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岩石类材料损伤局部化分叉 被引量:2
1
作者 王忠昶 王大国 赵德深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705-708,共4页
为获得弹塑性变形时破坏失稳的损伤效应,假定岩石类材料各向同性损伤,将损伤变量与加卸载函数引入不连续分叉方法,考虑损伤时的刚度退化和体积扩容,推导出材料损伤失稳时的最大硬化模量和局部化方向角及其与损伤程度和初始泊松比的关系... 为获得弹塑性变形时破坏失稳的损伤效应,假定岩石类材料各向同性损伤,将损伤变量与加卸载函数引入不连续分叉方法,考虑损伤时的刚度退化和体积扩容,推导出材料损伤失稳时的最大硬化模量和局部化方向角及其与损伤程度和初始泊松比的关系,在平面应力与应变条件下对单轴拉伸压缩试件的分叉失稳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局部化方向角与最大硬化模量依赖于材料的初始泊松比与损伤程度;平面应力或应变时,拉伸与压缩得到的局部化方位角之和为90°,最大硬化模量可分为平面应力与应变条件两种,与单轴拉伸或压缩条件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刚度下降 体积扩容 局部化方向角 最大硬化模量 损伤分叉
下载PDF
分叉式静脉组合移植修复胭动脉分叉部损伤
2
作者 肖红云 于胜军 孙峥 《中国医刊》 CAS 2013年第12期74-75,共2页
目的 探讨"分叉式"静脉组合移植修复腘动脉分叉部损伤的效果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自2004年以来,应用"分叉式"静脉组合移植修复腘动脉分叉部损伤12例,12例均行开放复位固定,同时探查修复损伤血管.9例均取自体对侧大隐静脉移植修复,3... 目的 探讨"分叉式"静脉组合移植修复腘动脉分叉部损伤的效果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自2004年以来,应用"分叉式"静脉组合移植修复腘动脉分叉部损伤12例,12例均行开放复位固定,同时探查修复损伤血管.9例均取自体对侧大隐静脉移植修复,3例取对侧小隐静脉移植修复.肢体损伤至血循环重建时间6小时以内8例,8~10小时以内4例.结果 12例血管移植患者,术中血管吻合即时通畅率为100%.1例术后1天发生吻合口漏致血肿形成,探查修补后无复发;1例术后1天发生吻合血管栓塞,全身情况不允许行血管探查术,3天后肢体坏死截肢;2例因肌肉挫伤严重,发生部分肌肉坏死,经二期扩创后治愈.余11例术后随访6~35个月,血管通畅率100%,多普勒血流探测仪探测患侧术后血流速度及血管口径与健侧无明显差异.结论 "分叉式"静脉组合移植是修复腘动脉分叉部损伤的有效方法,其取材容易、操作简便,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叉式静脉组合移植 腘动脉分叉损伤 血管
下载PDF
放射照片的参数可作为Ⅱ期牙根分叉损伤治疗的预后指标
3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04年第3期148-148,共1页
关键词 放射照片 再生治疗 Ⅱ期牙根分叉损伤 预后指标 屏蔽膜技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