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损伤控制性复苏对家兔急性重度失血性休克的影响 被引量:5
1
作者 蒋勇 张义胜 赵国海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09年第6期405-407,415,共4页
目的:研究损伤控制性复苏对急性重度失血性休克兔的血流动力学、凝血功能、全身炎症反应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制备急性重度失血性休克家兔模型,按复苏方法不同随机分成传统的液体复苏组、损伤控制性复苏组,建模60min后开始复苏... 目的:研究损伤控制性复苏对急性重度失血性休克兔的血流动力学、凝血功能、全身炎症反应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制备急性重度失血性休克家兔模型,按复苏方法不同随机分成传统的液体复苏组、损伤控制性复苏组,建模60min后开始复苏,各组检测心率、血压、凝血功能变化以及血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6(IL-6)、丙氨酸转氨酶(ALT)、肌酐(Cr)、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的变化。结果:损伤控制性复苏较传统的液体复苏可显著改善凝血功能异常,降低炎症细胞因子(TNF-α、IL-6);减轻心肺肝肾各器官功能障碍。结论:损伤控制性复苏能减轻急性重度失血性休克引起的凝血功能异常、全身炎症反应、多器官功能障碍,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损伤控制复苏 失血休克 凝血功能 全身炎 症反应 多器官功能障碍
下载PDF
损伤控制性复苏方法在失血性休克、DIC产妇救治中的应用 被引量:3
2
作者 薛晓艳 刘丽娜 饶芝国 《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 2013年第5期449-450,共2页
目的观察损伤控制性液体复苏策略在羊水栓塞导致大出血、DIC产妇救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产后5h产妇因羊水栓塞导致失血性休克、DIC,血色素32g/L,切除子宫后仍不能止血。遂运用损伤控制性液体复苏策略进行救治:①停止晶体液输注,给予压... 目的观察损伤控制性液体复苏策略在羊水栓塞导致大出血、DIC产妇救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产后5h产妇因羊水栓塞导致失血性休克、DIC,血色素32g/L,切除子宫后仍不能止血。遂运用损伤控制性液体复苏策略进行救治:①停止晶体液输注,给予压积红、血浆、血小板按比例输注;根据凝血监测结果补充纤维蛋白原、冷沉淀等;②小剂量肝素终止DIC对凝血因子的消耗;③控制性低血压。结果启动损伤控制性液体复苏策略后半小时患者出血逐渐减少,1h后成功关闭腹腔,6h后意识恢复,凝血监测显示PT、APTT逐渐恢复(降低);15h后尿量恢复正常,20h后停止血管活性药血压稳定,成功避免了输血后肺损伤、休克后多脏器功能衰竭。结论多学科协作、运用损伤控制性液体复苏策略在救治产后大出血、DIC作用明确,并能成功避免多脏器衰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损伤控制液体复苏 DIC 孕产妇 失血休克
下载PDF
损伤控制性复苏在严重肝损伤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2
3
作者 曹广涛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96-97,共2页
关键词 损伤治疗 复苏治疗 控制 严重肝损伤 病死率 伤患者
下载PDF
严重创伤大出血的处理新策略——损伤控制性复苏 被引量:6
4
作者 李建国 《临床外科杂志》 2012年第3期151-155,共5页
近年来,损伤控制性复苏(damagecontrolresusuci.tation,DCR)的概念,已成为严重创伤复苏的一个热门话题。出血休克占创伤死亡的30%-40%,是创伤死亡的第一位的可预防原因。DCR就是针对创伤患者的大出血为治疗靶的新型复苏策略。... 近年来,损伤控制性复苏(damagecontrolresusuci.tation,DCR)的概念,已成为严重创伤复苏的一个热门话题。出血休克占创伤死亡的30%-40%,是创伤死亡的第一位的可预防原因。DCR就是针对创伤患者的大出血为治疗靶的新型复苏策略。一般文献中,大出血的定义为24h内失血达到1个血容量,或3h内失血达到血容量的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重创伤 大出血 损伤控制复苏
下载PDF
严重多发伤的急救处理与损伤控制性复苏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隗世波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9年第27期73-76,共4页
目的研究损伤控制性复苏在血流动力学不稳定严重多发伤急救处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4月—2017年8月收治的血流动力学不稳定严重多发伤患者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传统积极液体复苏)、观察组(损伤控制性复苏)各43例,对比两组... 目的研究损伤控制性复苏在血流动力学不稳定严重多发伤急救处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4月—2017年8月收治的血流动力学不稳定严重多发伤患者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传统积极液体复苏)、观察组(损伤控制性复苏)各43例,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胶体液量、晶体液量、浓缩红细胞量少于对照组,血浆量多于对照组,体温恢复时间、凝血功能恢复时间、乳酸清除时间短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发病率、死亡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救处理中,施行损伤控制性复苏治疗血流动力学不稳定严重多发伤患者,可取得满意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重多发伤 血流动力学 损伤控制复苏 液体复苏 急救处理 弥散血管内凝血
下载PDF
损伤控制性复苏方法联合模块化护理在弥散性血管内凝血产妇中的应用
6
作者 邓悦 郭爱英 吴波 《齐鲁护理杂志》 2022年第2期82-84,共3页
目的:探讨损伤控制性复苏方法联合模块化护理在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产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9年1月1日~2021年4月30日收治的96例DIC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实施损伤控制性复苏联合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损伤控制... 目的:探讨损伤控制性复苏方法联合模块化护理在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产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9年1月1日~2021年4月30日收治的96例DIC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实施损伤控制性复苏联合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损伤控制性复苏方法联合模块化护理。比较两组产妇护理后满意度、并发症发生率、体温回升时间、DIC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体温回升时间短于对照组(P<0.01),纤维蛋白、DIC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损伤控制性复苏方法联合模块化护理应用于DIC产妇,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缩短体温回升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损伤控制复苏 模块化护理 弥散血管内凝血 产妇
下载PDF
损伤控制性复苏理念对临床的指导 被引量:1
7
作者 秦国武 《基层医学论坛》 2011年第11期371-372,共2页
损伤控制性复苏的理念是由"损伤控制性外科"理论发展而来,由美军创伤性外科顾问HoLcomb上校于2006年提出.损伤控制性复苏的基本原则是迅速识别具有凝血机制异常风险的患者,通过液体复苏纠正凝血异常、低体温和代谢性酸中毒,它使人们... 损伤控制性复苏的理念是由"损伤控制性外科"理论发展而来,由美军创伤性外科顾问HoLcomb上校于2006年提出.损伤控制性复苏的基本原则是迅速识别具有凝血机制异常风险的患者,通过液体复苏纠正凝血异常、低体温和代谢性酸中毒,它使人们对一些平时散在的临床医学难题的认识迅速深入.笔者在学习到这一理论前后通过对2例有代表性患者病情的认识处理过程及最终结果的探讨,认识到控制性复苏理念对临床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损伤控制外科 液体复苏 临床医学 凝血机制异常 代谢酸中毒 凝血异常 创伤 低体温
下载PDF
去甲肾上腺素减轻非控制性失血性休克复苏后大鼠肾脏损伤 被引量:1
8
作者 陈震 刘璟 +3 位作者 王飞 关雪 李金宝 邓小明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82-285,共4页
目的探讨去甲肾上腺素对非控制性失血性休克复苏后大鼠肾脏损伤的影响。方法建立非控制性失血性休克复苏大鼠模型,将模型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乳酸林格液(LR)组和去甲肾上腺素(NE)组。休克180 min,观察并记录各组大鼠的血流动力... 目的探讨去甲肾上腺素对非控制性失血性休克复苏后大鼠肾脏损伤的影响。方法建立非控制性失血性休克复苏大鼠模型,将模型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乳酸林格液(LR)组和去甲肾上腺素(NE)组。休克180 min,观察并记录各组大鼠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平均动脉压,MAP)。复苏时NE组以10μg/(kg.min)泵注NE;LR组泵注等量的乳酸林格液。同时,两组在70 min内回输40 ml/kg的乳酸林格液及半量失血。复苏结束后再观察20 min,取血液标本检测尿素氮(BUN)及肌酐(Cr)。复苏后24 h,观察大鼠生存率并取左肾做病理检测。结果 NE组血清BUN、Cr值较LR组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4 h生存率高于L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保证血容量的情况下,非控制性失血性休克的复苏过程中使用NE较单纯乳酸林格液复苏可减轻大鼠肾脏损伤,提高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制失血休克 去甲肾上腺素 损伤 复苏
下载PDF
损伤控制性复苏对严重多发伤患者创伤性凝血障碍的影响 被引量:4
9
作者 连佳伟 曾辉 许新劲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2年第10期41-43,共3页
目的研究损伤控制性复苏对严重多发伤患者创伤性凝血障碍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在2019年10月—2020年10月收治的64例严重多发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每组3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复苏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损... 目的研究损伤控制性复苏对严重多发伤患者创伤性凝血障碍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在2019年10月—2020年10月收治的64例严重多发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每组3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复苏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损伤控制性复苏法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指标、创伤性凝血障碍发生率及病死率。结果(1)观察组的胶体液量、晶体液量、浓缩红细胞量均少于对照组,血浆量明显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低体温时间、凝血功能时间、酸中毒时间、住院时间均相对较短,出血量更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创伤性凝血障碍发生率和病死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严重多发伤患者实施损伤控制性复苏可减少出血量,及时纠正酸中毒和低体温,在短时间内改善患者的凝血功能,降低创伤性凝血障碍的发生风险和死亡风险,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因此,此种复苏方法更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损伤控制复苏 传统复苏 严重多发伤 创伤凝血障碍 发生风险 死亡风险
下载PDF
腹部战创伤后的损伤控制性复苏策略 被引量:31
10
作者 丁威威 黎介寿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80-183,共4页
近年来,战创伤后的综合救治理念已得到广泛地更新。损伤控制性外科理念的提出,极大地提高了严重腹部创伤患者的救治成功率。在进行积极外科干预的同时,创伤后液体复苏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损伤控制性液体复苏强调在损伤控制性外科原则... 近年来,战创伤后的综合救治理念已得到广泛地更新。损伤控制性外科理念的提出,极大地提高了严重腹部创伤患者的救治成功率。在进行积极外科干预的同时,创伤后液体复苏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损伤控制性液体复苏强调在损伤控制性外科原则的指导下,遵循允许性低血压和止血性复苏这两个策略,有效地对严重创伤患者进行液体复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部损伤 损伤控制外科 复苏
下载PDF
损伤控制性复苏对创伤性凝血障碍的影响 被引量:15
11
作者 黄强,杨洋,魏安卿,龚跃华,彭小玲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901-903,共3页
目的 在创伤早期即采用损伤控制性复苏(damage control resuscitation,DCR)理念,为改善创伤救治进行尝试.方法 2009~2012年我院急救中心收治的严重多发伤患者,86例采用DCR,56例仍按传统复苏方法进行救治.结果 DCR组的死亡率及并发症... 目的 在创伤早期即采用损伤控制性复苏(damage control resuscitation,DCR)理念,为改善创伤救治进行尝试.方法 2009~2012年我院急救中心收治的严重多发伤患者,86例采用DCR,56例仍按传统复苏方法进行救治.结果 DCR组的死亡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传统复苏组(P〈0.01).结论 对于严重多发伤的患者,应积极实施DCR,可有效地缩短住院时间,减轻创伤应激,快速纠正创伤致死三联征,提高一期确定性手术率,降低严重多发伤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损伤控制液体复苏 创伤凝血功能障碍 创伤致死三联征 确定手术
下载PDF
损伤控制性复苏在严重肝外伤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2
作者 田志强 罗昆仑 +2 位作者 余锋 方征 刘洪 《肝胆外科杂志》 2014年第3期199-202,共4页
目的 探讨损伤控制性复苏在严重肝外伤救治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 2013年6月收治的116例严重肝外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A组57例采用传统液体复苏救治,B组59例采用损伤控制性复苏救治.损伤控制性复苏包括:允许维持较... 目的 探讨损伤控制性复苏在严重肝外伤救治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 2013年6月收治的116例严重肝外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A组57例采用传统液体复苏救治,B组59例采用损伤控制性复苏救治.损伤控制性复苏包括:允许维持较低血压,红细胞、血浆与血小板按比例输入,早期采取保温措施,积极纠正酸中毒.比较2组间ICU复苏前后乳酸水平、pH值、体温、PT值、INR值等指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变化.结果 ICU复苏前,2组患者乳酸水平、pH值、体温、PT和INR值等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CU复苏期,2组PH值、体温较复苏前升高,且B组升高较A组明显(P<0.05);乳酸水平、PT和INR值较复苏前降低,且B组降低较A组明显(P<0.05).B组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均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损伤控制性复苏是严重肝外伤救治的较好方法,能够减少并发症发生,降低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外伤 损伤控制复苏 创伤和损伤
下载PDF
损伤控制复苏在急性创伤性凝血病救治中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更伟 单爱军 +3 位作者 王进 柳勋法 龙连宫 钟贤良 《吉林医学》 CAS 2014年第19期4217-4220,共4页
目的:研究损伤控制复苏(damage control resuscitation,DCR)在急性创伤性凝血病(acute tramautic coagulopathy,ATC)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ATC患者124例分为三组,其中两组为DCR组,分别以3∶1、1∶1比例的红悬液(PRBC)和冰冻血浆(FFP... 目的:研究损伤控制复苏(damage control resuscitation,DCR)在急性创伤性凝血病(acute tramautic coagulopathy,ATC)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ATC患者124例分为三组,其中两组为DCR组,分别以3∶1、1∶1比例的红悬液(PRBC)和冰冻血浆(FFP)为主要复苏液体,另一组为对照组,以PRBC为主要复苏液体,比较三组4d内PRBC用量、预后指标及凝血指标。结果:采用DCR救治ATC患者疗效良好,PRBC用量少,凝血功能恢复好,DIC发病率及病死率显著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1∶1组各项指标及预后优于3∶1组。结论:采用DCR能够快速改善ATC凝血指标,改善患者预后,提高生存率,推荐复苏液比例为1∶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凝血病 损伤控制复苏 dcr ATC
下载PDF
损伤控制性复苏对低温失血性休克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 被引量:8
14
作者 李林 胡海姣 刁玉刚 《创伤与急危重病医学》 2019年第2期82-84,87,共4页
目的探讨损伤控制性复苏对低温失血性休克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选取健康成年雄性近交系SD大鼠36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低温假手术组(A组)、低温失血性休克组(B组)及损伤控制性复苏组(C组),每组各12只。A组大鼠仅穿... 目的探讨损伤控制性复苏对低温失血性休克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选取健康成年雄性近交系SD大鼠36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低温假手术组(A组)、低温失血性休克组(B组)及损伤控制性复苏组(C组),每组各12只。A组大鼠仅穿刺,不放血;B组、C组大鼠通过压力控制方式建立休克模型。B组大鼠不复苏,C组在休克后1 h开始全血复苏。分别于穿刺完成后放血前(T_0)、损伤控制性复苏前(T_1)、复苏开始后1 h(T_2)、复苏开始后3 h(T_3)、复苏开始后5 h(T_4)采集血液标本,检测动脉血pH值及乳酸浓度,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浆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S100β蛋白含量。术后5 h,处死大鼠取海马组织,光镜下观察组织形态学改变。结果光镜下,B组正常形态细胞较A组显著减少,神经元周围水肿间隙变大,细胞排列紊乱不规则,大量炎性细胞浸润。C组细胞排列稍乱,较B组存活细胞增加。T_1~T_4时点,B组、C组动脉血pH值低于A组,且T_3~T_4时点,C组动脉血pH值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_1~T_4时点,B组、C组动脉血乳酸值明显高于A组,且T_2~T_4时点,C组动脉血乳酸值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C组T_1~T_4时点血浆S100β蛋白、TNF-α水平均高于A组,T_2~T_4时点血浆IL-6水平高于A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T_3~T_4时点血浆TNF-α水平低于B组,T_2~T_4时点血浆IL-6水平明显低于B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损伤控制性复苏可减轻低温失血性休克大鼠因缺血再灌注诱发的脑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 失血休克 损伤控制复苏 损伤
下载PDF
损伤控制性复苏对低温环境下失血性休克猪凝血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高鹏 孙佳 +1 位作者 张铁铮 李林 《西北国防医学杂志》 CAS 2020年第2期67-72,共6页
目的:探讨损伤控制性复苏对低温环境下失血性休克猪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健康雄性巴马小型猪18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低温对照组(H组)、低温醋酸林格组(A组)、低温损伤控制性复苏组(D组),每组6只,各组动物均以改良容量控制... 目的:探讨损伤控制性复苏对低温环境下失血性休克猪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健康雄性巴马小型猪18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低温对照组(H组)、低温醋酸林格组(A组)、低温损伤控制性复苏组(D组),每组6只,各组动物均以改良容量控制法建立失血性休克模型。H组建模后不复苏,A组和D组分别输注醋酸林格氏液和自体血进行复苏。实验中低温环境设定为-5℃~0℃,分别于放血前(T0)、休克后1 h(T1)、复苏后1 h(T2)及复苏后6 h(T3)监测各时点肺动脉温度,行动脉血和混合静脉血血气分析、血生化及血栓弹力图检测并记录结果。结果:与H组比较,A组于T2时点肺动脉温度降低,血小板计数减少(P<0.05);血栓弹力图R值、K值、MA值、CI值升高,α角、LY30降低(P<0.05)。与A组比较,D组于T2时点肺动脉温度升高,血小板计数增多(P<0.05);血栓弹力图R值、K值、LY30降低,α角、MA值和CI值升高(P<0.05)。结论:对低温环境下失血性休克猪实施损伤控制性复苏,有助于提高纤维蛋白原及血小板功能,增强凝血因子活性,显著改善凝血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血休克 低温环境 损伤控制复苏 凝血功能
下载PDF
等比例成分输血配合损伤控制性复苏方案在多发伤并发创伤性凝血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3
16
作者 郑裕鹏 黄同花 陈斌锋 《黑龙江医学》 2021年第15期1638-1639,共2页
目的:探讨等比例成分输血配合损伤控制性复苏(DCR)方案在多发伤并发创伤性凝血病(ATC)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2月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接诊的80例多发伤并发ATC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40例。观察组在救... 目的:探讨等比例成分输血配合损伤控制性复苏(DCR)方案在多发伤并发创伤性凝血病(ATC)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2月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接诊的80例多发伤并发ATC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40例。观察组在救治过程中行等比例成分输注新鲜冰冻血浆(FFP)、悬浮红细胞(RBC)、血小板(PCT),对照组在救治过程中行2:1:1比例输注RBC、FFP、PCT。比较两组血压、血栓弹力图(TEG)指标、休克纠正率、FFP和RBC输注量。结果:观察组输血后即静脉压(CVP)和收缩压(SBP)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输血后凝血块形成的最大振幅(MA)、血凝块形成起始点及弧线所做切线与水平线所成夹角(α)高于对照组,凝血酶形成时间(K)、凝血因子反应时间(R)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休克纠正率、FFP输注量高于对照组,RBC输注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等比例成分输血配合DCR方案能够改善多发伤并发ATC患者血压和凝血状态,减少RBC输注量,提高休克纠正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凝血病 等比例成分输血 多发伤 损伤控制复苏
下载PDF
损伤控制性复苏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7
作者 沈璟 张勤 《实用医药杂志》 2013年第7期651-653,共3页
损伤控制性外科的概念初步形成于20世纪80年代。在1993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创伤治疗小组第一次明确提出了腹部创伤患者“损伤控制”的操作规范.包括控制出血后迅速结束手术,积极ICU复苏及择期再次确定性手术。在21世纪的阿富汗和... 损伤控制性外科的概念初步形成于20世纪80年代。在1993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创伤治疗小组第一次明确提出了腹部创伤患者“损伤控制”的操作规范.包括控制出血后迅速结束手术,积极ICU复苏及择期再次确定性手术。在21世纪的阿富汗和伊拉克战争中,美军战地医院的创伤外科进一步运用和深化了这~理念。并运用这一理念创造了很多意想不到的生命奇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苏 损伤控制外科
下载PDF
损伤控制性复苏严重肝损伤86例 被引量:1
18
作者 曹广建 《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 2009年第4期35-36,共2页
目的探讨损伤控制性复苏在严重肝损伤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2008年86例严重肝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86例患者中10例死亡,76例治愈,治愈率为88.4%。结论损伤控制性复苏应贯穿严重肝损伤围手术期全过程,早期成功复苏是... 目的探讨损伤控制性复苏在严重肝损伤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2008年86例严重肝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86例患者中10例死亡,76例治愈,治愈率为88.4%。结论损伤控制性复苏应贯穿严重肝损伤围手术期全过程,早期成功复苏是提高治愈率、减少病死率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损伤控制复苏/治疗应用 损伤/治疗
下载PDF
限制性液体复苏产兔失血性休克对肠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28
19
作者 黄莉萍 余艳红 +1 位作者 盛超 龚时鹏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530-1533,共4页
目的应用产兔非控制性失血性休克模型,探讨限制性液体复苏对产兔肠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24只产后6 h的新西兰大白兔被随机分成4组,假休克组(P组)、休克未处理组(P0组)、传统液体复苏组(PNL组)、限制性液体复苏组(PLH组),建... 目的应用产兔非控制性失血性休克模型,探讨限制性液体复苏对产兔肠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24只产后6 h的新西兰大白兔被随机分成4组,假休克组(P组)、休克未处理组(P0组)、传统液体复苏组(PNL组)、限制性液体复苏组(PLH组),建立未控制重度失血性休克模型,分别于休克30 min后接受不同的液体复苏方案,于休克后90 min接受手术止血和输血输液治疗。在实验结束后处死产兔,观察不同液体复苏方式对小肠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及肠粘膜形态损伤等情况。结果失血性休克时缺血再灌注损伤导致肠粘膜损伤加重、肠组织SOD活性降低及MDA含量上升,限制性输液能显著改善上述改变。结论限制性液体复苏较充分快速液体复苏显著缓解了肠组织缺血再灌注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限制液体复苏 控制失血休克 缺血再灌注损伤 小肠粘膜
下载PDF
损伤控制性手术在创伤治疗中的应用综述 被引量:13
20
作者 张红亮 冯聪 +3 位作者 王静 郭程娱 王俊康 黎檀实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CAS 2020年第12期1262-1264,共3页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汽车的增多,交通伤等多种复杂致伤因素导致的创伤病例越来越多。近年来损伤控制性手术(damage control surgery,DCS)用于创伤治疗,提高了严重多发伤患者抢救的成功率。本文主要介绍损伤控制性手术的发展历程,...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汽车的增多,交通伤等多种复杂致伤因素导致的创伤病例越来越多。近年来损伤控制性手术(damage control surgery,DCS)用于创伤治疗,提高了严重多发伤患者抢救的成功率。本文主要介绍损伤控制性手术的发展历程,阐述其临床应用及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损伤控制手术 创伤 开放腹腔 外科复苏 外科感染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