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振动计量自动检定系统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翟少磊 曹敏 +4 位作者 彭蓉 毕志周 王恩 唐标 王振 《云南电力技术》 2012年第3期48-50,共3页
介绍了振动计量自动检定系统研究方案,系统能较好实现振动类加速度传感器、速度传感器的全自动检定及位移传感器的半自动检定。
关键词 振动计量 振动比较法 全自动检定
下载PDF
激光测振在振动计量中的发展概况及作用 被引量:11
2
作者 赵锦春 《计量与测试技术》 2011年第6期11-13,15,共4页
在论述激光测振方法的基础上,介绍了激光测振技术在振动计量中的发展与应用,并对该技术的其它典型应用进行了简单介绍,指出激光测振技术是振动计量的发展趋势,有着广阔的应用发展前景。
关键词 激光 振动测量 振动计量 发展
下载PDF
低频超低频振动计量技术应用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赵锦春 《信息技术与标准化》 2011年第5期78-81,共4页
介绍了低频超低频振动计量的主要应用领域,在研究国内外现状的基础上,指出低频超低频振动计量包含的三个关键性问题,即控制系统中测振传感器,精确地实施校准以及优良的测振技术。
关键词 低频 超低频 振动计量
下载PDF
低频、超低频振动计量技术的研究与展望 被引量:1
4
作者 赵锦春 《现代测量与实验室管理》 2011年第3期3-5,共3页
介绍了低频、超低频振动计量的主要应用领域,在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指出低频、超低频振动计量包含三个关键性问题,即控制系统中测振传感器,精确地实施校准以及优良的测振技术,供广大技术人员借鉴参考。
关键词 低频 超低频 振动计量
下载PDF
振动计量标准的建立及测试研究
5
作者 陈文真 《广西电力技术》 1999年第2期23-26,共4页
介绍了丹麦B&K公司生产的9610型振动传感器校准系统的组成及特点,论述了利用该系统建立振动计量标准的误差来源、总不确定度分析及验证,并总结出一套手动检定方法,解决了电涡流传感器、各式测振仪等仪器原来无法检定的问题。
关键词 电力系统 安全运行 振动计量标准 测试 传感器
下载PDF
Pulse系统在声学与振动计量领域的应用 被引量:1
6
作者 郑慧慧 杨刚炜 白洁 《轻工标准与质量》 2018年第5期58-59,共2页
将Pulse系统应用到声学以及振动计量领域中,研究其在解决声学测量问题以及振动计量问题中的应用方法以及应用效果,指出Pulse系统的应用优势。
关键词 Pulse系统 声学与振动计量 应用
下载PDF
空气轴承振动激励器在比较法振动计量中的应用
7
作者 罗远 《计量与测试技术》 2016年第3期30-32,共3页
通过客户对振动计量的需求分析以及振动计量的现状比较,提出了比较法振动计量需改进的方向,并比较了三种不同结构的振动激励器的性能以及适合的应用领域,通过工作原理分析了它们的各自的优势和劣势。提出了一种以空气轴承振动激励器为... 通过客户对振动计量的需求分析以及振动计量的现状比较,提出了比较法振动计量需改进的方向,并比较了三种不同结构的振动激励器的性能以及适合的应用领域,通过工作原理分析了它们的各自的优势和劣势。提出了一种以空气轴承振动激励器为基础的中频振动标准装置的技术更新方案,可作为计量技术单位新建和改造中频振动标准装置时的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计量 空气轴承振动激励器 比较法中频振动标准装置 铍芯
下载PDF
低频超低频振动计量技术的现状与展望
8
作者 高珅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自然科学》 2022年第6期166-168,共3页
经济快速发展,科学技术研究进程也在进一步加快,低频超低频振动计量技术也随之不断丰富发展。当前低频超低频振动计量技术在工程测量、航空航天、地震监测、生物医药等领域应用广泛,在新时代背景下,如何提高低频超低频振动计量技术的精... 经济快速发展,科学技术研究进程也在进一步加快,低频超低频振动计量技术也随之不断丰富发展。当前低频超低频振动计量技术在工程测量、航空航天、地震监测、生物医药等领域应用广泛,在新时代背景下,如何提高低频超低频振动计量技术的精准度是其在各个领域应用中的研究热点,为进一步提高低频超低频振动计量技术技术水平,必须依托其发展现状,完善相关的量值标准和溯源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频 超低频振动 振动计量
下载PDF
电磁式线-角振动激振器气隙磁场特性分析
9
作者 俞金辉 唐波 +2 位作者 陈伟 杨建根 何闻 《计量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57-863,共7页
针对传统单轴激振器无法复现线-角空间耦合运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可实现复合振动的电磁式线-角振动激振器磁路结构,并对其气隙磁场特性进行分析。首先构建了激振器的磁路和线圈结构,基于等效电流法,建立了气隙磁场的解析模型,与有限元... 针对传统单轴激振器无法复现线-角空间耦合运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可实现复合振动的电磁式线-角振动激振器磁路结构,并对其气隙磁场特性进行分析。首先构建了激振器的磁路和线圈结构,基于等效电流法,建立了气隙磁场的解析模型,与有限元分析结果的最大相对误差为1.25%,验证了解析模型的正确性;接着研究了各磁路参数对气隙磁场分布特性的影响规律,以及线圈电流产生的磁场与原磁场的耦合效应,并分析了线圈在运动过程中的受力情况;最后研制了激振器磁路拓扑结构样机,分别对线、角振动气隙磁场进行了实验测量,测得结果与有限元计算结果的最大相对误差小于5%,进一步验证了所提出磁路结构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计量 激振器 等效电流法 线-角振动 气隙磁场 电磁耦合
下载PDF
激光干涉技术在振动冲击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0
作者 李新良 张大治 薛景锋 《航空计测技术》 2004年第3期25-27,共3页
振动冲击计量标准中采用激光干涉仪作为量值溯源工具 ,本文就振动冲击实验室应用的两类干涉仪从光学原理方面进行一些简单的分析对比 。
关键词 激光干涉仪 振动冲击实验 激光多普勒效应 振动计量 光学原理
下载PDF
每月要闻
11
《中国质量万里行》 2024年第1期1-1,共1页
监管第二届市场监管科研成果奖公布根据《市场监管科研成果奖管理办法》的规定,经推荐申报、专家评审、市场监管科研成果奖领导小组审议和市场监管总局党组审定,2023年12月27日,市场监管总局印发《关于第二届市场监管科研成果奖授奖的... 监管第二届市场监管科研成果奖公布根据《市场监管科研成果奖管理办法》的规定,经推荐申报、专家评审、市场监管科研成果奖领导小组审议和市场监管总局党组审定,2023年12月27日,市场监管总局印发《关于第二届市场监管科研成果奖授奖的决定》,授予“三轴向振动计量及原位校准关键技术研究”等6项成果市场监管科研成果奖一等奖,授予“面向视觉健康的光生物学检测关键技术与应用”等15项成果市场监管科研成果奖二等奖,授予“复杂环境下交通测速在线计量及溯源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应用”等42项成果市场监管科研成果奖三等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场监管 监管总局 科研成果奖 光生物学 领导小组 在线计量 专家评审 振动计量
下载PDF
基于激光干涉仪数字信号解码的振动校准方法 被引量:7
12
作者 王朝 蔡晨光 +3 位作者 杨明 孔明 郭天太 王道档 《计量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82-286,共5页
提出了一种基于Polytec外差激光干涉仪输出S/PDIF数字信号解码的加速度计校准方法,优化了校准过程,并保障了加速度计的灵敏度幅值与相位校准精度。通过与ISO 16063-11推荐的外差激光干涉法在5 Hz~20 kHz频率范围内的校准结果对比,提出... 提出了一种基于Polytec外差激光干涉仪输出S/PDIF数字信号解码的加速度计校准方法,优化了校准过程,并保障了加速度计的灵敏度幅值与相位校准精度。通过与ISO 16063-11推荐的外差激光干涉法在5 Hz~20 kHz频率范围内的校准结果对比,提出方法的灵敏度幅值相对误差与相位差分别小于0.969%和0.165°;灵敏度幅值相对标准差与相位标准差分别小于0.560%和0.35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量 振动计量 外差激光干涉法 S/PDIF 数字信号解码 加速度计校准
下载PDF
趋势项对激光测振结果影响的实验研究
13
作者 丁宇洁 刘科 刘格格 《仪表技术与传感器》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22-126,共5页
针对激光测振系统研制中,相位解调结果出现趋势项导致测量结果偏差大的问题开展了研究。在1550 nm全光纤激光多普勒测振系统研制中,采用马赫-泽德干涉仪结构搭建了外差探测光路,产生携带物体运动信息的激光多普勒信号,采用相位解调法进... 针对激光测振系统研制中,相位解调结果出现趋势项导致测量结果偏差大的问题开展了研究。在1550 nm全光纤激光多普勒测振系统研制中,采用马赫-泽德干涉仪结构搭建了外差探测光路,产生携带物体运动信息的激光多普勒信号,采用相位解调法进行信号解调,并采用最小二乘法消除相位解调结果的趋势项。实验结果表明:通过消除趋势项,高频振动的测量结果准确度得到了明显提升,在1~10 kHz振动频率范围内,加速度最大测量误差由1.79%降低至-0.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计量 激光测振 外差探测 相位解调 趋势项 最小二乘法
下载PDF
1550 nm全光纤激光多普勒测振系统研制
14
作者 丁宇洁 刘格格 刘科 《计测技术》 2023年第2期57-63,共7页
针对目前国内激光测振系统价格昂贵、使用不便的问题,采用1550 nm波段成熟的窄线宽光源和光纤元器件研制了一套低成本的全光纤激光测振系统原理样机。此原理样机光路部分采用马赫-泽德干涉仪结构,搭建了外差式激光干涉光路,参考光被40 ... 针对目前国内激光测振系统价格昂贵、使用不便的问题,采用1550 nm波段成熟的窄线宽光源和光纤元器件研制了一套低成本的全光纤激光测振系统原理样机。此原理样机光路部分采用马赫-泽德干涉仪结构,搭建了外差式激光干涉光路,参考光被40 MHz的声光调制器调制,与测量光在光电探测器表面发生干涉,产生原始的激光多普勒信号;信号解调部分采用相位解调法对原始激光多普勒信号进行解调,得到振动目标的运动特性,包括位移、速度和加速度信息。采用本单位的振动标准装置对其性能进行了测试,实验结果表明:在10~2000 Hz的中低频振动范围内,1550 nm全光纤激光多普勒测振系统峰值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的测量误差在-0.6%~0.7%内。该系统在中低频段具有较高的测量准确度,且成本相对较低、操作便捷,具有技术借鉴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计量 全光纤激光测振 相位解调
下载PDF
减速带路面工况下线性和非线性模型悬架的最优阻尼比 被引量:1
15
作者 戴振泳 李涛 +1 位作者 宋廷伦 提艳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2期13425-13430,共6页
为研究减速带路面工况下悬架最优阻尼比,搭建了二自由度汽车悬架线性及非线性模型,并采用MATLAB/Simulink软件建立正弦截面减速带路面时域模型以通过仿真验证路面模型准确性。在此基础上,根据ISO标准中频率加权系数设计频率加权滤波网格... 为研究减速带路面工况下悬架最优阻尼比,搭建了二自由度汽车悬架线性及非线性模型,并采用MATLAB/Simulink软件建立正弦截面减速带路面时域模型以通过仿真验证路面模型准确性。在此基础上,根据ISO标准中频率加权系数设计频率加权滤波网格;探讨脉冲输入下悬架线性模型的局限性,提出考虑车轮离地、撞击限位块场景下的二自由度悬架非线性模型;最后采用振动剂量值(vibration dose value,VDV)和轮荷冲击系数k作为减速带路面工况下平顺性评价指标,仿真比较线性和非线性模型在考虑车轮离地、不同悬架限位块刚度以及不同行驶速度情况下的悬架最优阻尼比。研究表明,仅考虑车轮离地非线性情况不会影响最优阻尼比,考虑撞击限位块时,不同限位块刚度以及不同车速均影响最优阻尼比。该项研究结果为车辆悬架阻尼优化及控制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速带路面 最优阻尼比 非线性模型 频率加权滤波网格 振动计量
下载PDF
汽车间歇性抖动机理及评价方法讨论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金立 《汽车实用技术》 2022年第1期55-60,共6页
文章讨论了车辆出现间歇性抖动现象、命名,间歇性抖动表现的频率是动力总成悬置悬置的刚体模态频率,而不是转速的半阶次或燃烧的半阶次。分析了间歇性抖动的机理、主要的传递路径,如果发动机燃烧标定控制异常或开发过程中未关注燃烧稳... 文章讨论了车辆出现间歇性抖动现象、命名,间歇性抖动表现的频率是动力总成悬置悬置的刚体模态频率,而不是转速的半阶次或燃烧的半阶次。分析了间歇性抖动的机理、主要的传递路径,如果发动机燃烧标定控制异常或开发过程中未关注燃烧稳定性会导致发动机出现失火现象,包括燃烧不良或多缸失火现象,这是间歇性抖动的根本原因。最后讨论了对燃烧稳定性影响较大的喷油控制、进气控制、点火控制等标定参数,给出了常用的燃烧稳定性指标及推荐限值。讨论了整车间隙性抖动的评价方法,包括飞轮端角加速度、座椅振动峰值系数和振动计量值等参数。最后结合某1.5 T发动机匹配整车出现的间歇性抖动问题,调查发现该发动机喷油控制中的EOIT角度控制对燃烧影响较大,原始标定数据的燃烧稳定性参数均低于推荐限值,EOIT由上止点前65度优化为上止点前85度,燃烧稳定性参数满足燃烧稳定性限值,异常频段振动幅值由10 mg降低到2.5 mg,降幅达到75%,解决了车内间歇性振动问题且整车排放满足排放法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歇性抖动 间歇性抖动机理 燃烧稳定性 喷油截止时刻 振动计量
下载PDF
Study on hydrodynamic vibration in fluidic flowmeter 被引量:2
17
作者 WANG Chi-yu ZOU Jun +1 位作者 FU Xin YANG Hua-yong 《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Science A(Applied Physics &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07年第9期1422-1428,共7页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fluidic flowmeter,which is a combination of impinged concave wall and bistable fluid amplifier,is investigated by experimental studies and numerical simulations. The numerical approaches ar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fluidic flowmeter,which is a combination of impinged concave wall and bistable fluid amplifier,is investigated by experimental studies and numerical simulations. The numerical approaches are utilized to examine the time dependent flow field and pressure field inside the proposed flowmeter. The effect of varying structural parameters on flow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roposed fluidic flowmeter is investigated by computational simulations for the optimization. Both the simulation and experimental results disclose that the hydrodynamic vibration,with the same intensity,frequency and 180° phase shift,occurs at axisymmetric points in the feedback channel of the fluidic flowmeter. Using the structural combination of impinged concave wall and bistable fluid amplifier and differential signal processing technique,a novel fluidic flowmeter with excellent immunity and improved sensibility is develop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LOWMETER Fluidic Hydrodynamic vibration Coanda effect
下载PDF
Optimization Design of Vibr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Ship Composite Brace with Rigid Vibration Isolation Mass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强勇 姚熊亮 +1 位作者 于丹竹 庞福振 《Journal of Marine Science and Application》 2011年第2期215-219,共5页
In considering the theory of structural dynamic optimization design, a design method of the structural style of ship composite brace with rigid vibration isolation mass was studied. Two kinds of structural dynamic opt... In considering the theory of structural dynamic optimization design, a design method of the structural style of ship composite brace with rigid vibration isolation mass was studied. Two kinds of structural dynamic optimization formulations minimizing the vibration acceleration of the non-pressure hull on the restraining condition of the gross weight of the ship cabin were established: 1) dynamic optimization of the sectional dimensions of the rigid vibration isolation mass in the composite brace; 2) dynamic optimization of the arranging position of the rigid vibration isolation mass. Through the optimization results, sectional dimensions and the arranging position of the rigid vibration isolation mass with better performance in reducing vibration were gained, and some reference was provided for practical engineering designs as well as enrichment of the design method of a novel ship vibration-isolation bra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igid vibration isolation mass composite brace impedance mismatch optimization design vibration and noise reduction
下载PDF
The Influence of Blocking Mass Parameters on the Vibration Isolation Performance of a Power Cabin 被引量:1
19
作者 计方 姚熊亮 叶曦 《Journal of Marine Science and Application》 2011年第1期25-32,共8页
Rigid blocking masses are located in the typical base structure of a power cabin based on the impedance mismatch principle.By combining the acoustic-structural coupling method and statistical energy analysis,the full-... Rigid blocking masses are located in the typical base structure of a power cabin based on the impedance mismatch principle.By combining the acoustic-structural coupling method and statistical energy analysis,the full-band vibration and sound radiation reduction effect of vibration isolation masses located in a base structure was researched.The influence of the blocking mass’ cross-section size and shape parameters and the layout location of the base isolation performance was discussed.Furthermore,the effectiveness of rigid vibration isolation design of the base structure was validated.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medium and high frequency vibration and sound radiation of a power cabin are effectively reduced by a blocking mass.Concerning weight increment and section requirement,suitably increasing the blocking mass size and section height and reducing section width can result in an efficiency-cost rati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igid isolation blocking mass parameters power cabin vibration isolation performance efficiency-cost ratio
下载PDF
Study on Hydrodynamic Vibration in Dual Bluff Body Vortex Flowmeter
20
作者 傅新 杨华勇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01年第2期123-128,共6页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ual bluff body vortex shedding is investigated, and the possibility to use dual bluff body combinations to strengthen the hydrodynamic vibration around the bluff body objects is explored. 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ual bluff body vortex shedding is investigated, and the possibility to use dual bluff body combinations to strengthen the hydrodynamic vibration around the bluff body objects is explored. The numerical and experimental approaches were utilized to examine the time dependent flow field and the pressure oscillation around the bluff bodies. The numerical data were obtained by the advanced large eddy simulation model. The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on a laboratory scale of Karman vortex flowmeter with 40 mm diameter. It is revealed that the optimized dual bluff body combinations strengthened the hydrodynamic vibration. It was also found that the hydrodynamic vibration with 180° phase difference occurred at the axisymmetric points of circular pipe on the lateral faces of the equilateral triangle-section bluff bodies. Using the dual bluff body configuration and the differential sensing technique, a novel prototype of vortex flowmeter with excellent noise immunity and improved sensibility was develop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LOWMETER vortex shedding dual bluff body hydrodynamic vibration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