛,机车和配件的制造和修理过程中从事振动作业的人数不少,在职业危害中占有很大比重。为了了解西安铁路地区手持振动工具对工人危害情况,为接振作业的卫生管理工作提供依据,我们于1990年1月对西安地区部分手持接振工种作业工人局部振动病的危害情况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作业 振动危害 铁路 调查
下载PDF
并非少见的振动病
18
作者 李焕英 《家庭医学(上半月)》 1996年第6期21-21,共1页
振动病是长期接触强烈振动而引起的以肢端血管痉挛,上肢骨及关节骨质改变和周围神经末梢感觉障碍为主要表现的疾病。振动病一般是指局部振动病而言,亦称气锤病、职业性雷诺氏征和血管神经症等。多发生于操作铆钉机、凿岩机、风铲、电钻... 振动病是长期接触强烈振动而引起的以肢端血管痉挛,上肢骨及关节骨质改变和周围神经末梢感觉障碍为主要表现的疾病。振动病一般是指局部振动病而言,亦称气锤病、职业性雷诺氏征和血管神经症等。多发生于操作铆钉机、凿岩机、风铲、电钻、电锯、油锯、砂轮、养路捣固机及内燃机车、摩托车等作业人员。以往认为振动病多发生于寒冷的北方,其实不然。我们调查结果发现处亚热带的南方振动病发生率占4%,说明南方振动病并非少见,也要注意做好振动病的预防工作。 振动病的临床表现依振动频率不同而各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部振动 血管痉挛 内燃机车 作业人员 神经症 感觉障碍 振动频率 雷诺氏征 振动作业 摩托车
下载PDF
防振雷诺职业护肤霜的研究
19
作者 梅传林 赵全虹 +7 位作者 汪晓斌 曾云华 李志光 邢翔飞 胡萍 刘万根 刘德芳 杜玉清 《水利电力劳动保护》 1995年第2期18-20,共3页
本文报导了局部振动作业工人的新型劳动保护用品——雷诺职业护肤霜的研制及其在鼠裸皮上的透皮吸收实验方法和结果。研究表明:在透皮吸收促进剂的作用下,霜剂中的钙拮抗剂可经皮吸收。
关键词 局部振动作业 雷诺职业护肤霜 透皮吸收
下载PDF
振动性血管损伤生化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20
作者 于永胜 林立 《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498-501,共4页
振动性血管损伤(vibration-induced vascular impairment,VVI)是指长期从事手传振动作业而引起的周围血管功能紊乱,表现为指端血管的收缩、痉挛,严重者可发生振动性白指(vibration-induced white finger,VWF).VVI是手臂振动综合征(... 振动性血管损伤(vibration-induced vascular impairment,VVI)是指长期从事手传振动作业而引起的周围血管功能紊乱,表现为指端血管的收缩、痉挛,严重者可发生振动性白指(vibration-induced white finger,VWF).VVI是手臂振动综合征(hand-arm vibration syndrome,HAVS)的主要表现,也是目前诊断手臂振动病的主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性血管损伤 生化机制 手臂振动综合征 血管功能紊乱 振动性白指 手臂振动 振动作业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