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振动性血管损伤与血管内皮活性物质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林立 郭子林 +4 位作者 张强 张春之 杨如景 万恩广 王林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 CSCD 2000年第6期414-415,共2页
目的 探讨手传振动对血管内皮活性物质的影响及意义。方法 对不同接振时间的煤矿掘进工进行了血管内皮活性物质的测定 ,并同对照组比较分析。结果 内皮素、血栓素 B2随接振时间的延长有明显增高的趋势 (P<0 .0 5 ,P<0 .0 1) ,... 目的 探讨手传振动对血管内皮活性物质的影响及意义。方法 对不同接振时间的煤矿掘进工进行了血管内皮活性物质的测定 ,并同对照组比较分析。结果 内皮素、血栓素 B2随接振时间的延长有明显增高的趋势 (P<0 .0 5 ,P<0 .0 1) ,一氧化氮、6 -酮 -前列腺素 F1 α随接振时间的延长有明显降低的趋势 (P<0 .0 5 ,P<0 .0 1)。结论手传振动可导致血管内皮活性物质的改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传振动 血管内皮活物质 振动性血管损伤
下载PDF
振动性血管损伤的生物监测指标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孙志贤 张敏 聂继池 《职业与健康》 CAS 2008年第12期1158-1160,共3页
目的探讨振动性血管损伤的生物监测指标。方法将新西兰兔分为A组(接振强度3.04m/s2)、B组(接振强度6.13m/s2)、C组(接振强度12.26m/s2)和1个对照组,分别于不同接振时间测定各组新西兰兔血浆内皮素、血管紧张素Ⅱ和一氧化氮的浓度。结果... 目的探讨振动性血管损伤的生物监测指标。方法将新西兰兔分为A组(接振强度3.04m/s2)、B组(接振强度6.13m/s2)、C组(接振强度12.26m/s2)和1个对照组,分别于不同接振时间测定各组新西兰兔血浆内皮素、血管紧张素Ⅱ和一氧化氮的浓度。结果随接振时间的延长和接振强度的增高,血浆内皮素和血管紧张素Ⅱ的浓度有升高的趋势(P<0.05,P<0.01),而一氧化氮的浓度有降低的趋势(P<0.05,P<0.01)。结论振动导致内皮素、血管紧张素Ⅱ浓度的增高和一氧化氮浓度的降低,可能与振动性血管损伤有一定的关系,因此,选择内皮素、血管紧张素Ⅱ、一氧化氮作为振动性血管损伤的生物监测指标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 生物监测指标 振动性血管损伤
下载PDF
振动性血管损伤生化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3
作者 于永胜 林立 《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498-501,共4页
振动性血管损伤(vibration-induced vascular impairment,VVI)是指长期从事手传振动作业而引起的周围血管功能紊乱,表现为指端血管的收缩、痉挛,严重者可发生振动性白指(vibration-induced white finger,VWF).VVI是手臂振动综合征(... 振动性血管损伤(vibration-induced vascular impairment,VVI)是指长期从事手传振动作业而引起的周围血管功能紊乱,表现为指端血管的收缩、痉挛,严重者可发生振动性白指(vibration-induced white finger,VWF).VVI是手臂振动综合征(hand-arm vibration syndrome,HAVS)的主要表现,也是目前诊断手臂振动病的主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性血管损伤 生化机制 手臂振动综合征 血管功能紊乱 振动白指 手臂振动 振动作业
原文传递
煤矿掘进工血浆血管内皮活性物质的测定及意义 被引量:5
4
作者 林立 张强 +1 位作者 张春之 曾晓立 《放射免疫学杂志》 CAS 2003年第4期210-212,共3页
目的 :探讨手臂振动对血管内皮活性物质的影响及其意义。方法 :应用放射免疫分析 ,对不同接振时间的煤矿掘进工进行血浆内皮素 (ET)、血管紧张素Ⅱ(AngⅡ)、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CGRP)的测定 ,并同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ET、AngⅡ随... 目的 :探讨手臂振动对血管内皮活性物质的影响及其意义。方法 :应用放射免疫分析 ,对不同接振时间的煤矿掘进工进行血浆内皮素 (ET)、血管紧张素Ⅱ(AngⅡ)、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CGRP)的测定 ,并同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ET、AngⅡ随接振时间延长有明显增高趋势 (p <0 0 5 ,p <0 0 1) ,CGRP随接振时间延长有显著下降趋势 (p <0 0 1)。结论 :手臂振动可导致血管内皮活性物质的改变 ,这种改变可能与振动性血管损伤、振动性白指有一定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掘进工 血浆 血管内皮活物质 测定 手臂振动 血管紧张素Ⅱ 内皮素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振动性血管损伤
下载PDF
手传振动对煤矿掘进工血浆内皮素、一氧化氮浓度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林立 隋桂英 +4 位作者 聂继池 王林 韩吉峰 张家鹏 张玉秋 《工业卫生与职业病》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07-109,共3页
对不同接振时间的 6 4名煤矿掘进工进行了血浆内皮素、一氧化氮浓度的测定。结果表明 ,各个接振时间段内皮素浓度均高于对照组 ,并随接振时间的延长增高更明显 (P <0 0 5 ,P <0 0 1)。在接振时间≤ 5 0 0 0h时 ,一氧化氮浓度高... 对不同接振时间的 6 4名煤矿掘进工进行了血浆内皮素、一氧化氮浓度的测定。结果表明 ,各个接振时间段内皮素浓度均高于对照组 ,并随接振时间的延长增高更明显 (P <0 0 5 ,P <0 0 1)。在接振时间≤ 5 0 0 0h时 ,一氧化氮浓度高于对照组 ,但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接振时间 >5 0 0 0h ,一氧化氮浓度低于对照组 ,且随接振时间延长 ,降低更明显 (P <0 0 5 ,P <0 0 1)。表明手传振动可致煤矿掘进工血浆内皮素浓度的升高及一氧化氮浓度的下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素 一氧化氮 振动性血管损伤 手传振动 煤矿掘进工
下载PDF
手传振动对煤矿掘进工血浆血栓素B_2和6-酮-前列腺素F_(1α)浓度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林立 张春之 +2 位作者 聂继池 王林 杨汝景 《中国工业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27-28,共2页
对不同接振时间的 64名煤矿掘进工进行了血浆血栓素B2 (TXB2 )和 6 酮 前列腺素F1α (6 keto PGF1α)浓度的测定。结果显示各个接振时间段TXB2 浓度均高于对照组 ,并随接振时间的延长增高更明显 (P <0 0 1) ;各个接振时间段 6 keto... 对不同接振时间的 64名煤矿掘进工进行了血浆血栓素B2 (TXB2 )和 6 酮 前列腺素F1α (6 keto PGF1α)浓度的测定。结果显示各个接振时间段TXB2 浓度均高于对照组 ,并随接振时间的延长增高更明显 (P <0 0 1) ;各个接振时间段 6 keto PGF1α与对照组比较有降低趋势 ,并随接振时间的延长降低更明显 (P <0 0 1)。这种改变可能与振动性血管损伤有一定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传振动 血栓素B2 6-酮-前列腺素F1A 振动性血管损伤
下载PDF
局部振动对家兔血浆内皮素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浓度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林立 张强 +2 位作者 曾晓立 张凯 王林 《劳动医学》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0-11,共2页
[目的 ]探讨局部振动对血浆内皮素 (endothelin ,ET)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calcitoningene relatedpeptide ,CGRP)浓度的影响及其意义。[方法 ]对不同接振时间、不同接振强度的家兔进行了血浆ET和CGRP浓度的测定与分析。[结果 ]实验组家... [目的 ]探讨局部振动对血浆内皮素 (endothelin ,ET)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calcitoningene relatedpeptide ,CGRP)浓度的影响及其意义。[方法 ]对不同接振时间、不同接振强度的家兔进行了血浆ET和CGRP浓度的测定与分析。[结果 ]实验组家兔血浆ET浓度较对照组有升高趋势 ,而CGRP浓度有下降趋势 ;随接振时间的延长和接振剂量的增大 ,变化更明显。[结论 ]局部振动可导致血浆ET浓度的升高和CGRP浓度的降低 ,这种变化可能与振动性血管损伤的发生机制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部振动 ET CGRP 振动性血管损伤
下载PDF
局部接振对家兔血管紧张素Ⅱ和心钠素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3
8
作者 林立 郭子林 +2 位作者 张强 曾晓立 王林 《中国微循环》 2000年第4期228-229,共2页
目的研究局部振动对家兔血管紧张素Ⅱ和心钠素水平的影响。方法测定不同接振时间、接振强度的家兔血清血管紧张素Ⅱ和血浆心钠素浓度。结果接振组家兔血管紧张素Ⅱ和心钠素浓度较接振前及对照组增高 ,并随接振时间的延长增高更明显 (P&l... 目的研究局部振动对家兔血管紧张素Ⅱ和心钠素水平的影响。方法测定不同接振时间、接振强度的家兔血清血管紧张素Ⅱ和血浆心钠素浓度。结果接振组家兔血管紧张素Ⅱ和心钠素浓度较接振前及对照组增高 ,并随接振时间的延长增高更明显 (P<0.05,P<0.01)。结论局部振动可造成家兔血清血管紧张素Ⅱ和血浆心钠素浓度的增高 ,这种变化可能与振动性血管损伤有一定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部振动 血管紧张素Ⅱ 心钠素 振动性血管损伤 家兔
下载PDF
局部振动对家兔血浆一氧化氮浓度的影响 被引量:11
9
作者 林立 张强 +2 位作者 聂继池 张凯 王林 《劳动医学》 2000年第1期1-3,共3页
探讨局部振动对血浆一氧化氮的影响及其意义。 [方法 ]对不同接振时间、不同接振强度的家兔进行了血浆一氧化氮浓度的测定与分析。 [结果 ]实验组家兔血浆一氧化氮浓度较对照组有降低趋势 ;随接振时间的延长和接振剂量的增大 ,降低更明... 探讨局部振动对血浆一氧化氮的影响及其意义。 [方法 ]对不同接振时间、不同接振强度的家兔进行了血浆一氧化氮浓度的测定与分析。 [结果 ]实验组家兔血浆一氧化氮浓度较对照组有降低趋势 ;随接振时间的延长和接振剂量的增大 ,降低更明显。 [结论 ]局部振动可导致血浆一氧化氮浓度的降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部振动 一氧化氮 振动性血管损伤
下载PDF
低温敏感性与振动性血管功能损伤的关系研究
10
作者 陈磊 林立 +1 位作者 张春之 韩运梅 《中国工业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01-103,共3页
目的探讨低温敏感性与振动性血管功能损伤之间的关联性。方法首先进行低温实验,按照实验前后测定指标的变化情况,确定ET、SCV为低温敏感性指标。然后按照此指标将家兔分为高度、中度及低度敏感3个实验组进行接振,测定各组家兔接振后血... 目的探讨低温敏感性与振动性血管功能损伤之间的关联性。方法首先进行低温实验,按照实验前后测定指标的变化情况,确定ET、SCV为低温敏感性指标。然后按照此指标将家兔分为高度、中度及低度敏感3个实验组进行接振,测定各组家兔接振后血浆ET、AngⅡ及NO浓度的变化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接振实验后,ET、AngⅡ浓度在低度、中度、高度敏感组依次增高,NO浓度则依次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将低温实验后低温敏感性指标ET、SCV测定值与血管功能损伤指标ET、AngⅡ及NO测定值进行简单相关分析显示,相关系数r值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低温敏感性与振动性血管功能损伤具有关联性,提示对低温敏感性较高的家兔,更易发生振动性血管功能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部振动 低温敏感 振动血管功能损伤
原文传递
振动性血管功能损伤与血管内皮活性物质关系的研究(综述) 被引量:3
11
作者 程荔 《中国城乡企业卫生》 2009年第1期18-19,共2页
振动性血管功能损伤在手臂振动综合征中危害最大,发病最广泛。而体内血管内皮活性物质的变化与振动性血管功能损伤的发生是否有关?本文通过对近年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综述,对两者的相互关系进行探讨。
关键词 振动血管功能损伤(VVFI) 血管内皮活物质 临床研究 防治措施
原文传递
煤矿掘进工手部循环功能与血管内皮活性物质的关系 被引量:5
12
作者 林立 张璟 邬堂春 《环境与职业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460-463,共4页
[目的]探讨手臂振动对手部循环功能的影响及其与血管内皮活性物质之间的关系。[方法]以煤矿男性井下掘进工64名作为研究对象,按累积接振时间的长短分为高暴露组、中暴露组和低暴露组,并选22名非接振的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对每组进行血管... [目的]探讨手臂振动对手部循环功能的影响及其与血管内皮活性物质之间的关系。[方法]以煤矿男性井下掘进工64名作为研究对象,按累积接振时间的长短分为高暴露组、中暴露组和低暴露组,并选22名非接振的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对每组进行血管内皮物质和冷水负荷试验测定,分析二者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3个振动暴露组内皮素(ET)浓度、血栓素B2(TXB2)浓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该3个暴露组的一氧化氮(NO)浓度、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浓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冷水试验前高暴露组皮肤温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冷水负荷试验后3个暴露组在5、10、30min的皮肤温度明显低于相同时间的对照组(P<0.01)。10min复温异常率、30min复温异常率在对照组、低暴露组、中暴露组、高暴露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呈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将各组血管内皮物质与5min复温率、10min复温率进行相关分析,可见复温率与ET、TXB2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P<0.01),而与NO、6-keto-PGF1α呈明显的负相关关系(P<0.01)。[结论]振动性血管内皮物质紊乱与手部复温情况具有一致性,提示振动性血管功能紊乱可以作为振动性血管损伤的评价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臂振动 血管内皮物质 冷水负荷试验 振动性血管损伤
原文传递
局部接振对小鼠血清一氧化氮浓度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江俊康 翁诗君 《中国工业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293-294,共2页
对不同接振强度、接振时间的小鼠进行血清NO浓度测定。结果接振组小鼠血清NO浓度低于对照组 ,且随接振强度加大、接振时间延长 ,下降趋势更明显。说明局部振动导致血清NO浓度降低 ,并可能参与了振动性血管损伤过程。
关键词 局部振动 一氧化氮 振动性血管损伤 小鼠 血清 N0
下载PDF
局部接振对血浆一氧化氮浓度动态影响的实验研究
14
作者 林立 隋桂 +3 位作者 郭子林 张凯 聂继池 王林 《中国职业医学》 CAS 2000年第3期5-6,共2页
目的 探讨局部振动对血浆一氧化氮浓度的影响及其与振动性血管损伤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不同接振时间、不同接振强度的家兔进行了血浆一氧化氮的测定与分析。结果 实验组家兔血浆一氧化氮浓度较对照组有降低趋势 ;随接振时间的延长和... 目的 探讨局部振动对血浆一氧化氮浓度的影响及其与振动性血管损伤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不同接振时间、不同接振强度的家兔进行了血浆一氧化氮的测定与分析。结果 实验组家兔血浆一氧化氮浓度较对照组有降低趋势 ;随接振时间的延长和接振剂量的增大 ,降低更明显。结论 局部振动导致的血浆一氧化氮浓度的降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部振动 一氧化氮 振动性血管损伤 实验研究
下载PDF
局部振动对家兔血浆内皮素浓度的影响 被引量:12
15
作者 林立 张春之 +2 位作者 聂继池 张强 王林 《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3期137-139,共3页
目的 探讨局部振动对血浆内皮素浓度的影响及其与振动性血管损伤之间的关系。方法 将家兔随机分为A组 (接振强度 4.90m/s2 )、B组 (接振强度 15 .31m/s2 )、C组 (接振强度 2 6 .2 6m/s2 )和 1个对照组 ,分别于不同接振时间测定各组家... 目的 探讨局部振动对血浆内皮素浓度的影响及其与振动性血管损伤之间的关系。方法 将家兔随机分为A组 (接振强度 4.90m/s2 )、B组 (接振强度 15 .31m/s2 )、C组 (接振强度 2 6 .2 6m/s2 )和 1个对照组 ,分别于不同接振时间测定各组家兔血浆内皮素浓度。结果 接振后 10、2 0、30d ,A组的血浆内皮素浓度分别为 (4 5 .71± 3.6 2 )pg/ml、(5 1.97± 4.46 )pg/ml、(5 5 .37± 5 .5 3)pg/ml;B组分别为 (5 2 .5 6± 8.0 0 )pg/ml、(6 3.2 4± 6 .73)pg/ml、(72 .98± 9.2 4)pg/ml;C组分别为 (6 4.77± 5 .0 8)pg/ml、(83.6 4± 9.36 )pg/ml、(82 .5 6± 6 .41)pg/ml。随接振时间的延长和接振剂量的增大 ,血浆内皮素浓度有升高的趋势 ,振动试验后 ,各试验组血浆内皮素浓度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P <0 .0 1)。结论 局部振动可致家兔血浆内皮素浓度增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部振动 内皮素 振动性血管损伤
原文传递
后肢接振对家兔脑及肌肉组织内皮素受体mRNA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2
16
作者 林立 张兆强 +1 位作者 聂继池 张春芝 《环境与职业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771-774,共4页
[目的]探讨后肢接振家兔内皮素受体(ETR)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将32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低、中、高强度接振组(4 h等能量频率计权加速度分别为3.03、6.13、12.30 m/s2)和对照组,对各强度组家兔进行接振实验,共45 d。接振实验结束后... [目的]探讨后肢接振家兔内皮素受体(ETR)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将32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低、中、高强度接振组(4 h等能量频率计权加速度分别为3.03、6.13、12.30 m/s2)和对照组,对各强度组家兔进行接振实验,共45 d。接振实验结束后,取各组家兔脑组织及肌肉组织,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各组家兔组织中ETR-A mRNA、ETR-B mRNA的表达量。[结果]接振实验后低、中、高强度组脑组织ETR-A mRNA、ETR-B mRNA的表达量分别为8.31±4.78、40.07±24.84,30.62±16.33、212.58±74.49和54.01±27.64、341.42±203.73,骨骼肌ETR-A mRNA、ETR-B mRNA的表达量分别为1.40±0.56、2.51±1.14,2.06±1.89、0.79±0.87和0.85±0.16、1.44±0.68。各强度组家兔骨骼肌组织、脑组织ETR mRNA表达总体上增高(P<0.05,P<0.01)。与对照组比较,3个强度组脑组织ETR-A mRNA、ETR-B mRNA表达均增强(P<0.01);骨骼肌组织中,中强度组的ETR-A mRNA及低强度组ETR-B mRNA的表达增强(P<0.05,P<0.01)。[结论]后肢接振可致家兔ETR mRNA表达升高。振动性血管损伤和神经损伤的发生,可能是内皮素等缩血管物质与其受体水平上调共同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 内皮素受体 内皮素 mRNA 振动性血管损伤 家兔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