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运载火箭捆绑装置力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冯韶伟 刘竹生 +2 位作者 栾宇 马忠辉 姚世东 《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1-16,共6页
为了提高运载能力,运载火箭多采用芯级捆绑助推器的结构形式,而助推器捆绑装置的结构设计与分析是捆绑火箭的关键技术。以某捆绑火箭的典型捆绑装置为研究对象,对捆绑装置结构的力学特性进行研究,揭示其轴向拉压刚度不同这一重要特性。... 为了提高运载能力,运载火箭多采用芯级捆绑助推器的结构形式,而助推器捆绑装置的结构设计与分析是捆绑火箭的关键技术。以某捆绑火箭的典型捆绑装置为研究对象,对捆绑装置结构的力学特性进行研究,揭示其轴向拉压刚度不同这一重要特性。在此基础上,对引起捆绑装置拉压不同刚度的机理进行分析,提出并验证一种单自由度解析模型。基于该模型,对影响捆绑连杆轴向刚度的设计参数进行理论研究,分析可用于提高连杆拉伸刚度的可行方案,为结构设计提供参考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捆绑火箭 捆绑装置 拉压不同刚度 解析模型
下载PDF
基于拉压不同刚度的运载火箭捆绑联接装置力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冯韶伟 刘竹生 +2 位作者 栾宇 马忠辉 姚世东 《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9-13,共5页
为提高运载能力,运载火箭多采用捆绑助推器的结构形式。以典型的捆绑火箭为背景,针对捆绑连杆特殊的结构形式造成的拉压不同刚度特性,采用双线性弹簧建立助推器径向平面机理模型,研究捆绑联接装置的动力学特性。通过与传统模型进行对比... 为提高运载能力,运载火箭多采用捆绑助推器的结构形式。以典型的捆绑火箭为背景,针对捆绑连杆特殊的结构形式造成的拉压不同刚度特性,采用双线性弹簧建立助推器径向平面机理模型,研究捆绑联接装置的动力学特性。通过与传统模型进行对比,表明拉压不同刚度模型能够更加准确地反映结构的频率和载荷,以分析结果作为依据,可以有效提高火箭结构设计的可靠性和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捆绑火箭 捆绑联接装置 拉压不同刚度 动力学分析
下载PDF
捆绑加固重大件裸装货物的新颖装置——压脚止动板
3
作者 居大钧 《港口科技动态》 2000年第9期8627-8628,共2页
上海港复兴船务公司1999年4月8日起,承接了秦山核电公司三期工程核电设备的海运分包业务,负责将40768吨、23111.3立方米的核电设备用3000吨级海驳兴华3001轮,从上海港码头驳运至杭州湾北岸的秦山核电码头。
关键词 捆绑加固装置 压脚子动板 大件 裸装货物 海运
下载PDF
超静定捆绑火箭传力路径的组合优化策略 被引量:5
4
作者 梅勇 雷勇军 +1 位作者 冯韶伟 唐霄汉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909-916,共8页
为了获得新一代大推力捆绑火箭捆绑方案的最优设计参数,针对超静定捆绑传力路径进行分析与优化设计。基于PATRAN的二次开发语言PCL对超静定捆绑火箭进行了参数化建模和仿真分析,并运用拉丁超立方试验方法对传力路径设计参数进行灵敏度... 为了获得新一代大推力捆绑火箭捆绑方案的最优设计参数,针对超静定捆绑传力路径进行分析与优化设计。基于PATRAN的二次开发语言PCL对超静定捆绑火箭进行了参数化建模和仿真分析,并运用拉丁超立方试验方法对传力路径设计参数进行灵敏度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多目标粒子群和序列二次规划算法的组合优化策略,确定了捆绑联接方案设计参数,实现了对捆绑联接装置和助推器结构载荷的高效优化。计算结果表明:组合优化策略能够将主捆绑联接结构的受力减少了30%左右,明显优于单独使用一种全局优化算法或局部优化算法的优化结果。本文研究成果将为新型捆绑火箭捆绑方案优化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捆绑火箭 捆绑联接装置 传力路径 灵敏度 组合优化策略
下载PDF
急诊骨盆骨折三种固定方法的临床初步探讨 被引量:3
5
作者 程青 李稳 +6 位作者 唐忠志 王忠强 刘新园 郭军卫 林德捷 李力军 宋绍军 《临床急诊杂志》 CAS 2017年第5期385-387,共3页
目的:初步探讨急诊骨盆骨折3种固定方法(床单环绕、捆绑带装置及外固定支架)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2-09-2016-09我院诊断为骨盆骨折并符合纳入标准的84例患者资料,记录以下人口统计学指标和临床特点作为统计数据进行相关统计分析,包... 目的:初步探讨急诊骨盆骨折3种固定方法(床单环绕、捆绑带装置及外固定支架)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2-09-2016-09我院诊断为骨盆骨折并符合纳入标准的84例患者资料,记录以下人口统计学指标和临床特点作为统计数据进行相关统计分析,包括年龄、性别、受伤方式、骨折分型(Tiles A/B/C型)、创伤严重程度评分(ISS)、动脉栓塞(是/否)、初始血红蛋白(Hb)水平、复杂创伤(是/否)、入院后6h内输入浓缩红细胞量及住院时间。结果:3种固定骨盆的方法在骨盆骨折引起的动脉栓塞及病死率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在骨盆区致死性出血方面,外固定支架的运用能较好控制出血(P<0.05),并且外固定支架固定组的总体6h浓缩红细胞输血量显著少于床单环绕组及捆绑装置组(P<0.05);3种固定方法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骨盆骨折时采取床单环绕、捆绑带装置及外固定支架均可迅速稳定骨盆,有效控制出血。虽然外固定支架相对于前两种固定方法而言止血效果更佳,但床单环绕和捆绑带装置的固定时间短,因此更适用于院前急救及急诊室内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盆骨折 外固定支架 床单环绕 捆绑装置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