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7篇文章
< 1 2 2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微观试验的云母石英片岩蠕变损伤变量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陈文玲 赵法锁 弓虎军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1期2661-2666,共6页
通过三轴蠕变试验,获得云母石英片岩的三轴蠕变特性。采用电子显微镜、偏光显微镜对云母石英片岩三轴蠕变的未受力阶段、即将出现加速蠕变阶段和破坏阶段的径向、轴向切片进行观测,得到云母石英片岩三轴蠕变过程的微观结构变化。将微观... 通过三轴蠕变试验,获得云母石英片岩的三轴蠕变特性。采用电子显微镜、偏光显微镜对云母石英片岩三轴蠕变的未受力阶段、即将出现加速蠕变阶段和破坏阶段的径向、轴向切片进行观测,得到云母石英片岩三轴蠕变过程的微观结构变化。将微观结构变化产生的效应归结为损伤变量和空隙率的变化,应用统计损伤理论和简化力学模型,分别建立损伤变量、空隙率和宏观应力、应变的关系,推导出蠕变损伤变量。分析蠕变损伤变量在云母石英片岩蠕变全过程曲线中的变化规律,研究蠕变损伤变量与各蠕变阶段微结构变化的对应关系,从蠕变损伤的角度对蠕变破坏进行解释,并根据蠕变全过程曲线对蠕变损伤变量进行简化分解,以便于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力学 三轴蠕变试验 微观结构变化 损伤变量 空隙率 蠕变损伤变量
下载PDF
拉伸载荷下准脆性材料微裂纹损伤宏细观损伤变量关系初探 被引量:5
2
作者 姜小春 谢和平 周宏伟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A01期2648-2653,共6页
给出一种建立拉伸载荷下准脆性材料微裂纹损伤宏细观损伤变量关系的方法,用于发展连续损伤力学和细观损伤力学思想相结合的损伤力学模型。通过假设宏观损伤分析和细观损伤分析所得到的有效模量等价得到宏细观损伤变量的联系,将宏观损伤... 给出一种建立拉伸载荷下准脆性材料微裂纹损伤宏细观损伤变量关系的方法,用于发展连续损伤力学和细观损伤力学思想相结合的损伤力学模型。通过假设宏观损伤分析和细观损伤分析所得到的有效模量等价得到宏细观损伤变量的联系,将宏观损伤变量赋予与细观损伤机制相关的物理意义,并以单轴拉伸为例表明这种分析方法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力学 损伤力学 宏观损伤变量 细观损伤变量 有效模量
下载PDF
压缩载荷下准脆性材料宏细观损伤变量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姜小春 谢和平 周宏伟 《岩土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2531-2536,共6页
在连续损伤力学的基本框架内构建损伤力学模型,而对损伤变量的定义及其演化方程的描述则充分借鉴细观损伤力学的研究成果,就可以建立一个宏细观相结合的损伤模型。对于压缩载荷下准脆性材料损伤,通过假设宏观损伤分析和细观损伤分析所... 在连续损伤力学的基本框架内构建损伤力学模型,而对损伤变量的定义及其演化方程的描述则充分借鉴细观损伤力学的研究成果,就可以建立一个宏细观相结合的损伤模型。对于压缩载荷下准脆性材料损伤,通过假设宏观损伤分析和细观损伤分析所得到的有效弹性张量等价,可以求得宏观损伤变量与细观损伤机制相关的表达及其损伤演化方程,进而可以建立宏细观相结合的损伤模型,并以单轴压缩为例表明这种分析方法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损伤力学 宏观损伤变量 细观损伤变量 有效模量
下载PDF
一种新的弹塑性损伤变量及其应用 被引量:2
4
作者 沈为 邓泽贤 +1 位作者 彭立华 李长春 《华中理工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9期1-3,共3页
提出塑性损伤变量的定义,它由反映微空隙群的材料相对体积膨胀来表征.从理论上导出了塑性损伤变量Dp 与经典连续损伤力学中弹性损伤变量De= 1- E/E 之间的关系.根据此关系。
关键词 塑性损伤变量 弹性损伤变量 空隙群损伤
下载PDF
循环冲击下波阻抗定义岩石损伤变量的研究 被引量:41
5
作者 金解放 李夕兵 +1 位作者 殷志强 邹洋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385-1393,1410,共10页
在动静组合加载试验系统上,对有轴向预应力的岩石进行循环冲击时无法测量其声波波速,以致于不能用声波波速值的变化研究此过程中岩石的损伤演变特性,为此提出了基于岩石波阻抗定义其损伤变量的方法。在理论上证明裂隙岩石的密度和纵波... 在动静组合加载试验系统上,对有轴向预应力的岩石进行循环冲击时无法测量其声波波速,以致于不能用声波波速值的变化研究此过程中岩石的损伤演变特性,为此提出了基于岩石波阻抗定义其损伤变量的方法。在理论上证明裂隙岩石的密度和纵波波速间具有良好的正向相关性,在同一损伤过程中,岩石的波阻抗与其纵波波速的相对变化量接近,根据密度和纵波波速都能反映岩石损伤的现实,得出基于岩石波阻抗定义岩石损伤的方法是可行的结论,并给出其定义损伤变量的表达式。根据一维应力波理论,推导出由入射波和反射波或透射波求解波阻抗的表达式。对利用霍布金森压杆装置进行试验时应力波在岩石试件两界面间多次透反射的过程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确定了由试验数据计算循环冲击过程中岩石波阻抗的方法。对岩石试件进行了无初始应力的循环冲击试验,测量了岩石在每次冲击后的纵波波速,得出了基于波阻抗和纵波波速定义的损伤变量具有相同的变化趋势的结论,并分析了二者之间有差别的原因。研究结果表明,在入射能大小接近的循环冲击过程中,利用波阻抗定义岩石损伤变量的方法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力学 波阻抗 损伤变量 循环冲击 动静组合加载
下载PDF
岩石损伤变量及本构方程的新探讨 被引量:107
6
作者 张全胜 杨更社 任建喜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30-34,共5页
提出了基准损伤、负损伤、正损伤的概念,基于岩石损伤的CT试验结果,拓展了基于CT数损伤变量的内涵,推广了应变等价原理并给出单轴压缩状态下的损伤本构方程及其算例,最后把所提出的损伤本构方程和一些传统的损伤本构方程进行了分析比较。
关键词 岩石力学 损伤变量 CT试验 本构方程
下载PDF
化学腐蚀下砂岩三轴细观损伤机理及损伤变量分析 被引量:45
7
作者 陈四利 冯夏庭 周辉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1363-1367,共5页
利用 CT 识别技术对化学腐蚀下的砂岩进行了三轴加载全过程的即时扫描试验,得到了在不同级荷载作用下砂岩的压密、微裂纹萌生、扩展和破裂的 CT 图像和 CT 数,分析了砂岩损伤演化的细观机理。同时,建立了一个基于化学腐蚀影响和 CT 数... 利用 CT 识别技术对化学腐蚀下的砂岩进行了三轴加载全过程的即时扫描试验,得到了在不同级荷载作用下砂岩的压密、微裂纹萌生、扩展和破裂的 CT 图像和 CT 数,分析了砂岩损伤演化的细观机理。同时,建立了一个基于化学腐蚀影响和 CT 数的损伤变量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岩 化学腐蚀 CT扫描试验 损伤演化机理 损伤变量
下载PDF
膨胀土损伤变量不同表征方法评价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2
8
作者 程明书 汪时机 +3 位作者 张雅倩 李贤 江胜华 陈正汉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2892-2898,共7页
裂隙性是膨胀土的重要结构特征,裂隙损伤对膨胀土的变形、强度和稳定性有重要影响。岩土体损伤演化理论是当前研究的前沿课题,选择合理的损伤变量决定着损伤模型的正确性。为评价几种损伤变量表征方法的合理性,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陶岔... 裂隙性是膨胀土的重要结构特征,裂隙损伤对膨胀土的变形、强度和稳定性有重要影响。岩土体损伤演化理论是当前研究的前沿课题,选择合理的损伤变量决定着损伤模型的正确性。为评价几种损伤变量表征方法的合理性,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陶岔引水渠坡的膨胀土为试验研究对象,通过控制净围压和吸力分别为100、50 k Pa下的CT-三轴剪切试验,定量研究了分别基于承载面积、CT数的均值ME和方差SD的损伤变量表征方法的合理性。研究发现,损伤面积相同而损伤部位不同的试样偏应力-应变曲线和强度基本一致;损伤面积和SD可以作为损伤变量表征参数,而ME不适合用来表征膨胀土的损伤变量,虽然ME可以很好地用来定义岩石的损伤变量。试验研究结果可以为建立考虑损伤的膨胀土强度理论和本构模型中损伤变量的选择、定义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损伤变量 表征 评价 抗剪强度 CT-三轴试验
下载PDF
静载荷与循环冲击作用下岩石损伤变量定义方法的选择 被引量:17
9
作者 金解放 钟海兵 +2 位作者 吴越 郭钟群 周学进 《有色金属科学与工程》 CAS 2013年第4期85-90,共6页
选择合理参数定义损伤变量,对研究静载荷与循环冲击组合下岩石的损伤演化特性具有重要的意义.基于动静组合加载实验装置,对岩石开展静载荷与循环冲击组合加载试验,根据试验结果并依据现有定义静载荷作用下岩石或混凝土损伤变量的方法,... 选择合理参数定义损伤变量,对研究静载荷与循环冲击组合下岩石的损伤演化特性具有重要的意义.基于动静组合加载实验装置,对岩石开展静载荷与循环冲击组合加载试验,根据试验结果并依据现有定义静载荷作用下岩石或混凝土损伤变量的方法,从能否表征岩石动态疲劳力学性能的演化规律、第1次冲击造成的损伤以及最终的合理损伤等3个角度,对定义岩石损伤变量的参数进行选择研究.结果表明,残余应变和波阻抗可以定义静载荷与循环冲击组合作用下岩石的损伤变量;与波阻抗相比,残余应变计算损伤变量受主观因素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冲击 三维静载荷 损伤变量 波阻抗 残余应变
下载PDF
基于损伤变量的煤柱合理留设试验研究 被引量:9
10
作者 梁冰 王维华 +1 位作者 李宏艳 孙维吉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79-182,共4页
针对煤矿山保护煤柱留设问题,开展了不同宽高比的煤柱单轴压缩试验,引入损伤变量及损伤统计本构模型,探讨全应力-应变过程中损伤变量与应变之间的关系。采用定量分析方法,得出煤柱尺寸与损伤变量之间的演化规律,即损伤变量受煤柱宽高影... 针对煤矿山保护煤柱留设问题,开展了不同宽高比的煤柱单轴压缩试验,引入损伤变量及损伤统计本构模型,探讨全应力-应变过程中损伤变量与应变之间的关系。采用定量分析方法,得出煤柱尺寸与损伤变量之间的演化规律,即损伤变量受煤柱宽高影响显著,随着宽度增大,高度减小,损伤变量值减小,峰值应力增大;在煤柱受力至破坏状态的过程中,当宽高比为2时,煤柱损伤变量所受影响较小。综合考虑破坏峰值和损伤变量之间的关系,煤柱留设宽高比等于2为留设煤柱的最佳比例,其对煤矿开采的保护作用较好。损伤变量随应变的增加呈初始损伤阶段、损伤线性增加段和损伤平稳段,但总体上损伤变量与应变之间呈非线性正指数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矿工程 宽高比 损伤变量 原煤 煤柱留设
下载PDF
低周疲劳过程损伤变量的复合分析法和三阶段损伤演化模型 被引量:6
11
作者 吴健栋 蔡志鹏 +5 位作者 汤之南 李克俭 王梁 潘际銮 霍鑫 许晓进 《机械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86-95,共10页
采用疲劳损伤力学的方法分析Ni Cr Mo V钢核电汽轮机低压焊接转子1︰1模拟件接头低周疲劳过程,针对损伤变量表征方法中的弹性模量法和应力幅值法应用的局限性,并考虑循环前期循环软化造成的材料的损伤,提出适用于循环软化材料的低周疲... 采用疲劳损伤力学的方法分析Ni Cr Mo V钢核电汽轮机低压焊接转子1︰1模拟件接头低周疲劳过程,针对损伤变量表征方法中的弹性模量法和应力幅值法应用的局限性,并考虑循环前期循环软化造成的材料的损伤,提出适用于循环软化材料的低周疲劳全过程损伤变量表征的复合分析法,提高了疲劳过程各阶段材料损伤测量的准确性;提出低周疲劳损伤过程的三阶段损伤模型,将焊接接头的疲劳损伤过程分为应力松弛、微空洞和微裂纹的萌生和扩展以及宏观裂纹的萌生和扩展三个阶段,并用于分析焊接接头的低周疲劳损伤过程。试验结果表明,在Ni Cr Mo V钢汽轮机低压焊接转子接头的低周疲劳损伤过程分析中,采用复合分析法表征损伤变量较弹性模量法和应力幅值法更为合理,且三阶段疲劳损伤模型能很好地反映疲劳损伤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CrMoV 汽轮机转子 焊接接头 低周疲劳 循环软化 损伤变量 损伤模型
下载PDF
岩石材料损伤变量与CT数间的关系分析 被引量:19
12
作者 杨更社 孙钧 +1 位作者 谢定义 张长庆 《力学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47-49,共3页
本文在岩石损伤CT扫描实验结果的基础上,将岩石材料损伤CT数和岩石损伤变量联系起来.建立了用损伤CT数表达岩石材料损伤变量的公式,并和Belion、Lemaitre用材料密度表达的损伤变量公式进行计算分析比较.
关键词 岩石 损伤变量 CT数 扫描实验
下载PDF
关于表征微裂纹型损伤的损伤变量的提出 被引量:7
13
作者 张奎 高永生 +3 位作者 张少明 石力开 穆承章 卢于逑 《力学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6期33-34,52,共3页
本文分析了损伤变量的传统定义及其测量方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以受损材料单位体积中所有微裂纹在某面上的投影面积的和作为表征材料在该面法向由这些微裂纹导致的损伤状态的损伤变量。
关键词 微裂纹 损伤变量 体视学 统计 损伤力学
下载PDF
金属塑性应变条件下损伤变量的宏细观测量与计算 被引量:3
14
作者 罗冬梅 郑昭明 +2 位作者 胡百鸣 李建华 李光霞 《机械强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29-31,18,共4页
利用超声波测量技术测定了金属材料的一些基本参量 ,利用这些基本参量和传统意义上的损伤定义 ,从宏观、细观角度导出了不同的损伤变量表示式。它在保持损伤变量定义的一致性基础上 ,使材料的非线性特征与其缺陷建立了一定的联系 ,并可... 利用超声波测量技术测定了金属材料的一些基本参量 ,利用这些基本参量和传统意义上的损伤定义 ,从宏观、细观角度导出了不同的损伤变量表示式。它在保持损伤变量定义的一致性基础上 ,使材料的非线性特征与其缺陷建立了一定的联系 ,并可进行定量计算。处理后的试验数据表明 ,损伤变量D均随塑性应变量的增大而增大 ,且用基体应变和空穴体积率表示的细观损伤变量敏感程度最高。文中还利用A .C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损伤变量 超声波 金属 塑性应变 测量 计量
下载PDF
节理岩体损伤变量确定的分形方法 被引量:13
15
作者 王在泉 华安增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1998年第2期45-48,共4页
针对节理岩体损伤张量采用统计概率模型确定存在问题,首先建立了岩体结构分维与波速的关系方程,验证了采用分维数进行岩体质量评价的可行性,然后提出了采用室内岩块波速值与岩体结构分维确定节理岩体损伤变量的分形方法。
关键词 节理岩体 损伤变量 分形 声波波速 岩体结构
下载PDF
结构性软黏土损伤变量与扰动度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张彤炜 徐海波 邓永锋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958-964,共7页
取样与施工过程会对天然沉积结构性软黏土产生扰动,使土体的工程性质发生演化,一些学者分别以扰动度和损伤变量两个特征参数对该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但扰动度与描述土体应力状态的损伤变量之间的相关性目前仍未明晰。为此,以连云... 取样与施工过程会对天然沉积结构性软黏土产生扰动,使土体的工程性质发生演化,一些学者分别以扰动度和损伤变量两个特征参数对该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但扰动度与描述土体应力状态的损伤变量之间的相关性目前仍未明晰。为此,以连云港天然沉积结构性软黏土进行不同应力路径下快速加载试验模拟土体应力损伤,对损伤后土体进行固结试验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结合张孟喜提出的损伤变量以及两种常用的扰动度(变形和强度)的定义,评价了损伤后土体的损伤变量和扰动度,探讨二者间关系。结果表明,损伤后土体压缩曲线屈服前的斜率并未产生明显改变,即损伤变量与按变形定义的扰动度间关系不明显;而损伤变量与以强度定义的扰动度之间存在线性递增关系,说明了当土体沿着某一路径加载时,越接近破坏线,其损伤程度越高,土体的强度也随之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性软黏土 应力状态 固结试验 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 损伤变量 扰动度
下载PDF
损伤变量在煤层底板开采破坏深度计算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7
作者 刘启蒙 李鹏飞 +1 位作者 张缓缓 陈秀艳 《矿业安全与环保》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9-63,共5页
针对煤层底板破坏深度的计算很少考虑实际存在的采动损伤的现状,以某矿A组煤开采为背景,提出一种基于数值模拟与理论计算的底板岩层损伤变量,进而确定底板破坏深度的方法。通过在该矿工作面巷道特定位置施工井下钻孔,采用并行电法探测... 针对煤层底板破坏深度的计算很少考虑实际存在的采动损伤的现状,以某矿A组煤开采为背景,提出一种基于数值模拟与理论计算的底板岩层损伤变量,进而确定底板破坏深度的方法。通过在该矿工作面巷道特定位置施工井下钻孔,采用并行电法探测技术验证该方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底板应力在推进至断层附近时达到峰值19.70 MPa,底板岩层等效损伤变量D'=0.79;基于损伤变量计算得出的底板岩层的最大破坏深度为20.27 m,对比井下实测结果,其准确率达到93.32%。研究结果为快速准确地确定底板采动破坏深度提供了一个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动损伤 FLAC3D 并行电法 煤层底板 破坏深度 损伤变量
下载PDF
一维损伤变量的合理定义方法 被引量:9
18
作者 于海祥 武建华 李强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261-1266,共6页
针对利用"弹性模量衰减法"定义损伤变量是否合理这一问题,借助有效应力的概念以及应变等效假设,从本质上阐述了一维情况下材料损伤变量应该以何种弹性模量来定义。指出从应变等效假设的角度准确度量材料的损伤程度必须首先确... 针对利用"弹性模量衰减法"定义损伤变量是否合理这一问题,借助有效应力的概念以及应变等效假设,从本质上阐述了一维情况下材料损伤变量应该以何种弹性模量来定义。指出从应变等效假设的角度准确度量材料的损伤程度必须首先确定材料的无损伤参考工作状态;将直线形式的应力-应变关系作为无损伤材料的参考工作状态是没有根据的。按照弹性损伤和弹塑性损伤两种状况推导出损伤变量的合理定义,证明卸载模量的退化可以作为弹塑性材料损伤变量的定义。同时,结合所提出的混凝土受压损伤本构方程,验证弹性应变等效假设,并给出一维损伤本构模型的合理建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损伤变量 弹性模量 弹塑性 应变等效假设
下载PDF
单轴压缩条件下尾砂胶结充填体的损伤变量与比能演化 被引量:5
19
作者 刘艳章 李凯兵 +3 位作者 黄诗冰 吴恩桥 李伟 郭赟林 《矿冶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4,9,共5页
为探究充填体单轴压缩过程中损伤变量D、比能演化及二者间的关系,以大冶铁矿灰砂比1∶6的充填体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单轴压缩及声发射监测试验,计算损伤变量D、总比能U、弹性比能Ue及耗散比能Ud。结果表明,充填体的损伤过程可划分为初始损... 为探究充填体单轴压缩过程中损伤变量D、比能演化及二者间的关系,以大冶铁矿灰砂比1∶6的充填体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单轴压缩及声发射监测试验,计算损伤变量D、总比能U、弹性比能Ue及耗散比能Ud。结果表明,充填体的损伤过程可划分为初始损伤(OA′)、损伤稳定发展(A′B′)、损伤快速发展(B′C′)和损伤破坏(C′点以后段)4个阶段,分别对应压密(OA)、弹性(AB)、屈服(BC)和破坏后(C点以后段)等阶段。损伤变量D在OA段、AB段、BC段和C点以后段分别呈快速增长、缓慢增长、急剧增长、缓慢增长;总比能U和弹性比能Ud不断增大,且增长速率逐渐加快,耗散比能Ue先增大后减小。OA′段,U、Ue和Ud均缓慢增长;A′B′段,U、Ue增长较快,Ud增长较慢;B′C′段,U、Ud快速增长,而Ue增长速率逐渐下降;C′点以后段,U、Ud先快速增长后急剧增长,且Ud增长速率更高,而Ue先缓慢下降后急剧下降。试验充填体Ud随D呈指数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损伤变量 比能 声发射 单轴压缩 尾砂胶结充填体
下载PDF
非贯通节理岩体损伤变量计算方法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刘红岩 李俊峰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S1期95-100,共6页
作为岩体组成部分的非贯通节理对岩体力学特性有着重要影响,然而几乎目前所有的岩体损伤变量计算方法都仅考虑节理几何参数对岩体力学特性的影响。对含单组非贯通节理的岩体力学特性进行研究,提出一个能够同时考虑节理几何及强度参数对... 作为岩体组成部分的非贯通节理对岩体力学特性有着重要影响,然而几乎目前所有的岩体损伤变量计算方法都仅考虑节理几何参数对岩体力学特性的影响。对含单组非贯通节理的岩体力学特性进行研究,提出一个能够同时考虑节理几何及强度参数对岩体力学特性影响的新的岩体损伤变量计算方法。首先,采用弹性余能等效假设代替Lemaitre应变等效假设研究由节理引起的岩体各向异性损伤,并基于断裂力学中单个节理引起的附加应变能增量与损伤力学应变能释放量相关联的观点,推导出由单条节理引起的损伤变量计算公式。其次,根据断裂力学理论获得了单轴压缩下单条节理尖端应力强度因子(SIF)K_Ⅰ、K_Ⅱ的计算公式。最后,通过考虑节理间的相互作用给出了单组单排或多排节理尖端应力强度因子K_Ⅰ、K_Ⅱ的计算公式,得到了单组节理引起的岩体损伤变量计算公式,并与已有试验结果的对比分析证明了该公式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组非贯通节理岩体 损伤变量 应力强度因子 单轴压缩 弹性余能等效假设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