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56篇文章
< 1 2 20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管内皮祖细胞动员在损伤血管修复中的作用及调控因素 被引量:12
1
作者 周音频 黄岚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2期233-234,237,共3页
骨髓内皮祖细胞是存在于骨髓的内皮前体细胞 ,目前已经证实外周血极少量的血管内皮祖细胞来源于骨髓。骨髓内皮祖细胞受内源性和外源性因素刺激 ,可动员而增量进入外周血 ,参与血管再生及损伤血管的再内皮化。深入研究内皮祖细胞的动员... 骨髓内皮祖细胞是存在于骨髓的内皮前体细胞 ,目前已经证实外周血极少量的血管内皮祖细胞来源于骨髓。骨髓内皮祖细胞受内源性和外源性因素刺激 ,可动员而增量进入外周血 ,参与血管再生及损伤血管的再内皮化。深入研究内皮祖细胞的动员和调控因素 ,探明其在损伤血管修复中的作用 ,对治疗以血管内皮损伤为共同特点的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血管内皮祖细胞在损伤血管修复中的作用 综述 内皮祖细胞 血管损伤 血管修复
下载PDF
无损伤血管包皮环切术220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陈定雄 侯进 宾彬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 CAS 2010年第6期471-472,共2页
目的评价无损伤血管包皮环切术治疗包茎和/或包皮过长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20例包茎和/或包皮过长患者行无损伤血管包皮环切术,术中只切除阴茎皮肤,并保留内外板之间的组织,不损伤皮下血管。结果平均手术时间25 min,出血量〈2 mL,其中疗... 目的评价无损伤血管包皮环切术治疗包茎和/或包皮过长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20例包茎和/或包皮过长患者行无损伤血管包皮环切术,术中只切除阴茎皮肤,并保留内外板之间的组织,不损伤皮下血管。结果平均手术时间25 min,出血量〈2 mL,其中疗效满意217例、占98.64%,术后感染3例、占1.36%,术后阴茎勃起时周径平均增粗1-1.5 cm。部分患者随访4-5个月,包皮外形美观,性生活满意。结论无损伤血管包皮环切术,方法新颖,术中出血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的机率小。手术保持了原有的阴茎功能,包皮外形美观自然,有使阴茎增粗效果,性生活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皮过长/包茎 包皮环切术 损伤血管
下载PDF
电解性氧自由基损伤血管内皮模型建立与应用 被引量:1
3
作者 廖端芳 黄红林 +2 位作者 陈修 陈临溪 朱炳阳 《医学研究通讯》 2004年第6期24-25,共2页
本项目建立了稳定的电解生理盐溶液产生自由基损伤血管内皮、心脏冠脉内皮、兔基底动脉内皮和豚鼠离体支气管上皮模型,并利用这些模型探讨了一些具有心血管保护作用的药物的作用机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关键词 电解性氧自由基损伤血管内皮模型 建立 应用 心脏冠脉内皮 血管保护作用 药物作用 豚鼠
下载PDF
洛伐他汀对低密度脂蛋白损伤血管内皮的保护
4
作者 马凤霞 熊小明 《中国药理通讯》 2003年第1期46-46,共1页
关键词 洛伐他汀 低密度脂蛋白损伤血管内皮 保护作用
下载PDF
化疗药物损伤血管和局部组织的预防护理探讨 被引量:5
5
作者 陈巧红 卞素琴 黄雪勤 《现代医药卫生》 2006年第18期2864-2865,共2页
关键词 化疗药物 损伤血管 局部组织 护理探讨 预防 静脉穿刺困难 肿瘤病人 前治疗 静脉给药 给药途径
下载PDF
大鼠颈动脉球囊损伤模型的建立和损伤血管的组织学观察 被引量:10
6
作者 王晓军 崔连群 +3 位作者 刘继东 王敏 盖玉生 李峰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38-141,共4页
目的:建立大鼠颈动脉球囊损伤模型,观察损伤血管的组织形态学变化。方法:应用PTCA球囊导管损伤大鼠颈动脉,用光镜和扫描电镜观察损伤后不同时间颈动脉的组织学变化。结果:扫描电镜、光镜动态观察表明,球囊导管损伤使大鼠颈总动脉内膜剥... 目的:建立大鼠颈动脉球囊损伤模型,观察损伤血管的组织形态学变化。方法:应用PTCA球囊导管损伤大鼠颈动脉,用光镜和扫描电镜观察损伤后不同时间颈动脉的组织学变化。结果:扫描电镜、光镜动态观察表明,球囊导管损伤使大鼠颈总动脉内膜剥脱和新生内膜增生,导致管腔狭窄。伤后1周,内膜开始增生,2至4周增生最快。内皮细胞在1周时有散在覆盖,2周时内皮呈片状覆盖,内皮间连接建立。结论:改良的大鼠颈动脉球囊损伤模型成模率高,满足研究血管损伤反应和血管再狭窄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狭窄 疾病模型 动物 血管损伤 大鼠 Wistar
下载PDF
活血化瘀法对鼠颈动脉粥样硬化损伤血管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影响 被引量:15
7
作者 余文珍 陈实 +2 位作者 张永亮 涂春香 陈勇 《世界中医药》 CAS 2016年第3期498-501,共4页
目的:观察活血化瘀法对颈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内皮损伤模型大鼠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32只SD大鼠高脂喂养1个月后,随机取8只作为假手术组(仅切开皮肤),其余大鼠均行颈总动脉球囊损伤术,成膜后再随... 目的:观察活血化瘀法对颈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内皮损伤模型大鼠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32只SD大鼠高脂喂养1个月后,随机取8只作为假手术组(仅切开皮肤),其余大鼠均行颈总动脉球囊损伤术,成膜后再随机分为模型组(n=8只)、活血化瘀中药方中剂量(临床等效量)组(n=8只)和高剂量(临床2倍量)组(n=8只)。从术后第4天开始予以相应药物灌胃治疗(模型组、假手术组灌等量生理盐水),2周后取术侧颈总动脉段,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捡测wnt、Fz D1、AXIN1、GSK-3β、β-catenin、VEGF mRNA基因表达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wnt、Fz D1、AXIN1、β-catenin、VEGF等mRNA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活血化瘀中药方干预后,上述各基因mRNA水平均有不同程度升高,尤其是高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只有GSK-3βmRNA水平各组无明显差异。结论:活血化瘀法可通过上调wnt/β-catenin信号通路表达,使损伤血管VEGFmRNA基因表达水平上升,提示该法可保护颈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内皮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血化瘀法 颈动脉粥样硬化 血管损伤 WNT/Β-CATENIN信号通路
下载PDF
藏红花素促进颈动脉损伤小鼠体内EPCs动员及损伤血管的再内皮化 被引量:9
8
作者 杨维华 张清芬 +1 位作者 王刚 周敬群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574-1580,共7页
目的:研究藏红花素对颈动脉损伤小鼠外周血中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动员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利用导丝损伤的方法构建C57BL/6小鼠颈动脉损伤模型,动物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生理盐水处理模型组(model组)... 目的:研究藏红花素对颈动脉损伤小鼠外周血中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动员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利用导丝损伤的方法构建C57BL/6小鼠颈动脉损伤模型,动物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生理盐水处理模型组(model组)和藏红花素低、中、高剂量(10、50和100μmol·kg^(-1)·L^(-1))处理组。在3 d时,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颈动脉损伤小鼠体内外周血中EPCs动员情况;7 d时,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各组颈动脉损伤小鼠外周血血清中促血管修复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tromal-derived factor-1,SDF-1)、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的含量变化;14 d时,利用依文思蓝和苏木精-伊红染色分别检测各组颈动脉损伤小鼠损伤血管再内皮化和内膜增生情况;同时采用real-time PCR检测各组颈动脉损伤小鼠损伤段血管中促修复因子相关受体——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VEGFR-2)、CXC趋化因子受体4(CXC chemokine receptor-4,CXCR4)、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receptor,bFGFR)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与sham组相比,model组颈动脉损伤小鼠外周血中EPCs动员量和促血管修复因子VEGF、SDF-1、bFGF、EGF、MMP-9的含量上升(P<0.05);损伤血管再内皮化面积下降而增生内膜面积和增生内膜与中层膜面积比显著升高(P<0.05);损伤段血管中促修复因子相关受体VEGFR-2、CXCR4、bFGFR和EGFR的表达水平亦上升(P<0.05)。而与model组相比,不同浓度藏红花素处理组颈动脉损伤小鼠外周血中EPCs动员量和促血管修复因子VEGF、SDF-1、bFGF、EGF、MMP-9含量均显著上升(P<0.05);损伤血管再内皮化面积逐渐上升而增生内膜面积和增生内膜与中层膜面积比逐渐下降(P<0.05);损伤段血管中促修复因子相关受体基因VEGFR-2、CXCR4、bFGF-R和EGFR的表达水平随之逐渐上升(P<0.05)。结论:藏红花素能够促进颈动脉损伤小鼠体内EPCs细胞动员及损伤血管的再内皮化,从而对损伤血管发挥修复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红花素 内皮祖细胞 血管损伤 细胞动员 再内皮化 血管修复
下载PDF
CD11/CD18介导PMN-EC粘附在烧伤早期PMN损伤血管内皮细胞中的作用 被引量:3
9
作者 李志清 杨宗城 +1 位作者 罗向东 罗勤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198-201,共4页
将烧伤早期病人中性粒细胞(PMN)与体外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孵育,观察内皮细胞的病理形态变化和检测培养液中LDH、ACE、6-keto-PGF1α含量,以反映细胞损伤程度。并计数PMN与HUVEC粘附... 将烧伤早期病人中性粒细胞(PMN)与体外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孵育,观察内皮细胞的病理形态变化和检测培养液中LDH、ACE、6-keto-PGF1α含量,以反映细胞损伤程度。并计数PMN与HUVEC粘附百分率。发现烧伤早期PMN可使HUVEC变形、细胞收缩、细胞间裂隙形成、胞浆出现小空泡、核固缩、部分内皮细胞从培养皿上脱落。培养液中LDH、ACE、6-keto-PGF1α含量升高。预先用CD11a/CD18单抗(mAb)和CD11b/CD18mAb处理PMN后,降低了PMN与HUVEC粘附百分率,HUVEC损伤也明显减轻,尤其是二者联合应用时。结果提示:烧伤早期PMN可引起EC损伤,损伤与CD11/CD18介导的PMN-EC粘附相关,应用CD11a/CD18mAb和CD11b/CD18mAb可部分阻断PMN对EC的粘附和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粒细胞 内皮细胞 烧伤 血管损伤
下载PDF
转化生长因子-α在小鼠颈动脉损伤血管修复中的作用 被引量:4
10
作者 代文静 张军 +2 位作者 周敬群 向常清 王刚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84-389,共6页
目的:研究转化生长因子-α(TGF-α)在颈动脉损伤小鼠血管损伤修复中发挥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选取130只立特艾比拉特洛波(C57BL/6)/小鼠建立颈动脉损伤模型,从中选120只随机分为四组,每组30只,分别注射生理盐水、TGF-α、血管内皮... 目的:研究转化生长因子-α(TGF-α)在颈动脉损伤小鼠血管损伤修复中发挥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选取130只立特艾比拉特洛波(C57BL/6)/小鼠建立颈动脉损伤模型,从中选120只随机分为四组,每组30只,分别注射生理盐水、TGF-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TGF-α+VEGF进行干预。流式细胞术检测TGF-α对颈动脉损伤小鼠外周血中内皮祖细胞(EPC)动员的影响;同时酶联免疫吸附方法(ELISA)检测TGF-α对外周血中VEGF、基质细胞衍生因子(SDF-1)、表皮生长因子(EGF)、碱性成纤维细胞因子(bFGF)分泌含量的影响;测定TGF-α处理颈动脉损伤小鼠不同时期外周血中内皮素-1(ET-1)和一氧化氮(NO)含量的变化;依文思蓝染色检测TGF-α对颈动脉损伤小鼠血管再内皮化的作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检测TGF-α对颈动脉损伤小鼠血管新生内联增生的影响。结果:流式细胞术检测发现TGF-α和VEGF可以显著促进颈动脉损伤小鼠外周血中EPC的动员含量(P<0.05),且TGF-α能与VEGF发生协同作用;ELISA检测发现TGF-α能够显著刺激促血管修复因子VEGF、SDF-1、EGF bFGF的分泌(P<0.05);随着TGF-α处理时间的延长,颈动脉损伤小鼠外周血中ET-1含量逐渐下降(P<0.05),而NO分泌量逐渐上升(P<0.05);依文思蓝染色发现TGF-α能够显著促进颈动脉损伤小鼠血管再内皮化(P<0.05);HE染色同样发现TGF-α能够显著抑制颈动脉损伤小鼠血管新生内膜的增生(P<0.05)。结论:TGF-α能够通过促进颈动脉损伤小鼠外周血EPC动员,刺激血管修复因子的分泌和血管的再内皮化并抑制血管新生内膜的增生,从而在血管损伤修复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化生长因子-Α 血管损伤 内皮祖细胞动员 再内皮化 内膜增生
下载PDF
金属硫蛋白对同型半胱氨酸损伤血管内皮细胞的拮抗作用 被引量:13
11
作者 齐永芬 李淑莲 +4 位作者 王晓红 陈亚红 庞永政 陈清 唐朝枢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394-396,共3页
目的 观察金属硫蛋白 (metallothionein ,MT)对同型半胱氨酸损伤血管内皮细胞的拮抗作用。方法 人血管内皮细胞培养 ;自动生化分析仪测乳酸脱氢酶 (LDH)漏出量 ;10 9Cd 血红素饱和法测细胞MT含量 ;台盼蓝排除法计算细胞存活率。结果... 目的 观察金属硫蛋白 (metallothionein ,MT)对同型半胱氨酸损伤血管内皮细胞的拮抗作用。方法 人血管内皮细胞培养 ;自动生化分析仪测乳酸脱氢酶 (LDH)漏出量 ;10 9Cd 血红素饱和法测细胞MT含量 ;台盼蓝排除法计算细胞存活率。结果 同型半胱氨酰 (Hcy) (0 1~ 1 0mmol·L-1)呈浓度依赖性地增加细胞LDH漏出和降低细胞存活率。外源给予MT 5× 10 -8μmol·L-1可呈剂量依赖性的抑制Hcy引起的血管内皮细胞损伤 ,5× 10 -8mol·L-1MT与1 0mmol·L-1Hcy共同孵育组较单纯Hcy孵育组血管内皮细胞LDH漏出降低 2 7 1% (P <0 0 5 ) ,细胞存活增加 6 %(P <0 0 5 )。凝血酶预孵育可诱导培养的血管内皮细胞MT生成 ,其含量较对照组增加 32 5 % (P <0 0 1)。凝血酶诱导内源性MT生成亦明显抑制Hcy引起的血管内皮细胞损伤 ,10 0 0U·L-1凝血酶与Hcy共同孵育组较单纯Hcy孵育组血管内皮细胞LDH漏出降低 46 % (P <0 0 1) ;细胞存活率升高 8% (P <0 0 5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硫蛋白 血管内皮细胞损伤 同型半胱氨酸
下载PDF
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α介导小鼠内皮祖细胞修复损伤血管内膜 被引量:10
12
作者 尹扬光 黄岚 +4 位作者 赵晓辉 于世勇 方玉强 赵景红 崔斌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1期6-10,共5页
目的探讨损伤血管局部表达的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α是否能介导内皮祖细胞参与损伤血管的再内皮化,抑制新生内膜的增生。方法培养、获取小鼠骨髓源性内皮祖细胞,采用改良的Boyden小室测定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α诱导的内皮祖细胞迁移及AMD3100... 目的探讨损伤血管局部表达的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α是否能介导内皮祖细胞参与损伤血管的再内皮化,抑制新生内膜的增生。方法培养、获取小鼠骨髓源性内皮祖细胞,采用改良的Boyden小室测定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α诱导的内皮祖细胞迁移及AMD3100(CXCR4的拮抗剂)对其的影响。分别将内皮祖细胞培养基、内皮祖细胞及AMD3100孵育过的内皮祖细胞经心脏穿刺注射给颈动脉损伤小鼠,在14天后取损伤血管检测内皮祖细胞募集情况、再内皮化情况及新生内膜增生情况。结果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α能诱导内皮祖细胞迁移(与对照组比较P<0.01),AMD3100能有效阻断该作用(AMD3100组与对照组比较P>0.05)。较多注射的内皮祖细胞成功归巢到损伤血管处(14.2±3.6个/切片),AMD3100孵育过的内皮祖细胞仅少量可成功归巢(4.0±2.5个/切片);内皮祖细胞注射能加速损伤血管的再内皮化(内皮祖细胞移植组比对照组:83.45%±5.44%比66.46%±6.16%,P<0.01),AMD3100孵育过的内皮祖细胞注射则无效(68.02%±6.68%,与对照组比较P>0.05);内皮祖细胞移植组新生内膜增生厚度(19237±1875μm2)和内膜中膜比值(0.94±0.12)均小于对照组(34676±2412μm2和1.77±0.18)及AMD3100组(32451±2081μm2和1.60±0.17)(P<0.01)。结论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CXCR-4在介导移植的内皮祖细胞修复损伤血管内膜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 内皮祖细胞 血管损伤 再内皮化 内膜增生 细胞移植
下载PDF
FK506对损伤血管壁影响的电镜观察 被引量:2
13
作者 肖占祥 谢瑶芸 +2 位作者 郑日大 张震生 戚悠飞 《海南医学》 CAS 2009年第4期1-3,共3页
目的观察FK506对损伤动脉壁增生的影响。方法SD大鼠54只,用血管夹造成动脉损伤模型,然后分为3组,每组18只,分别给予生理盐水、肝素(5mg·kg-1.d-1)、FK506(0.1mg·kg-1.d-1)干预,于干预后7d、14d、28d每组分别处死6只大鼠,切取... 目的观察FK506对损伤动脉壁增生的影响。方法SD大鼠54只,用血管夹造成动脉损伤模型,然后分为3组,每组18只,分别给予生理盐水、肝素(5mg·kg-1.d-1)、FK506(0.1mg·kg-1.d-1)干预,于干预后7d、14d、28d每组分别处死6只大鼠,切取两侧颈总动脉,于电镜观察损伤处动脉壁的变化。结果生理盐水组颈动脉损伤处血管壁增厚明显,中膜平滑肌细胞及胶原纤维明显增生,28d后最明显;肝素组和FK506组损伤处动脉壁内膜增生程度明显减轻,中膜胶原纤维及平滑肌细胞明显减少,且以FK506组显著,28d后最明显。结论本研究提示FK506可抑制夹压大鼠颈总动脉损伤后的血管壁组织增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损伤 电镜 血管平滑肌细胞
下载PDF
槲皮素对高糖损伤血管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5
14
作者 李国 张红锋 +1 位作者 李义良 王耀发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68-270,共3页
目的:研究槲皮素对高糖损伤血管内皮细胞(VECs)的保护作用。方法:实验分对照组,损伤组和槲皮素保护组。用含10 mg/ml葡萄糖、20%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基离体培养 VECs。MTT比色法测细胞存活数量,荧光分光光度法测细胞释放一氧化氮(NO)量... 目的:研究槲皮素对高糖损伤血管内皮细胞(VECs)的保护作用。方法:实验分对照组,损伤组和槲皮素保护组。用含10 mg/ml葡萄糖、20%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基离体培养 VECs。MTT比色法测细胞存活数量,荧光分光光度法测细胞释放一氧化氮(NO)量及细胞内脂质过氧化物丙二醛(MDA)的生成量,分光光度法测细胞乳酸脱氢酶(LDH)释放量。结果:10^(-2)、10^(-3)、10^(-4)、10^(-5)mg/ml槲皮素可促进高糖损伤的VECs增殖,10^(-2)、10^(-3) mg/ml槲皮素,可抑制高糖损伤的VECs释放LDH,减少MDA生成量,促进其释放NO。结论:槲皮素对高糖损伤VECs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槲皮素 高糖 损伤 血管内皮细胞 保护作用 血管内皮细胞损伤
下载PDF
缝隙连接在维持血管张力及损伤血管修复中的作用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捷琼 谭霞 +2 位作者 于学军 陈剑飞 宋明宝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2018年第9期877-882,共6页
目的探讨缝隙连接在维持血管张力及损伤血管修复中的作用。方法取大鼠主动脉制成血管环分别测量在18α-甘草次酸(18α-GA)作用前后血管环对去甲肾上腺素(NE)和乙酰胆碱(Ach)反应性变化;建立大鼠颈动脉损伤模型,给予生胃酮3 mg/(k... 目的探讨缝隙连接在维持血管张力及损伤血管修复中的作用。方法取大鼠主动脉制成血管环分别测量在18α-甘草次酸(18α-GA)作用前后血管环对去甲肾上腺素(NE)和乙酰胆碱(Ach)反应性变化;建立大鼠颈动脉损伤模型,给予生胃酮3 mg/(kg·d)腹腔注射,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腹腔注射(2 m L/d),14天后处死动物,用HE和DAPI-伊文思蓝染色观察新生内膜厚度,细胞免疫荧光染色法及Western blot检测靶血管缝隙连接蛋白43(Cx43)的表达。结果单纯给予18α-GA处理血管环并未出现明显的收缩或舒张反应。对照组给予去甲肾上腺素或乙酰胆碱后血管环发生明显的收缩或舒张反应,而经18α-GA预处理后,去甲肾上腺素或乙酰胆碱引起的血管环收缩或舒张反应显著降低(去甲肾上腺素:0.60±0.03比0.21±0.04;乙酰胆碱:0.15±0.01比0.62±0.03; P〈0.05)。损伤2周生胃酮干预组血管新生内膜增生明显减少,血管腔狭窄减轻。生胃酮干预组新生内膜细胞核数量显著低于对照组(89±28比236±15,n=5,P〈0.01)。免疫荧光染色显示,在形成的新生内膜中Cx43表达丰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生胃酮干预组Cx43的表达显著低于对照组(0.38±0.11比0.93±0.06,n=3,P〈0.01)。结论缝隙连接在生理条件下参与维持及调节血管张力,在病理条件下能够促进血管损伤后新生内膜的过度增生,在血管损伤性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缝隙连接 血管张力 损伤血管修复 内膜增生
下载PDF
球囊损伤血管内皮后血管紧张素ⅡAT_1受体mRNA的变化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永红 董果雄 张社华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2期690-692,共3页
目的 研究球囊损伤血管内皮后内膜增生的过程及血管紧张素ⅡAT1受体mRNA的变化。方法 建立球囊剥脱大鼠主动脉内皮模型 ,将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 (n =2 4)和手术组 (n =2 4) ,各组分别在内皮损伤后 3、7、14和 2 8d取主动脉组织 ,通过... 目的 研究球囊损伤血管内皮后内膜增生的过程及血管紧张素ⅡAT1受体mRNA的变化。方法 建立球囊剥脱大鼠主动脉内皮模型 ,将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 (n =2 4)和手术组 (n =2 4) ,各组分别在内皮损伤后 3、7、14和 2 8d取主动脉组织 ,通过组织学方法及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技术检测主动脉内膜增生的过程及AT1受体mRNA的水平。结果 (1)AT1受体mRNA于术后 3d已明显增加 ,并于术后 14d达高峰 ,术后 2 8d恢复至对照组水平。 (2 )内皮损伤后 3d已有增殖的血管平滑肌细胞 (VSMC)移行至内膜层 ;损伤后 7d内膜开始增生 ;损伤后 14dVSMC的增殖及内膜的增生更加明显 ;损伤后2 8dVSMC的增殖明显减弱 ,但细胞外基质成份增加 ,内膜继续增生。结论 血管内皮损伤后内膜增生的过程中AT1受体mR NA表达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球囊损伤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 MRNA AT1R
下载PDF
同型半胱氨酸损伤血管内皮细胞的研究概况 被引量:4
17
作者 陈伟强 《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75-78,共4页
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是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早期特征之一 ,内皮细胞也是同型半胱氨酸攻击的主要靶细胞。本文概述了如下 3个问题 :(1)同型半胱氨酸的产生及其代谢 ;(2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及其对血管的损害 ;(3)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防... 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是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早期特征之一 ,内皮细胞也是同型半胱氨酸攻击的主要靶细胞。本文概述了如下 3个问题 :(1)同型半胱氨酸的产生及其代谢 ;(2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及其对血管的损害 ;(3)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防治。许多研究资料表明 ,同型半胱氨酸是动脉粥样硬化的一种新的、独立的危险因子 ,血浆中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可产生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对血管壁和血液凝血系统造成损害 ,从而易于形成动脉粥样硬化。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产生可由营养因素和遗传因素引起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型半胱氨酸 血管内皮细胞损伤 动脉粥样硬化 氧化应激
下载PDF
间充质干细胞促损伤血管内膜修复的可行性、调控机制及研究策略 被引量:1
18
作者 朱光旭 武晓静 黄岚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06年第5期307-309,共3页
关键词 血管内膜损伤 机械性损伤 间充质干细胞 平滑肌增生 血管再狭窄 修复 调控 病理生理机制
下载PDF
匹伐他汀纳米微球促进损伤血管有效再内皮化的作用研究
19
作者 刘焕云 谢红梅 +2 位作者 黄志梅 邓梦杨 王玉清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61-65,共5页
目的:探讨匹伐他汀纳米微球修饰内皮祖细胞对损伤血管再内皮化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培养内吞匹伐他汀纳米微球的内皮祖细胞,移植至鼠颈动脉损伤模型,CCK-8检测损伤血管中膜平滑肌细胞增殖情况,1周后伊文思蓝染色观察血管再内皮化,2周后H... 目的:探讨匹伐他汀纳米微球修饰内皮祖细胞对损伤血管再内皮化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培养内吞匹伐他汀纳米微球的内皮祖细胞,移植至鼠颈动脉损伤模型,CCK-8检测损伤血管中膜平滑肌细胞增殖情况,1周后伊文思蓝染色观察血管再内皮化,2周后HE染色观察损伤血管新内膜增生。结果:内吞匹伐他汀纳米微球的内皮祖细胞移植后3 d,荧光显微镜可见损伤处内皮祖细胞聚集,其中匹伐他汀纳米微球组内皮祖细胞归巢数高于匹伐他汀单药组(P=0.025)。与匹伐他汀单药组相比较,匹伐他汀纳米微球组可明显抑制损伤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P=0.013),内皮祖细胞移植可抑制损伤内膜增生,促使局部血管再内皮化,匹伐他汀纳米微球组效果明显(P=0.043、0.024)。结论:匹伐他汀纳米微球可被内皮祖细胞吞噬,更有益于内皮祖细胞归巢至损伤部位,同时可抑制局部平滑肌细胞增殖,有效抑制内膜增生及促血管再内皮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匹伐他汀纳米微球 内皮祖细胞 损伤血管 再内皮化 内膜增生
下载PDF
17β-雌二醇对脂蛋白损伤血管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
20
作者 马丽萍 张国元 吴宗贵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54-55,共2页
关键词 血管内皮细胞损伤 保护作用 17Β-雌二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