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损伤控制策略对多发伤合并骨盆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观察 被引量:1
1
作者 苏少飞 贾学军 丁磊 《宁夏医学杂志》 CAS 2012年第6期534-535,共2页
目的探讨损伤控制策略(DCS)在严重多发伤合并骨盆骨折救治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3例严重多发伤合并骨盆骨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分别采用DCS治疗和常规救治2种方法,比较DCS对多发伤合并骨盆骨折患者的救治疗效。结果 DCS治疗... 目的探讨损伤控制策略(DCS)在严重多发伤合并骨盆骨折救治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3例严重多发伤合并骨盆骨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分别采用DCS治疗和常规救治2种方法,比较DCS对多发伤合并骨盆骨折患者的救治疗效。结果 DCS治疗组较常规救治组相比较可有效提高救治率,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DCS可有效控制严重多发伤合并骨盆骨折患者的临床救治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损伤控制策略 严重多发伤 骨盆骨折
下载PDF
损伤控制策略在多发伤合并钝性主动脉损伤中的应用
2
作者 葛小刚 牟财国 蔡旗旗 《现代实用医学》 2020年第9期1153-1154,共2页
钝性主动脉损伤(BTAI)最常见原因是机动车事故造成的快速加/减损伤或者钝性胸部外伤。因此绝大部分BTAI并非独立出现而是伴有多处损伤加多发肋骨骨折、骨盆骨折等。在院前具有极高的死亡率,仅10%~15%患者能够到达医院进行评估救治[1]。... 钝性主动脉损伤(BTAI)最常见原因是机动车事故造成的快速加/减损伤或者钝性胸部外伤。因此绝大部分BTAI并非独立出现而是伴有多处损伤加多发肋骨骨折、骨盆骨折等。在院前具有极高的死亡率,仅10%~15%患者能够到达医院进行评估救治[1]。对于合并B,TAI的多发伤患者,该如何改善其预后,降低死亡率?目前在严重多发伤的救治中,损伤控制策略(DCS)的应用朋显提高了严重多发伤的救治成功率。本研究探讨DCS在多发伤合并BTAI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钝性主动脉损伤 损伤控制策略 血管内修复
下载PDF
PTCD损伤控制策略与急诊开腹手术治疗老年重症胆管炎的临床疗效比较
3
作者 季武 《医疗装备》 2015年第11期160-161,共2页
目的:比较PTCD损伤控制策略与急诊开腹手术治疗老年重症胆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0年12月到2014年12月本院收治的60例老年重症胆管炎患者临床资料,按照不同的治疗方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例数均为30。治疗组采取PTCD损伤控... 目的:比较PTCD损伤控制策略与急诊开腹手术治疗老年重症胆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0年12月到2014年12月本院收治的60例老年重症胆管炎患者临床资料,按照不同的治疗方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例数均为30。治疗组采取PTCD损伤控制策略治疗,对照组采取急诊开腹手术治疗,分析两组患者体温、白细胞、总胆红素等手术指标变化,对比患者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死亡率等。结果:术后第1d,治疗组患者体温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d,治疗组患者白细胞计数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7d治疗组患者总胆红素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TCD治疗有利于控制老年重症胆管炎患者急性感染,达到减黄目的,其并发症发生率较少,术中出血量少,但住院时间较长,死亡率与急诊开腹手术接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TCD损伤控制策略 急诊开腹手术 老年重症胆管炎
下载PDF
损伤控制策略下一体化急救模式在危重症院前院内急救中的应用实践 被引量:9
4
作者 周仁利 刘永忠 李小珍 《疑难病杂志》 CAS 2014年第4期389-391,共3页
目的探讨损伤控制策略下一体化急救模式在危重症院前院内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创伤危重症患者82例的临床资料,将2010年10月-2012年3月采取常规急救模式进行急救的40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将2012年4月-2013年9月采取损伤控制策... 目的探讨损伤控制策略下一体化急救模式在危重症院前院内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创伤危重症患者82例的临床资料,将2010年10月-2012年3月采取常规急救模式进行急救的40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将2012年4月-2013年9月采取损伤控制策略下一体化急救模式进行急救的42例患者设为观察组,比较2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体温恢复时间、乳酸清除时间及PT、APTT恢复时间(8.8 h±1.3 h、11.3 h±4.2 h、13.2 h±4.7 h、28.9 h±3.2 h),均短于对照组(分别为14.7 h±3.6 h、32.3 h±7.5 h、29.6 h±17.5 h、39.3 h±4.2 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患者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时间(27.6 d±8.6 d)、ICU监护时间(10.3 d±5.7 d)均明显多于对照组(分别为21.4 d±7.9 d、8.4 d±5.1 d),观察组抢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92.86%vs.82.50%),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1.43%)均明显低于对照组(47.50%)(P<0.01)。结论在危重症院前院内急救中应用损伤控制策略下一体化急救模式,可显著改善生理状态,降低病死率及术后并发症,提高抢救成功率,是一种值得推广应用的危重症救治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损伤控制策略 一体化急救模式 危重症
下载PDF
120院前急救结合院内救治损伤控制策略用于多发伤并骨盆骨折中的价值 被引量:7
5
作者 刘街成 《江西医药》 CAS 2022年第7期784-786,共3页
目的分析120院前急救结合院内救治损伤控制策略用于多发伤并骨盆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于2018年12月至2021年8月收治的多发伤并骨盆骨折患者72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救治,研究组在其... 目的分析120院前急救结合院内救治损伤控制策略用于多发伤并骨盆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于2018年12月至2021年8月收治的多发伤并骨盆骨折患者72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救治,研究组在其基础上增加120院前急救+院内救治损伤控制策略,对比组间抢救结果、并发症发生率、骨折复位质量以及患者满意度。结果组间抢救结果对比(P>0.05),但研究组抢救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死亡原因对比(P>0.05),但研究组各项死亡原因患者占比均低于对照组;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P<0.05);研究组骨折复位质量高(P<0.05);组间患者满意度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骨盆骨折患者,采用120院前急救+院内救治损伤控制策略,有助于规范救治过程,提升救治成功率,改善患者骨折复位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值得在临床进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院前急救 院内损伤控制策略 骨盆骨折 骨折复位质量 并发症发生率
下载PDF
以快速康复外科理念为基础的损伤控制策略对严重多发伤骨折患者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5
6
作者 陈燕 张溧珍 刘文华 《齐鲁护理杂志》 2022年第8期84-86,共3页
目的:探讨以快速康复外科理念为基础的损伤控制策略对严重多发伤骨折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将2017年12月1日~2020年12月31日收治的200例严重多发伤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10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 目的:探讨以快速康复外科理念为基础的损伤控制策略对严重多发伤骨折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将2017年12月1日~2020年12月31日收治的200例严重多发伤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10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以快速康复外科理念为基础的损伤控制策略;比较两组各项生理指标恢复情况、临床各项指标水平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pH值、体温均优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白细胞介素-6(IL-6)等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ICU住院时间、首次下床时间及机械通气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严重多发伤骨折患者应用以快速康复外科理念为基础的损伤控制策略,可促进机体各项生理指标恢复,减少并发症,提高手术效果,缩短住院时间,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伤骨折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 损伤控制策略
下载PDF
损伤控制策略在外伤性主动脉夹层中的应用 被引量:4
7
作者 刘筱 张铮铮 +3 位作者 朱锋辉 姚爱明 燕宪亮 许铁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43-544,共2页
目的:探讨损伤控制策略(DCS)治疗外伤性主动脉夹层(TAD)的临床疗效。方法2006年6月至2015年10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了8例30~78岁TAD患者,灵活采用胸腔闭式引流术、骨盆骨折外固定支架固定术、微创腔内支架植入术等DCS,评... 目的:探讨损伤控制策略(DCS)治疗外伤性主动脉夹层(TAD)的临床疗效。方法2006年6月至2015年10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了8例30~78岁TAD患者,灵活采用胸腔闭式引流术、骨盆骨折外固定支架固定术、微创腔内支架植入术等DCS,评估DCS治疗TAD的临床疗效。结果8例TAD患者全部合并多发肋骨骨折、胸腔积液,均急诊行胸腔闭式引流术;2例Tile B型骨盆骨折患者均急诊行骨盆骨折外固定支架固定,控制出血,微创腔内支架植入术后存活,无任何后遗症;1例合并重型颅脑损伤者在伤后8 h内死亡;5例均急诊行微创腔内支架植入术,术后入住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待病情稳定后二期行其他非致命部位损伤的确定性手术治疗,术后恢复良好。结论 TAD患者及早采取DCS,可以有效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损伤控制策略 外伤性主动脉夹层
下载PDF
院前急救和院内救治损伤控制策略在严重多发伤并骨盆骨折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被引量:5
8
作者 张文峰 魏士海 +1 位作者 梁艳平 张传军 《中国社区医师》 2021年第2期78-79,共2页
目的:分析院前急救和院内救治损伤控制策略在严重多发伤并骨盆骨折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8年6月-2019年8月收治严重多发伤并骨盆骨折患者68例,根据救治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救治模式;观察组采用院前急救和院内... 目的:分析院前急救和院内救治损伤控制策略在严重多发伤并骨盆骨折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8年6月-2019年8月收治严重多发伤并骨盆骨折患者68例,根据救治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救治模式;观察组采用院前急救和院内救治损伤控制策略。比较两组抢救结果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救治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院前急救和院内救治损伤控制策略可有效提高严重多发伤并骨盆骨折患者的救治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重多发伤 骨盆骨折 院前急救 院内救治 损伤控制策略
下载PDF
探讨损伤控制策略在严重多发伤救治中的临床应用
9
作者 王瑞娟 叶志冬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21年第8期83-84,共2页
目的探讨损伤控制策略在严重多发伤救治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59例严重多发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全部患者均接受损伤控制策略技术治疗。结果159例患者在接受损伤控制策略治疗后,122例存活,37例死亡,死亡率为23.27%;死亡患者中1... 目的探讨损伤控制策略在严重多发伤救治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59例严重多发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全部患者均接受损伤控制策略技术治疗。结果159例患者在接受损伤控制策略治疗后,122例存活,37例死亡,死亡率为23.27%;死亡患者中12例急性大出血,3例严重胸部损伤,5例发生多器官功能衰竭(MOF),13例严重颅脑损伤,2例颈椎骨折并高位截瘫,2例发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结论严重多发伤救治中损伤控制策略的应用效果较好,可使患者“生命潜能”增加,对其机体内环境严重紊乱进行纠正,提高患者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重多发伤 损伤控制策略 救治 临床应用
下载PDF
重症监护病房(ICU)中的重症创伤患者使用损伤控制策略进行护理干预的效果
10
作者 蓝红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2年第5期245-248,共4页
本文研究ICU重症创伤病人通过损伤控制策略护理的效果。方法:从2019年1月-2022年3月这一段时间内我院ICU护理重症创伤病人中回顾性筛选合适病例。通过相关标准共计选择80名病人的病例,并根据予以护理方式的差异进行区别,予以分别对比。... 本文研究ICU重症创伤病人通过损伤控制策略护理的效果。方法:从2019年1月-2022年3月这一段时间内我院ICU护理重症创伤病人中回顾性筛选合适病例。通过相关标准共计选择80名病人的病例,并根据予以护理方式的差异进行区别,予以分别对比。收集并分析患者的各项指标数据。结果:控制组护理质量评分高于常规组,P<0.05。控制组血氧分压、动脉血氧饱和度、pH等指标数据高于常规组,二氧化碳分压数据低于常规组,P<0.05。控制组护理时间数据均低于常规组,P<0.05。在护理1天后以及护理3天后,控制组患者健康情况水平数据均低于常规组,P<0.05。控制组不良事件数量低于常规组,P<0.05。控制组满意度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 在为重症创伤病人采取ICU护理期间,选择损伤控制护理可以提高护理效果,有效缩短病人急诊抢救所需时间,降低病人出现不良事件的风险,加快病人康复速度,建议在护理中进行借鉴和采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CU 重症创伤 损伤控制策略 护理干预 生命体征、健康指标、不良事件 满意度
下载PDF
单肺机械通气联合损伤控制策略救治重度多发性外伤患者的体会 被引量:10
11
作者 冯静 张允忠 高兴斌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128-1130,共3页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青州医院于2020年4月6日收治1例头、颈、胸部及右上肢重度碾压伤合并休克、挤压综合征、创伤性凝血病(TIC)、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重症患者.患者女性,44岁,因交通事故伤及头、颈、胸部、右上肢等多处伴意识障...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青州医院于2020年4月6日收治1例头、颈、胸部及右上肢重度碾压伤合并休克、挤压综合征、创伤性凝血病(TIC)、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重症患者.患者女性,44岁,因交通事故伤及头、颈、胸部、右上肢等多处伴意识障碍1 h于2020年4月6日07:00入院.入院查体:体温35.6℃,呈嗜睡状态,右侧眼眶周围及右侧颊部肿胀、青紫,皮肤严重擦伤伴渗血,结合膜苍白,口唇轻度发绀,右侧胸廓塌陷畸形,伴有反常呼吸,胸壁皮肤大片青紫伴广泛皮下握雪感;右肺呼吸音低,可闻及干湿啰音.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示白细胞计数(WBC)正常,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b)、血小板计数(PLT)降低,血糖升高;尿常规示葡萄糖+++,尿隐血+++,尿蛋白+++,可见透明及颗粒管型;凝血指标和血生化均异常;吸纯氧条件下动脉血气分析示pH值和动脉血氧分压(PaO2)降低.X线显示右侧肱骨远端及右尺桡骨近端粉碎性骨折并右肘关节脱位;CT显示右侧眼眶周围软组织肿胀,内壁凹陷性骨折.入院后应用单肺通气、气管切开和俯卧位通气等策略纠正氧合和ARDS;给予合理的损伤控制性液体复苏纠正休克,积极应用血制品控制大出血及TIC;根据患者伤情和损伤控制性手术理论,实施右侧胸腔闭式引流、右上肢截肢术;之后行右侧中下肺切除、肺修补、肋骨内固定术;最后择期行右胸切痂创伤敷料覆盖中心负压吸引术及胸部"邮票"植皮术.经治疗后,患者脱离危险,达到了满意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肺机械通气 损伤控制策略 休克 创伤性凝血病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原文传递
浅谈损伤控制策略在重症ICU中对严重多发伤患者的护理评价
12
作者 马娇 左蕾 +2 位作者 许姗姗 热依拉·艾力 陈婷婷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2年第2期109-111,共3页
研究重症ICU中严重多发伤患者行损伤控制策略的效果。方法:数据遴选本院2019年5月-2020年5月收治的58例重症ICU中严重多发伤患者,“信封法”分常规组(常规护理,n=29)、控制组(损伤控制策略,n=29),2组护理效果比较分析。结果:护理前比较... 研究重症ICU中严重多发伤患者行损伤控制策略的效果。方法:数据遴选本院2019年5月-2020年5月收治的58例重症ICU中严重多发伤患者,“信封法”分常规组(常规护理,n=29)、控制组(损伤控制策略,n=29),2组护理效果比较分析。结果:护理前比较临床指标无差异,护理后比较手术时间也无差异,P>0.05;护理后与常规组比较,控制组PT、APTT、BE指标更高,LA指标更低;术中出血量更少,体温恢复时间、乳酸恢复时间更短;预后良好率更高、并发症率更低,P<0.05。结论:损伤控制策略可及时纠正严重多发伤患者的凝血功能障碍、改善预后,降低并发症风险、提高护理效果,值得推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损伤控制策略 重症ICU 严重多发伤 护理效果
下载PDF
损伤控制策略下一体化急救模式在重度胸腹部外伤患者中治疗效果 被引量:1
13
作者 陈超 罗均武 黎俊烨 《中国伤残医学》 2019年第11期30-31,共2页
目的:探讨分析损伤控制策略下一体化急救模式在重度胸腹部外伤患者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6月1日-2018年5月30日收治的32例重度胸腹部外伤患者作为观察组,采取损伤控制策略下一体化急救模式;选取2016年6月1日-2017年5月30日收治... 目的:探讨分析损伤控制策略下一体化急救模式在重度胸腹部外伤患者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6月1日-2018年5月30日收治的32例重度胸腹部外伤患者作为观察组,采取损伤控制策略下一体化急救模式;选取2016年6月1日-2017年5月30日收治的32例重度胸腹部外伤患者作为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急救模式.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前检查、入院至手术所需时间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体温、PT、乳酸清除等恢复正常时间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总并发症率15.6%与死亡率3.1%,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7.5%与18.8%(P<0.05).结论:损伤控制策略下一体化急救模式在重度胸腹部外伤患者治疗中的实施,能够有效的缩短抢救患者的各个环节所需时间,降低相关并发症及死亡的发生,具有更高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损伤控制策略 一体化急救模式 重度胸腹部外伤 治疗效果
原文传递
损伤控制策略下一体化急救模式在严重胸腹外伤救治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14
作者 李锋华 周南 谢丹华 《中国伤残医学》 2020年第20期97-98,共2页
目的:探究严重胸腹外伤救治中应用损伤控制策略下一体化急救模式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9年3月我院收治的严重胸腹外伤患者,依据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39例和对照组39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急救模式,观察组实施损伤控制策略下一体... 目的:探究严重胸腹外伤救治中应用损伤控制策略下一体化急救模式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9年3月我院收治的严重胸腹外伤患者,依据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39例和对照组39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急救模式,观察组实施损伤控制策略下一体化急救模式.对2组患者恢复状况、手术指标、死亡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乳酸清除时间、凝血酶原恢复正常时间、体温恢复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入院至手术时间、术前检查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死亡率、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2.8%和2.6%,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3.4%和20.5%,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严重胸腹外伤患者实施损伤控制策略下一体化急救模式,可缩短入院办理手术时间、术前检查时间,促进乳酸清除,加快凝血酶原及体温恢复正常,减伤死亡及并发症发生,效果显著,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重胸腹外伤 一体化急救模式 损伤控制策略
原文传递
超大跨斜拉桥横向地震破坏模式与损伤控制分析 被引量:9
15
作者 谢文 孙利民 《振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915-926,共12页
地震作用下控制结构合理的破坏模式是保证其震后安全性的基础,而目前对超大跨度缆索桥梁破坏模式及其控制的研究仍显不足。以一座试设计的主跨1 400m斜拉桥为例,采用弹塑性分析方法并引入地震损伤指标研究了地震作用下横向约束体系的地... 地震作用下控制结构合理的破坏模式是保证其震后安全性的基础,而目前对超大跨度缆索桥梁破坏模式及其控制的研究仍显不足。以一座试设计的主跨1 400m斜拉桥为例,采用弹塑性分析方法并引入地震损伤指标研究了地震作用下横向约束体系的地震损伤与破坏模式;为提高结构的整体抗倒塌能力,研究了极端地震作用下损伤控制策略对桥梁地震损伤和破坏模式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主塔上横系梁刚度和耗能能力以及附加耗能构件对主塔地震损伤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横向极端地震作用下,主塔上、下塔柱区段几乎同时遭受损伤,发生双塑性铰的破坏模式;附加耗能阻尼器的损伤控制策略可显著控制桥墩的地震损伤,但不能完全有效控制主塔损伤;在优化参数的基础上,若在上塔柱区段附加一定数量的耗能构件,则可合理改善主塔的破坏模式使其满足地震损伤控制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拉桥 横向极端地震作用 破坏准则 破坏模式 损伤控制策略
下载PDF
采用附加耗能构件的双柱式高墩地震损伤控制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谢文 孙利民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0期98-103,114,共7页
提出在墩柱间附加耗能构件的地震损伤控制策略,耗散地震输入确保墩柱处于弹性或只发生轻微损伤,且震后易于修复或更换。利用弹塑性动力方法并引入位移、Park损伤指数及曲率延性系数作为评价指标,研究附加耗能构件对极端地震(PGA=1.0 g)... 提出在墩柱间附加耗能构件的地震损伤控制策略,耗散地震输入确保墩柱处于弹性或只发生轻微损伤,且震后易于修复或更换。利用弹塑性动力方法并引入位移、Park损伤指数及曲率延性系数作为评价指标,研究附加耗能构件对极端地震(PGA=1.0 g)作用下双柱式高墩的地震损伤控制效果,探讨、验证该控制策略的有效性及可行性。结果表明,损伤控制(附加耗能构件)的双柱式高墩墩顶位移及墩底曲率、Park损伤指数及曲率延性系数明显低于控制前,且墩底截面弯矩变化较小;附加耗能构件对双柱式高墩的损伤控制效果明显,满足损伤控制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柱式高墩 剪切连梁 约束屈曲支撑 损伤控制策略 地震损伤指标
下载PDF
超大跨斜拉桥顺桥向地震损伤分析与控制 被引量:3
17
作者 谢文 孙利民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8-66,共9页
以一座试设计的主跨1 400m的斜拉桥为例,采用弹塑性方法并引入地震损伤指标分析了不同强度地震作用下飘浮体系和弹性约束体系的地震损伤与破坏模式;研究了极端地震作用下损伤控制策略对斜拉桥损伤控制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极端地震作用... 以一座试设计的主跨1 400m的斜拉桥为例,采用弹塑性方法并引入地震损伤指标分析了不同强度地震作用下飘浮体系和弹性约束体系的地震损伤与破坏模式;研究了极端地震作用下损伤控制策略对斜拉桥损伤控制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极端地震作用下,主塔和桥墩分别遭受局部失效和严重损伤,发生了典型的弯曲单塑性破坏;基于Park损伤指数的附加耗能阻尼器的损伤控制策略可显著控制主塔、桥墩地震损伤和主梁位移,满足损伤控制目标要求,改善了桥梁的整体抗震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大跨斜拉桥 极端地震 破坏准则 破坏模式 损伤控制策略
下载PDF
116例血流动力学不稳定骨盆骨折急诊救治过程和预后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马国栋 肖尧 《中国实用医药》 2022年第25期79-82,共4页
目的 分析血流动力学不稳定骨盆骨折患者院前急救和院内急诊救治过程中损伤控制策略(DC)的应用价值,指导临床及时高效救治。方法 回顾性分析116例血流动力学不稳定骨盆骨折患者的病历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31例)和对照组(85... 目的 分析血流动力学不稳定骨盆骨折患者院前急救和院内急诊救治过程中损伤控制策略(DC)的应用价值,指导临床及时高效救治。方法 回顾性分析116例血流动力学不稳定骨盆骨折患者的病历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31例)和对照组(85例)。观察组患者采用损伤控制策略予以救治,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救治模式。比较两组患者的救治结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死亡率16.13%(5/31)和并发症发生率25.81%(8/31)均低于对照组的35.29%(30/85)、47.06%(40/8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流动力学不稳定骨盆骨折患者应用院前急救和院内救治损伤控制策略可行且安全有效,能迅速、有效地抢救患者生命,提高其生存率,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盆骨折 血流动力学不稳定 损伤控制策略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